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做不抱怨的父母(理性教子的60个建议)
定价:25.00元
作者:邢桂平著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5127026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抱怨是侵蚀孩子的一剂毒药!做理性的父母,你的孩子将成为下一匹黑马!
内容提要
父母的抱怨如同一剂毒药,会慢慢侵蚀孩子的身心。如果父母不能改变抱怨的坏习惯,任由孩子每日听到父母的负面评论,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本书从“抱怨”的角度,展示家庭教育现状,阐述家庭教育观点,打破说教式的生硬模式,以生动、委婉的语言告诉父母应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从自身找不足,从而改变抱怨的坏习惯,从教育视角上转变思想和方法。
目录
章 “不抱怨,能怎么办”——抱怨是父母无能的表现
抱怨是一种无形的语言暴力
抱怨仅仅是因为“恨铁不成钢”吗
高期望不带来好结果
之下必有反抗
孩子没出息,父母也脱不了干系
好孩子不是抱怨出来的
第二章 停止抱怨,父母调整心态是关键——教育孩子应从改变自我开始
你的心态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
改变心态是成功教育的关键
调整自己消极悲观的心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调整自己汲汲名利的心态,培养淡泊致远的心态
调整自己斤斤计较的心态,培养宽容大度的心杰
调整自己犹豫不决的心态,培养果断干练的心态
调整自己遇事抱怨的心态,培养直面现实的心态
第三章 停止抱怨,学会赏识你的孩子——赏识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抱怨造就消极的孩子,赏识造就积极的孩子
赏识让孩子充满自信
父母的怨言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对孩子要多奖励少惩罚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
别让你的关心变成抱怨
你的孩子并不差,只是缺少关爱和鼓励
不要将孩子的缺点无限放大
第四章 停止抱怨,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教育态度影响教育效果
“封建家长制”依然存在于很多家庭中
做民主的父母
尊重是改善亲子关系的步
平等是孩子渴望得到的待遇
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是健康的
建立平等的自我约束体制
第五章 停止抱怨,父母应先做好自己——以身作则,才能事半功倍
第六章 停止抱怨,还孩子自由,给孩子授权——别再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
第七章 停止抱怨,学会站到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换位思考才能体察孩子的内心
第八章 停止抱怨,对孩子要教育,不要教训——让孩子在沟通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第九章 停止抱怨,注重挖掘孩子的潜能——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才
作者介绍
邢桂平,青年作家,心理咨询师,在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已出版作品:《培养孩子好的情商》《不烦恼的智慧》《你为什么不成功》《决定命运的8种心态》等。
文摘
序言
我从这本书中汲取到的力量,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笃定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总被各种“科学育儿法”裹挟,一会儿焦虑这个重要,一会儿恐惧那个缺失。这本书恰恰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定海神针”。它没有贩卖焦虑,反而充满了对人性和成长的深刻洞察。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赞美”的探讨。作者区分了针对“努力过程”的赞美和针对“结果或特质”的赞美,强调了培养“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这种对语言力量的精妙运用,让我开始有意识地重塑自己的赞美方式,从“你真聪明”转变为“我看到你刚才非常努力地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种细微的调整,对孩子自信心的塑造是长远而深远的。总体而言,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令人愉悦且极具启发性的,它不仅是育儿指南,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理性、更有同理心的大人的成长手册。它让我从一个“被动的反应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塑造者”,深刻改变了我对“成功教养”的定义。
评分说实话,市面上关于教育的书汗牛充栋,很多都充斥着宏大叙事和空洞口号,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但合上书本后立刻烟消云散。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实操性”和“去神圣化”的处理。作者非常务实地承认,做父母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人能做到完美,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书中对于“如何应对青春期叛逆”的章节,我感觉特别受用。它没有把青春期的孩子描绘成洪水猛兽,而是将其视为个体独立意识的觉醒期。书中提供的方法论,比如“赋予选择权但设定框架”、“协商而非命令”等,都非常具体可行。我尝试在晚餐时段应用了书中的“家庭会议”模式,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效果立竿见影,家庭矛盾投诉率直线下降。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个双向的建立信任和契约的过程。阅读体验上,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没有太多拗口的学术术语,仿佛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邻家长辈在娓娓道来,让人倍感亲切和放松,完全没有阅读学术专著的压力感。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育儿哲学的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我们与孩子的日常互动。作者非常巧妙地将看似抽象的“理性”概念落地到具体的亲子情境中,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那些脱口而出的、充满情绪的管教方式。比如,书中对于“设立界限”的论述,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坚定”,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坚定背后的心理学基础,以及如何用共情来支撑规则的执行,而不是用权威来压制。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非暴力沟通”在家庭冲突中的应用,它强调了倾听和表达“我信息”的重要性。以前,我总是在孩子犯错时,立刻给出评判和指责,结果往往是引发更大的对抗。现在,我尝试着先描述事实,然后表达我的感受和需求,这种转变让家庭氛围明显缓和了许多,孩子也更愿意敞开心扉告诉我他的真实想法。这本书没有提供那种一劳永逸的“速效药方”,它更像是一张指引我们深入自我探索的地图,引导父母放下焦虑,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引导者。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爱”与“规则”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而不是在两个极端中摇摆不定。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后果承担”的深度剖析。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潜意识里都有“替孩子扛事”的倾向,生怕孩子吃一点苦头,结果反而剥夺了他们学习自然法则的机会。书中用生动的例子展示了“逻辑后果”和“自然后果”的区分和运用。比如,如果孩子不收拾玩具,自然后果是他找不到想玩的那个,逻辑后果可能是父母帮助他收,但设定一个时间限制。作者引导我们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让孩子体验到“不作为”带来的直接影响。这种清晰的界限划分,帮助我摆脱了“好人父母”的自我设限,开始敢于放手,让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经历失败。这种“放手而不撒手”的艺术,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它不是让你变得冷漠,而是让你变得更智慧地去爱。全书的逻辑脉络非常清晰,从认识自我,到理解孩子的发展阶段,再到具体的沟通技巧,层层递进,结构严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极具巧思,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章节式理论灌输,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和场景模拟,将复杂的教养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发现,作者在阐述“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这一部分时,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我记得有一次,我女儿因为玩具坏了而大发脾气,我本能地想告诉她“这有什么好哭的,不值得”,但翻开书中的那一页,我看到了“情绪是信号,不是敌人”的观点。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蹲下来,用平等的姿态去接纳她的全部情绪,而不是急于去“解决”问题。这种由内而外的觉察,让我明白了,孩子需要的首先是被理解,其次才是解决方案。这种细腻的笔触,让我这个“老母亲”都感到醍醐灌顶。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父母自我成长的重视程度,丝毫不亚于对孩子教育的探讨。它反复强调,一个稳定的、内在和谐的父母,才是给孩子最好庇护所。阅读过程中,我无数次停下来,不是在反思孩子,而是在反思我自己——我的原生家庭影响了我的哪些教养盲区?这种深度的自我审视,是很多育儿书里常常被忽略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