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别以为你会做父母——事半功倍的育儿之道
定价:25.00元
售价:10.5元,便宜14.5元,折扣42
作者:(韩)许永林,李磊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
ISBN:97875407609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 做拉的父母 不做推的父母
· 在韩国教育专家的经验中找到智慧和方法
· 一部助你走出家教困境的读本
· 韩国幼儿教育学博士、教授、咨询专家
· “Radio Korea AM 1480”《父母的时间》主持人3年家庭教育专题精粹
内容提要
· 孩子如茧蛹,父母要做的就是坚信—蛹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天生的才能,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并施以正确的引导,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这就是养育之道,也是本书区别于其他只传授育儿技巧(“术”)的家教图书的主要特点。
·父母如果能将此“道”用于孩子的性格培养、习惯养成、亲子沟通等方面,就能轻松地养育出富有创造力的、适应社会的、人格完善的幸福孩子。
目录
章·推着孩子,还是引导孩子?
引导孩子的父母,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宰;推着孩子的父母,则会自己成为孩子的主宰。活到老,学到老,正因为如此,就更应该让孩子自己来主导自己的学习。在父母的指使下,勉强开始的学习,会被孩子认为是劳动,无法持之以恒,更无乐趣可谈。
不做“推着孩子的父母”
育儿的过程不是百米赛跑而是马拉松
孩子正经历着变成蝴蝶的过程
父母的时间 | 家庭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父母职责: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父母
常有妈妈对老师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就交给你了,请好好教育他。我相信老师你。”事实上,学校只负责教育的30%,剩下的70%本应该在家庭中完成。这就是说,认为大部分的教育在学校、小部分的教育在家庭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大部分的教育要在家庭中完成,而父母则是负责孩子
轮教育的
任老师。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3:7理论
别让孩子得“超级宝宝综合症”
父母的时间 | 孩子给父母的21条忠告
第三章·爸爸参与:陪玩的爸爸培养出清醒的孩子
为了培养出正直的孩子,爸爸和妈角色必须要平行地各司其职。通过爸爸来丰富理性的好奇心从而培养正义感,跟妈妈学习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而为了这样的目的,妈妈需要留心一点。
孩子是爸爸和妈共同作品
爸爸如何与孩子“打成一片”?
训育和体罚的底线在哪里?
第四章·发现潜能:找出孩子隐藏的可能性
虽说才能是小时候挖掘的,但是在长大之后才渐渐显现的也很常见,所以没有必要因看不到孩子的才能而感到失望。
比起让孩子学习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不如进而发掘孩子自己擅长又喜欢的方面,这样的教育效果更佳。
天生才能各不同:10种“多元智能理论”
父母如何回应牙牙学语的孩子?
父母的时间 | 7种错误的养育态度
第五章·性格培养:孩子的性格,要看父母
孩子的性格,是5岁之前受到和妈妈相处的影响而确定的。虽然年龄小有很多不懂的东西,孩子们却会跟着与自己亲近的父母学习,有样学样。
孩子的成长4阶段,好性格如何养成?
现在是男女无分别的时代
父母的时间 | 人类一生8个阶段的自我形成
第六章·习惯养成:3岁的习惯跟到80岁
很多学者把0~3岁的孩子比喻为海绵和黏土。因为孩子就像海绵一样,接受到多少就都吸收;又像黏土一般,根据制作的不同而形态不同。而这个时期的教育效果明显,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为什么0~3岁这么重要?
好习惯从好的训育中而来
父母的时间 | 训育的时候,记住这几点
第七章·社交能力:我的孩子有朋友了
在跟父母有良好亲子关系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交朋友的时候也显得很有自信。孩子会认为朋友喜欢自己,也认为朋友会觉得跟自己玩很有趣。所以,孩子就自然而然地跟别的孩子搭话,即使有些许不如心意的事情,也不会介意。
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社交能力
大人请尊重孩子们间的约定
妈欢乐指数就是孩子的欢乐指数
父母的时间 | 不可以对孩子说的7句话
第八章·游戏时间:游戏对孩子的意义
有些家长认为跟“学习”相对应的概念就是“游戏”,而从他们的立场来看,却也会因为孩子玩得太过开心而感到担心。但是,这些游戏对孩子却是必需的,那正是学习,也是一种情绪抒发的手段,从而对孩子的性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游戏对孩子有多重要
游戏、学习、工作在同一条延长线上
父母的时间 | 换一个角度看待游戏吧
第九章·爱上学校:妈妈,学校好有趣
如果对老师或者学校有任何的异议,好要避开孩子自己议论,或者直接去找老师商讨。在孩子表达出对学校和老师不满的时候,不要当场表示同意。要让孩子信任学校和老师,也要让孩子对老师有感情,为此,家长就要把学校和老师的好的一面说给孩子听。
学校就是微型社会
对老师怀有敬畏的心
父母的时间 | 有问题行为的孩子的9种类型
第十章·培养责任感:自立的孩子,夸奖的妈妈
从小就受表扬而长大的孩子和没有受到什么表扬而长大的孩子,首先表情就不同。受到表扬长大的孩子,通常很有自信,自己的事情会自己做;而相反,没有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则显得羞涩,在每件事上都很被动。
巧用夸奖和表扬帮助孩子自立
民主的教育,培养出有责任感的孩子
父母的时间 | 10种方法培养出自尊的孩子
第十一章·性教育:妈妈,小孩是怎么来的?
从广义上来讲,性教育就是教育孩子去理解自己的性别,同时尊重两性差异。只有在适当的时期给孩子教授正确的性知识,才能让孩子将来对有节制,并且避免性骚扰等行为。
教给孩子生命的珍贵吧!
