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做得到任何事 9787569922707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RT

人,做得到任何事 9787569922707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R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个人成长
  • 阿德勒
  • 自我实现
  • 人际关系
  • 人生意义
  • 积极心理学
  • 经典著作
  • 人格心理学
  • 幸福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22707
商品编码:29836363007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8-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人,做得到任何事

定价:39.80元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699227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百年畅销经典《自卑与**》的姊妹篇,更适合当下普通人阅读、更具指导意义的心理学经典之作。

★《人性的弱点》作者卡耐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思考的技术》作者大前研一均深受此书中阿德勒心理学的启迪。

★ 专业译者,堪称信达雅典范的精当译本,金句叠出,给你如母语写就般流畅的阅读体验,让你遗忘掉这是本外版书。

★ 版式疏朗有致,重点语句加粗显示,单页印刷书中充满坚固柔情的金句,助你在焦虑的空心时代,安放灵魂,找到澄净如水的自我。

★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心理学博士·作家许皓宜、台湾心理治疗学会理事长·作家王浩威、台湾治愈系新天后·作家邓惠文 勇气推荐。

深谙普通人人性的大师阿德勒带你抚慰孤独、迷茫的现代灵魂,给你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光明人生。

内容提要


《人,做得到任何事:阿德勒心理学讲义》被认为是比作者阿德勒另外一本作品《自卑与**》更通俗易懂、广为流传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全书以社会兴趣为核心,从原型、人格、童年、家庭、梦境、教育、人际关系、爱情与婚姻等人生百景出发,论道说理,所呈现的人文观点,极具启发性与前瞻性,有待你慢读细思,咀嚼出字句背后丰沛的底蕴与真义。故事即人生。他的不哲学、生活之道、人性省思,澄明如镜,深入每一个人、每一段人生、每一个故事的内在,照出更真实的一面。

该书由台湾地区学者吴书榆倾心翻译,译文流畅,金句叠出,带来母语般流畅的阅读体验。

目录


讲生活的科学

    The Science of Living // 001

第二讲自卑情结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 025

第三讲优越情结

    The Superiority Complex // 045

第四讲人生风格

    The Style of Life // 065

第五讲早期记忆

    Old Remembrances // 083

第六讲态度与行动

    Attitudes and Movements // 099

第七讲梦与梦的解析

    Dreams and Their Interpretation // 119

第八讲问题儿童及其教育

    Problem Children and Their Education // 139

第九讲社会问题与社会适应

    Social Problems and Social Adjustment // 165

第十讲社会感、常识与自卑情结

    Social Feeling, Common Sense and The Inferiority

    Complex // 183

第十一讲爱情与婚姻

     Love and Marriage // 197

第十二讲 性与性的问题

     Sexuality and Sex Problem // 215

第十三讲结语

     Conclusion // 231

附录阿德勒生平年表

     The Chronicle of Alfred Adler // 235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并称二十世纪精神分析学派的三大巨擘。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他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无法进行强烈的体育活动。上学时表现不佳,被老师评为顶多只能成为鞋匠。他的父亲鼓励他说,你必须不相信任何事。即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束缚了自己,不能相信当下的困境就是人的一生,而是要勇于突破,大胆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种坚强的信念造就了阿德勒一生的成就。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性》等。

吴书榆

台湾大学经济学学士、英国伦敦大学UCL经济学硕士。曾担任研究、企划与行销有关工作,目前为自由文字工作者。译有《让顾客主动推荐你》》《猎杀巨人》《上下管理,让你更成功》等。

