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鲜于枢杜甫诗
定价:26.00元
作者:胡紫桂,陈阳静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35678225
字数:
页码: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量身定做。内容全面,版本精良。高清印刷,绝不反光。如对真迹,物美价廉。
1.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量身定制。
2.内容全面,版本优良。全套一共75种,囊括了历代书法精品,是很好的书法学习资料。
3.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适当放大,锋芒墨色纤毫毕现,可谓“下真迹一等”。
内容提要
鲜于枢,元代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兴府,生于汴梁。汉族,大都人,一说渔阳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高校书法专业碑帖精选系列:鲜于枢杜甫诗》内容全面、版本优良,特选不反光纸张四色高清印刷,并针对读者临帖需要,采用有别于其它同类图书的开本,适合学书者的欣赏学习。《高校书法专业碑帖精选系列:鲜于枢杜甫诗》主要针对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也可用于各类书法教育培训机构及书法爱好者自学使用。
目录
作者介绍
胡紫桂,系中国书协第四届书法发展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七十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湖南省书协副主席。
陈阳静,四川大学书法硕士、博士(导师为吕金光、胡抗美先生),现为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文摘
渔阳健儿河朔雄风
—鲜于枢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蒋利平
元代享国不足百年,但书法繁荣,其成就决定了此后几百年近古书法的历史走向。元代的书法和宋代的一样,成就主要也在行、草书上,但无论其创作还是理论都表现出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叛离。作为政治对手,元朝统治者对宋文化有本能的反感,而一群归元汉臣为了自身的生存空间,也会下意识地对前朝文化采取回避态度,折射在书法上,即元人似乎有意无意地和宋人拉开距离。
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又作伯几),号困学民、直寄老人。祖籍渔阳(今天津蓟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先后寓居扬州、杭州。仕途不畅,官至太常寺典簿。为人雅逸,善词赋,工散曲,精鉴书画及古名器,书法成就著。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150人之中。《新元史》有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纸本,纵31.54厘米,横850厘米,字大2—3寸,为鲜于枢42岁时所书。卷末有鲜于枢自题跋文,清《墨缘汇观》著录,曾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今藏日本京都藤井斋成会有邻馆。
……
序言
渔阳健儿河朔雄风
—鲜于枢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蒋利平
元代享国不足百年,但书法繁荣,其成就决定了此后几百年近古书法的历史走向。元代的书法和宋代的一样,成就主要也在行、草书上,但无论其创作还是理论都表现出对宋代“尚意”书风的叛离。作为政治对手,元朝统治者对宋文化有本能的反感,而一群归元汉臣为了自身的生存空间,也会下意识地对前朝文化采取回避态度,折射在书法上,即元人似乎有意无意地和宋人拉开距离。
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又作伯几),号困学民、直寄老人。祖籍渔阳(今天津蓟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先后寓居扬州、杭州。仕途不畅,官至太常寺典簿。为人雅逸,善词赋,工散曲,精鉴书画及古名器,书法成就著。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150人之中。《新元史》有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纸本,纵31.54厘米,横850厘米,字大2—3寸,为鲜于枢42岁时所书。卷末有鲜于枢自题跋文,清《墨缘汇观》著录,曾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今藏日本京都藤井斋成会有邻馆。
……
说实话,我最初接触这套书,更多是出于对古典文学一种近乎本能的敬畏。我总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位历史上的大家,必须得深入其生活的肌理,感受他呼吸过的空气,看到他眼中所见的风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止步于简单的诗歌罗列,而是通过大量的旁注和背景资料,将鲜于枢这个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读到某些篇章时,我甚至能想象出他提笔时那种凝重的神态,那份在乱世中坚守文人气节的孤傲与无奈。它不是那种一目十然、读完就忘的作品,它要求读者付出思考,去揣摩字里行间那些微妙的情感波动。对于那些追求阅读深度,不满足于泛泛而谈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就好像从一块璞玉中,又发现了更深层的纹理和光泽,令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便是“震撼”。这种震撼并非来自某种惊天动地的故事,而是源自于对一个伟大灵魂深度的窥探与理解。它让我们明白,在历史的任何一个节点,总有一些人,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承载着时代的重量,书写着不朽的篇章。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诗人的传记或作品集,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面对困境时应有的态度和风骨。我从中汲取到的力量是持续性的,它激励我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也努力去追求更高远的价值,不被琐碎的日常消磨掉对真善美的热情。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并推荐给所有热爱思考、珍视文化传承的朋友的传世之作,它带来的精神回馈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尤其体现在其对传统文化脉络的梳理上。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不同文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复杂关系网。那些原本散落在不同史料中的只言片语,在这里被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典故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清晰度,用现代人的理解方式去疏导古老的表达,使得我们这些“后来者”不至于在字句的迷宫中迷失方向。这种学术的严谨性,配上流畅的叙事结构,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一领域的读者,也能获得一种循序渐进的掌控感。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严肃的研究和广泛的兴趣,让那些原本高不可攀的文化遗产,变得可亲近、可触摸,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普及与传承,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评分对我个人而言,阅读这本书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排毒”。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极快的时代,我们太久没有静下心来,真正去欣赏一种需要时间来消化的美感了。这本书里的文字,如同慢火熬制的汤药,需要时间去品味,去感受其中蕴含的哲理和韵味。它教会我如何放慢呼吸,如何在纷繁的世事中,找到那一丝属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山水景物的描写,那种对自然万物的细腻观察,让我仿佛瞬间抽离了钢筋水泥的都市,置身于那片古老的山川河流之间,感受着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读完后,我的内心总是会有一种被洗涤过的清爽感,那种由内而外的平和,是任何快餐式娱乐都无法给予的,让人对生活又多了一份豁达与从容。
评分这本厚重的文集刚入手时,光是那装帧的古朴典雅就让人眼前一亮,墨绿的封皮,烫金的书名,透着一股子沉静的历史感。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毕竟“鲜于枢”这个名字在历史长河中,不像杜甫那样家喻户晓,总是带着一层薄薄的神秘感。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那些排列得井井有条的诗篇和详尽的注释,瞬间打消了我的疑虑。这本书的编排极其用心,像是为每一个渴望探寻盛唐遗风的读者精心铺设的阶梯。特别是对于那些对金元之际的文人交游、诗歌流变感兴趣的同好,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口。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密室,让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挣扎与高歌。那种感觉,就像是站在历史的现场,聆听着久远的吟唱,每一个字都带着风沙和岁月的痕迹,让人忍不住想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其中的酸楚与超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