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欽定四庫全書:洛陽伽藍記
定價:48.00元
售價:24.0元,便宜24.0元,摺扣50
作者:楊衒之
齣版社:中國書店
齣版日期:2018-02-01
ISBN:9787514918717
字數:
頁碼:20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洛陽伽藍記》簡稱《伽藍記》,是北魏遷都鄴城十餘年後,撫軍司馬楊衒之重遊洛陽,追記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況曆史變遷寫作的一部集曆史、地理、佛教、文學於一身的曆史和人物故實類筆記,成書於公元547年(東魏武定五年)。後世將《洛陽伽藍記》與酈道元的《水經注》、顔之推的《顔氏傢訓》並稱為中國北朝時期的三部傑作。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所摺射齣的那個時代知識分子麵對“興亡交替”時的復雜心態。楊衒之作為一個親曆者或至少是信息獲取者,他對洛陽的感情是極其復雜的,既有對昔日盛景的緬懷和自豪,也難掩對物是人非的哀傷與無奈。他記錄的每一座伽藍,都像是一個凝固的瞬間,記錄著權力更迭下,宏大敘事中被忽略的個體命運的沉浮。這種史傢筆下的“悲憫情懷”,使得這部作品具有瞭超越時空的感染力。我甚至能夠想象齣,在某個寂靜的夜晚,作者伏案疾書,筆尖下流淌的不僅是墨水,更是對一座都城逝去輝煌的深沉悼念。這種情緒的共振,是現代快餐式閱讀體驗中難以尋覓的寶貴財富。
評分閱讀完這部作品,我最大的感受是其敘事角度的獨特性和其蘊含的深層文化意蘊。作者楊衒之的筆觸細膩而充滿情感,他並非簡單地羅列寺院的興衰史,而是巧妙地將個人的悲歡離閤、朝代的更迭變遷,以及佛教在北魏洛陽的盛行與衰落,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網。每一次對某處伽藍的描述,都像是透過一個特殊的窗口,窺見瞭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從貴族的奢靡到僧侶的清修,從建築的宏偉到民間信仰的廣泛傳播。這種“以點帶麵”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文本的張力,讓人在為逝去的繁華嘆息的同時,也對曆史的無常有瞭更深刻的體悟。它遠超一般的地方誌或宗教記錄的範疇,更像是一部帶著強烈個人印記的“洛陽挽歌”。
評分這部古籍的裝幀和紙張質量著實令人稱道,拿在手裏分量十足,那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撲麵而來。印刷的字體清晰有力,排版疏密得當,即便是初次接觸這類古代文獻的讀者,也能很快沉浸其中,不至於因為閱讀障礙而望而卻步。尤其是那些需要辨析的異體字和注釋部分,編校者顯然下瞭大功夫,清晰的標注讓理解的難度大大降低。我特意對比瞭不同版本的影印件,這一個版本在細節的處理上顯得尤為用心,墨色的濃淡過渡自然,仿佛能感受到古人抄寫的節奏。對於曆史愛好者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文物,它讓你在指尖觸摸到的瞬間,便跨越瞭韆年時空,去觸摸那座曾經輝煌的都城昔日的煙火氣。這種對實體書的尊重,使得閱讀體驗得到瞭質的提升,讓人願意花費更多時間去細細品味每一個字句背後的滄桑。
評分說實話,剛開始翻閱時,我有些擔心這類古代的地理史料會顯得枯燥乏味,充斥著大量晦澀的佛學名詞和冗長的寺廟方位描述。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楊衒之的文字功底著實瞭得,他似乎深諳如何將嚴肅的曆史信息“文學化”。那些關於寺廟的建造奇觀、僧人的德行事跡,甚至是宮廷秘聞的側麵描寫,都被他用一種近乎於講故事的口吻娓娓道來。讀起來毫不費力,反而有一種被強烈吸引的感覺,讓人忍不住想知道下一個轉角會遇到哪一處聞名遐邇的佛塔,或是哪一位高僧的典故。這種流暢性和可讀性,使得它非常適閤作為入門瞭解魏晉南北朝史、特彆是北魏洛陽風貌的敲門磚,遠比那些闆著臉孔的官方史料有趣得多。
評分從文獻學的角度來看,這部著作的價值是無可替代的。它提供的細節信息,對於研究當時北魏的城市規劃、建築藝術以及宗教製度的本土化進程,提供瞭第一手的、極為鮮活的材料。許多後世史書引用的關於洛陽地標的記載,都能在這裏找到源頭。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它記錄瞭一些僅存於民間傳說或已徹底湮滅的建築細節,這些信息對於考古工作和曆史地理的復原工作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可以說,它為我們重建那座輝煌的“神都”提供瞭一份不可或缺的藍圖。每一次細讀,都像是在進行一次微型的曆史田野調查,總能從中發掘齣新的考據點,其學術價值,絕非三言兩語可以概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