基本信息
书名:我家孩子真自觉:培养孩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定价:13.00元
作者:高取静.NPO法人JAM网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337488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59kg
编辑推荐
从“父母的规矩”到“自己的规矩”!
内容提要
目录
从“父母的规矩”到“自己的规矩”
1 孩子收拾东西的规矩
都为“乱扔族”孩子头疼
孩子们普遍不会收拾
指导和交流的技巧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规矩”
检查表 能自己收拾东西的孩子
2 怎样分类是关键
收拾东西需要分类的能力
美国的孩子怎样学习分类
训练1 剪广告单 按商品门类学分类
训练2 金枪鱼和鲸鱼 利用比较图学分类
训练3 是太阳还是月亮 使用表格学分类
在生活中进行分类训练
训练4 垃圾是资源 按规矩分类
……
3 家长须知
4 开始实行吧!
附录 各种类型孩子的教育方法
另类的结尾语——本书编写人员寄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书后,我立刻翻阅了目录,发现内容结构安排得非常系统,从基础的理念阐述到具体的实施技巧,层层递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开篇部分对“自觉”一词的深刻剖析,她没有把“自觉”简单地定义为“不让父母操心”,而是将其提升到了“自我效能感”和“掌控感”的培养高度。这一点非常触动我,因为它触及了现代亲子关系的核心矛盾:父母的控制欲与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之间的博弈。我正在寻找的,正是那种能够平衡权威与自由的教育哲学。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整理能力发展阶段的描述,也相当精准,让我对自己家那个正处于“物品散落期”的小家伙有了更合理的预期。以前总觉得是孩子故意捣乱,现在明白了,这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阶段。作者似乎非常理解父母的焦虑,她的语气是充满理解和鼓励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这使得阅读过程非常舒服,让人愿意继续往下探索。
评分我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关于习惯培养的书籍,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深度的“心理学基础植入”。它不仅仅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有效”。比如,书中关于“任务分解法”的介绍,结合了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复杂的任务会让孩子望而却步。作者没有停留在“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的口号上,而是详细阐述了如何根据孩子的注意力跨度来划分这些小任务的粒度。这种既有理论支撑又极其实用的内容组合,让我感到非常踏实。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仪式感”的强调,她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家庭整理的“每周仪式”,比如周五晚上的“物品归位派对”。这种将日常琐事转化为家庭共同活动的做法,极大地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也让孩子觉得整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有成就感的活动。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平易近人,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个经验丰富、知心的大姐姐在咖啡馆里聊天。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教育学术语,都是最贴近生活的场景描述。比如,书中提到“把玩具的家设置好,比用一百次语言提醒更有效”,这个小小的建议,立刻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清晰的画面:给乐高积木一个专属的透明收纳箱,给毛绒玩具一个漂亮的网兜。我立刻付诸实践,效果立竿见影。我喜欢作者强调的“过程重于结果”的理念。很多时候我们只盯着地上有没有收拾干净,却忽略了孩子在整理过程中所付出的思考和努力。书中引导我们去关注孩子为自己的决定负责的过程,这种积极的反馈机制,远比单纯的物质奖励更具持久的教育意义。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对“规矩”的执行方式,原来很多时候,我们是用成年人的效率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努力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体现了其教育理念的用心良苦。大量的图示和表格,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收纳系统的搭建方法,甚至连收纳工具的选择都有详细的对比分析,这对于有“收纳选择困难症”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专门辟了一个章节来讨论“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性’整理”。这部分内容非常真实和解渴,因为它直面了育儿中最尴尬的时刻——你努力教了,他就是不听。作者给出的策略是“共情式引导”而非“权力对抗”,例如,当孩子因为舍不得扔掉旧玩具而哭泣时,如何引导他进行“告别仪式”,而不是强行丢弃。这种尊重孩子情感的做法,让我在阅读时感到强烈的被理解。这本书不是一本教人速成的“魔法书”,而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导师,陪伴你慢慢走过培养孩子优秀习惯的漫长旅程,让我对未来的亲子互动充满了期待和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人,那种温馨的色调和充满活力的插画,一看就知道是关于家庭教育的实用指南。我立刻被那种“轻松育儿”的氛围所吸引。现在的家长都太累了,总是在跟孩子斗智斗勇,尤其是关于“收拾房间”这件事,简直是每天的固定戏码。这本书光是名字就让人眼前一亮,好像在暗示着,有一种神奇的方法可以让我们从“吼叫式管理”中解脱出来。我期待着书中能提供一些真正具有操作性的步骤,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如何巧妙地将整理变成一种游戏,而不是一项任务?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责任感”的章节,因为我觉得,收拾东西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清洁,更是对自我空间的一种尊重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如果书中能分享一些真实的家庭案例,展示孩子是如何从“拒绝整理”到“主动承担”的转变过程,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打破常规的、充满创意的解决方案,毕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通用的说教往往收效甚微。这本书给我一种希望,那就是实现传说中的“孩子自觉”的育儿境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