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
| 序言 编者的话 每日手指练习 C大调、C小调音阶与琶音 C大调三度、六度、八度的双音音阶 乐队基础训练 1.后半拍起奏 2.离弦弓法练习曲 3.伴奏节奏跳弓 4.拨奏与还原 5.闲聊波尔卡(XX提琴) 6.闲聊波尔卡(第二提琴) 7.游戏曲 击弓练习 顿弓换把练习 8.随想曲 9.《弦乐小夜曲》XX乐章 10.传奇 波弓练习 海滨音诗(节选) 11.《g小调XX小提琴协奏曲》XX乐章 基础双音训练 12.伦敦德里小调 13.《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XX乐章 14.随想曲 15.金色的炉台 换把训练 16.《西班牙交响曲》XX乐章 17.苗岭的早晨 18.流浪者之歌 常用演奏记号 常用速度术语 常用表情、表演术语 |
| 内容简介 | |
| 《新少儿小提琴集体课教程》自出版以来一直长居音乐类图书畅销榜。该教程本着“快乐**”的教学理念,以具针对性的练习曲为引导,突出中国作品和五声音阶的练习,先解决技术问题,后以好听易奏的乐曲为主要课程内容。图书在曲目选择上注重中西相间、新老兼顾,既有当下热门的流行歌曲改编曲,又有小提琴经典小品,能够激发琴童的学习兴趣。此次出版的第七、八册是针对中高级琴童编写。小提琴学习到中高级,是集体课的黄金阶段。这时,孩子已有了的能力,是重奏、合奏、乐队基础训练的*佳时期。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教授说过:“一个学小提琴的学生,不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只会拉独奏显然是不够的,他(她)应当通过参加重奏及乐队来丰富自己的音乐生活,扩大曲目视野,获得全面的音乐教育。”一、注重实践,中外兼顾:《新少儿小提琴集体课教程》第七、八册中尤为注重实践能力,着力加强乐队演奏技巧训练。在曲目上中外兼顾,重奏、合奏、交响音乐尽收其中。二、接轨考级,全面训练:第七、第八册图书收录了小提琴考级中七到八级音阶、练习曲以及考级曲目,全面训练,补充练习,助你考级一臂之力。三、各地高徒,示范演奏:每册图书均随附DVD一张。参加录制的演奏者都曾是作者的学生,有的已经工作多年,如在英国伦敦爱乐乐团的路路、美国纽约爱乐乐团的戈荃、美国匹茨堡交响乐团的姚姗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任教的吴倩;有的在音乐学院里学习,如正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留学的张晨笛,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雷昕、张洋、徐鼎立、韩雪、朱玥、张金茹、石小玄。 |
天哪,这本书真是让我对音乐学习的看法彻底颠覆了!我一直觉得小提琴这种乐器,尤其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要么就是枯燥乏味,要么就是高深莫测,完全是大人才能玩转的“阳春白雪”。可是自从接触了这套教程之后,我的想法就完全变了。它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法师,把原本冷冰冰的五线谱和指法,变成了充满生命力和童趣的冒险旅程。教材的设计真是太巧妙了,每一课的内容都紧密围绕着一个主题,而且从最基础的音符认知到复杂的弓法技巧,过渡得自然得让人几乎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拉对音,更是引导孩子去“听”音乐,去理解音乐背后的情感。书里的配图色彩鲜明,充满想象力,完全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那平时坐不住的小外甥,居然能安静地跟着书上的步骤,一步步尝试练习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乐段。这套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育学和音乐理论完美结合的典范,完全没有那种填鸭式的说教感,而是润物细无声地把知识植入到孩子的心田。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管弦乐入门有兴趣的家长和老师们,它绝对能点燃孩子对小提琴的热情。
