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部分初学入门篇
第-章乐器概述
第二章吹笛子对身心的益处
第三章怎样选择和保养笛子
一、竖笛
二、横笛
三、多功能笛
第四章怎样贴笛膜
第五章简易演奏法
一、气息控制
二、指法技术
三、舌头训练
四、笛子演奏图解
第六章八课速成
第-课 “1、2、3”三音练习
1.“1”音练习曲
2.“2”音练习曲
3.兄弟俩
4.“3”音练习曲
5.快乐吹笛
6.好宝宝要睡觉
第二课 “9、1、2、3”四音练习
1.“6.”音练习曲
2.小夜曲
3.草原圆舞曲
4.吹起芦笙跳起舞
第三课 “5”音和“5”音练习
1.“5”音练习曲
2.“5”音练习
3.“5”音和“5”音练习曲
4.侗笛声声
第四课 “7”音练习
1.“7”音练习曲一
2.“7”音练习曲二
3.龙的传人
4.小牧民
5.小鸟飞回来了
6.草原牧歌
……
第二部分吹奏技术篇
第三部分歌曲演奏篇
内容推荐 本书包括笛子基本常识(老年人吹笛子的益处、保养笛子的基本常识)、简谱知识以及演奏乐曲(主要为歌曲)三大部分,文字浅显易懂,选曲丰富、好听,为大音符版,是一本可供老年人自学笛子的实用图书。
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一点点基础,但想系统梳理技巧的人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惊喜。我原本以为“入门教材”充其量就是教你吹《小星星》和几首简单的民歌,但这本书显然志不在此。它对基础技巧的拆解达到了微观的程度。比如,在“吐音练习”那一章,作者居然细分出了“单吐”、“双吐”和“花舌”的前置训练,并且为每一种技巧设计了专门的过渡性练习,而不是直接跳到复杂的曲目中。更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关于“音准与调性”的讨论。书中用专门的篇幅讲解了笛子特有的“空竹”现象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口型和气压来修正音高,这在很多速成教程中是绝对不会涉及的细节。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这本书不仅能“教你吹”,更能“教你如何把吹奏做得更专业、更动听”。我发现我过去一些模糊的、靠“感觉”在做的事情,现在都有了清晰的理论依据和系统的训练方法来支撑。
评分曲目的选择和编排是这本书的又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极强的实用性和渐进性。通常教材的曲目安排要么太简单,学完没成就感;要么突然拔高,让你挫败感十足。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是围绕“技能点解锁”展开的。第一部分的基础练习曲,每一首曲子只引入一个或两个新的指法或节奏型,确保学习者能够完全掌握后再进入下一关。当我完成基础练习部分后,紧接着出现的“简易名曲改编”部分,让我立刻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这些耳熟能详的旋律,虽然被简化了,但听起来依然悦耳。更妙的是,作者在曲谱的下方,用小字标注了该曲目重点训练的技巧,比如“本曲重点训练连贯换指”或者“注意高音区的气流控制”。这种“曲目服务于技能提升”的设计理念,让我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不是盲目地重复。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手感厚实而细腻,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磨损,这对于一本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油墨的印刷清晰度也达到了专业水准,无论是乐谱上的五线谱还是简谱,线条都极为锐利,没有任何模糊不清的现象。更值得称赞的是,封面采用了烫金工艺,那几笔简约的笛子剪影设计,在光线下闪烁着低调而典雅的光芒,一下子就提升了整本书的档次。我立刻感觉到这不是市面上那些廉价的、追求快速印刷的教材能比拟的。它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和出版方在制作这本书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他们不仅仅是想出版一本“能用”的书,而是想打造一本“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充满了期待。当我翻开第一页,发现内页排版布局也十分合理,留白适中,既保证了视觉上的舒适度,也方便了我在乐谱旁做批注。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在许多同类教材中是极其罕见的。
评分初学者最怕的就是理论晦涩难懂,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简直是为零基础人士量身定做的。我之前买过几本号称“入门”的教材,里面的术语堆砌得像绕口令一样,看了两页就想把书扔了。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教学之道。他们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乐理概念,而是通过一系列非常生活化、甚至带有一点点幽默感的比喻,来解释笛子的基本构造、气息的控制原理,以及指法的基本逻辑。比如,在讲解“气柱稳定”时,作者没有使用枯燥的物理学术语,而是让我们想象将一股均匀的气流,像拧开一个水龙头那样,平稳地送出,而不是猛地“喷射”。每一个概念的提出,后面都紧跟着清晰的图示和对应的练习片段。这种“提出问题—形象比喻—图文结合—立刻应用”的教学链条,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心理门槛。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啃一本“教材”,而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耐心十足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评分作为一名忙碌的成年学习者,我非常看重学习资料的便携性和复习效率。这本书在这一点上也做得非常出色。虽然内容翔实,但它并没有做得像砖头一样厚重,方便我随身携带,在午休或者通勤的碎片时间里拿出来翻阅。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极其清晰,我不再需要一本正经地从头翻到尾。如果我今天想重点复习“颤音的力度变化”,我只需翻到目录,找到对应的页码,相关的图示和范例立即就能定位。此外,书中还附带了一个学习资源的二维码(尽管我还没来得及扫描),这表明作者对现代学习方式的接纳,他们没有将书本视为唯一的知识载体,而是将其作为核心,并提供数字化辅助。这种对传统与现代教学工具整合的考虑,极大地提升了这本书的整体价值和使用寿命,它真的不仅仅是一本放在书架上的书,更是一个可以长期陪伴我成长的学习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