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指导(基于16位机)/21世纪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周佩玲,彭虎,傅忠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指导(基于16位机)/21世纪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周佩玲,彭虎,傅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佩玲,彭虎,傅忠谦 著
图书标签:
  • 微机原理
  • 接口技术
  • 16位机
  • 计算机教材
  • 周佩玲
  • 彭虎
  • 傅忠
  • 21世纪大学计算机系列
  • 汇编语言
  • 计算机基础
  • 硬件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逸天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010866
商品编码:2951847336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学习指导(基于16位机)/21世纪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

定价:14.00元

作者:周佩玲,彭虎,傅忠谦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4-01

ISBN:9787121010866

字数:225000

页码:1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16位机)》一书的配套辅导教材,主要包括教学指导和习题参考答案两部分内容。教学指导包括教学要求、教学关键点和教学难点三个方面,习题参考答案按《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基于16位机)》一书的章节安排给出。
本书增加了许多例题,介绍了多种汇编程序上机调试过程和调试环境供读者选用。
本书可供从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人员参考,也可以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或自学者的参考书。

目录


章 计算机基本知识
1.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1.2 习题参考答案
第2章 8086系统结构与80x86 CPU
2.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2.2 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 8086的指令系统
3.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3.2 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 8086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4.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4.2 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 存储器原理与接口
5.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5.2 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
6.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6.2 习题参考答案
第7章 可编程接口芯片
7.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7.2 习题参考答案
第8章 串行输入/输出接口
8.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8.2 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 中断与中断管理
9.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9.2 习题参考答案
0章 D/A转换与A/D转换接口及其应用
10.1 教学指导
【教学要求】
【教学关键点】
【教学难点】
10.2 习题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探索微处理器世界的奥秘:一篇关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深度导览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处理器作为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其原理与接口技术构成了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运作的关键。无论你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还是渴望深入了解硬件工作机制的技术爱好者,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认知都至关重要。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框架,从基础概念出发,逐步构建起对16位微处理器系统及其周边接口的深刻理解。 第一部分:微处理器基础——构建数字世界的基石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走进微处理器的世界,从最根本的层面理解其工作原理。我们将首先回顾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脉络,追溯微处理器从诞生到演进的历程,从而认识到其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进制与数字逻辑: 任何计算机系统都离不开二进制数制和数字逻辑的基础。我们将详细讲解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以及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应用,例如编码器、译码器、寄存器、计数器等,这些都是构成微处理器内部结构的基本单元。 微处理器架构与组成: 核心部分将聚焦于微处理器的内部架构。我们将深入剖析运算逻辑单元(ALU)的设计,了解其如何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同时,详细阐述控制单元(CU)的作用,它如何根据指令控制整个处理器的运作。寄存器组的组织与管理,特别是通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等关键寄存器的功能,将得到详尽的讲解。内存地址寄存器(MAR)、内存数据寄存器(MDR)等与内存交互的寄存器也将在其中得到清晰的阐释。 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 指令是微处理器工作的灵魂。我们将介绍指令集的分类,包括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转移指令、输入输出指令等。针对16位微处理器,我们将重点分析其特有的指令集及其功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详细讲解各种寻址方式,如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等,理解它们如何影响数据的访问效率和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指令周期与总线: 理解微处理器如何执行一条指令是关键。