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麯目 練習麯部分 01 練習麯 Op.299 No.6 車爾尼 02 練習麯 Op.299 No.十一 車爾尼 03 練習麯 Op.299 No.十二 車爾尼 04 練習麯 Op.299 No.十五 車爾尼 05 半音階練習麯 Op.636 No.十九 車爾尼 06 分解琶音練習麯 杜維諾依 復調部分 07 賦格“喜悅” 丁善德 08 布列舞麯 巴赫 選自《第二英國組麯》 09 二部創意麯 No.9 巴赫 10 二部創意麯 No.十一 巴赫 11 二部創意麯 No.十五巴赫 樂麯部分 12 E大調奏鳴麯第三樂章 海頓 13 波爾卡 拉可夫 14 A大調小奏鳴麯樂章 Op.59 No.一 庫勞 15 F大調小奏鳴麯第三樂章 Op.20 No.3 庫勞 16 第二小奏鳴麯樂章 羅忠鎔 17 G大調奏鳴麯樂章 Op.49 No.2 貝多芬 18 小奏鳴麯樂章 Op.36 No.6 剋列門蒂 19 威尼斯船歌 門德爾鬆 20 小黑人 德彪西 21 G大調變奏麯 貝多芬 22 碎步舞麯 巴托剋 23 牧童短笛 賀綠汀
為配閤各地的鋼琴考級,我們特邀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鋼琴專業的教師和學生錄製瞭本套示範演奏碟。為廣大考生按要求來進行考級前的準備提供瞭規範的對照練習音響資料,相信會對考生順利通過考級帶來幫助。
這張所謂的“示範演奏碟”在對考級規範的解讀上,也暴露齣明顯的問題,給人一種“經驗主義”而非“科學教學”的觀感。考級,本質上是一套相對量化的評估體係,它要求考生在技術準確性、樂麯結構理解和音樂錶現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然而,這張碟片所展示的演奏,在某些對技術要求極高的段落,比如需要極快速度和精確跑動的琶音或和弦堆疊,其處理方式顯得過於保守和“安全”。這讓聽者很難分辨,這種保守是因為演奏者認為這纔是考級要求的“穩妥”做法,還是因為他們自身的能力也僅限於此。更重要的是,對於一些具有高度主觀性的音樂處理,比如自由速度(Rubato)的運用,碟片中的示範顯得極為剋製,幾乎沒有太多大膽或創新的嘗試。對於追求突破和展現個人特色的考生來說,這樣的示範無疑會起到一種“限流”的作用,讓他們傾嚮於將自己的錶現力壓製在最安全、最中庸的範圍內。我需要的示範是能展示齣“邊界”在哪裏——什麼樣的處理是可接受的,什麼樣的處理是超越預期的,而不是僅僅提供一個中規中矩的“安全綫”版本。這種示範,與其說是引導,不如說是在無形中限製瞭考生的想象空間和音樂潛能的釋放。
評分這張碟片,坦白說,我抱著極大的期待把它請迴傢的,畢竟是“全國鋼琴考級示範演奏”的名頭擺在那裏,想著至少能得到一些權威的、高水準的指引。然而,當我滿懷憧憬地把CD放進播放器,按下播放鍵的那一刻,期待與現實的落差感如同潮水般襲來,讓人措手不及。首先,從演奏者的基本功來看,雖然技術上無疑是達到瞭一個相當的水平,但那種深入骨髓的音樂理解和情感錶達似乎總差那麼一層薄紗。尤其是在處理一些古典時期作品時,顆粒感和清晰度尚可,但對於樂句的呼吸和樂章的結構把握,總顯得有些刻闆和生硬,缺乏令人信服的藝術生命力。聽起來,更像是一份教科書式的“正確”示範,而非一次真正投入的音樂再創造。對於那些渴望從示範演奏中汲取靈感,學習如何將技巧轉化為美感的考生來說,這張碟片提供的幫助是有限的,它展示瞭“如何彈對”,卻未能充分闡釋“如何彈好”。我期待的是能聽到一些大師級彆的微妙處理,一些能讓人茅塞頓開的演奏細節,但這碟片裏的聲音,平直得像一張精確的坐標圖,缺乏瞭音樂應有的蜿蜒麯摺和溫度。那種“示範”的力量,往往在於它能超越標準,觸及靈魂,而這張碟片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個閤格的參考答案,而非啓迪人心的範本。我甚至懷疑,如果考官聽到太多這種風格的演奏,是否也會對音樂性産生某種審美疲勞。
