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姿 势 手 型 钢琴键盘
2. 认识五线谱 请弹吧
3. 爷爷的大钟 莫卡辛软皮鞋舞
4. 火 车 海军修建兵
5. 侏儒进行曲 侏儒舞曲
6. 玛丽有只小羔羊 伞 兵
7. 上山坡 雷格泰姆舞
8. 排 钟
9. 滑稽面孔 老麦克唐纳
10. 拔河游戏
11. 教堂管风琴 扬基歌
12. 弗吉尼,我的故乡 摘棉花的老人
13. "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
14. 军号响 划小船 我的忧愁谁知道
15. 乘黄包车 班卓琴手 公主圆舞曲
第二片
1. 上学的日子 捉人游戏
2. 穿过树林 长号手
3. 噢,苏珊娜 十个小印第安人
4. 钟声响了
5. 太阳升起 芭蕾演员
6. 三只瞎老鼠
7. 跳舞的袋鼠 跟着小队长
8. 轻轻地划 健身操
9. 小夜曲 风笛手来了
10. 从 前 如意星 登 山
11. 五月花柱舞 躲猫游戏
12. 黄昏的歌 溜冰的女孩 跳舞的熊
13. "自新大陆"交响曲主题 跳到我朋友身边来 伦敦桥
14. 巨人的脚步 火鸡舞 印第安手鼓 优美而低回
15. 前奏曲 问 候 管乐队在演奏
16. 旋 律 蜜 蜂 无事生非 有些人
17. 动物展览会 在堤岸上
18. 日 出 鼬鼠逃窜舞
第三片
1. 布吉乌吉 红胸鸟
2. 曳步舞 影子舞 玩杂耍的人
3. 杂技演员 我喜欢节奏 部落舞 步态舞
4. 跳跃的和弦 分解和弦练习曲 古老的曲调 双手交叉练习曲
5. 中国大戏院 农民舞曲 降B大调练习曲
6. 我的太阳 牛仔之歌 小雷格泰姆 假日之歌 走、走、走
7. 月光下 你好吗? 跳舞的雨滴 在舞会上 加线练习曲
8. 小河的歌 顽皮的小妖 加线练习曲 小说中的故事
9. 马车绕山奔驰 摘棉花的手指 船 歌 布谷鸟自鸣钟 驿 站 高高的红杉树
10. 歌剧《威廉·退尔》选曲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 跳来跳去的松鼠
学院狂欢 波希米亚舞曲 黄昏的歌
11. 戈帕克舞曲 降D大调练习曲 在滑冰场 朝鲜小夜曲 玩高空秋千的人
12. 水 仙 骑士的年代 嗬,西进! 淘气的小精灵舞曲
13. 坎贝尔家族来了 魔 笛 踏板练习曲
14. 击出墙外,出局! 教堂管风琴 海滩上的嬉戏 皇帝圆舞曲 穿过云间
15. 孤独的小河 小夜曲 忠实泉 我的新自行车 飞转的螺旋桨
16. 芭蕾舞排练 那时流行闪光的假发 烟草拍卖商 百音盒 谷仓舞 黑键雷格曲
17. 隆隆向前的弹药车 多瑙河之波 探戈舞曲 校 歌 春之歌
巢志珏--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原副主任 副教授。
我对这套教程中关于节奏训练的编排方式感到非常不解。它似乎完全采用了传统的、碎片化的练习模式,没有将节奏训练融入到旋律的连贯性练习中。教材的早期章节中,节奏型的练习总是被孤立地放置,先是单纯的视奏练习,接着才是尝试将它们应用到简单的曲目中。这种割裂感导致学习者在弹奏过程中,往往只能顾此失彼而无法做到手眼协调。我更期待的是一种更加场景化的训练方式,比如通过有趣的、能激发学习动力的迷你乐段,自然而然地让学习者熟悉不同的节拍和时值组合。现在的设计,使得枯燥的节拍器练习成了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负担,极大地削弱了音乐性。当音乐被分解成一个个机械的音符和孤立的节奏块时,学习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将节奏概念融入到趣味性音乐故事或情景中的设计,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练习题。
评分这本教材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完全没有考虑学习者的实际使用体验。光是那厚重的装帧和紧凑的字体,就让人在初次翻开时就产生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更别提那些所谓的“高清”图片,在打印出来后模糊不清,很多乐理符号和指法标注都混在一起,根本看不清到底哪个是哪个。我花了整整半个小时,才勉强辨认出第一课中某个和弦的按法,这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要知道,学钢琴初期,清晰直观的视觉引导是多么重要,它能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信心和进度。如果教材本身都不能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那么再好的内容也得大打折扣。我甚至怀疑设计这本教材的团队是否真正理解“初级”学习者的需求,他们似乎更关注的是如何把所有能塞进去的东西都堆砌在一起,而完全忽略了阅读体验和学习流程的顺畅性。如果能有一个更开阔的页面布局,多留白,字体和图示有更明确的层级区分,哪怕是使用稍微亮一点的纸张,都会让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许多。现在这样,每次打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艰苦的“寻宝游戏”,实在令人气馁。
评分说实话,配套的视频讲解部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完全配不上“简易钢琴教程”这个名头。我本来是希望能通过视频来弥补教材中一些晦涩难懂概念的直观演示,比如手型稳定性的保持、触键的力度控制这些至关重要的基础。然而,视频中的讲解者似乎默认听众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基础知识,他对一些关键技巧的解释往往是“一笔带过”,用词也过于学术化,很多时候我听完一遍后,脑子里留下的只有一堆专业术语的堆砌,却依然不明白具体该怎么操作。例如,关于“均匀触键”的示范,讲解者只是慢速地弹奏了一遍,然后就说“大家注意听这种感觉”。但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感觉”是抓不住摸不着的,我们需要的是具体的物理反馈,比如手指应该如何弯曲、手臂的重量如何传递。这种过于抽象的指导,对于渴望扎实基础的入门者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反而让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感觉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适合学钢琴。
评分在教程的深度拓展部分,我感受到了明显的脱节和不连贯。教材在前期的基础练习中铺陈了大量的指法和基础和弦知识,但到了中后段,对于和声学的引入显得过于突兀和仓促。例如,从简单的C大调进行到突然要求理解属七和弦的转位,中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铺垫。这就像是刚刚学会走路,就被要求参加一场短跑比赛。更要命的是,配套的DVD讲解对于这些更深层次的音乐理论问题,处理得比教材本身还要草率,只是简单地提了一下概念,就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范例演示。一个好的教程,应该能平稳地引导学习者从“技术层面”走向“理解层面”,让学习者明白自己弹奏的音符背后蕴含的音乐逻辑。这套教材在理论支撑方面明显不足,导致学习者在技术有所提升后,会陷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阻碍了向更高阶学习的迈进。
评分这套教程的选曲品味实在不敢恭维,如果不是为了配合那套视频讲解,我根本不会选择它。很多所谓的“入门曲目”,旋律性非常差,听起来干巴巴的,缺乏让人想要继续弹下去的动力。初学阶段,选材的审美高度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建立起对音乐的热爱。我发现很多经典的、脍炙人口的入门曲目,比如一些简单的巴赫小步舞曲或者舒曼的《给孩子们的曲集》中的片段,都没有被纳入进来,反而是一些编排得非常生硬、旋律线条僵硬的练习曲占据了版面。这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功能性”——我不是在学习音乐,而是在完成一套规定好的技术动作序列。音乐学习的核心应该是感受美和表达情感,但这本书的选曲却似乎在强调“练到为止”,让人感觉学习钢琴仅仅是为了掌握指法,而非享受音乐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