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設計心理學(任立生)(二版)
定價:33.00元
作者:任立生著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1-03-01
ISBN:978712206745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設計心理學》(第二版)是在2005年8月版的基礎上,經過教學實踐的應用與驗證而修訂的。
  為瞭使教學更加順暢,更加符閤學習的心理進程,第二版教材將原來的兩部分內容調整為三部分。部分(第1~4章)為心理學概述,係統介紹瞭人的感覺、知覺、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認知的心理過程;注意品質、意誌行為、情感反映等心理狀態;動機、需要、興趣、氣質、性格等個性心理。第二部分(第5~7章)是以設計心理為主要內容,在探索設計心理的認識過程、實施過程與更新過程中,介紹瞭設計心理活動的特徵與規律。第三部分(第8~14章)介紹瞭設計中的創造與審美、藝術與文化、消費與營銷及心理學實驗等相關學科的聯係與融閤,設計心理活動的全麵發展與日臻完美,力求創造一門指導設計實踐的心理學的分支科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工業設計、藝術設計等相關設計專業基礎課的教材,或心理學專業的分支教材,也可作為指導設計與開發及鑒賞設計成果的心理學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設計心理學概述
 1.1設計
 1.2心理學
 1.3設計心理學
第2章 認知的心理過程
 2.1感覺
 2.2視覺
 2.3人的視覺感受
 2.4聽覺
 2.5其他感覺
 2.6知覺
 2.7人對産品的知覺
 2.8觀察
 2.9記憶
 2.10思維
 2.11想象
第3章 人的心理狀態
 3.1意識
 3.2注意
 3.3意誌行為
 3.4情感過程
第4章 人的個性心理
 4.1需要
 4.2動機
 4.3興趣
 4.4氣質
 4.5性格
第5章 設計心理的認識過程
 5.1設計的感覺與知覺
 5.2設計的觀察與記憶
 5.3設計的思維與想象
 5.4設計的錶象與意象
第6章 設計心理的付諸過程
 6.1設計的論證階段
 6.2設計的錶達方式
 6.3設計的修正與總結
 6.4設計的文獻與資料
第7章 設計心理的更新過程
 7.1親情與關愛的設計觀念
 7.2生命與運動的設計觀念
 7.3高貴與典雅的設計觀念
第8章 設計的創造心理
 8.1創造概述
 8.2創造因素
 8.3創造的智力因素
 8.4創造的非智力因素
 8.5能力簡述
 8.6創造能力
 8.7怎樣提高設計的創造能力
第9章 設計的審美心理
 9.1美
 9.2設計審美
 9.3設計審美心理過程
 9.4設計的審美範疇
第10章 設計的藝術意蘊
 10.1藝術簡介
 10.2産品設計的藝術意境
 10.3設計的藝術修養
第11章 設計的文化旨歸
 11.1文化簡介
 11.2設計的文化底蘊
 11.3設計的文化氛圍
 11.4産品的文化價值
 11.5社會文化心理的構建
 11.6設計的文化素質培養
 11.7物質與精神的功利兩重性
第12章 麵嚮消費的設計思考
 12.1消費心理概述
 12.2人的生活消費心理
 12.3麵嚮畢生消費心理的設計思考
第13章 麵嚮營銷的設計思考
 13.1營銷的商業氣息與購買欲望
 13.2設計的宣傳方式
 13.3産品展示
 13.4産品售後的情感投入
第14章 設計心理學實驗
 14.1心理實驗概述
 14.2設計心理學實驗範式
 14.3設計心理學實驗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讀完這本書,我對“設計”的理解被徹底顛覆瞭。我過去可能更多地將其與藝術、創意聯係起來,但現在我明白,設計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解決問題,在於如何讓人類更好地與工具、與環境互動。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並且用大量心理學理論來支撐這一理念。比如,書中關於“記憶”的章節,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有些設計更容易被記住,而有些則容易被遺忘,這對於需要用戶記憶操作流程的産品來說,尤為關鍵。我也開始反思,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某個産品“不好用”,並不是因為我們的智商不夠,而是因為設計本身存在問題,沒有考慮到用戶的認知限製和習慣。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理解用戶、優化設計的大門。它讓我認識到,好的設計能夠悄無聲息地融入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體驗變得更順暢、更愉快,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對人類心理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著實不薄,但每一頁都充滿瞭乾貨,讓我感覺自己的知識儲備又上瞭一個颱階。作者在書中對“反饋”(feedback)的講解可謂是入木三分。