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定价:25.00元
售价:17.0元,便宜8.0元,折扣68
作者:(德)弗里兹·李曼 ,杨梦茹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日期:2007-10-01
ISBN:97872030587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341kg
如果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却想认识人类性格的差异,那么本书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性格心理学”入门书。
作者弗里兹·李曼以地球的行星运转原理——自转、公转、向心力和离心力为模式,分类出四种恐惧的原型: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害怕做自己、害怕改变以及害怕既定的规律。由这四种恐惧原型为出发点,书中分类出四种与之对等的人格类型——精神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人格。每一章都以理论为开端,从情感、侵略性、环境的角度,并辅以他行医多年搜集到的真实故事,微视每种人格的心理冲突、运作机制,及其行为表征。进而深入患者自幼及成长的环境因素,用重新建构的方式,恢复支离破碎的原始经验,给患者以治疗。
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
有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害怕、拒绝与人交往、在人群中也会觉得不安全、过桥或走过广场时就会惊慌不已、害怕尖锐的东西、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选择、担心和异性相处、努力相爱却伤害更深……
这本书是为每一个人而写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家多了解自己与他人,有助于探索自身恐惧的来源,抚慰我们受伤的身心,并在四种恐惧之间取得健康的平衡点。本书兼具文人之笔、学者著述的双重美感。
本书要探讨这四种恐惧,从另一角度来看,假使我们放弃基本动力中的任何一种,就会失衡,把我们导向其中一种人格。我们将逐步介绍每一种人格,并且详述每个人个性中,或多或少的倾向。若明显地偏向某一种人格类型,表示与幼年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而一个活在这四种基本动力中,处处和谐均衡的人,就能够远离四大恐惧原型。
一开始这四种人格只是有些微的偏向,若片面性明显且突兀,就超过了极限值,成为四种基本人格的变体,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学上称之为分裂、忧郁、强迫与歇斯底里人格。当然,这并不表示大部分人都得了神经官能症{1}。
本书在叙述四种关于生命的病症时,也逐一讨论健康的人的片面人格,以及轻微、严重、*严重的心灵创伤。人的性格气质是讨论时的一个要素,我也把重点放在我们的成长背景上。
其次要提醒读者,本书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论为基础,来介绍四种人格的典型特质,不采取宿命论或骤下断语的方式,而是从人的特质或性情着手;性情与生俱来,难以扭转,只有安之若素。我要谈的与此略有出入。
本书也介绍其他的矛盾,生命中不合理的要求:同时追求永恒与多变,因而要克服对消逝以及既定的规律与事实的恐惧。
根据上述,我们认识了四个恐惧的原型,整理如下:
一、害怕失去自我,避免与人来往;
二、害怕分离与寂寞,百般依赖他人;
三、害怕改变与消逝,死守着熟悉的事物;
四、害怕既定的事实与前后一致的态度,专断自为。
以宇宙为例,可以类推出四种基本的挑战,人类在自己身上也找得到相互抵触、同时互补的动力。它们千变万化,与我们形影不离,不断向我们索讨新的答案。
项挑战,譬喻中的“自转”,我们要做一个的个人,肯定自我的存在,与其他人有所区别,个性如假包换,无人能取而代之。汲汲营营追求与众不同,疏离感日增,午夜梦回,寂寥的大浪打过来,恐惧便如潮涌,对我们造成威胁。种族、家庭与民族,年龄、性别与信仰,职业或社团,使我们与别人相关联,互为生命共同体,但“我”仍然是一个独立、具有特质,与别人不一样的个人。例如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不会混淆,这实在很有意思。我们的存在有若一座金字塔,具有所有建筑物的基础与共同性,但越是接近塔尖,就越特别、越异于其他建筑物。在个人化的过程之中,荣格如此称呼成长的程序,接受以及发展自己的特色之时,我们会渐失归属的安全感,不再“与别人一样”,继而在彷徨不安中,体会到作为一个个人的寂寞况味。我们越是要和别人不一样,就越感到孤寂、不安、不被了解、被拒,甚至被排挤。与此相反,如果我们不敢探险,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个体,把自己藏在群体的规格之中,如此一来,我们的人与人格就不臻完整。
第二项挑战,譬喻中的“公转”:我们对这个世界、生活与周遭的人敞开心扉,与人交往,也与很另类的人交流。广义说来,就是兴冲冲地活着。但有的人因此害怕失去自己,变得依赖,任凭别人摆布,质疑自己的处世能力,担心自己只会顺着别人的意思、不考虑自己。害怕变得依赖,不敢把自己“交出去”,但这又让我们有施展不开的无力感,忸怩不安。鼓不起勇气突破困境时,我们变成孤立无援的个体户,不与人来往,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人我皆不识。
译序 漫山遍开的鲜花
序言 战胜恐惧,求得心灵和谐
章 害怕把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把自己藏起来:分裂人格诊断
距离
猜疑
避风港
恼人的渴慕:分裂人格的感情世界
爱与被爱
责任与情感
性与爱
奉献与猜忌
不加修饰的愤怒:分裂人格的侵略性
目的一:宣泄
目的二:争取
敏感的新生儿:分裂人格的成困
不被照顾
不被关爱
过多刺激
特定环境
他们恐惧什么:分裂人格的故事
行为怪异的音乐家
局外人
黑白两色:分裂人格的行为模式
淹没
自闭
敏感而脆弱
天才与精神异常:分裂人格的多种面貌
第2章 害怕做自己——忧郁人格
零距离:忧郁人格诊断
比亲密还要亲密:忧郁人格的感情世界
温柔的迫害:忧郁人格的侵略性
宠爱或拒绝:忧郁人格的成困
他们恐惧什么:忧郁人格的故事
生命的客体:忧郁人格的行为模式
第3章 害怕改变——强迫人格
永远到底有多远:强迫人格之诊断
握在掌心里的情感:强迫人格的感情世界
狡猾的愤怒:强迫人格的侵略性
“你不可以”:强迫人格的成困
他们恐惧什么:强迫人格的故事
套路固定的生活棋局:强迫人格的行为模式
第4章 害怕既定的规律——歇斯底里人格
既定即不定:歇斯底里人格诊断
天生情种:歇斯底里人格的感情世界
先下手为强:歇斯底里人格的侵略性
榜样的阴影:歇斯底里人格的成果
他们恐惧什么:歇斯底里人格的故事
谎言筑成的城堡:歇斯底里人格的行为模式
结语
弗里兹·李曼(1902-1979),心理学家及心理分析专家。 慕尼黑心理研究及治疗研究所(现为心理分析与治疗学院)创始人之一,该处心理分析讲师,同时是心理治疗诊所的开业医师。因为在心理分析上成就斐然,成为美国纽约心理分析学会的荣誉会员。本书是他有名的一本著作
