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 周建庆, 杨智英 9787030370082

医用化学 周建庆, 杨智英 978703037008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建庆,杨智英 著
图书标签:
  • 医用化学
  • 药物化学
  • 药学
  • 化学
  • 教材
  • 周建庆
  • 杨智英
  • 高等教育
  • 9787030370082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十翼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70082
商品编码:2951745383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医用化学

定价:23.00元

售价:18.9元,便宜4.1元,折扣82

作者:周建庆, 杨智英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030370082

字数: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医学药理学》 作者: 张伟,李娜,王强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 978-7-5067-5109-8 内容简介: 《现代医学药理学》是一部系统、全面、深入阐述药物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以及新药研发原则和策略的权威性学术专著。本书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师生、临床医师、药师、医药研发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知识体系,助力其在复杂的医药领域中做出更精准的判断和更有效的决策。 本书共分为十五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涵盖了从基础药理学原理到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各个方面。 第一部分:药理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本章为全书的开篇,首先界定了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强调了药理学在现代医学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探讨了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包括受体理论、酶学理论、离子通道理论等,并对剂量-效应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本章还简要回顾了药理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 药物的基本理论: 聚焦于药物进入机体后的命运——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即药代动力学。详细阐述了影响这些过程的各种因素,如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理屏障、酶系统等。重点介绍了药物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酶系)在药物代谢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肾脏、肝脏等排泄器官的功能。同时,本章也引入了药效学的基础概念,包括药物的作用靶点、效应器机制以及药物的基本药理效应类型。 第三章 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 深入剖析了药物与生物大分子(主要是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型受体、核受体、酶连接型受体等)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模式。重点阐述了激动剂、拮抗剂、部分激动剂等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这些通路最终导致生理效应的产生。本章还探讨了酶抑制剂、离子通道阻滞剂等作用于非受体靶点的药物的分子机制。 第二部分:药物分类与作用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聚焦于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如苯二氮䓬类、巴比妥类)、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镇痛药(包括阿片类和非阿片类)以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详细分析了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用药注意事项。 第五章 拟交感神经与拟副交感神经药物: 探讨了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详细介绍了拟交感神经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儿茶酚胺类药物)和拟副交感神经药物(如乙酰胆碱、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它们在维持心血管功能、调节平滑肌收缩等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涵盖了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药物。重点介绍了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主要药物类别,详细分析了它们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第七章 呼吸系统药物: 关注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咳嗽、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内容包括支气管扩张剂(如β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祛痰药、镇咳药等,并深入探讨了它们在改善气道通畅、减轻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 第八章 消化系统药物: 涵盖了治疗胃酸过多、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详细介绍了质子泵抑制剂(PPIs)、H2受体拮抗剂、抗酸药、止吐药、泻药、止泻药等。 第九章 泌尿系统药物: 介绍了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主要包括利尿剂(如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及其在治疗水肿、高血压等疾病中的应用。同时,也涉及治疗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的药物。 第十章 血液系统药物: 专注于治疗贫血、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内容包括造血生长因子、铁剂、维生素B12、叶酸、抗贫血药物,以及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等。 第十一章 感染性疾病药物: 详细阐述了各类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重点分析了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损伤核酸合成等,以及药物的耐药性产生机制和防治策略。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药物: 涵盖了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生长发育异常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药物。内容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甲状腺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并分析了它们在调节内分泌平衡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 免疫系统药物: 介绍了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过敏性疾病治疗药物(如抗组胺药、皮质激素)以及疫苗等。深入探讨了这些药物在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反应等方面的应用。 第十四章 抗肿瘤药物: 专辟一章,系统介绍各类抗肿瘤药物,包括细胞毒性药物、靶向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详细阐述了它们的抗肿瘤机制、耐药性、联合用药策略以及在不同类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临床药理学与新药研发 第十五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总结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措施。同时,详细分析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相互作用,强调了在临床用药中识别和规避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性,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第十六章 新药研发与评价: 展望了新药研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介绍了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I、II、III、IV期)以及药物注册审批等全过程。强调了基于分子靶点、个体化用药、精准医学等新理念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现代医学药理学》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瞻性的学术视野,必将成为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案头的宝贵参考。本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严谨治学精神的弘扬,对生命健康的敬畏,为推动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优秀的教材,其魅力往往体现在其作者的学术视野和教学理念的深度融合上。阅读《医用化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作者们显然非常清楚初学者在哪些知识点上容易产生认知障碍,因此在处理这些“难点”时,往往会采用多种不同的阐述方式——有时是类比,有时是表格对比,有时是历史回顾——确保总有一种方式能够触及读者的理解脉络。这种教学策略的丰富性,使得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立体。例如,在讲解营养与代谢时,书中引入了现代营养学的前沿观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经典的“三大营养素”框架内,显示了编者与时俱进的学术态度。这种兼顾经典与前沿的平衡感,让我对这本书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充满了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记录本,更像是一个不断更新和迭代的知识体系入口。

