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心理学漫谈
定价:27.00元
售价:19.7元,便宜7.3元,折扣72
作者: 查尔斯·G.肖;胡燕娟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510451300
字数:
页码: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适读人群 :需要通过心理认知和心理调节获得健康、快乐和幸福的人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心理教科书,而是一本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心理指南,
一本随时随地都能轻松阅读的心理读本,让你真正地了解自己,科学地梳理自己,从而更好地生存和生活!
《心理学漫谈》是一本介绍心理学的入门读本,作者是美国纽约大学哲学博士查尔斯·G.肖。全书总共分为一百个小节,开篇先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然后从知觉、认知、情绪、欲望、人格、思想、意志力、行为和人际关系等角度,系统阐述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都与日常生活——家庭、教育、工作、事业、健康等息息相关,属于一本实用型的心理学读本。
查尔斯·G.肖(Charles Gray Shaw):美国纽约大学哲学博士,著有《自我意识和它的世界地位》《人生的现实与目标》《人生的价值与尊严》等。
001 什么是心理学?
大多数人一看到“心理学”这三个字,就想当然地以为它与古老的巫术或催眠术一样神秘莫测。其实不然,心理学只是一种有条理的常识而已,它的存在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
如果你曾经思考过,120米高的大楼为什么看上去要比120米长的船长;或者曾经问过自己,放电影时为什么都会有背景音乐;或者曾经感觉到过,忙碌时时间过得特别快;或者曾经观察到过,眼睛盯着红色看久了,会看见绿色的阴影;或者曾经听到过报童一般都是问你“要什么报纸”,而不是主动给你一份报纸——如果你曾经历过这一类的事情,就代表你已经开始了心理学的实践学习。
用更加科学的说法来说,心理学就是一种研究个人精神状态和周围人行为的学问。换句话说,它是一门关于精神状态、行为、智力和意志的科学。因此,要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仅用思想思考、用意志力行事是不够的;自己有特定的精神状态或者表现出特定的行为也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知道这些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的成因。当你开始思考人们某种行为的动机的时候,就代表你已经站在了心理学家的高度。
为了把你的大脑变成心理学的家庭实验室,你可以环顾一下四周,然后问问自己,你的眼睛除了五彩的颜色,还看到了什么;去听听大街上的各种声音,注意自己除了人声和噪音之外,还听到了什么。问问你的大脑,下面这些东西暗示着什么——铲子、华盛顿、月亮、上个周日,再看看有什么样的其他想法会瞬间跃入你的脑海。
对你来说,每天早上起床都是一件简单而又痛苦的事情,你脑子里一直在想该起来了该起来了,可是你的身体却一直赖在床上不舍得动弹,然后你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起来了,双脚已经站到地板上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知道如何判断别人开始生气了吗?你知道人愤怒的时候为什么会怒目圆睁吗?你知道一个男人在决定买东西前有什么征兆,抑或一个女人在准备说“是”前有什么预兆吗?
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背后的奥秘就构成了一门学科,它是世界上有意思的学科——心理学!
刚收到一本据说很不错的心理学入门读物,书名是《心理学漫谈》。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从封面设计和整体感觉来看,它似乎主打的是轻松有趣、贴近生活的科普风格,这正是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我一直觉得,心理学这门学科虽然听起来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从人际交往的细微之处,到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似乎都有其运作的规律可循。市面上很多关于心理学的书籍,要么过于学术化,充斥着难以理解的理论术语,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鸡汤,虽然读起来感觉不错,但缺乏实质性的分析和指导。我希望《心理学漫谈》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让我了解一些基础的心理学概念,又能学到一些实用的生活技巧。尤其期待它能解答一些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比如为什么有时候会无缘无故感到情绪低落,又或者在与人沟通时,为什么会产生误解。这本书的定位非常吸引我,它似乎不是一本要你去背诵大量理论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位温和的朋友,在日常的聊天中,慢慢地为你揭示心理学的奥秘。这让我对它充满期待,相信读完之后,自己对人性和世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心理学漫谈》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他会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你分享他对人生的洞察。书中提到的“依恋理论”对我触动很大,它解释了我为什么在亲密关系中,总是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些“安全型”、“焦虑型”或者“回避型”的行为模式。作者没有用生硬的学术词汇来定义这些,而是通过讲述几个真实的案例,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依恋类型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我甚至对照着自己的经历,发现自己可能属于某种特定的依恋类型,这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模式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这本书并不是一味地分析问题,它更倾向于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在了解了不同依恋理论的特点后,它会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去改善自己的关系模式,如何去建立更健康、更稳固的连接。这种实用性和指导性,是我非常看重的。总的来说,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丢的书,而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的书。
评分我发现《心理学漫谈》在探讨“群体行为”这一章节时,运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大型演唱会上的狂热气氛,或者网络上的集体情绪爆发。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现象归结为“从众心理”,而是深入分析了其中的个体动机和社会因素。他提到了“社会认同”和“群体极化”等概念,让我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了全新的理解。比如,为什么有时候在网络上,一些看似不理性的观点会迅速传播并得到大量支持?这本书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且,书中对于“偏见”的讨论也十分深刻,它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追溯了偏见形成的心理根源,比如“内群体偏爱”和“刻板印象”的形成机制。这些理论的解释,让我对自己以及周围人身上存在的某些固有的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心理学理论,通过具体的、有说服力的例子,转化为读者能够理解和感悟的智慧。
评分《心理学漫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谈论“情绪管理”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温和而有力的指导。书中没有教你如何去“压抑”负面情绪,而是强调了理解和接纳情绪的重要性。它详细地介绍了“情绪ABCDE模型”,解释了我们的情绪并非直接由事件引起,而是由我们对事件的“信念”所决定。这个观点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来都以为,不开心就是因为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情。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识别自己的非理性信念,以及如何用更理性的想法去替代它们。我尝试着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发现确实能有效地缓解一些负面情绪带来的困扰。这本书让我觉得,情绪管理并非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从而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心理学漫谈》,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都非常舒服,读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开篇就用了一个非常贴近生活的例子,描述了一个常见的社交尴尬场景,然后巧妙地引出了关于“归因偏差”的心理学概念。我立刻就感觉找到了共鸣,因为我发现自己生活中也经常会犯类似的错误,比如在别人迟到时,我会本能地认为是对方不重视我,却很少去考虑是否有其他客观原因。作者没有上来就灌输理论,而是通过故事化的叙述,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核心的心理学原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语言也十分生动有趣,偶尔还会穿插一些幽默的段子,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心理学知识变得妙趣横生。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认知失调”的部分,因为它解释了我一直以来在坚持某些习惯时,为何会感到内心挣扎的根源。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理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就在我们身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