评分我得说,这本教程的出版质量简直让人挑不出毛病,从纸张的触感到印刷的清晰度,都透露着上海音乐出版社一贯的专业水准。我特别留意了那些图文排版的部分,它们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很多音乐教材,为了塞进更多的内容,常常把页面挤得密密麻麻,结果就是学习者看起来就头大。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它懂得“留白”的艺术,重要的示范图和指位图都清晰地标注出来,字体大小适中,即便是光线不太好的环境下阅读,也不会感到吃力。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讲解每一个新的技术难点时,都会配上形象的比喻或者小故事,让抽象的音乐概念变得具象化。例如,讲解“换把位”时,它可能用一个“小兔子跳格子”的比喻来描述手指的移动,这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甚至觉得,就算不拿来上课,仅仅是翻阅和欣赏这些精美的图文,本身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这套书的设计团队绝对是下了大功夫的,他们显然深谙“形式服务于内容”的道理,让学习过程本身就成了一种愉悦的体验。
评分作为一位有着多年音乐教学经验的老师,我不得不承认,市面上那些面向少儿的集体课教程,很多都流于表面,缺乏深度。它们可能在入门阶段还算凑合,但一旦涉及到乐理的系统性构建和演奏技巧的精进,就开始显得力不从心了。然而,这本教程的内在体系构建得异常扎实和严谨,完全不像一本“少儿读物”那么简单。它巧妙地将高阶的管弦乐思维融入到简单的练习曲中。比如,在第八册这个阶段,已经开始触及到一些和声的初步概念,并要求学生在演奏时考虑到音色的统一性和连贯性,这些都是传统初级教程中很难见到的深入内容。教材对“集体课”环境的考虑也极其周到,它设计的练习曲目,既能让个体学生找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又不失合奏的配合度,非常适合课堂上的互动和互评。我特别喜欢其中几段要求力度变化的练习,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写上“p”或“f”,而是通过情境描述,引导孩子们去理解力度背后的情绪张力。这种对音乐内涵的挖掘,是真正区分“拉响乐器”和“演奏音乐”的关键所在。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我还有点怀疑,这个“附光盘”的功能性究竟有多大。现在我可以打包票地说,那个光盘简直是这套教材的灵魂伴侣,缺了它,这本书的价值至少要打个对折!我之前买过一些教材,附带的光盘要么是录音质量粗糙,要么就是干脆只是个摆设,根本跟不上教材的进度。但这里的音频质量极其专业,录音清晰度达到了录音棚级别,而且不仅仅是示范演奏,它还非常贴心地加入了不同速度和不同配器的伴奏音轨。这对于集体课的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他们可以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先跟着标准示范建立正确的听觉印象,然后利用伴奏音轨进行“假合奏”练习,极大地提高了他们自我纠正的能力和对节奏的把控。我让我的学生们回家后跟着光盘里的慢速版练习,第二天课堂上,我明显感觉他们的音准和节奏感都有了质的飞跃。这种视听结合、主动学习的设计,让音乐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变成了一个多维度的互动体验,这才是真正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做法。
评分我对这套教程最深层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将“严肃的艺术”与“儿童的视角”进行了无缝对接,没有丝毫的生硬和违和。它处理“器乐曲”这种相对专业的题材时,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大师风范和对少儿教育的无限耐心。书中对一些经典管弦乐小品的改编,既保留了原曲的精髓,又做了符合少儿指法特点的优化,这需要编者对曲目有极高的理解力和高超的改编技巧。比如某段练习,我猜想它借鉴了某个著名交响乐片段的旋律动机,但用最简洁、最容易被孩子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无形中就在培养孩子未来欣赏复杂音乐作品的“音乐语感”。它不只是教你如何拉琴,它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有品位的音乐学习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程,它更像是一份充满关爱的音乐启蒙书,它在呵护孩子的天性,同时又为他们搭建起一座通往专业音乐殿堂的坚实桥梁。我由衷地感谢上海音乐出版社能为我们的少儿音乐教育贡献出如此高质量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