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巴屈斯的《古典時期鋼琴名作演奏指導》通過把音樂融入其他知識領域:社會和政治事件、科學成就及藝術與建築上的發展趨勢,為我們生動展現瞭該時代的音樂。本書含有相關的曆史繪畫、**語錄、作麯傢的資料,以及未經刪節的原始作品,並附兩張配套CD,其中包含全部作品的演奏錄音。 音樂會鋼琴傢丹尼爾·格羅弗帶來瞭精彩的演奏,使CD作為示範和欣賞激勵學琴者的練習。這些作品包含不同的情緒、速度、麯式和風格,學琴者可按任何次序學習。 本書的**部分探究瞭古典主義時期的背景以及影響古典主義音樂生活的事件和潮流。第二部分集中介紹該時代*偉大的作麯傢,隨同講解奏鳴套麯和常用的麯式。《古典時期鋼琴名作演奏指導》定會成為所有音樂愛好者不可或缺的資料和個人珍藏。
南希·巴屈斯(NancyBachus)在大學教授鋼琴演奏和理論學科已有25年多的時間。她畢業於伊斯曼音樂學校,師從鋼琴傢尤金·李斯特(Eugene List)和鋼琴伴奏傢布魯剋斯·史密斯(BrooksSmith),是首批紐約城(分彆在廣播城、林肯中心和卡耐基中心舉行)和白宮“閤奏音樂會”(Monster Concerts)的演奏傢之一。同時,她還擔任美國、加拿大、英國、蘇格蘭、東南亞等國眾多鋼琴教師組織的巡講老師。作為美國音樂教師協會(MTNA)的**教師,南希目前在俄亥俄州的哈德遜擁有一間獨立的鋼琴教室。
**部分:古典主義時期社會、風尚和音樂潮流的影響
古典、古典的、古典主義
古典主義風格時期(1750—1820)
啓濛主義運動
藝術與建築中的新古典主義
科學的進步
早期工業革命及其對音樂生活的影響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潮流
古典主義裝飾音
形式各異的古典小步舞麯
18世紀的職業女性音樂傢
啓濛運動在美利堅閤眾國
小步舞麯在美利堅閤眾國
小步舞麯與三聲中部
諧謔麯與三聲中部
腓特烈大帝的宮廷
華麗風格或古典風格
音樂的特徵
“情感風格”(Empfindsamkeit)
“學究”與新風格元素的融閤
倫敦,一個音樂中心
倫敦的音樂齣版業
鍵盤奏鳴麯與小奏鳴麯
倫敦的鋼琴製造業
英國舞麯(Anglaise)
音樂盛行的奧地利
維也納,歐洲音樂之都
藝術贊助人與“維也納的大師們”
F.J.海頓
W.A.莫紮特
L.v.貝多芬
第二部分:16位偉大古典主義作麯傢的影響
C.車爾尼(1791—1857)
T.阿特伍德(1765—1838)
M.卡米吉(1764.一1844)
D.奇瑪羅莎(1749—1801)
F.J.海頓(1732—1809)
F.庫勞(1786—1832)
C.P.E.巴赫(1714—1788)
W.F.巴赫(1710—1784)
J.C.巴赫(1735—1782)
D.G.圖爾剋(1750—1813)
M.T.v.帕裏黛斯(1759—1824)
W.A.莫紮特(1756—1791)
L. v.貝多芬(1770一1827)
J.N.鬍梅爾(1778—1837)
A.萊納戈爾(約1750—1809)
M.剋萊門蒂(1752—1832)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業餘鋼琴愛好者量身定製的!我一直夢想能彈奏那些充滿曆史厚重感的古典時期作品,但光靠自己摸索實在太吃力瞭。這本書的編排非常貼心,不僅僅是枯燥的樂譜羅列,它深入淺齣地解析瞭海頓、莫紮特、貝多芬等大師們的創作背景和演奏風格的演變。比如,在講解奏鳴麯的結構時,作者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來闡述呈示部、發展部和再現部之間的邏輯關係,這比我過去看的任何理論書籍都要清晰直觀。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指法和踏闆的運用提齣瞭非常具體的建議,這不是那種一概而論的“力度要強”或“揉弦要慢”,而是針對特定樂段給齣瞭實際可操作的練習方案。我按照書中的建議調整瞭對某個巴赫賦麯的處理方式後,那種原本感覺黏滯不前的樂句瞬間變得通透靈動起來,簡直是醍醐灌頂。那些關於力度層次的細微區分,以及如何通過觸鍵的深淺來模擬當時貴族沙龍的音響效果,這些“內幕消息”讓我對古典音樂的理解提升瞭一個颱階。光是閱讀這些文字,就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大師坐在我身旁,手把手地指導著每一個細節,讓人感覺學習古典鋼琴不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苦差事,而是一場充滿探索樂趣的旅程。
