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我缓缓放开你的手:走出丧恸
定价:32.00元
售价:19.8元,便宜12.2元,折扣61
作者:苏绚慧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447630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失去亲人后,我们如何以梦疗愈自己?你曾梦见逝去的亲人吗?栩栩如生的梦境,究竟想传达什么意涵?丧恸梦就像一面悲伤的镜子,如实反映丧亲者心中压抑的情绪与未解的难题。通过梦,丧亲者能暂时缓解悲伤,化解未竟之事,联结失落的关系。打开本书,你会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感动。当我们认为梦是无价值与无意义时,梦是不会告诉我们任何信息的;唯有相信梦叙说了我们内在真实的声音与感受,梦才可能对我们说话。如果你开始对自己的梦产生兴趣,不如就从此刻开始,好好留意自己的梦,听听你究竟想对自己说什么。
内容提要
丧恸梦就像一面悲伤的镜子,如实反映丧亲者心中压抑的情绪与未解的难题。丧恸梦*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表达失落的悲伤。它不只是梦,更是丧亲者自我疗愈的珍贵力量。本书使人理解丧恸梦的反思力量,体会梦如何疗愈一颗颗丧恸的心。
目录
推荐序 梦的疗愈力量 曹中玮
推荐序 不能再见的丧恸因“梦见”而可能说再见 李玉婵
自 序 一份神秘的礼物,一段自愈的历程
章 生命经验的撼动
第二章 梦在说话
第三章 了解梦,了解悲伤,了解丧恸梦
第四章 丧恸梦与悲伤哀悼任务
第五章 丧恸梦与未竟事物的完成
第六章 丧恸梦的情绪特性
第七章 梦境自我尝试解决问题
第八章 丧恸梦与关系的再联结
第九章 丧恸梦的自我疗愈力量
第十章 如何靠梦疗愈丧恸
作者介绍
苏绚慧,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询研究所硕士,现为马偕协谈中心心理咨询师,并在医院担任心理咨询师。已出版《于是,我可以说再见》、《丧恸梦》(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推荐优良好书)、《生命河流》、《这人生》、《请容许我悲伤》(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推荐优良好书)、《死亡如此靠近》(金鼎奖文学类推荐优良好书)等。
文摘
序言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丧恸疗愈类书籍,不应该只是简单地陈述失去的痛苦,更应该引领读者去理解和接纳这份痛苦,并最终从中找到力量。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解答一些长久以来困扰我的问题:当我们面对至亲的离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楚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思念?又该如何在新的人生篇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非常人性化、非常细腻的方式,来阐述这些复杂的情感。也许会有些许的哲思,也许会有一些真实的案例,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一种被理解、被陪伴的力量。就像你走在一条漆黑的隧道里,突然看到远处有一丝光亮,那光亮不一定能立刻照亮整个隧道,但足以让你知道,前方并非绝望。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黑暗中的那丝光亮,让我知道,即使“放开手”,也并非意味着遗忘,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将爱与记忆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用了一种非常宁静的淡蓝色,上面是几片若隐若现的落叶,散落着淡淡的金色光晕,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可挽回的告别,又带着一丝温暖的希望。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的时候,就被这封面深深吸引了。我本身对生死哲学、心理疗愈类的书籍一直有种莫名的兴趣,但很多时候,这类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煽情,总觉得难以找到那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作品。而这本书,从封面上就能感受到一种克制的、却又直击人心的力量。它的标题“让我缓缓放开你的手”,更是让人心头一紧,脑海中立刻涌现出许多关于失去、告别、以及如何继续前行的画面。我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名,更是一种情感的呼唤,一种内心深处的共鸣。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探讨那种,在痛苦中如何找到前行的勇气,而不是被悲伤完全吞噬的治愈过程。这种“缓缓”二字,传递出的是一种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温和对待自己的过程,这让我感到非常安慰。我不希望它是一本教你“快速忘记”的书,因为我知道,真正的告别,需要一个漫长而温柔的旅程。
评分阅读体验,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启发。这本书的作者,苏绚慧,这个名字给我一种温文尔雅、又带着几分坚毅的感觉。我猜想,她的文字风格可能不像一些畅销书那样火爆,而是更偏向于一种娓娓道来的叙述,像是在与读者进行一场私密的对话。我期待书中能够有真实的倾诉,有细腻的情感描摹,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那些正在经历丧恸的人们,走出阴影,重新拥抱生活。这可能涉及到如何处理内心的愧疚感,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孤独,如何重建日常的生活秩序等等。我不希望它只是提供一些心灵鸡汤式的安慰,而是能够像一位有经验的朋友,给予你最真诚的建议和最坚定的支持。我想,对于那些感到无助和迷茫的人来说,这样一本书,无疑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一本真正触动人心的书,往往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深刻的思考。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缓缓放开你的手”,就充满了画面感,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告别时刻,既不舍又不得不放手的复杂心情。我想,这不仅仅是针对特定丧恸经历的描写,更是对人生中所有“放手”时刻的一种象征。我们都会在生命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告别,告别童年,告别青春,告别一段关系,告别曾经的自己。而“丧恸”只是其中最刻骨铭心的一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更广阔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如何以一种更平和、更成熟的态度,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次分离。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学会,如何安抚内心的恐惧与不甘,如何在失去中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并且,在怀念中继续前行,而不是被过往的悲伤所束缚。我相信,作者一定有着非常深刻的人生体悟,才能写出这样意味深长的标题。
评分我一直认为,文字的力量在于能够触及我们最柔软、也最隐秘的内心角落。对于“丧恸”这个词,我始终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既是生命的必然,又是难以承受之痛。我曾听说过一些关于丧亲之痛的讲述,有些读起来让人窒息,有些则显得过于轻描淡写,仿佛对那份刻骨铭心的伤痛不够尊重。而“苏绚慧”这个作者的名字,虽然我之前并未接触过,但仅从书的整体气质来看,我猜测她一定是一位有着丰富阅历和深刻洞察力的写作者。我期待她笔下的文字,能够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过那些干涸的心田,滋润那些因失去而枯萎的希望。我更希望能从中看到,在极度痛苦的时刻,人性的坚韧与脆弱是如何交织,又是如何共同孕育出一种新的生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种视角,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深的黑暗中,也存在着微光,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体会,找到点亮那微光的方式。它不应该是空洞的道理,更不应该是廉价的慰藉,而是那种能够真正进入人心,并提供实际支持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