評分令人費解的是,在附帶的宣傳語中,反復強調“先恒正版”和“考級教程”的權威性,但這與我實際聆聽到的體驗形成瞭巨大的反差。正版意味著對質量的承諾,意味著對知識産權和製作水準的尊重,但這張碟片在整體的製作理念上,似乎缺乏對“示範”二字的敬畏之心。從頭到尾,我聽不齣演奏者對教材本身內容(即考級麯譜)的深入鑽研,更多的是一種“完成任務”式的演奏。比如,在某些技術難點上,教材可能已經給齣瞭清晰的指法建議或指法提示,但示範演奏中的處理方式,有時反而顯得彆扭,或者說,並沒有完全體現齣教材作者希望通過這些麯目來訓練的特定手指能力。這種示範與教材內容之間的“不同步”或“脫節”,是最大的浪費。購買者是衝著“考級教程”這個核心訴求來的,他們期望的是一個高度整閤的教學資源包,即演奏能完美印證教材的每一個要求和意圖。然而,這張碟片更像是兩個獨立部門——“考級麯目”和“示範演奏”——各自為政的産物,它們被強行放在一個盒子裏,卻未能形成有效的閤力。這種不協調感,讓我對這張“正版”的價值産生瞭深深的懷疑。
評分從考級麯目的選擇和編排來看,這張碟片似乎更偏嚮於“覆蓋麵”而非“深度挖掘”。我注意到,它收錄的麯目清單雖然涵蓋瞭本級彆所需的基本風格——從巴洛剋到浪漫主義再到民族樂派,但對於每一首麯目的處理,都顯得淺嘗輒止,缺乏對特定時期風格的精準把握和個性化體現。舉例來說,在處理一首肖邦的作品時,那種特有的波瀾壯闊的歌唱性似乎被削弱瞭,轉而被一種過於強調節奏準確性的機械感所取代,仿佛演奏者在努力確保每一個八分音符都落在節拍綫上,卻忘記瞭“歌唱”纔是鋼琴的靈魂。再看民族樂派的麯目,雖然技術上可能做到瞭“形似”,但那種根植於民族文化深處的韻味和氣息卻難以捕捉,聽上去的“味道”總覺得是隔瞭一層紗的。對於一個正在衝擊高等級的考生而言,他們需要的示範不僅僅是“能彈下來”,更需要是“能彈好,彈對風格”。這張碟片提供的示範,更像是初級階段對於麯目“熟悉度”的建立,而非高級階段對於“理解力”和“錶現力”的深化。如果我隻是為瞭聽一聽麯子是什麼樣子,那麼隨便找一份任何一個能聽的錄音即可,但既然標榜“示範演奏”,就意味著它必須在風格詮釋上起到標杆作用,而這張碟片在這方麵,顯然是失職瞭。
評分這份《全國鋼琴考級示範演奏碟6》的音質處理,簡直是災難性的,簡直是對“示範”二字的公然褻瀆。我必須得用如此強烈的詞匯來形容我的不滿,因為作為一個對聽覺質量有基本要求的學習者,我無法忍受這種粗糙的錄音效果。高頻部分處理得極其毛躁,每一個快速的音群聽上去都像是一團被揉皺的锡紙,完全失去瞭鋼琴聲音應有的光澤和延展性;而中低音部分則渾濁不堪,和弦的層次感蕩然無存,厚重的低音聽起來就像是從一個塞滿瞭棉花的箱子裏傳齣來的。更要命的是,錄音棚裏的環境噪音和齒音控製也明顯不到位,仔細聽,總能捕捉到一些不該齣現的“嘶嘶”聲和踏闆的機械摩擦聲,這些瑕疵對於需要精細分辨演奏細節的學習者來說,是極大的乾擾。我本想通過這張碟片來學習不同段落的力度變化和音色控製,但糟糕的錄音質量使得我根本無法準確判斷演奏者實際彈奏齣來的力度是“p”還是“mp”,也無法分辨他究竟是如何通過觸鍵來營造齣不同的音色色彩的。這根本不是一張專業考級示範碟應有的水準,它更像是某人帶著業餘設備,匆忙錄製齣來的一次排練錄音。如果說是“正版”的品質就是如此,那我寜願去尋找一些經過精心後期製作的非官方資源,至少它們在聽覺上是令人愉悅且可靠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