帮助孩子建立适应未来社会的性别观念
第十二章·亲子沟通:用“我信息沟通法”跟孩子对话
举个例子,如果妈妈在接电话,而孩子却在旁边一直要跟妈妈讲话,这时,比起直接训斥孩子“赶紧给我出去!”,就不如跟孩子说“妈妈正在打电话,因为你总跟我说话(行为),我根本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具体的影响),妈妈会烦躁的(感情)。”
父母与孩子发生问题时的对话方式
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与孩子共情
帮助孩子消除负面情绪吧!
父母的时间 | 让孩子辛苦的5种责备方法
附录
孩子常见问题解答
事例1. 吮吸手指很严重
事例2. 孩子饭量很小
事例3. 在排便训练后,跟孩子的关系变差了
事例4. 具有攻击性,还经常骂人
事例5. 非常害羞,只找妈妈
事例6. 因为即将出生的弟弟或妹妹而反常
事例7. 孩子陷入幻想并且自慰
事例8. 晚上害怕而睡不着觉
事例9. 只有爸爸陪在身边才睡得着
事例10. 有攻击性并且欺负弟弟或妹妹
事例11. 想要尝试的欲望很强烈,却很容易放弃
作者介绍
许永林,首尔出生,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幼儿教育学硕士与博士。韩国知名电视节目EBS《直播60分父母》系列主题节目的教授,多次在外作父母教育演讲。现任国民大学教育学院幼儿教育科教授,城北区婴幼儿PlazaOn-Line/Off-Line父母咨询专家,江北区保育委员。著作《反过来教育的孩子》,译书《蒙特梭利教区的理论和实践》、《为了婴幼儿的父母教育》。
文摘
序言
坦白说,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育儿之道”这个概念,并没有太深刻的理解。我总觉得,孩子嘛,就那么回事,顺其自然,好好爱他们,就能养好。结果呢?一路下来,感觉自己像是在打一场无休止的仗,疲惫不堪,又常常因为孩子的某些行为而感到挫败和怀疑。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及时雨,让我醍醐灌顶。它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充斥着理论和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充满智慧的语言,一点点地引导我看到问题所在。我开始意识到,原来很多时候,我自以为是的“为孩子好”,可能反而是一种阻碍。书里提出的那些关于理解孩子内心世界,如何建立有效沟通的建议,让我茅塞顿开。我不再是那个只会“吼”或者“说教”的父母,而是学会了倾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用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做”父母,更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一个能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享受生活的父母。它的力量在于,它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有了前进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改变,简直是翻天覆地的。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家长,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认真辅导功课,但孩子和我之间总有一层隔阂,说不清道不明。我常常感到无力,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本书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的盲点。它用非常客观、理性的视角,剖析了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常常会犯的一些错误,比如过度保护、攀比心理、缺乏耐心等等。读到一些关于“父母的情绪比教育方式更重要”的论述时,我深受触动。我意识到,我常常因为自己的情绪不稳定,而影响了对孩子的教育。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什么“万能秘籍”,而是引导我去探索适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育儿方式。它强调的“尊重个体差异”,让我开始更加关注孩子的独特性,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现在,我和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我也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如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如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育儿宝典。
评分这本书我真是太晚才遇到了!原本以为养孩子就是顺其自然,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爱心就能搞定。结果呢?一路跌跌撞撞,焦虑、困惑、挫败感简直是家常便饭。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天生的“差生”父母,看着别人家孩子温顺听话,再看看自家那个“小恶魔”,真是欲哭无泪。后来是朋友强烈推荐了这本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它。结果,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混乱的育儿生活。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灌输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用一种极其接地气、充满智慧的方式,一点点地拨开了我心中的迷雾。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爱”可能变成了“溺爱”或“控制”,我们以为的“管教”可能变成了“发泄”或“无效说教”。它提出的那些看似简单却直击痛点的观点,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育儿方式,反思那些我从未察觉的习惯。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照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不曾注意的缺点,也让我看到了改进的可能性。我开始尝试一些书里提到的方法,比如如何有效沟通,如何引导孩子建立规则,如何处理孩子的负面情绪。神奇的是,效果真的不一样了!
评分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对“做父母”这件事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只要把孩子养大,衣食无忧,就是尽职尽责了。殊不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孩子最深层次的需求,也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温柔地提醒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塑造,是心灵的沟通。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发脾气,或者感到沮丧,并不是因为孩子真的有多么“坏”,而是我们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期望在作祟。书里分享的很多案例都非常真实,让我感同身受,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模式。它提出的“共情”、“倾听”、“引导”等育儿理念,听起来不复杂,但真正实践起来却需要智慧和耐心。我开始尝试着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指责。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育儿方法的改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不再害怕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机会,一个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机会。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育儿可以这么轻松,而且效果更好!”之前我总觉得养孩子是一场持久战,充满了斗智斗勇,每天都在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不是孩子不听话,就是自己脾气爆发,然后是无尽的自责和内疚。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用他洞悉人性、洞悉孩子成长规律的智慧,为我指明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它打破了我很多固有的育儿观念,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是在用错误的方式,做着看似正确的事情。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给孩子设定清晰的界限,如何用鼓励代替批评,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事半功倍”的真正含义。不是要我们不投入精力,而是要用更聪明、更有效的方式去投入。它帮助我从一个焦虑的、总是处于“救火”状态的父母,变成了一个更有条理、更有预见性、更能享受育儿过程的父母。我现在学会了观察孩子,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符合我的期望。这种转变,不仅让孩子受益,更让我自己从育儿的巨大压力中解放出来,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