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作 者:中华文化讲堂注译
版 次:1
页 数:328
字 数:200千
印刷时间:2017-3
开 本: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中图分类号:K928.631
编辑
★中国人应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 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古籍整理团队 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 译注更精 字体够大 阅读更宜
内容简介
《山海经》是古老的经典著作,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这部奇书中,除了详细介绍了中华腹地的山川宝藏,还保存了大量的神话资料,并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多个领域,可谓是包罗万象。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作者简介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书籍目录
卷一 南山经
卷二 西山经
卷三 北山经
卷四 东山经
卷五 中山经
卷六 海外南经
卷七 海外西经
卷八 海外北经
卷九 海外东经
卷十 海内南经
卷十一 海内西经
卷十二 海内北经
卷十三 海内东经
卷十四 大荒东经
卷十五 大荒南经
卷十六 大荒西经
卷十七 大荒北经
卷十八 海内经
出版说明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超速发展,人们在体验经济繁荣和科技成果的同时,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质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从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慰藉,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之所以要读经典,根本在于,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一个爱读经典的人,其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深邃的。而一个被经典浸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思想丰赡、文化深厚的民族。因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认识其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会失去其未来的生机。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经典之中。
,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当自提倡重读经典始。然而,读经典之目的,绝不仅在徒增知识而已,应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进一步,是要引*我们进德修业。《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说实话,最初购买这本书是带有一点“凑热闹”的心态,毕竟“上古三大奇书”的名头太响亮了,想看看它究竟能“奇”到什么程度。然而,真正开始阅读后,我被它文本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古朴的叙事风格深深震撼了。与其他流传下来的古代典籍相比,《山海经》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种口头流传下来的、以“记录”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少有后世史书那种明确的褒贬和逻辑推演,更多的是一种近乎白描的记录,山川走向、物产分布、异人异兽,都被平铺直叙地罗列出来。这种独特的“编年体”或“地理志”式的结构,反而赋予了它一种超脱于历史叙事之外的独特魅力。每次读到一些关于奇异矿物或药材的描述时,我都会停下来反复揣摩,想象古人是如何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和实践,积累下这些看似虚幻的知识体系。这种对源头文化的追溯,带来的精神满足感,是阅读现代小说或普及读物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对《山海经》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各种零散的传说片段中,从未想过能系统地、如此深入地去阅读和品味这部古籍。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入手这套“谦德国学文库”的版本,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在保持原貌的同时,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引渡”。阅读体验最大的障碍往往是注释和译文的缺失,使得许多生僻的地理名词和祭祀礼仪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这套书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没有将注释堆砌在正文旁边,而是采用了巧妙的排版方式,使得我们可以在沉浸于原文的韵律之美的同时,需要时又能轻易查阅到必要的解释,不至于打断思绪。阅读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记载,究竟蕴含着古代先民对地理环境、物产分布乃至早期宗教信仰的多少真实认知。那种探索未知、解密古老密码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奇书”,而更像是一本上古时代地理博物学与神话志怪的百科全书,细节丰富到令人惊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典雅的气韵扑面而来,让人一上手就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神秘的上古时代。纸张的质地也选得极好,厚实而富有纹理,墨色的印刷清晰有力,即便是那些形怪异兽的描述,也能通过文字勾勒出鲜明的轮廓。我一直对古代神话志怪类的书籍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的很多版本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就是插图粗糙,完全辜负了文本的想象空间。然而,这本《山海经》的呈现方式,完美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和审美的追求。翻开书页,那些关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的记载,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堆砌,而是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在脑海中徐徐展开壮阔的画卷。特别是那些奇珍异兽的描摹,既保留了原著的神秘色彩,又通过现代的排版和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对于初次接触这部经典的人来说,它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口,既能感受到华夏文明源头的磅礴大气,又不至于被晦涩的古文所困扰。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值得珍藏。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志怪”二字上。我尝试从它所描绘的地理脉络去反推当时的部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的痕迹。它像一张被无数次描摹、修正的古代舆图,虽然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其背后对“方物”的关注,揭示了早期中华文明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边界和探索欲望。那些光怪陆离的描述,很多都被后世的学者解读为对少数民族风俗、异域物种甚至地质现象的夸张化记录。这种多层次的解读空间,使得每一次重读都有新的发现。我尤其欣赏这套书的排版设计中对异兽图腾的运用,虽然没有提供现代意义上的精美插图,但其古朴的版式设计,恰好能激发读者自己的想象力,让那些形貌奇特的生物,在读者的脑海中形成独一无二的形象。它强迫你动用想象力去“构建”那个世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个既定的视觉版本。这种互动性,是优秀古籍阅读体验的关键所在。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长期关注的读者,我深知许多经典著作在流传过程中被过度“神化”或“简化”的现象。而这本《山海经》,在经过“谦德国学文库”的整理后,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可读性与文献价值的平衡。它摒弃了那些矫揉造作的现代腔调,力求还原古籍的朴拙之美。阅读它,就像是聆听一位远古的智者,不带任何目的性地讲述他所知道的一切——关于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源头、以及居住在那些地方的奇特生灵。这种记录的原始性,恰恰是其最迷人的地方。它不试图用现代科学去解释一切,而是忠实地记录下古人对世界的原始认知和敬畏之心。对我而言,它提供了一种与现代信息洪流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缓慢、沉思、充满对未知领域的敬畏。它让你意识到,在一切被“标准化”之前,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充满好奇心和勇气去丈量和理解这个世界的。这不仅仅是阅读历史,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回溯和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