我们将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从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指令到写回结果,详细阐述每个阶段的操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将深入讲解总线的概念,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在微处理器、内存和外设之间传递信息。信号的时序和同步机制也将作为重点进行讲解。 第二部分:16位微处理器详解——以经典为例深入实践 为了让读者能够更具体地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本部分将以经典的16位微处理器为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实践。虽然具体的处理器型号可能随着技术发展而更新,但其核心设计理念和工作方式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Intel 8086/8088 架构分析: 作为16位微处理器的代表,Intel 8086/8088 系列处理器将是本部分的重点。我们将详细拆解其内部结构,包括其独特的段式内存管理机制,解释段寄存器(CS, DS, SS, ES)如何协同工作,形成逻辑地址。我们将深入研究其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FLAGS)的组成和各个标志位的含义,以及CPU如何通过中断和异常机制响应外部事件。 汇编语言编程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汇编语言是直接与微处理器交互的语言。我们将从最基本的汇编指令开始,逐步学习如何编写简单的程序,如数据传输、算术运算、条件跳转等。通过大量的汇编程序示例,读者将能够直观地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掌握如何利用寄存器和内存进行数据处理。我们将重点讲解段内和段间跳转、过程调用与返回,以及如何利用栈来管理函数调用和局部变量。 中断系统与异常处理: 微处理器的中断机制是其处理外部事件和内部异常的关键。我们将详细讲解中断向量表(IVT)的结构,以及中断请求(IRQ)的优先级和响应过程。硬件中断、软件中断和可屏蔽中断的差异与应用也将得到阐述。同时,我们将探讨异常处理机制,包括除零、非法指令等情况的处理方式。 第三部分:接口技术——连接微处理器与外部世界的桥梁 微处理器需要与各种外围设备进行交互,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本部分将聚焦于微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 I/O 端口与编址方式: 了解I/O端口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是理解接口技术的基础。我们将讲解I/O端口的两种编址方式:内存映射I/O和I/O映射I/O,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中断控制器(PIC): 中断控制器是管理多个中断源与CPU之间关系的关键芯片。我们将详细介绍可编程中断控制器(PIC)的工作原理,例如Intel 8259A,理解其如何接收中断请求、进行优先级排序、生成中断向量以及向CPU发送中断信号。 定时器/计数器: 定时器和计数器是实现精确时间控制和事件计数的关键模块。我们将探讨其基本工作原理,例如工作模式、预分频器、重载值等,以及它们在产生周期性中断、测量时间间隔等方面的应用。 DMA 控制器: 直接内存访问(DMA)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轻CPU的负担。我们将深入讲解DMA控制器的功能,包括请求、授权、地址自动递增/递减等工作过程,以及它如何实现CPU与外设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串行通信接口: 现代计算机离不开串行通信。我们将讲解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重点介绍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ART)的工作原理,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的设置,以及RS-232等常用串行接口标准。 并行通信接口: 尽管串行通信日益普及,并行通信在某些场景下仍有其优势。我们将介绍并行通信的基本原理,并分析并行接口芯片(如Intel 8255 PPI)的工作模式和应用,理解其如何实现多条数据线同时传输。 键盘与显示器接口: 用户交互是计算机系统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分析键盘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接口将其扫描码发送给CPU。同时,我们将探讨显示器接口,特别是字符显示器的接口原理,理解CPU如何向显示控制器发送显示数据和控制命令。 存储器接口: 微处理器需要与各种类型的存储器协同工作。我们将讲解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CPU如何通过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访问它们。内存控制器的作用,包括刷新、时序控制等,也将得到讨论。 第四部分:高级主题与实际应用 在掌握了微处理器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基础后,本部分将引导读者进一步探索更高级的主题,并了解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总线标准与时序: 深入理解各种总线标准,如ISA、EISA、PCI等,分析它们在数据传输速率、扩展性等方面的特点。详细讲解信号时序图的绘制与分析,理解不同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对于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 微控制器(MCU)简介: 简要介绍微控制器的概念,它将CPU、存储器和接口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中,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开发概述: 了解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微处理器和接口技术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通过对本书内容的系统学习,读者将能够建立起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扎实理论基础,并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进行底层硬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还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作机制,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最后,针对这本书的适用范围和目标读者群,我也持保留态度。它似乎试图覆盖从基础入门到一定程度的接口应用,但结果却是“样样通,样样松”。对于一个完全的初学者,其中涉及的底层概念可能过于密集,缺乏循序渐进的引导,容易产生挫败感;而对于有一定基础,希望深入研究特定接口协议或总线控制机制的进阶学习者来说,它提供的知识又显得过于肤浅和过时。它既不能很好地充当一本严谨的入门教材,也不能成为一本可靠的进阶参考手册。与其称之为“学习指导”,不如说它更像是一本特定历史时期教学大纲的文字记录,缺乏针对现代教育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的动态更新与深度挖掘。我个人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专门针对某一特定领域(如特定指令集的深度解析或特定总线接口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精深探讨的专著,而非这种试图包罗万象却又失焦的综合性指导。

