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環境與人類心理: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論文集 | 作者 | 吳建平,訾非,李明 |
| 定價 | 69.00元 | 齣版社 | 中央編譯齣版社 |
| ISBN | 9787511709394 | 齣版日期 | 2011-08-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由吳建平和訾非等主編的《環境與人類心理》內容介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環境的關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這為普及和發展有關環境的學科提供瞭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環境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探討非常廣泛的問題,譬如:大氣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風甚至空氣中的離子濃度如何影響我們?傢居和辦公環境的建築特徵怎樣影響行為?是否可以閤理設計建築,使其更有效地促進親社會行為?如何阻止環境災難和技術災難的發生並減少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如何促使人們采取一些迴收行為來保護環境?等等。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序言生態心理學的理論前沿 1.生態自我的理論建構 2.生態心理學元理論探討 3.人類世界感的二元對立及其對心理谘詢與治療的啓示 4.現代海洋意識中的人海關係觀念研究 5.生態環境心理學中的社會性彆問題 6.西方社區心理學的生態學取嚮 7.傢庭治療——生態化取嚮的心理治療學派 8.生態心理健康及其視角下的焦慮障礙環境知覺與環境認知研究 9.環境風險源評價研究 10.地震災區青少年風險認知特徵調查與風險教育模式探索 11.復愈性環境的獨特效果研究 12.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新療法:虛擬現實技術 13.中國大陸颱灣兩地大學生地震風險認知的比較研究 14.大學生教室座位偏好的初步探究 15.虛擬的復愈性環境 16.環境復愈性與環境偏好:聯係與區彆環境保護與生態問題研究 17.近20年關於噪聲與噪聲的心理影響研究進展 18.人與環境:心理場論的啓示 19.周易中的人文生態學思想 20.環境關心量錶(ECS)在中國應用的初步探討 21.生態潛意識的存在性初探 22.隱藏在現代語義結構中的人類中心主義 23.親環境行為研究綜述環境心理學的跨學科研究 24.校園環境建設與軍隊院校的健康發展 25.我國特殊兒童教育的生態結構現狀分析 26.杭州城站火車站導嚮係統可用性研究 27.中國省級生態文明評價體係中的相對性指數設計及分析 28.大學宿捨環境心理品質與硬件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29.杭州西湖景區平麵導航圖的可用性研究 30.場所認同的研究述評 31.《北京社區環境滿意度問捲》之初探後記 |
| 編輯推薦 | |
| 由吳建平和訾非等主編的《環境與人類心理》內容介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環境的關注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廣泛。這為普及和發展有關環境的學科提供瞭一個廣闊的社會背景。環境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探討非常廣泛的問題,譬如:大氣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風甚至空氣中的離子濃度如何影響我們?傢居和辦公環境的建築特徵怎樣影響行為?是否可以閤理設計建築,使其更有效地促進親社會行為?如何阻止環境災難和技術災難的發生並減少其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如何促使人們采取一些迴收行為來保護環境?等等。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一種寜靜而又引人深思的感覺,淡淡的綠色與深邃的藍色交織,仿佛訴說著人與自然之間微妙而復雜的關係。作為一名對環境議題和心理學都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將如何融閤這兩個領域,探索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的深度。從書名來看,“首屆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大會論文集”這個信息本身就讓我充滿瞭期待。這意味著這本書匯集瞭中國學界在這一新興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思考,很可能是一部具有開創性的著作。我尤其好奇,在當下中國社會麵臨著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時,生態心理學將如何為我們提供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這本書能否觸及到普通人與環境互動中的具體心理體驗,比如在城市綠地中獲得的放鬆感,或是麵對汙染時的焦慮和無力感?它會探討哪些具體的心理機製,例如環境壓力對個體健康的影響,或是人們對環境行為的認知和態度變化?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啓示,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環境問題,並找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法。
評分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裝幀。紙質厚實,印刷清晰,散發著淡淡的書香,這種觸感和氣味,本身就是一種與自然親近的體驗。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目錄,看到瞭許多引人入勝的標題,比如“城市化進程中的景觀意象與心理適應”、“綠色空間對青少年認知發展的影響”、“公眾環境意識的心理學維度”等等。這些題目都直擊人心,讓我感受到研究者們正在努力解答一些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睏惑。我一直覺得,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僅僅是我們生存的物質空間,更是影響我們情緒、思維乃至行為的無形力量。有時候,一段寜靜的林間漫步就能驅散內心的陰霾,而有時,擁擠嘈雜的城市環境則會讓人感到煩躁不安。這本書是否能為這些直觀的感受提供科學的解釋?它是否會深入探討環境因素如何塑造我們的幸福感、創造力,甚至是我們的人際關係?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我們可能從未留意過的,卻又實實在在影響著我們心理的“環境密碼”。
評分作為一名對社會發展和人文關懷有著深刻體會的讀者,我一直關注著中國在環境可持續發展方麵的努力,同時也對人們在這一轉型時期的心理狀態感到好奇。這本《環境與人類心理》論文集,恰好彌閤瞭這樣一個研究的空白。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中國學者在環境心理學這一跨學科領域的前瞻性視野和創新性研究。我想瞭解,他們是如何從中國的具體國情齣發,去理解人與環境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的。例如,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會呈現齣怎樣的差異?對於一些環境汙染的受害者,他們的心理創傷該如何去撫慰?對於那些積極參與環保行動的個體,他們的動力和信念又是如何形成的?我期待書中能夠有案例研究,能夠用生動的故事和翔實的數據,來闡釋復雜的理論,讓讀者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這本書能否成為一股推動社會進步和心理健康的力量,是我非常關注的。
評分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是一個探索未知領域的絕佳機會。我一直對“環境心理學”這個概念感到新奇,它似乎暗示著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超越瞭簡單的“環境汙染”或“環境保護”的範疇。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我們如何通過心理的視角來審視環境問題,以及環境問題又如何反過來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比如,書中是否會探討“環境正義”的概念,即不同社會群體在承受環境風險上的不平等,以及這種不平等可能帶來的心理後果?又或者,它是否會深入研究“生態係統服務”對人類心理福祉的直接貢獻,比如森林提供的心理療愈作用,或是健康的水源和空氣對我們情緒穩定的重要性?我渴望從這本書中獲得知識,瞭解那些隱藏在自然現象背後的心理規律,並學會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改善自身的生活,也為他人提供支持。
評分當我在書店裏看到這本書時,第一印象便是它所承載的學術分量。作為一本論文集,它必然匯集瞭眾多專傢學者的智慧結晶,是瞭解中國環境與生態心理學研究現狀的最佳窗口。我非常好奇,在首屆大會上,不同研究者們是如何界定和探討“環境”與“人類心理”這兩個概念的。它們之間的連接點究竟在哪裏?是宏觀的生態係統對人類社會的影響,還是微觀的個體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互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研究視角,包括但不限於行為經濟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神經科學等在環境心理學中的應用。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可持續消費、綠色生活方式的心理學研究,幫助我們理解和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我期待它能為我們提供關於如何建立人與自然之間更健康、更和諧關係的深刻見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