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四十年新闻摄影:西格玛时代 | 作者 | 米歇尔·赛邦, 玛丽·库赞 |
| 定价 | 180.00元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96077 | 出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数 | 页码 | 228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四十年新闻摄影:西格玛时代》讲述的是创建于1973年的法国图片社西格玛(Sygma)的故事。作者米歇尔·赛邦汇集了80幅新闻摄影作品,并请它们的拍摄者、西格玛的中流砥柱们(休伯特·亨罗特、伊莲·拉丰、莫妮克·古茨耐特佐夫、米歇尔·麦克纳利)以及新闻摄影“黄金时代”的见证者(记者、CAPA的负责人艾赫维·沙巴利耶,棱镜出版社的创建人阿克塞尔·甘兹、无国界医生组织的联合创建人伯纳德·库什内)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在本书另外一位作者、独立记者玛丽·库赞的指导下,记者培训中心(CFJ)的26位年轻学员参与了本书的编写,以此向西格玛的先锋精神致以深深的敬意。 |
| 作者简介 | |
| 米歇尔·赛邦(Michel Setboun),法国战地摄影师。1978年开始摄影生涯。他因拍摄 1979年伊朗革命而一炮走红,之后又对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等进行了报道。曾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米歇尔·赛邦,至今体内还留着一颗子弹。20世纪90年代起,米歇尔·赛邦就开始着手一项更宏大的计划——拍摄城市。到1991年,他脱离图片社成为独立摄影师之后,城市题材就成为他的选目标。米歇尔·赛邦是一个极其勤奋的摄影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拍照,因此也相当高产。2000年以后,他出版的各类城市主题的摄影集不下六部,包括《蒙古,无垠的梦境》《纽约眩晕》《开罗的复兴》,以及三部巴黎作品(《巴黎—夜光盒》《从钟楼上看巴黎》《漫步巴黎》)等。 n
|
| 目录 | |
| 6 前言米歇尔·赛邦(Michel Setboun) n8 新闻摄影行业鼻祖米歇尔·波什(Michel Puech) n10 西格玛——真正的历史让-路易·伽兹尼耶尔(Jean-Louis Gazignaire) n18 1971/1979冒险,也是奇遇 n66 1980/1989世界新秩序 n136 1990/2011 数字化革命 n214 图片社的衰落 米歇尔·波什(Michel Puech) n227 摄影师名录 n228 照片版权与鸣谢 n |
| 编辑推荐 | |
| 比肩玛格南的西格玛图片社 n成立于1973年的西格玛图片社曾与7000名摄影师有过合作,图片库中拥有逾4000万张照片。40年来,这些摄影师深入到世界各地记录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践行新闻摄影师的理想,展现人类世界蕞真实的一面。 n跨越时空的80幅精华之作 n本书从西格玛40年的积累中精选80幅作品,既有两伊战争的惨烈画面,又有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一家的怡人场景;既有哥伦比亚的童工,又有安迪·沃霍尔、迈克尔·杰克逊等演艺明星。读者可以从这80幅照片中回眸世界的动荡、革新与发展。 n解密经典照片背后的拍摄故事 n本书编者收集整理了作品创作者亲述的精彩幕后创作故事,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另外编者还采访了多位新闻摄影“黄金时代”的见证者,回顾四十年来新闻摄影的繁荣和衰退。 n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一直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那些能够讲述故事的影像。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收录了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闻照片,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西格玛时代”的独特魅力。我曾听说过西格玛这个品牌在摄影器材领域的影响力,而这本书似乎在用一种更具象的方式,去呈现它如何与中国新闻摄影的发展轨迹交织在一起。那些照片的构图、光影运用,甚至色彩的质感,都让我思考,在那个时代,摄影师们是如何克服技术上的限制,去捕捉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我猜想,其中一定有很多故事,关于摄影师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如何与时间赛跑,如何在高压之下做出瞬间的判断。这本书让我对新闻摄影的专业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按下快门,更是一种责任,一种用影像说话的力量。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摄影技巧和新闻敏感度的知识,也期待能从中发现一些我过去未曾关注过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摄影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沉甸甸的纸张,触感温润,仿佛能感受到跨越四十年光阴的重量。我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次翻开它时的那种惊喜,不仅仅是因为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更因为那些照片背后,隐藏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一个民族的奋斗与成长。当目光落在那些黑白影调的画面上,我仿佛能听到快门按下时的回响,感受到摄影师们在现场的那份紧张与专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懵懂与探索,到如今的繁荣与自信,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视那个遥远却又如此鲜活的过去。那些熟悉的事件,在镜头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那些曾经只是在历史书上读到的名字,也变得生动起来。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新闻摄影本身,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史,用图像的力量,诉说着我们共同的记忆。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关于日常生活场景的捕捉,那些普通人的笑容,那些忙碌的身影,都让我觉得亲切而温暖。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时代”这个词的含义,原来它是由无数个这样瞬间串联而成的,而新闻摄影,正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四十年新闻摄影:西格玛时代”。这让我立刻联想到,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摄影技术和新闻报道方式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而“西格玛”这个名字,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无法想象,在没有数码时代、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摄影师们是如何凭借手中的相机,去记录那些稍纵即逝的新闻瞬间。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是一次深入了解那个“胶片时代”新闻摄影的机会。我希望能从中看到那些经典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闻照片,同时,也希望能了解这些照片是如何被拍摄出来的,摄影师们当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我对“西格玛时代”这个提法尤其感兴趣,它暗示着某种器材的传承与发展,或者某种摄影风格的形成。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示更多关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奥秘,以及在物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
评分当我拿起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跨越时空的画面,它们以一种直观而强烈的方式,冲击着我的视觉神经。四十年,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概念,更代表着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书,通过新闻摄影的眼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窗户。我试图从每一张照片中去捕捉那个时代的“气质”,那些照片中的人物表情,他们的穿着打扮,周围的环境,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属于那个年代的故事。我尤其留意那些展现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照片,它们让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同时,我也看到了那些充满挑战和奋斗的瞬间,它们提醒我,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图片集合,更是一次对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历程的深度回溯。我希望能从这些影像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理解新闻摄影师们是如何用他们的镜头,去定格历史,去传递信息,去影响世人。
评分作为一个对社会变迁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我常常在想,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理解一个时代?除了文字记录,影像的力量是无可替代的。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胶囊,将四十年间的中国社会百态,通过新闻摄影的镜头,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从那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到潜移默化的社会风貌改变,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丰富的叙事。我特别关注的是那些展现普通人生活状态的照片,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奋斗与憧憬,都是构成时代肌理的重要部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新闻摄影不仅仅是记录历史,它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连接个体与宏大叙事的桥梁。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近四十年来所经历的巨大变革,也能够从摄影师的视角,去体会那个时代人们的心路历程。它不仅仅是一本摄影集,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社会学读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