评分

从作者的署名来看,两位老师和一位讲师的组合,本应能带来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但实际效果却更像是将两份相对独立且不够完善的讲义拼凑在了一起。例如,在讲解数据表示法和算术运算时,内容显得冗长且偏向理论推导,与后续急需掌握的实际指令集操作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读者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消化那些晦涩的数学描述,却发现这些知识点在实际汇编程序编写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或转化。这种知识体系的不连贯性,使得读者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洽的学习闭环。一本好的学习指导书,应该能平滑地引导读者从抽象概念过渡到具体实践,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衔接工作做得非常粗糙,导致阅读过程充满了跳跃感和不确定性,让人不禁怀疑它是否经过了严格的教学实践检验。

评分

关于“接口技术”这部分的内容,我的失望程度更甚。在如今万物互联的时代,接口技术早已不再局限于并行打印口、串口这些老旧的标准。这本书似乎完全沉浸在RS-232和简单的并行I/O端口的讨论中,对于中断控制器(如8259A)的讲解也停留在教科书式的定义层面,远不如网络上那些高质量的开源项目分析来得实在。我特别留意了关于存储器映射和I/O映射的对比章节,期望看到针对特定外设(比如早期的A/D转换器或D/A转换器)的实际编程模型和驱动编写思路。然而,内容极其简略,缺乏实际的汇编代码示例来展示如何通过端口操作来控制硬件,更不用说涉及DMA(直接内存存取)这种提升效率的关键技术了。感觉作者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概念框架的骨架,血肉和灵魂都缺失了,对于需要进行系统级集成的工程师或学生来说,这本书的参考价值微乎其微,更像是一本“概念速查手册”而非“技术指导”。

评分

本书在排版和图例的使用上也暴露出明显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阅读体验。对于涉及硬件逻辑和时序图的部分,插图的清晰度和专业性实在不敢恭维,很多关键的信号线和时钟沿的标记模糊不清,甚至有些逻辑块的连接关系需要读者反复揣摩才能大致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特别是涉及到汇编语言的程序示例时,代码块的格式处理非常混乱,注释与代码之间的对齐经常错位,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大的障碍,因为学习微机原理时,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一部分。如果说内容是骨架,那么呈现方式就是皮肤;这本“指导”的皮肤看起来像是未经打磨的毛坯。优秀的教材应当是严谨而美观的,能够引导读者清晰地构建知识图谱,而不是让读者在费力解读模糊的图表和错乱的代码中消磨宝贵的学习时间。

评分

这本号称“学习指导”的书,我翻了半天,实在没找到多少能让我眼前一亮的“指导”之处。首先,它对于8086/8088这种经典的16位机架构的介绍,实在是过于陈旧和表面化了。我本来期待能看到一些深入的、与现代编程思想相结合的视角,哪怕是回顾历史也得有点深度。结果呢?讲到寄存器、段寄存器这些基础概念时,就像是在念说明书,干巴巴的,缺乏对这些结构在实际程序运行中扮演角色的生动解释。更别提什么总线周期、时序控制这些硬件底层的细节,描述起来总是模棱两可,没有给出清晰的、可操作的图示或流程图来辅助理解。对于想真正动手实践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支撑显得非常单薄,让人感觉像是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课堂笔记上,对于如今动辄嵌入式、FPGA的背景下,这种知识的“保质期”实在令人担忧。我更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将原理与现代微处理器发展脉络联系起来的教材,而不是这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没有深入“为什么”和“怎么办”的资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