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陪你长大: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育女心经
:35.00元
作者:池翠英;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4873067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陪你长大》从女儿的“慢热”和“敏感”写起,收录为女儿记下的日记、片段,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进步;在成长点滴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知识以及自我分析,整理出亲子教育以及亲子互动等方面的心得与体会,给当下父母一些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从女儿的“慢热”和“敏感”写起,收录各个阶段为女儿记下的日记、片段,记录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包括“成长日记”“青春篇”“学习篇”“建设篇”。其中,“青春篇”包括孩子青春期里的“愤青”“摩擦”“网络游戏”等带来的困扰和互动,也有作为父母的理解和寄语;“建设篇”主要收录“自我保护”“与人相处”“助人为乐”“学习分享”“应急处理”“诚实”以及“自信心的建立”等方面对女儿的引导、带教以及女儿的成长获得。在成长点滴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及自我分析,整理出亲子教育以及亲子互动等方面的心得与体会。主要包括“焦虑篇”和“父母篇”两个主题。“焦虑篇”从两三岁孩子的分离焦虑分析到怕黑、怕鬼、怕生人的心理剖析,阐述孩子的胆小和不自信的原因,再由一个梦的思考挖掘其中存在的焦虑以及如何应对。“父母篇”则是在亲子教育中体会到的父母所应具备的生活态度与习惯系列,包括树立乐观、谦让、诚信、尊重与自重、别人家孩子的对比、指导员的说教、以理服人等)、探讨包容&纵容/不同的爱对孩子带来的影响,以及妈妈对比系列篇(电视里的妈妈/别人的妈妈/我的妈妈/足够好的妈妈)等,给当下父母一些建设性参考。
目录
部分 成长记录
学前小故事 3
初来乍到 3
慢慢长大 5
幼儿园的快乐 7
点滴记事 12
欢乐集锦 18
小学生的日常 21
慢半拍 21
挫折中成长 22
童年记事 26
豆蔻年华,矛盾升级 35
择校 35
点滴记事 37
青葱岁月 46
我的焦虑 48
中考前致女儿的两封信 50
青春寄语 57
吾家有女初长成 63
吾家有女初长成 63
起起落落 64
坚持就是胜利 69
提前录取 75
专业选择 77
善良的“姑姑” 78
快乐时光 79
你说我说 84
贴心小棉袄 96
十八岁寄语 101
第二部分 成长建设
自我保护 111
女儿当自强 111
言传身教 112
“暴力女生”的转变 114
“遇强不弱,遇弱不强” 114
快乐分享 115
“小气”变“大方” 115
“大姑娘”和“小姑娘” 116
舟舟的快乐分享 117
助人为乐 119
送老人回家 119
失而复得的车票 120
好“姑姑” 121
诚实与守信 125
旱冰场门票 125
“我脸红了” 127
“借”来的玩具 128
诚实 129
诚信 129
建立自信心 131
迟缓型孩子的慢适应 133
助教 134
课堂举手 134
唱歌 135
笛子 136
自信心的建立 136
与人相处 138
自己的东西要看好 138
合理拒绝 139
应急处理 142
第三部分 青春期的碰撞
愤青少年 147
女儿的愤慨 147
我的曾经年少时 150
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152
青春期基本对策 154
冲突开始 156
自作多情 156
棉花糖和“死样” 157
汤包馆的不愉快 158
冲突升级 160
周末玩耍 160
游戏无限时 161
肚子不舒服 161
感冒在家 162
“都很生气!” 163
开不起的玩笑 164
背默单词 164
成绩下滑 165
都很烦 167
网络游戏 168
一封信 168
商定协议 169
终止协议 170
游戏自由 172
游戏结束 175
冲突缓和 177
因为手机 177
关电视引起的冲突 178
没话找话 180
青春期不可怕 181
第四部分 成长感悟
幼儿的分离焦虑 185
短暂别离 185
分离焦虑 186
缓解焦虑 188
胆小、怕生的孩子 190
怕黑、怕“鬼怪” 190
怕生 193
沟通 197
父母与孩子沟通 197
父母打孩子 206
“不打不成器” 206
理解不了的挨打 207
冲动的一巴掌 208
分数与成绩 213
分数很重要 213
99分的苦恼 214
成长更重要 215
父母言行 217
别人家的孩子 217
指导员 219
不抱怨 220
尊重 222
谦让 223
虚心 224
无须焦虑 224
发现美好 226
第五部分 爱的成长
纵容与包容 231
纵容 231
包容 233
纵容与包容的区别 234
世上只有妈妈好 236
电视剧里的妈妈 236
别人的妈妈 242
我的妈妈 248
足够好的妈妈 252
爱的成长 255
一只麻雀的故事 255
爱的真谛 257
爱的界限 258
爱的距离 260
爱的成长 261
成功的方向 263
笨鸟先飞 263
好玩的地方 264
先天与后天 265
勤能补拙 266
揠苗助长 267
人生遗憾 267
关于成功 268
后记 270
行车记 270
知道不知道 273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认为,育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这之前,我读过不少育儿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少了一些“灵魂”,更多的是一些干巴巴的理论和方法。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才感觉自己像是找到了一个知音。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咨询师,她的视角非常独特,她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管理”孩子,更是让你去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她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母亲在养育女儿过程中,内心的挣扎、困惑,以及最终的成长。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那些故事真实而动人,让我看到了许多自己影子。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这些内容对我来说都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关于“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以及父母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更好地面对育儿过程中的挑战,这些章节的启发性非常大。我常常会在读完一章后,停下来思考,然后对照自己的育儿经历,找到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让你去模仿书中的模式,而是激发你去思考,去找到最适合自己和自己孩子的育儿方式。