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老年人常见眼病
定价:20.00元
作者:李平余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082955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简要介绍了眼的构造和功能及眼的老年性变化,详细介绍了包括外眼疾病、泪器疾病、老视眼、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颞动脉炎、玻璃体疾病、视网膜前膜和视网膜脱落、老年性黄斑变性、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全身疾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疾病和老年低视力在内的中老年人常见眼病的病因、症状的体征、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
目录
作者介绍
李平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研究员。1960年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82年至1986年为美国纽约市大学Mount Sinai医学院眼科访问学者。其后,于1990年至2006年先后任该医学院眼科客座副教授、客座教授、教授。在国内外主要眼科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医学著作《导航纽约》《医生英语》《近视远视散光老花防治300问》,参编书籍《Pharmacologic alteration of aqueous humor dynamics in normotenSive and glauatous monkey eyes》《中华人民共和国临床用药须知》《临床低视力》(版),参加编译书籍《Shields青光眼教科书》(任审校)。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对“预防胜于治疗”理念的贯彻,而且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地到每一个细节。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慢性疾病的风险管理。市面上很多书会告诉你“要多吃什么”,但很少有书会细致地分析“哪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警惕的食物搭配或生活习惯”。这本书就做得非常细致。它不仅提到了叶黄素的重要性,还分析了不同烹饪方式对营养素的影响;它强调了户外活动的重要性,但同时也给出了在光线过强或紫外线高峰期应该采取的具体防护措施,比如选择哪种类型的太阳镜,而不仅仅是“戴墨镜”。我以前觉得散步就是散步,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天在特定时间段、以特定的步速和方向(比如面向阳光的侧面)行走,对眼底的血液循环有更好的促进作用。这种微观层面的指导,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的可操作性。它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生活教练,时刻在你身边提醒你,让你在不经意间就将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日常,而不是需要刻意去“执行一个计划”。对于我们这种已经有一些老毛病,更需要精细化管理健康的人来说,这种细节丰富度是无价之宝。
评分我是一个对书籍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要求很高的人,很多科普读物虽然内容有趣,但结构松散,读完后知识点散落各处,难以系统化。这本关于中老年眼病的书,在结构编排上做得极其出色。它不像是一本零散的问答集,而更像一个精心规划的“眼健康升级路径图”。开篇从眼球的基础生理结构讲起,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奠定基础知识,然后逐步过渡到“什么是衰老带来的必然变化”,再深入到“常见疾病的识别与初步处理”,最后落脚于“长期管理与生活方式调整”。这种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让读者能够非常自然地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特别是它对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做了区分,比如对四五十岁人群的预防性建议和对七八十岁人群的护理侧重点有明显的区分,这使得阅读的针对性大大增强。我尤其赞赏它在介绍手术治疗方案时的客观态度,没有过度美化,也没有渲染恐惧,而是坦诚地列出成功率、风险、恢复期的预期,这让我对未来的医疗选择有了更成熟的判断。读完它,我感觉自己从一个对眼病一无所知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可以和医生进行深度对话的“积极参与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上了年纪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眼睛这块儿挺娇贵的,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去保养,看了市面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健康书,感觉很多都是夸大其词,或者讲得太专业,根本看不懂。拿到这本,首先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很朴实,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色彩,让人感觉很踏实。内容上,我最欣赏它那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比如,它讲到白内障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白内障就是视力模糊”,而是会用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描述,让你一下子就能明白自己是不是处于那个阶段。书里还配了不少图表,那些示意图非常清晰,我一个老年人也能看明白眼睛内部结构是怎么回事,这比光看文字描述要直观多了。它还特别强调了日常的用眼习惯,比如看电视的时间控制、户外活动的必要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很容易忽略的“小事”,但看完书才明白,这些小事累积起来对眼睛影响太大了。我以前总觉得眼睛酸胀就是累了,休息一下就好,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有些症状可能是更深层次问题的信号。总之,这本书在普及眼部健康知识方面做得非常到位,语言接地气,让人读起来毫无压力,感觉就像是邻居家的老中医在跟你唠家常,但讲的都是真材实料的经验。
评分说实话,我买书的时候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的,因为我这个人对“健康指南”类的书籍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很多都是营销套路。但是,这本书的实在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鼓吹任何昂贵的保健品或者神奇疗法,讲的都是循证医学和已经被证明有效的日常干预措施。我特别喜欢它在“如何与眼科医生有效沟通”这一章节的处理方式。以前去看医生,医生噼里啪啦说一堆专业名词,我听得云里雾里,最后稀里糊涂地就出来了。这本书教你如何提问,如何理解诊断结果,甚至教你如何记录自己的症状变化,方便下次复诊时能更准确地描述病情。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长期管理慢性眼病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不仅是本“知识书”,更像一本“行动指南”。而且,书中对一些老年人常见并发症的讨论也非常细致,比如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它不是吓唬你,而是冷静地分析风险点,并提供可操作的预防和延缓方案。阅读过程中,我甚至拿出了笔做了不少标记,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细节,比如某些药物可能对眼睛有副作用,我真是惊出一身汗,立马去对照了自己正在服用的药物说明书。这种由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管理健康的转变,这本书功不可没。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独特的亲和力,不端着,不故作高深,读起来非常舒服。我试着让我的老伴也翻阅了几页,他虽然平时不太爱看书,但也表示能看进去,关键在于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贴合老年人的生活情境。比如,当谈到干眼症时,书中没有用“泪膜稳定性下降”这种冷冰冰的术语,而是描述了“早上起来眼睛像蒙了一层毛玻璃,总想揉搓,尤其是在空调房里待久了会更明显”的感受,一下子就戳中了我们日常的痛点。这种将医学知识“翻译”成生活语言的能力,是很多专业书籍所欠缺的。而且,书中的很多建议都非常注重可行性。比如,它推荐的眼保健操,动作设计得非常简单,不像有些版本动作繁琐,学起来费劲,这个版本我试着在午休时做了一套,感觉眼周的血液循环确实有所改善。此外,书中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调适也有所涉及,比如面对视力下降的失落感,如何通过其他感官的训练来补偿,这种人文关怀让整本书的厚度不仅仅停留在医学层面,更有了心理慰藉的作用。读完后,我感到的是一种被理解和被赋能的力量,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