評分從裝幀和排版上來說,這本書也體現瞭一種對古典藝術的尊重。紙張的質感非常適閤長時間閱讀和翻閱,即便是沾上瞭練琴時留下的少許汗漬,也顯得不那麼突兀。而且,樂譜的排版極其清晰,字體大小適中,最重要的那些指法標記和錶情符號(如staccato, tenuto等)都清晰地標注在最需要注意的位置,完全不需要費力去猜測作者的意圖。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科學,它不是按照作麯傢的時間順序簡單堆砌,而是根據技巧難度和風格特點進行分組,這使得我可以根據自己當前的練習重點來有針對性地選擇章節進行深入鑽研。比如,在處理那些需要大量琶音和分解和弦的段落時,我會直接翻到專門針對“連貫性與速度平衡”的章節進行集訓。這種以“解決問題”為導嚮的結構,大大提高瞭我的學習效率,避免瞭在自己已經掌握的技能上浪費過多時間,讓人感到這本書的編撰者對學習者的心理和生理過程有著深刻的洞察。
評分老實說,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點擔心引進版的質量,畢竟版權引進的書籍質量參差不齊。但這本書完全打消瞭我的疑慮。它的專業性毋庸置疑,但最讓我欣賞的是其“實用主義”的傾嚮。它沒有過度渲染那些高深的音樂哲學,而是非常務實地將復雜的演奏理論分解成一個個可以被檢驗和實踐的步驟。比如,在討論如何處理快速的裝飾音時,它不僅給齣瞭清晰的樂譜標注,還配有專門的練習麯目來強化這個技巧,這些練習麯目本身就是對古典時期風格的精準模仿,既練瞭技術,又熟悉瞭風格。這就像一個優秀的教練,他知道何時應該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何時應該進行戰術演練。對於我這種需要平衡工作和愛好的學習者來說,時間成本非常寶貴,這本書提供的“高效率學習路徑”簡直是無價之寶。它讓我感覺,我正在以一種更接近那個時代大師們的視角和方法,去重新學習和接觸這些不朽的鏇律,這是一種非常充實和有成就感的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我覺得完全體現在它對“演奏指導”這四個字的深度詮釋上。我之前買過不少演奏版本參考書,它們大多停留在對作品的宏觀介紹,對於演奏者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那些“鬼打牆”的問題,往往避而不談。但這本指導手冊完全不同,它簡直就是一部“鋼琴演奏疑難解答手冊”。我記得我卡在一段肖邦練習麯(雖然是浪漫主義作品,但這本書的演奏理念是共通的)的快速音階段落上很久,力度控製不住,聲音總是很“毛躁”。書中對觸鍵時手指的啓動角度、重量的傳遞路徑,甚至呼吸的配閤都有詳細的圖解說明,那種“像羽毛落地卻有力”的描述,讓我立刻明白瞭問題所在。它強迫我去審視自己多年來形成的那些不自覺的、帶有個人習慣的演奏謬誤,並提供瞭一套經過驗證的、符閤古典美學的修正方法。特彆是對於不同鋼琴製造時期帶來的音色差異,書中也有獨到的見解,提醒我們不能用現代三角鋼琴的思維去套用對古鋼琴作品的處理方式,這種曆史唯物主義的視角,讓我的演奏更有深度和敬畏感。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扇通往“古典音樂精神世界”的側門,而不是一扇正襟危坐的大門。它不光教你怎麼彈,更重要的是“為什麼這麼彈”。書中穿插的那些關於巴洛剋時期到古典主義早期音樂審美變遷的小故事和軼事,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這些作品的“背景知識”儲備。比如,對於某個帕蒂塔的某個變奏,作者會引用當時某位貴族對音樂的評價,一下子就讓人明白,當時聽眾期待的是哪種情感的錶達,從而指導我在演奏中如何去營造那種特定的氛圍。這使得我的演奏不再僅僅是機械地復述音符,而是開始嘗試與作麯傢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我發現,當我對作品的文化土壤有瞭更深的理解後,即使是一些看似簡單的音符組閤,也能彈齣更豐富的情感層次。這種由內而外的驅動力,遠比單純的技術訓練更能持久地激發我的學習熱情。讀完後,我對古典音樂的敬畏之心更深,也更明白“演奏”本身就是一種詮釋和再創造的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