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声乐作品选(二)(附钢琴伴奏谱)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徐朗, 颜蕙先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6674338 |
| 出版年份: | 2006年4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325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50元 |
| 实际重量: | 662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高等艺术、师范院校补充教材:中国声乐作品选2》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前言
1.春——套曲《子夜四时歌》之一
2.花非花
3.秋之歌(绝句三首)
4.水调歌头
5.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
6.祖国,我在你的怀抱里
7.为祖国祝福
8.世纪春雨
9.白鸽托起你的梦
10.花神
11.寻找太阳升起的地方
12.繁星升起
13.希望
14.和平
15.雕像
16.瑶山青
17.美丽的西双版纳
18.纳西篝火啊哩哩
19.草原情思
20.月光恋
21.七月的阳光
22.缤纷的丝绸之路
23.盼月圆
24.雪
25.故乡情思
26.桥家盼(组曲)
27.我爱这土地
28.白帆
29.森林大海啊,我是海鸥
30.我是一只海鹰
31.再别康桥
32.回族姑娘
33.跟我去南方
34.小鸟,请唱支欢乐的歌
35.会唱歌的月亮
36.假如你要认识我
37.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38.我从三峡来
39.回四川
40.西部情歌
41.走西口新编
42.大黄河
43.斑竹泪
44.大宅门——电视剧《大宅门》主题歌
45.木兰从军
46.思念
47.橄榄树
48.绿叶对根的情意
49.弯弯的月亮
50.一个真实的故事
51.脚夫调
52.赞歌
53.苗岭的早晨
54.黄杨扁担
55.雨不洒花花不红
56.洗菜心
57.美丽的马鞍籍
58.龙船调
59.条条道路通北京(包楞调)
60.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歌剧《傲雷?一兰》选曲
61.铺平大道通长安——歌剧《张骞》选曲
62.人生的路上步履艰难——歌剧《伤逝》选曲
63.万里春色满家园——歌剧《党的女儿》选曲
64.永别了!美好的人生——歌剧《马可?波罗》选曲
65.情歌——歌剧《苍原》选曲
《高等艺术、师范院校补充教材:中国声乐作品选(2)》选用了2001年和2002年两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部分获奖歌曲、歌剧选曲和少量通俗歌曲,更多地选用了作曲家们近年新创作的艺术歌曲。入选作品全都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特征。
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对艺术品的匠心。它不是那种追求时尚花哨的印刷品,而是散发着一种朴素而坚韧的古典美。内页的字体选择和字号大小都经过了深思熟虑,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非常舒适。我记得我有一个学长,他是那种习惯在乐谱上做大量标记的人,他反馈说,这本书的纸张吸墨性很好,用铅笔做笔记,擦拭起来也相对干净,不会留下太深的痕迹。对我来说,这种细节上的考量,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和心情。此外,封面的设计虽然简洁,却很有辨识度,让人在众多教材中一眼就能识别出来。这套书的出版,无疑是对中国声乐教育资源的一次重要充实和规范。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表演者,我对乐谱的实用性要求极高。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排版布局非常合理,无论是钢琴伴奏谱的密度,还是人声声部的清晰度,都达到了专业水准。不像有些出版社的出版物,人声和伴奏挤在一起,看久了眼睛会非常疲劳。这本书的留白恰到好处,让人在快速阅读复杂乐段时,视觉压力大大减轻。我尤其喜欢它对作品的分类逻辑,那种循序渐进的难度设置,让我能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我个人认为,这套选集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将许多零散的、分散在不同资源中的经典作品,系统地汇集成册,形成了一个权威性的参考标准。对于指导老师而言,它也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教学框架,不必再为寻找高质量的练习曲目而费心。
评分老实讲,当我把它带回家时,我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仔细检查目录,看看里面涵盖了哪些我期待已久的“重量级”作品。这份期待很快就被满足了。书中的选曲眼光独到,既有家喻户晓的经典,也有一些相对冷门但艺术价值极高的“遗珠”。这种平衡感非常难得,它既能满足考试的要求,又能拓宽学习者的音乐视野。而且,从纸张的触感到油墨的气味,都带着一种“正版”特有的、让人安心的感觉。每次翻开它,都仿佛进行了一次与作曲家、演唱家们精神层面的对话。对于我们这些身处竞争激烈环境中的学生来说,拥有这样一本权威、系统、且充满艺术气息的工具书,是备考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它提供的不仅仅是学习材料,更是一种对专业道路的信心支撑。
评分这部厚厚的乐谱集,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封面那种略带复古的米黄色纸张,透着一股经久不衰的学院气息。我拿到它的时候,正值准备考研的关键时期,里面的曲目编排和选材的严谨性,确实是帮了我大忙。特别是那些对演唱技巧要求极高的作品,印刷得非常清晰,连那些细微的力度记号和表情术语都一目了然。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前辈音乐家留下的珍贵手稿。我记得有一次,为了攻克一个高难度的换气点,我反复对照着书里的标记,几乎把每一页都翻出了汗渍,但最终的成功感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的装帧也很有特色,那种老式胶装的厚度,让它能够平稳地摊开在谱架上,不用担心它会合拢打断我的练习节奏。对于任何一个严肃对待声乐学习的人来说,这套选集都是一个绕不开的里程碑,它对中国声乐作品的梳理和呈现,体现了一种对民族艺术血脉的尊重和继承。
评分说实话,初次翻阅时,我有点被它的专业深度“震慑”到了。这不是那种面向初学者的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为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渴望进行更高层次艺术探索的学子量身定制的。曲目的跨度非常大,从民歌改编到艺术歌曲,每首作品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演唱哲学。我特别欣赏出版社在注释上的用心,一些罕见的语言或地方色彩的表达都被细致地注解出来,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作曲家想要传达的情感内核。比如,有几首作品中的方言处理,如果不是有这些详尽的说明,我可能就会流于表面的模仿,而无法真正抓住其韵味。这本书的纸张虽然厚实,但拿在手里却意外地轻便,方便我随身携带,无论是去琴房练习还是在图书馆研读,都十分方便。它提供的不仅仅是音符,更是一条通往中国声乐艺术精髓的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