文摘


序言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 图书简介 在日常生活的洪流中,我们时常感到时间的流逝是随机的、目标是模糊的,行动与意识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我们渴望投入到一种全神贯注、近乎忘我的状态中,在那里,挑战与技能达到完美的平衡,行动与意识融为一体,对时间的感知变得扭曲,自我意识消退,行动本身成为目的。这种极佳的体验,正是本书的核心——心流(Flow)。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并非一本简单的励志手册,而是一部深刻的心理学研究巨著,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教授,这位享誉国际的积极心理学先驱,通过数十年的跨文化、跨学科研究,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幸福感、成就感和生命意义的内在机制。他挑战了传统上将快乐等同于感官享受或被动娱乐的观念,提出了一种更为积极和主动的幸福观:真正的满足感来源于对复杂挑战的积极投入,来源于心流体验的累积。 一、心流的诞生与结构 契克森米哈伊教授通过对艺术家、运动员、外科医生、棋手乃至普通劳动者的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系统地描绘了心流状态的九个核心要素: 1. 目标明确与即时反馈: 在心流中,个体对下一步行动了如指掌,并且能够立即感知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奏效。这种清晰的指引机制,使得行动得以顺畅地推进。 2. 挑战与技能的平衡: 这是心流发生的基石。如果挑战过高而技能不足,会导致焦虑;如果技能远超挑战,则会导致厌倦。心流存在于两者之间,就像走在一条不断向上延伸的狭窄路径上,需要持续调动自身能力去应对。 3. 行动与意识的融合: 在心流状态下,个体完全沉浸于活动之中,不再需要为下一步做什么而分神思考,行动是自发的、无缝衔接的。 4. 对外界的专注: 所有不相关的外部干扰和内在杂念(如饥饿、疲劳、对过去的懊悔或对未来的担忧)都被暂时排除在外,注意力高度集中于当前的活动。 5. 自我意识的消退: 此时,对“我”的关注消失了,不再有“我看起来怎么样”或“我做得好不好”的担忧,个体只是单纯地存在于活动之中。 6. 掌控感: 尽管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但个体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强烈的信心,确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当前的一切。 7. 时间的知觉扭曲: 时间感不再是线性的,几个小时可能感觉像几分钟,或反之,这取决于专注的深度。 8. 活动即目的(自成目的性): 体验本身就是报酬。人们进行这些活动不是为了外部的奖励(金钱、名声),而是为了体验活动过程中的那种内在愉悦。 二、心流与幸福的哲学思辨 本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将心理学现象提升到了关乎生命意义的层面。作者指出,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沉迷于“被动娱乐”——看电视、无目的的社交或消费。这些活动虽然能暂时减轻痛苦,但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感。它们是“负熵”的消耗,而非“正熵”的创造。 契克森米哈伊认为,生命的质量不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如何选择组织和体验内部的意识流决定的。一个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如果能找到将日常任务转化为心流体验的方式,其内在世界的丰富程度可能远超一个物质富裕却精神空虚的人。 他引入了“自成目的性”(Autotelic Experience)的概念,强调真正的“最优体验”是那些我们愿意不计代价去追求、仅仅因为体验本身就值得去做的活动。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构建“自成目的的生命”的蓝图。 三、将生活重塑为心流的场域 全书不仅描述了心流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如何将其引入日常生活的方法论。作者强调,心流并非只属于精英阶层或天才,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潜能。 对职业的重构: 如何在枯燥的工作中设定微小而清晰的目标,提升技能以匹配日益增加的责任,从而将“不得不做”转化为“乐于投入”。 对人际关系的深化: 伴侣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如果能达到共同专注、互相挑战、共同目标的状态,也能产生关系层面的心流。 对休闲时间的管理: 区分“被动消遣”与“主动投入”。真正的放松不是大脑的停滞,而是大脑投入到一种有建设性的、需要运用技能的活动中去。 四、心流与自我扩展 心流状态的长期积累,会导致自我(Self)的结构性变化。每一次成功进入心流,都意味着个体在应对特定挑战时提升了能力,从而使“我”变得更强大、更复杂、更有能力处理更高级别的复杂性。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更强的技能带来挑战更高的心流,心流带来更深层次的满足感,最终导向一个更有组织、更有能量的“自我”。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为读者提供了一张深入理解内在世界的地图。它告诉我们,幸福不是等待被给予的礼物,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构建、去雕琢的意识结构。阅读此书,意味着学会如何有意识地管理注意力,将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转化为一次有价值的、充满活力的、最优化的体验。它鼓励我们走出麻木与焦虑的平庸状态,去积极地“设计”我们的生活,使之成为一场场精彩的冒险。

用户评价

评分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曾对“可能性”这个概念有过模糊的认知。总觉得它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幻象,是少数幸运儿才能拥有的特权。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发现,原来“可能性”并非天赐,而是可以被主动挖掘和创造的。这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了许多颠覆性的观点,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开始意识到,很多时候,阻碍我们前进的并非外部的困难,而是内心深处的自我设限。那些看似无法逾越的障碍,往往只是我们自己为自己编织的牢笼。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循循善诱的方式,一点点地打开我被禁锢的心灵,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让我敢于去挑战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不可能”。它不是那种励志鸡汤,灌输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思维方式,让我真正理解了“做得到”的内在逻辑。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并非一本纯粹的理论书籍,它更像是一场与智者的对话,充满了生活化的例子和深刻的洞察。作者以一种非常温和但坚定 persuasive 的方式,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连接。我曾一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难以捉摸的,但这本书却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理解那些互动背后的心理动因。它强调了“共同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合作”来达成超越个体力量的成就。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一部分,我们的幸福和成长,都与我们周围的人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更加珍视身边的人,也让我更愿意去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伙伴、更好的朋友、更好的家人。它不仅提升了我的个人能力,也让我的人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评分

这本《人,做得到任何事》的封面设计,简洁而有力。淡雅的色调,搭配醒目而又不失沉静的字体,瞬间就能抓住我的眼球。书名本身就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在低语着,无论你身处何种境地,内心深处都潜藏着无限的可能。没有华丽的插图,也没有复杂的装饰,恰恰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一种回归本源的真诚,也让我对书中所蕴含的思想有了更多的期待。我常常会在书店里漫无目的地游走,寻找能够触动心灵的作品,而这本书,无疑就是那一次偶然的相遇,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它的存在,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虽然微弱,却足以指引方向,让我愿意去探索它背后更广阔的世界。我喜欢这种不张扬却充满内涵的设计,它不像那些哗众取宠的书籍那样昙花一现,而是沉淀下来,散发出一种历久弥新的魅力。

评分

我常常会陷入一种“完美主义”的泥沼,总希望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结果往往是畏首畏尾,错失良机。这本书恰恰给了我一种新的视角。它告诉我,不必过分追求所谓的“完美”,有时候,“足够好”就已经非常棒了。关键在于行动,在于不断地尝试和调整。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必过于自责,而是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前进。这种“允许不完美”的态度,极大地减轻了我的心理负担,让我能够更轻松地投入到各项事务中。我开始尝试一些以前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去做的项目,结果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而且在实践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我坐在那里空想来得多。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去做”,更是“如何去放下包袱,勇敢地去做”。这种精神上的解放,对我来说是无价的。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振奋的一点,是它强调了“人生是一场持续的自我发现之旅”。我一直以为,找到自己想要什么,然后为之努力,就万事大吉了。但这本书却告诉我,人生更像是一片未知的海洋,我们永远都有新的岛屿可以去探索,新的宝藏可以去发掘。每一次的挑战,每一次的成长,都是一次对自我的重新定义。它鼓励我们要勇于跳出舒适区,去尝试那些从未做过的事情,去接触那些从未接触过的人,去学习那些从未学过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发现自己更多的潜能,也会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归属感”和“贡献感”的探讨,它们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感不仅仅来自于个人的成就,更来自于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连接,以及我们如何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这种超越个体的小我,去关怀更广阔的生命,让我觉得人生充满了更加宏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