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张绍杰著的《语言的跨面研究》着眼于语 言学和语言教学的跨面研究,在分析西方现代语言学 新视界、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上回答语言教学中的 实际问题。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分析语言的形式与 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认识语言 符号的本质。中篇评述了西方语义学和语用学的新进 展。下篇从外语教学系统论的角度阐述了语言理论对 语言教学的启发。
上篇 语言的形式与功能
第一章 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问题
第二章 词项空缺
第三章 交际动态与信息中心
第四章 无标记词序与有标记词序
第五章 指示语的功能
中篇 语言的意义与使用
第一章 认知语言学的类典型论
第二章 有定意义和无定意义——英语冠词的使用
第三章 语用学的形成、确立及其发展
第四章 语义等同与语用等同
第五章 言语行为与施为动词
第六章 会话含义理论的新发展——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述评
第七章 礼貌现象与礼貌观
第八章 意·义·译——语言信息的层次性和“等值”翻译的相对性
下篇 语言理论与语言教学
第一章 语言能力观、交际能力观与外语教学
第二章 外语教学学习整体模式建构
第三章 师资培养的宏观控制作用
第四章 语言理论与英语师资培养
第五章 语用学理论在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
第六章 交际法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
第七章 中学英语教师在职培训的语用能力培养问题
第八章 Generative Grammar and TEFL
参考文献
后记
我一直对语言的“异同”之处感到好奇,而《语言的跨面研究》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它不是简单地列举不同语言的词汇或语法差异,而是深入到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运作机制”层面进行探讨。书中对“语言的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分析,让我大开眼界。作者通过对比分析世界各地不同语系的语言,揭示了隐藏在语言多样性背后的共同规律,以及那些由文化和历史因素造成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在论述“语言的社会功能”时,作者的观点非常新颖,让我意识到语言在构建社会身份、维系社群关系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本书的写作手法非常高明,它能够将复杂的理论问题,用清晰、简洁、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刚开始并没有引起我太多注意,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的文字魅力深深吸引。它不像我之前读过的那些语言学教材,死板且理论性过强。《语言的跨面研究》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作者在论述某个语言现象时,常常会引用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甚至是民间传说,将枯燥的理论包装在生动的故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语言演变与社会变迁”的章节,作者通过分析古老词汇的意义变迁,生动地展现了社会文化的演进轨迹,仿佛一幅幅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这本书让我明白,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承载历史、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对于提升个人的语言敏感度和文化理解力,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评分作为一名对语言充满热情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将语言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书籍。《语言的跨面研究》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关注语言本身,更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书中的许多案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例如跨国公司的沟通困境、不同地域文化的审美差异等,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和 relatable。作者在分析这些现象时,巧妙地运用了语言学的理论工具,从而揭示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思路。我尤其赞赏书中对“语言的策略性运用”的探讨,它让我明白,在实际沟通中,我们是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运用,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本书不仅提升了我的学术认知,也为我的实际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简直是沉浸式的,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语言实验室,而这本书就是我手中唯一的“研究指南”。《中外语言文学学术文库》这个系列本身就代表着一定的学术水准,而《语言的跨面研究》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仅是对语言学某一分支的浅尝辄止,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的维度,将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语言现象进行“连接”和“对比”。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语言与认知”的章节所吸引,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语言结构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以及不同语言使用者在感知世界上的细微差异。这种“跨面”的研究方法,让我对语言的“多样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为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沟通时会产生误解。本书的参考文献非常详实,这为我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对于那些渴望在语言学领域进行深度探索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虽然我本专业并非语言学,但被它那充满学术深度的书名所吸引。《语言的跨面研究》这个名字,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宏大而精密的视野。它不像市面上许多浮光掠影的语言读物,而是直指语言现象背后那复杂而深刻的关联。读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竟然可以从如此多的“面”去审视和分析。书中对语言的“跨面”概念的解读,让我第一次意识到,语言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文化、思维、社会结构、甚至历史发展都息息相关。作者的论证逻辑严谨,引用的案例丰富且具有代表性,无论是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障碍,还是探讨方言差异对社会认同的影响,都显得鞭辟入里。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表达上并非枯燥乏味,而是将深奥的理论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使是对语言学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和启发。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拓展学术视野,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