他強調,一個好的設計應該能夠及時、清晰地嚮用戶反饋其操作的結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能讓用戶明確知曉。比如,當你點擊一個按鈕,它應該有視覺上的變化,告訴你已經被點擊瞭。或者,當你輸入錯誤信息時,係統應該給齣明確的提示。這種及時有效的反饋能夠極大地減少用戶的焦慮感和不確定性,提升用戶滿意度。書中還提到瞭“可見性”(visibility)的重要性,即一個産品的狀態和可用的操作應該是顯而易見的,用戶不需要費力去猜測。我開始有意識地去觀察和分析,那些讓我感到順暢和愉悅的産品,往往都做到瞭這一點。反之,那些讓我感到睏惑和沮喪的産品,則往往在反饋和可見性上存在明顯的問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僅僅是關於創造,更是關於溝通,是産品與用戶之間的一種無聲的對話。
評分這本《設計心理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並非設計專業齣身,但書中對於人類行為模式、認知習慣的深刻剖析,以及如何將這些心理學原理巧妙地運用到産品和界麵設計中的講解,都讓我受益匪淺。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的例子,比如 IKEA 傢具的組裝說明、收音機的按鈕設計,來闡釋抽象的設計原則,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輕鬆理解。書中的“可供性”(affordance)概念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教會我如何通過設計物體的外觀來暗示其功能,從而降低用戶的學習成本和操作難度。我開始留意身邊越來越多的物品,發現原來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設計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心理學考量。比如,為什麼很多電器的開關是凹進去的?為什麼很多APP的圖標設計得如此直觀?這些問題都能在這本書裏找到答案。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開始更能體會到設計在生活中的無處不在,以及它對我們行為和感受的巨大影響。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設計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人的書,一本關於如何讓世界變得更易用、更人性化的書。
評分我之前對“用戶體驗”這個詞總有些模糊的概念,覺得它更多的是一種感性的體驗,很難量化和把握。但自從讀瞭這本《設計心理學》,我纔真正領悟到用戶體驗背後隱藏著的嚴謹的科學依據。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認知偏差,如“可用性啓發式評估”、“成本-收益分析”等等,以及這些偏差如何影響用戶的決策和行為。作者強調,優秀的設計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基於對用戶心理的深刻洞察和科學的測試與迭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心智模型”(mental model)的章節,它讓我理解到用戶在與産品交互時,心中已經形成瞭一個關於該産品如何工作的預設模型,而設計的目標就是讓産品的實際運作方式與用戶的心智模型相契閤,或者引導用戶建立起正確的心智模型。這一點對於開發復雜軟件或者需要用戶深度參與的産品來說,簡直是至關重要。通過書中提供的案例分析,我看到瞭許多曾經睏擾我的産品設計難題是如何被巧妙解決的,也讓我對未來如何去改進現有産品有瞭更清晰的思路。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為我揭示瞭通往優秀設計之路的秘密。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性,又不失輕鬆的趣味性。作者並沒有堆砌枯燥的術語,而是善於用生活化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來闡述復雜的理論。我最欣賞的是書中關於“約束”(constraints)的討論,它讓我明白,設計中的限製並非一定是壞事,反而可以通過巧妙的約束來引導用戶朝著正確的方嚮行動,避免錯誤發生。書中舉例瞭電話撥號盤的設計,每個數字的位置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樣即便是盲操作,用戶也很難按錯。這種“被引導”的感覺,正是優秀設計想要達到的效果。我讀瞭很多關於心理學的書籍,但很少有哪本能像這本書一樣,將心理學原理與實際應用如此緊密地結閤起來,並且是以一種如此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它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審視我日常接觸到的各種設計,無論是交通標識、傢用電器,還是網站界麵,都能從中發現作者所講的原理。這不僅僅是關於“美學”的設計,更是關於“功能”和“易用性”的設計,而且這些背後都深深地烙印著心理學的痕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