我一直对人类心灵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面对各种情绪困扰和行为模式时,我常常会思考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本书的题目——《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如同一个响亮的警钟,直击我内心深处的探求欲望。它所涵盖的“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这四个概念,都是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能接触到,甚至可能亲身经历过的心理状态。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深入而全面的视角,去解析这些心理现象是如何在我们内心滋长、如何相互影响,以及它们最终如何塑造了我们的行为和认知。我期待作者能够运用扎实的理论基础,结合生动的案例,带领我一层层剥开这些“恐惧”的面纱,理解它们在我们的心理结构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对我们个体成长可能带来的阻碍。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指明一条通往内心和解与力量的道路,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和转化这些内心的挑战,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既有深度又不失沉静,给人一种专业且引人思考的感觉。书名本身就直击人心,"直面内心的恐惧"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充满兴趣,尤其是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内在冲突和情绪波动。这本书的副标题列出了四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困境: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这四种状态,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在自己或身边的人身上看到一些影子,它们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人际关系,甚至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深入的视角,去理解这些心理模式的根源,探讨它们是如何在我们内心形成并运作的。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种既科学又易懂的方式来阐述,避免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能够真正地触及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或思路,帮助我们认识和处理这些内心的恐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毕竟,理解心理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它,是为了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成长。我之前读过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有些过于理论化,有些又过于浅显,我希望这本书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就被它的标题所吸引:《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不得不说,这个题目非常有力量,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我们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困境,并且点出了“恐惧”是这一切的根源。我一直觉得,我们之所以会有种种不适,比如情绪低落、焦虑不安、强迫性的念头,甚至无法控制的情绪爆发,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我们尚未解决的恐惧。这本书将这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归纳为“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这四种类型,我觉得这个分类非常有条理,也很有代表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这四种心理状态的形成机制,它们是如何在我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以及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和处理。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自身心理模式,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来克服这些恐惧的方法。我一直相信,了解是改变的第一步,而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能提供给我一个深入了解自己内心的契机,让我能够更好地与自己和解,获得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复杂情绪的书,尤其是那些时不时会涌上来,让我感到无所适从的负面情绪。最近我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它的题目“直面内心的恐惧”以及列出的“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几个词,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这些词汇,虽然听起来有些沉重,但却非常贴近我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困境。我常常会感觉自己的一部分想法和另一部分格格不入,这或许就是“分裂”的某种体现;有时又会陷入深深的忧郁,提不起一丝精神;强迫性的思维和行为也偶尔会困扰我,让我感到身不由己;而歇斯底里的情绪爆发,虽然不常见,但其带来的破坏力却是不容忽视的。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这些心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它们是如何在我们生命中扎根的,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种更具启发性的解读,帮助我看到这些“恐惧”背后的真正原因,找到一种与它们共处,甚至转化它们的方式。我不是心理学的专业人士,所以我更希望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走进这个深邃的心理世界,让我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更能理解他人。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人之所以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情绪,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驱动力?尤其是那些让我们感到痛苦和挣扎的方面,比如情绪的起伏不定,思维的反复纠缠,甚至是一些难以控制的行为模式。这本书的名字《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听起来就非常直击核心,它直接点明了“恐惧”是根源,并且列举了几个非常具象化的表现形式。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分裂”、“忧郁”、“强迫”和“歇斯底里”这四种看似独立但又可能相互关联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的?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描述这些现象,更能深入挖掘它们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童年经历,可能是潜意识的冲突,也可能是应对外界压力的方式。我渴望从中获得一种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帮助我看清自己行为模式的根源,找到突破困境的钥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不再是被动的承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探索和疗愈自己内心的创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