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旋律
02 士兵进行曲
03 可怜的孤儿
04 猎歌
05 骠悍的骑士
06 民歌
07 快乐的农夫
08 西西里舞曲
09 勇士鲁伯特
10 五月,美好的五月
11 小练习曲
第二片
01 失落
02 收割者之歌
03 小浪漫曲
04 优美的慢板
05 骑士
06 流动的行板
07 水手之歌
08 剧院的回响
09 冬日(之1)
10 冬日(之2)
11 异乡人
《舒曼为青年人所作钢琴曲集:作品68》舒曼的《为青年人所作—钢琴曲集》是特为喜爱钢琴的青少年朋友所作的,这些乐曲旋律优美、通俗流畅,深受广大钢琴学习者的喜爱。在本片中,李民铎老师根据每一首乐曲的不同情绪、特点,就如何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涵、风格,以及在弹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和演奏方法,做了详细的示范和讲解。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演奏指导”这块儿的处理方式,让我感到既受用又有点压力。它没有提供那种保姆式的、一步一步教你“在这里揉弦、在这里慢下来”的指示。相反,它更侧重于对演奏者主体性的激发。书中大量的篇幅都在引导读者思考——“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如何处理这个转调?”、“你认为这个ff应该用多大的气场去表现?”。这种提问式的引导,迫使我必须走出舒适区,用自己的理解去诠释作品,而不是机械地模仿书本上可能存在的某种“标准解释”。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寻求突破的进阶学习者来说,这种“思辨性”的教学方法无疑是绝佳的催化剂。它要求你成为一个思考者,一个发现者,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复述者。尽管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琢磨和试验,但一旦找到那种“属于自己的声音”,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虽然整体上是偏向严肃的学术风格,但在某些需要精细辨识的地方,处理得略显粗糙了。比如,有些快速跑动的音群部分,墨迹似乎有些轻微的洇染,对于初学者或者视力稍弱的人来说,可能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来确认准确的指法和节奏。当然,瑕不掩瑜,它的选曲范围之广,确实让人印象深刻。它没有局限于那些在音乐会上被反复演奏的“大路货”,而是大胆地引入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室内乐片段和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我个人对其中收录的一组早期格林卡的小品特别感兴趣,这些曲子风格明快、结构简洁,非常适合用来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和对声部线条的清晰度。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让你能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审视“俄苏音乐”这个庞大的体系,而不是只盯着那几个最耀眼的明星。它更像是一张详尽的地图,而不是一份简易的指南,需要你去主动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透露出一种“耐用”的哲学,而不是追求短暂的“时尚感”。厚实的铜版纸,耐得住反复翻阅和在琴谱架上经受的各种拉扯。我尤其欣赏它在曲目分类上的匠心。它没有简单地按照作曲家或者时间线来排列,而是根据不同的“情绪主题”进行划分,比如“冬日的沉思”、“宫廷的辉煌”、“人民的呐喊”等等。这种划分极大地帮助我建立起音乐与情感之间的直接联系。当我需要练习一些需要表达宏大叙事感的曲目时,我可以直接翻到“人民的呐喊”那一章,里面的曲目选择和相关的背景解读,会立刻将我带入到那种情绪氛围中去,极大地缩短了进入“状态”的时间。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精心策划的“情绪调色盘”,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具画面感和目的性。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拓展阅读”部分,那简直是为我这种渴望“知其所以然”的业余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学一首曲子,光会弹音符是远远不够的,得知道它为什么这样写。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其慷慨。比如,书中对肖斯塔科维奇的一些晚期作品的介绍,不仅仅提到了当时的政治气候,还引用了大量当时音乐评论家和作曲家本人的信件片段,那种鲜活的史料感是其他任何教材都难以比拟的。它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板着脸孔灌输知识,而是像一位资深的音乐史学家在与你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一章关于“苏联时期音乐美学”的探讨,它没有简单地做价值判断,而是客观地展示了在特定历史语境下,艺术家们是如何在“官方要求”与“内心坚持”之间走钢丝的。读完这些,再回过头看那些耳熟能详的旋律,感觉它们瞬间立体了起来,不再是平面的音符,而是充满了挣扎、妥协与不朽的灵魂印记。这种对音乐“上下文”的重视,绝对是这本书的王牌。
评分拿到这本《金色旋律——俄苏名曲三十首》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是有点忐忑的。毕竟,这年头选教材,内容深度和实用性太重要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古典,封面那种深沉的金色调,配上那个年代特有的排版风格,立刻就让人感觉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浪漫的时代。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对每一首曲目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创作心境的挖掘。坦白说,很多所谓的“名曲选集”只是罗列了曲谱,演奏技巧的讲解也只是流于表面,但这本书明显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它没有直接给我舒曼的作品,但它深入剖析了柴可夫斯基《四季》中那些微小的情感波动,如何通过和声的变化体现出俄罗斯的土地和人民的性格。尤其是对《第六交响曲“悲怆”》中慢乐章处理的分析,那种细腻到近乎残酷的自我剖析,让我在阅读时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叹息。它不仅仅是乐谱的集合,更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音乐日记,让我对“俄苏”这个宏大命题有了更具象、更感性的理解。对于想要真正理解俄罗斯音乐灵魂的演奏者来说,这种深度是极其宝贵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