评分

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印刷排版也值得称赞,这对于长时间阅读纸质书的读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纸张不是那种反光严重的铜版纸,而是略带哑光质感的米白纸,长时间盯着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特别疲劳。更关键的是它的版式设计,留白控制得非常得当,段落之间有足够的呼吸空间,使得复杂的化学结构式和反应流程图不会显得拥挤不堪。特别是一些涉及多步反应的图解,清晰度极高,即便是细小的原子标记也一目了然。我个人习惯在书页上做大量的批注和标记,这本书的墨水附着性很好,无论是用油性笔还是普通铅笔,书写体验都很顺畅,没有洇墨的现象。从出版质量来看,这绝对是一本能经受住多年翻阅和反复查阅的工具书,它体现了出版社在学术著作出版上的专业水准,让人感到物有所值。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严谨性,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特意查阅了几个关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病代谢缺陷的章节,发现引用和参考的文献都非常新颖和权威,这对于一本基础化学教材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很多教材为了追求内容的“大而全”,往往会牺牲掉部分内容的精确性,或者在引用上显得陈旧。但《医用化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在讲解遗传代谢病时,不仅清晰地指出了缺乏的酶和积累的底物,还常常会提及最新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或者新型的辅助疗法,这种与科研前沿的紧密结合,无疑拓宽了我们对“医用化学”这个边界的理解。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领域,而是动态的、与生命科学最尖端领域相互交织的学科,这对于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它真正做到了将化学原理内化为理解生命现象的强大工具。

评分

这本《医用化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大气,那种深沉的蓝色调一下子就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学术氛围感。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毕竟化学这东西,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头疼的存在,但翻开目录后,发现编排思路很清晰。它不像那种堆砌公式和理论的传统教材,更像是在搭建一个知识的脚手架,从基础的生物大分子结构讲起,逐步深入到代谢通路和疾病相关的生化变化。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会穿插一些实际的临床案例作为引子,比如讲到某种酶的抑制剂时,会立刻联系到对应的药物作用机制,这让抽象的知识点瞬间变得具体可感,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对于非医学背景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入口,它没有预设读者已经拥有深厚的化学功底,而是耐心地从最基本的化学键、溶液性质开始讲起,确保每一步理解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让我在阅读时有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而不是被密集的术语和公式压垮。尤其是关于酸碱平衡和缓冲系统的章节,图示和文字的结合处理得非常巧妙,即便是初次接触这部分内容的读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的生理调控逻辑。

评分

我最近正在准备一个与药物研发相关的项目,急需一本能够快速回顾并深入理解基础生物化学与临床应用结合的书籍。《医用化学》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的“应用导向性”非常强。它不仅仅满足于告诉你一个反应的产物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这个反应在人体内为什么会发生,如果发生异常会带来什么后果。例如,在介绍内分泌系统时,作者没有停留在激素的化学结构上,而是详细阐述了激素受体结合后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以及这种信号通路一旦失调如何导致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紊乱。我特别喜欢它在某些关键章节后面设置的“思考与讨论”栏目,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前后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开放性问题,这对于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坦白说,很多同类书籍在讲完基础知识后就戛然而止了,留给读者自己去桥接临床的部分,而这本书则主动完成了这座桥梁的搭建工作,让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大大拉近,对于临床医学生和初级研究人员来说,简直是事半功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