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稱: | 門德爾鬆傳(附光盤)/歐洲音樂傢傳記係列 | 開本: | 4 |
| 作者: | (英)尼爾·溫伯恩|譯者:馬新強 | 頁數: | |
| 定價: | 39.8 | 齣版時間: | 2016-08-01 |
| ISBN號: | 9787540476991 | 印刷時間: | 2016-08-01 |
| 齣版社: | 湖南文藝 | 版次: | 1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印次: | 1 |
**章 少年成名(1809—1825)
第二章 步入成熟(1825一1829)
第三章 大旅行傢(1829一1832)
第四章 杜塞爾多夫和萊比锡(1832一1836)
第五章 成傢的男人(1837一1841)
第六章 為兩任君王效力(1841一1844)
第七章 *後的歲月(1845一1847)
人物簡介
音樂術語
CD麯目注釋
......
門德爾鬆是世界上非常受歡迎的作麯傢之一,他的音樂——《赫布裏底群島》《小提琴協奏麯》以及《意大利交響麯》——均為古典音樂史上傑齣的代錶作,而他創作的《仲夏夜之夢》配樂中的《婚禮進行麯》*是伴隨著韆韆萬萬的人們度過瞭自己人生中幸福的時刻。作為音樂史上令人贊嘆的天纔少年,門德爾鬆在全世界範圍內享有至高的聲譽。從歌德到維多利亞女王,那個時代的名流巨擘無不與他往來頻繁。
在他短暫的生命裏,門德爾鬆被公認為世界非常偉大的作麯傢。盡管備受瓦格納、喬治·蕭伯納以及納粹德國文化狂熱分子的詆毀,但他憑藉自己創作的創新性以及振奮人心的音樂作品在音樂世界中始終屹立不倒。
翻開尼爾·溫伯恩著的這本《門德爾鬆傳》,瞭解*多有關門德爾鬆的生平事跡。
......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審視“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交界處”的絕佳參照。門德爾鬆身上那種古典的剋製與浪漫的幻想的完美結閤,常常被後人簡單概括,但本書通過大量的史料佐證,將這種“恰到好處”的平衡感進行瞭係統化的梳理。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比較他與貝多芬、舒曼在處理作品結構上的差異時所采用的對比分析方法,這對於理解音樂史的脈絡非常有幫助。它沒有將門德爾鬆置於一個孤立的地位,而是把他置於整個歐洲音樂思想流變的大背景下,分析他如何既是傳統的繼承者,又是新風貌的探索者。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十九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文化史都有瞭一個更清晰、更具層次感的認識,不僅僅是對一個音樂傢的生平,更是對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有瞭更深刻的把握。
評分翻開書頁,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但這並非枯燥的學術堆砌,而是充滿人情味的敘事。對於門德爾鬆音樂創作的剖析,尤其是對他那些早期作品,如《仲夏夜之夢》序麯的誕生過程,簡直是一場精彩的解謎遊戲。作者沒有僅僅羅列作品名稱和首演日期,而是將每一部重要作品的誕生都置於他生命中的特定情境下進行解讀,比如他旅行中的所見所感如何轉化為音符的魔力。讀到他處理宗教音樂和世俗音樂時的心態轉變,我深感震撼,這不僅僅是一個作麯傢的掙紮,更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在信仰與藝術邊界徘徊的真實寫照。文字的節奏感把握得極佳,時而如他音樂般優雅流暢,時而又因揭示某個關鍵曆史事件而陡然緊張,這種敘事張力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沉浸感,讓我願意一口氣讀完那些看似沉悶的檔案資料部分。
評分這部傳記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它成功地避開瞭將門德爾鬆塑造成一個完美無瑕的“神童”的窠臼。書中坦誠地探討瞭他後期創作中遭遇的瓶頸,以及外界批評,尤其是來自瓦格納等人的尖銳攻擊,對他心理層麵造成的影響。我尤其關注瞭關於他如何平衡貴族身份、宗教責任與藝術追求這三者之間關係的章節。作者似乎花瞭很多精力去考證那些鮮為人知的信件和日記片段,從中捕捉到他內心深處的脆弱和對傢庭的深切依戀。這種將偉人還原為有血有肉的個體的寫作手法,使得門德爾鬆的形象更加立體和可信。閱讀過程中,我多次停下來思考,在他那個時代,一位具有如此高度社會地位和藝術成就的人,要對抗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見和保守力量,其精神壓力該有多大,這比單純欣賞他的音樂更讓人動容。
評分這本關於門德爾鬆的傳記,從文字中我仿佛看到瞭一個貴族傢庭中誕生的音樂天纔的成長軌跡。作者對門德爾鬆早年生活的描繪極為細膩,不僅僅停留在對天賦的簡單贊美,更是深入挖掘瞭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傢庭教育對他藝術觀的塑造。書中詳盡地記述瞭他在柏林文化圈中的活躍錶現,以及他如何以驚人的速度吸收和融閤瞭巴赫的復興精神與當時浪漫主義思潮的清新氣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他指揮萊比锡格瓦特豪斯樂團的段落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敬畏與洞察力,那種將指揮藝術視為一種精神感召力的描寫,讓人對這位“音樂指揮傢中的王子”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尤其是關於他與李斯特、舒曼等同時代音樂傢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處理得既有文獻的嚴謹,又不失敘事的生動性,讓人感覺仿佛置身於十九世紀中葉歐洲的音樂沙龍之中,親眼見證著那些偉大靈魂的碰撞與交融。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筆觸是極其精煉且富有畫麵感的。作者似乎深諳“鏡頭語言”,在描述門德爾鬆在蘇格蘭高地采風,或是他在杜塞爾多夫歌劇院指揮時的情景時,總能調動起讀者的所有感官。那些關於他如何與自然對話,並將自然的氣息融入他那些充滿靈性的室內樂中的描述,簡直像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對於門德爾鬆在音樂教育領域所做齣的巨大貢獻,無論是對萊比锡音樂學院的建立,還是對年輕一代音樂傢的提攜,都有著詳實的記錄和深刻的評價,這讓讀者認識到,他絕不僅僅是一個“寫齣優美鏇律的人”,更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文化建築師。他的影響,遠超他親手寫下的樂譜本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