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当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3辑)
定价:48.00元
作者:陈广汉 黎熙元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0979134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当代港澳研究》是目前国内一份公开发行的港澳研究专题刊物,也是早创办的港澳研究学术刊物之一。刊物由国内港澳研究的主要学术机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办,集中刊载有关港澳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以及港澳与内地合作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充分反映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状况,是港澳研究及实践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
目录
港澳台经济
澳门在“丝路”中的桥梁作用
——建设澳门航空中转港【陈文璇 郑天祥 陈丽君】/3
文化还是:广东居民对澳门旅游资源的认知初析【郑婉卿 黎熙元】/26
台湾家族企业海外创业进入模式的分析:
基于顶新集团的个案研究【林纯逸 江 峰 石凤波】/47
港澳法律
论澳门土地批给公开招标的修改与完善【谢 琳 汤 澈】/75
港澳社会
2014年澳门社会研究回顾【刘祖云 刘梦阳 陈民洋】/95
论香港人的社会认同及影响因素【岳珍珠 李 多】/113
硕士论文
转型经济下社会资本对中国劳动力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JSNET2009广州和西安地区数据【罗 唯】/135
香港本地出生与非本地出生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赵海清】/153
作者介绍
陈广汉,男,1954年6月11日生,湖北省京山县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985”工程二期港澳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港澳经济研究方向负责人,中山大学“211”三期粤港澳区域合作项目主持人,“985”三期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创新基地负责人。社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福建省顾问,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州市决策咨询专家,东莞市委市首届特约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港澳研究中心常务理事,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中国经济发展学会副会长,中华外国经济学会理事,广东港澳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等。长期从事发展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学以及港澳经济的教学和研究。黎熙元,女,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当代港澳研究》执行主编,《大珠三角论坛》执行主编。1982年至1986年于中山大学经济学习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年至1989年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学习,获社会学硕士学位;1999年至2001年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学习,获博士学位;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为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社会学系访问学者。1989年任中山大学教师;1994年任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区域社会文化研究室负责人;1998年至2009年任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教授;2009年至今任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
文摘
序言
一直以来,我都在搜寻能够深入剖析“一国两制”实践中那些微妙而复杂面向的读物。虽然我还没有接触到《当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3辑)》,但从我以往阅读的同类书籍来看,港澳研究之所以吸引我,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内地在改革开放后,如何处理与两个特殊行政区之间关系,以及这两个地区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自身特色的独特视角。我尤其关注的是,在2015年前后,香港和澳门各自面临的独特挑战和机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在后占领运动时期,如何处理社会撕裂,维护其国际声誉,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找到新的定位,都应该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另一方面,澳门在经济适度多元化方面的进展,特别是如何从博彩业的单一经济模式中走出来,发展旅游、金融、会展等新兴产业,并在此过程中平衡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我深信,任何关于当代港澳的研究,都绕不开对两地社会资本、公民社会发展以及身份认同的探讨。如何理解和构建在“一国两制”背景下,港澳居民的国家认同、地区认同和个人认同,这是一个既具理论深度又富现实意义的课题。
评分对于我而言,港澳研究总能触及到一些关于“中国模式”下的区域发展与治理的独特案例。虽然我尚未阅读《当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3辑)》,但我可以从其他学术成果中推断出,2015年前后的港澳研究,必然会对一些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探讨。例如,香港的政治发展,尤其是其民主进程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思潮和民众参与。同时,澳门在博彩业监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空间规划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遇到的阻力,也是十分值得关注的。我更感兴趣的是,学者们如何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分析香港和澳门在不同发展路径上的异同,以及它们各自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此外,对于港澳社会内部的文化变迁,比如年轻一代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找平衡,也是我所期待的。我总觉得,港澳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数据和分析,更在于它能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环境中,维持一个多元、开放且充满活力的社会。
评分近几年,我一直在关注中国内地与港澳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双方带来的深远影响。虽然我尚未有机会接触到《当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3辑)》,但从我过往阅读的与港澳相关的学术著作来看,2015年前后的港澳研究,很可能触及到一些非常关键的议题。在我看来,香港在经历了一些社会事件后,其社会凝聚力、政治格局以及与内地的关系,必然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如何理解和应对由此产生的社会分歧,以及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维护其制度优势,是学者们需要深入探讨的。同时,澳门作为世界级的旅游休闲中心,其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转型,以及如何在全球经济下行和区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此外,港澳地区在青年创业、文化传承、城市治理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实践,也构成了其独特的社会发展面向,相信这些都会是该领域研究的宝贵素材。
评分我一直对“一国两制”这一独特的制度安排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充满好奇,而港澳研究正是窥探这一实践的重要窗口。虽然我还没有拜读《当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3辑)》,但我可以想象,在该时期,关于香港的政治生态、社会运动以及青年一代的身份认同议题,一定是一个热点。例如,如何理解香港社会内部多元政治诉求的生成与演变,以及这些诉求如何在与内地互动中寻求平衡。同样,澳门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特别是如何从对博彩业的高度依赖中解脱出来,发展更多元化的产业,并在此过程中解决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也必然是研究的重点。我特别期待的是,学者们能够对港澳地区在法治、民主、人权等方面的保障,以及这些保障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具体实践和发展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一些有见地的研究还会关注港澳文化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其独特性,以及如何与中华文化进行对话和融合。这些方面都让我对港澳研究充满期待。
评分最近抽空翻阅了一些与港澳相关的学术著作,虽然尚未读到《当代港澳研究(2015年第3辑)》这本书,但通过对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梳理,我对当下港澳研究的一些趋势和潜在的切入点有了更深的体会。我一直对港澳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的角色演变以及其独特的社会文化发展轨迹深感兴趣。在我看来,这个时期的港澳研究,尤其值得关注的可能是其在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变迁以及身份认同重塑等方面的议题。比如,香港在后工业化时代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其金融中心地位是否面临挑战,以及如何应对来自内地的竞争与合作。同时,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其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城市规划的未来走向,以及如何平衡旅游业发展与居民生活质量,也都是非常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从学术视角来看,我期待能看到一些关于港澳地区在政治体制、法律实践以及公共政策制定方面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其如何在中国内地化的进程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以及如何处理好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此外,港澳社会阶层分化、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社区组织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也是构成港澳社会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这些方面也会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