它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的不足,也指明了我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入手的,当时我也正在为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困惑,总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一些问题。翻开书的封面,就被“陪你长大”这四个字深深吸引了,感觉特别有共鸣。我不是心理学专业人士,所以之前看育儿书的时候,常常会遇到很多理论术语,读起来会比较吃力。但这本书不一样,作者的文字非常温和,而且很贴近生活,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辈在跟你娓娓道来。她分享的很多育儿小故事,我读起来都觉得似曾相识,仿佛就是我自己的经历。比如,书中提到的孩子为什么会对一些事情特别执着,或者为什么会突然发脾气,这些在书中都有非常详细且易于理解的解释。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界限”的章节,之前我总是很矛盾,一方面想给孩子自由,另一方面又担心她会变得太任性。看了书里的分析,我才明白,清晰的界限并不是限制,而是给孩子安全感和规则感。书里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沟通技巧,我尝试着运用在和孩子的日常互动中,发现效果真的不错。以前我觉得沟通很难,现在觉得,原来方法对了,很多事情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育儿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温柔的陪伴和学习。
评分我是一名新手妈妈,在孩子出生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市面上有很多育儿书,但我总是觉得它们要么太理论化,要么太功利化,读起来总觉得缺乏温度。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书,我才找到了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那种感觉。这本书的作者,用她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真实的育儿经历,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情的作品。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耳目一新,比如关于“完美父母”的误区,关于如何允许孩子犯错,这些都让我放下了一些不必要的包袱。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作者非常清晰地阐述了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以及父母应该如何去引导和安抚。我曾经因为孩子哭闹而感到焦躁不安,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更加耐心地去理解和回应她的情绪。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关于自我成长的书。它让我看到了自己在育儿过程中需要学习和调整的地方,也让我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作为一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我读过的育儿书不在少数,但很少有一本书能像这本书一样,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这本书的作者,以一位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视角,细腻地描绘了她在养育女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她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居高临下,而是以一种非常平等的姿态,与读者分享她的感悟和经验。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教育中的不足,也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蕴藏的无限可能。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尊重孩子”的理念,作者强调,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之前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尝试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我的孩子们,结果发现,亲子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孩子们也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养育孩子,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吸引的。那句“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育女心经”让我觉得,这本书应该会非常有深度,而且视角会比较专业。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这本书完全没有让我失望。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她不仅仅是在分享育儿经验,更是在分享她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母亲的心路历程。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层连接的探讨,这一点让我觉得特别珍贵。现在的社会节奏很快,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忽略了和孩子之间最本质的连接。这本书提醒了我,育儿最核心的,其实是爱和理解。她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倾听孩子、如何回应孩子情绪的实用技巧,这些技巧非常容易上手,而且效果显著。我尝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感觉和女儿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了。我们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顺畅,她更愿意和我分享她的想法和感受,我也更能理解她的需求。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引方向;在我疲惫的时候,给我力量。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育儿的意义,也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爱我的孩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