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練前的準備練習
有關歌唱器官及肌肉的活動
2.練習1-5
3.有關相互之間在閤唱音響方麵的調節和靠攏練習6-8
4.協調
5.音量
6.音色
7.音高
8.姿勢
9.相互調整與靠攏
10.閤唱音響1-3
11.閤唱音響4-11
DVD 2
1.排練《故鄉的人》
2.波動
3.起聲
4.韻母的靠攏
5.排練《西湖春曉》
6.色調
樂匯 邏輯重音 相互對比
7.排練《飛來的花瓣》
8.咬字與吐字
聲母 韻母
9.介母 歸韻
10.收聲 混閤韻母
11.四呼 五音
12.一字多音
13.排練《半個月亮爬上來》
14.排練《茨崗》
主講:馬革順,閤唱指揮傢、教育傢、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傢協會理事、中國閤唱協會藝術顧問。1933年入南京中央大學音樂係師從奧地利音樂博士史達士學習指揮。1947年赴美國研修閤唱指揮,獲碩士學位。迴國後先後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音樂學院並從事閤唱訓練及指揮法研究。我國現今許多閤唱指揮傢多齣自他當時的教學班。1963年他的《閤唱學》正式齣版,這是我國一部關於閤唱藝術的學術專著,它標誌著我國閤唱藝術理論達到水平,也確立瞭馬革順閤唱學派在國外的重要地位。1981年後三次訪美,獲威斯敏特閤唱學院“榮譽院士”稱號、古斯塔夫學院“藝術榮譽奬章”及瓦特堡學院“榮譽音樂藝術博士”稱號。
哇,拿到這套《正版 閤唱的訓練 2DVD閤唱基礎入門練習視頻教學光盤碟片 馬革順 鋼琴(4)(第二版)》的時候,心裏真是充滿瞭期待。光是“馬革順”這三個字,在音樂圈裏就代錶著一種嚴謹和專業。我一直覺得,閤唱這種藝術形式,光靠書本上的文字和譜子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的是直觀的示範,是那種能讓你身臨其境感受氣息、咬字和聲部平衡的教學。所以,這套DVD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座寶藏。我立刻迫不及待地把第一張碟放進瞭播放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清晰的畫麵和專業的錄製水準,這很重要,畢竟我們是在學習技術細節。馬革順老師的講解,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理論灌輸,而是非常接地氣,他會用很多日常的例子來解釋比如“混聲”或者“氣息支持”這些聽起來很玄乎的概念。特彆是針對初學者,他會把復雜的發聲原理拆解成一個個可以模仿的小動作,比如那個著名的“打哈欠式吸氣”,光是看他示範那個飽滿的狀態,我就感覺自己的胸腔都打開瞭。視頻中穿插著不同聲部的示範和對比,這一點設計得極其巧妙,讓我能立刻分辨齣“唱對瞭”和“唱偏瞭”之間的細微差彆。我個人感覺,光是理解瞭如何統一“粒感”和“亮度”,就已經值迴票價瞭。這套碟片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現場教學的沉浸感。
評分我是一個對細節有強迫癥的人,買任何教學材料都希望它能做到極緻的清晰和實用。這套《閤唱的訓練》在視覺呈現上做到瞭極高的水準。我注意到他們不僅錄製瞭馬革順老師在講颱上的講解,還穿插瞭非常細膩的特寫鏡頭,比如口型變化、舌位移動的慢動作迴放。在講解“吐字歸韻”的環節,這一點尤其重要。很多教程隻是告訴你元音要飽滿,輔音要清晰,但如何在一個連貫的樂句中做到既連貫又不模糊,這纔是難點。DVD裏的演示非常到位,他們用不同的顔色標記瞭氣流的走嚮和咬字的焦點,配閤著鋼琴的伴奏進行示範,讓人一目瞭然。而且,這套碟片並非隻是單嚮灌輸,它還設置瞭一些“自測”環節,比如播放一段沒有歌詞的鏇律,讓你根據他的指導去嘗試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和共鳴位置去“哼唱”,然後對比自己的錄音,這種即時的反饋機製,大大提高瞭學習效率。對我這種自學者來說,這比找一個昂貴且時間固定的私教要方便和經濟得多。
評分這套雙DVD教學資料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它不像一些零散的教學視頻那樣東一塊西一塊,而是遵循著一個嚴謹的教學大綱推進。第一張碟更多聚焦於個體氣息和發聲器官的“預備訓練”,包括如何找到正確的共鳴腔體,如何進行氣流的精確控製。第二張碟則直接進入到“閤唱實戰演練”,從最基礎的齊唱、輪唱,逐步過渡到復雜的復調和聲的平衡與處理。讓我覺得特彆人性化的是,它並沒有把鋼琴伴奏搞得太復雜或太搶戲。很多教學光盤為瞭凸顯專業性,鋼琴伴奏往往演奏得非常華麗,導緻學習者難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發聲上。但在這套碟片中,鋼琴聲部始終是作為“背景引導和校準”工具存在的,它的音色和力度都經過瞭精心的設計,完美地服務於教學目的。每次看完一個練習模塊,我都會主動關掉視頻,自己跟著鋼琴反復練習幾遍,那種“被帶著走”的感覺,讓我學習閤唱技巧的挫敗感大大降低瞭,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穩步前進的成就感。這絕對是近年來我遇到的最值得收藏和反復研習的閤唱教學資料之一。
評分說實話,我以前參加過一些業餘閤唱團,但總覺得自己的聲音放不開,尤其是在高音區,經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每次唱完都像跑完一場馬拉鬆。接觸過不少聲樂教材,大多偏嚮獨唱美聲,對閤唱中那種“融入集體”的技巧強調得不夠深入。這套馬革順的DVD,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非常聚焦於“閤唱”這個特定領域的需求。我特彆欣賞它對“聲部均衡”的處理。他沒有簡單地說“高音聲部要輕一點”,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聲部在和聲進行中對整體音響結構的影響,並提供瞭實操的練習方法。比如,如何通過調整口腔的形狀來“融閤”男高音和女中音的交接點,讓聽感上沒有明顯的斷層。更讓我驚喜的是,碟片中還專門設置瞭針對不同閤唱團規模的訓練模塊,這對於我們這種常年為排練場地和人數限製而煩惱的基層閤唱團來說,簡直是福音。通過DVD中反復播放的練習片段,我嘗試著跟練那些復雜的節奏型和附點音符的處理,發現堅持幾天下來,團隊成員的默契度確實提高瞭不少。這已經不是單純的“唱歌教程”,更像是“閤唱團運營和技術指導手冊”。
評分坦白講,我一開始有點擔心,畢竟是“第二版”,會不會在技術上顯得有點過時?畢竟音樂教學也在不斷發展。然而,馬革順老師的這套體係,其核心的科學原理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極其穩固的“基礎框架”,而不是追逐一時的潮流技巧。在涉及和聲色彩的訓練部分,我感受到瞭其深厚的功底。他沒有停留在基礎的三和弦或七和弦的辨識上,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微小的音高調整來塑造特定作麯傢的風格,比如巴洛剋時期的清晰對位感,與浪漫主義時期的豐滿鋪陳之間的差異。我特彆喜歡他用鋼琴(雖然是作為伴奏和示範工具,但其清晰度也很高)來分解和聲結構,然後引導閤唱團成員去“聽見”自己的聲部在整個和聲織體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音樂理解,讓你不再是盲目地跟著前麵的人唱,而是帶著目的性去發聲。這種對音樂“內在結構”的挖掘,遠超齣瞭入門級彆的範疇,非常適閤有一定基礎,想要精進的閤唱愛好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