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05-2010)
定价:68.00元
作者:王蓉.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2-01
ISBN:97875041527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篇 义务教育财政专题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设计的若干问题
义务教育教师与公务员的收入比较
西部农村教育财政改革与人事权力结构变迁
“以县为主”背景下的西部农村教育人事体制和教师激励机制
农户的税费和教育费负担的地区差异及其变动趋势
关于我国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现状及“两为主”政策的总体分析思路
校舍安全何以保障
田野调查报告一:我国农村地区“普九”债务问题调查与研究
田野调查报告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成效与问题一一以江苏与湖北为例
田野调查报告三:安徽省X县农村义务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附录: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第二篇 高等教育预算拨款制度专题
第三篇 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专题
第四篇 学前和职业教育财政专题
第五篇 其他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05-2010)》在我看来,是一份具有极高参考价值的“时代画像”。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和政策条文的堆砌,更是对中国教育发展关键五年的一次精细解剖。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教育投入效率的探讨感到振奋,书中是如何评估各项教育政策的实际效益,又是如何通过财政手段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在那个时期,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种教育改革措施层出不穷,而财政政策作为支撑这些改革的重要杠杆,其作用至关重要。报告中对不同教育层级、不同区域的财政投入差异的分析,以及针对这些差异提出的政策建议,都显得尤为现实和具有前瞻性。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到当下我们仍然在面对的一些教育难题,比如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教育,如何缩小教育差距,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育人才。这本书为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历史根源和政策演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思考未来的教育财政政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研究教育经济学、公共政策学,或者仅仅是关心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普通读者,这本书都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深入的分析。
评分我最近有幸拜读了《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05-2010)》,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它像一位严谨的学者,用扎实的证据和审慎的逻辑,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在这五年间的演进轨迹。我特别被书中对政策工具多样性的分析所吸引,它不仅仅关注直接的财政拨款,还深入探讨了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设立专项基金等多种形式的财政介入,以及这些政策工具在不同教育领域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应用。其中关于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教育,促进多元化办学,以及如何规范和监管这些投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多维度的政策分析,使得我对教育财政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政策制定者在复杂环境中需要考虑的种种因素。报告中对于不同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以及对未来政策方向的展望,都展现了其前瞻性和实用性。对于我这样一名对教育管理和政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思维的启迪,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财政政策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评分这本《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05-2010)》虽然书名聚焦于一个特定的时期和领域,但其所蕴含的政策分析和发展轨迹,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教育事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出发,这本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局限于政策本身的梳理,更在于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宏观经济环境、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教育公平性问题。在2005-2010年这段时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也伴随着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资源的分配和政策的制定。报告中对财政投入的分析,例如如何从中央到地方,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如何保障薄弱地区的教育投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机制,以及如何通过财政手段来促进教育公平,减少因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而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这本书不仅仅是政策的陈述,更像是对那个时期教育财政改革历程的一次全面审视,其中涉及的权衡、博弈以及最终形成的政策选择,都值得深入思考。对于任何关注中国教育发展,特别是希望理解其财政支持体系演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窗口,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政策是如何在现实环境中落地生根,并试图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的。
评分从一名普通读者的角度审视《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05-2010)》,我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未来教育的美好期盼。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五年教育财政政策的总结,更是对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一次深刻反思。我特别欣赏报告中关于“问效”和“问责”的理念,在教育领域,如何用财政资金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如何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始终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书中对各种教育投入项目的效果评估,以及对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揭示,都显得非常坦诚和客观。我注意到报告中对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探讨,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激发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办学积极性。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分析,结合了自下而上的实际情况,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既有宏观视野,又不失微观的落地性。对于我而言,这本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教育财政政策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意义,也让我对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相信通过持续的政策优化和科学的资源配置,中国教育一定会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评分《中国教育财政政策咨询报告(2005-2010)》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份极具洞察力的“政策蓝图”。它没有回避中国教育发展中遇到的诸多挑战,反而通过对财政政策的深入剖析,试图找出解决之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报告中对教育投入的“效率”和“公平”这两个核心议题的反复探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确保有限的财政资源能够最大化地惠及所有学生,特别是那些来自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难题。书中关于转移支付、专项补助等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效果的分析,都让我看到了政府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困境。此外,报告中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层次教育的财政支持策略的差异化分析,也让我认识到教育财政政策的复杂性和精细化要求。这本书不仅为政策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案例和理论依据,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国家教育政策制定逻辑的窗口。它让我深切感受到,每一次教育政策的调整,都凝聚着无数的调研、讨论和权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