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
定价:39.80元
作者:(美)博克,(美)袁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2-01
ISBN:97873001139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拖延心理学》:全球拖延工作坊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联袂出击,风靡全球25年经典之作**版,抢先登陆中国,心理医生李梦潮专文推荐,(25周年钻石版)。 我们都因拖延而焦虑,却又在焦虑中拖延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可我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想,再待一会儿,就一下下……” “我每天都很焦虑,惦记着要做的事,然后却不停地看网页直到半夜,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我们都是主义者,希望能做好,却害怕失败,所以迟迟不肯迈出**步。” “有时因为拖延,我们反而阴错阳差做得比较好;有时因为拖延,别人称赞我们的小聪明和高效率;在*后期限过去时,如释重负的感觉也让人很享受。” “拖延源于厌恶和憎恨。如果我们讨厌某个人、某件事,可能对于这个人和这件事消极怠工,作为另类反抗的一种形式……”克服拖延的**步 请摒弃你对拖延的恐惧、羞耻、担忧以及自我憎恶,只有在宽容乐观的态度和心平气和的情绪下,你才能看清自己为什么会拖延,才有可能让拖延之手从你的生活中松开!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拖延心理学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专卖店
内容提要
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本书的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倍受好评和极具开创性的拖延工作坊和从众多心理咨询领域中汲取的丰富理论和经验,对拖延作了一次仔细、详尽、有时也颇为幽默的探索。
通过鉴别和检查那些我们将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加上我们的时间概念问题和大脑的神经学因素——为我们学会怎样理解拖延的冲动以及怎样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动做了一件非常扎实的基础工作。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达成目标、管理时间、谋求支持和处理压力等一系列方案来克服拖延问题,她们提供的方案极为实用并经受过实践的检验。本书还考虑到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文化诉求,以及诸如注意力缺失紊乱症、执行功能障碍症等神经认知问题对拖延的影响。本书甚至还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边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实用性建议。
目录
序言
部分 拖延vs行为
章 质疑拖延:是可恶的坏习惯还是应得的报应
第2章 审问拖延:被架在审判席上的失败恐惧症
第3章 对话拖延:拖延你好,成功再见
第二部分 拖延vs心理
第4章 挣扎中的拖延者:成为战败者怎么办
第5章 心理舒适区:对亲近与疏远的恐惧
第6章 拖延时钟:你知道现在几点吗
第三部分 拖延vs大脑
第7章 世界上存在“拖延基因”吗
第8章 如何打造大脑的全局领导力
第9章 你是怎样变成一个拖延者的
0章 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
第四部分 拖延vs 征服之战
1章 作战前传: 拖延大盘点
2章 作战武器: 明确的目标与可行性的计划
3章 作战方法A:学会怎样判断时间
4章 作战方法B:学会“接受”和“拒绝”
5章 作战方法C:利用你的身体减轻拖延
第五部分 拖延vs建议
6章 对患有注意力缺失紊乱和执行功能障碍拖延者的一些建议
7章 巧妙应对造成拖延的文化压力
8章 聪明摆脱被动拖延的怪圈
附录一 拖延研究25年
附录二 拖延处理技巧汇编
作者介绍
(美国)简·博克(Jane B.Burka) (美国)莱诺拉·袁(LenoraM.Yuen)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心理咨询师。
她们从1979年开始就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个团体治疗课程,曾经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出版物的专访对象。
她们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国的学生、公司组织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的心理工作坊和专题演讲方面的服务,终年活跃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的讲坛。
文摘
序言
我一直是个对时间管理颇有心得的人,自诩效率很高,直到最近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项目,我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拖延困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翻开了这本《拖延心理学》。起初,我对“心理学”这三个字还有些抵触,觉得会不会过于深奥难以理解。然而,这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作者巧妙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将复杂的心理现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对“拖延”的定义和分类,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原来,我以为的“拖延”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动机在驱动。比如,我意识到自己有时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刻意拖延,将最终的成品不完美归咎于时间不足,而不是能力不足。这种自我保护机制,以前从未如此清晰地被揭示出来。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醍醐灌顶,甚至有些“细思极恐”的感觉,因为它精准地触及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不愿承认的弱点。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将拖延简单地归咎于懒惰或缺乏自制力,而是深入探讨了拖延背后的复杂心理机制。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描绘了拖延者大脑中的“内心剧场”,让我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曾以为自己只是“不想做”,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敢做”或者“不知道如何做”才导致了拖延。书中对“认知偏差”和“情感调节”的分析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揭示了我们在面对任务时,大脑是如何进行自我欺骗和逃避的。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拖延者”,而是能够主动去理解和应对拖延的“行动者”。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一种灵活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之道。
评分我一直以为拖延症是一种“病”,是个人意志薄弱的表现,所以一直在纠结于如何“战胜”它。直到翻开这本《拖延心理学》,我才发现,原来拖延并非敌人,而是我们内心深处某些需求的一种信号。作者用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拖延背后的心理动机,比如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焦虑、对奖励的即时性偏好等等。书中的案例丰富而贴切,仿佛就是我自己的写照,让我读来倍感亲切。它并没有简单地给你一套“万能药”,而是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接纳自己拖延行为的框架。我从中学会了如何识别自己拖延的根本原因,并且找到了更有效、更符合自己心理特质的应对策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与自己“搏斗”的战士,而是与自己“和解”的朋友,这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解脱。
评分这本书简直颠覆了我对“拖延”这个词的认知,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拖延只是懒惰或者意志力不强,但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让我恍然大悟。作者用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比如那个总是找不到钥匙的“马丁”,把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变得异常鲜活。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自我欺骗”和“认知失调”的部分,原来我们拖延的时候,大脑里上演着如此精彩的内心戏!这本书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告诉你“别拖延”,而是教你理解拖延的根源,从而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它让我意识到,拖延不是一种道德缺陷,而是一种需要被理解和管理的心理模式。我尝试了书里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将大任务分解成小步骤,或者设定明确的奖励机制,发现效果出奇地好。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拖延绑架的“受害者”,而是掌握了主动权,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不拖延”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书,它给了我很多关于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启发。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拖延症”搏斗的“勇士”,我尝试过无数种方法,从番茄工作法到各种时间管理APP,但收效甚微。直到读了这本《拖延心理学》,我才明白,我之前的方法都治标不治本。这本书从更深层次剖析了拖延的心理根源,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事情,更是关于如何“理解”自己,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去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完美主义”和“负面情绪”如何导致拖延的论述,这让我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常常因为追求完美而迟迟不敢开始,或者因为对任务感到焦虑和恐惧而选择逃避。这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套简单的“操作指南”,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它让我不再自责,而是用一种更具同情心和理解力的方式来面对自己的拖延。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像卸下了千斤重担,不再对拖延感到绝望,而是有了一种积极应对的信心和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