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是训练出来的
定价:15.80元
作者:刘志雄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106028015
字数:
页码:17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
就是到老也不偏离
认识孩子的本性
控制欲望
生气但不可犯罪
训练和教导的不同
训练的黄金时期
越早开始训练越好
马吃鱼的故事
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
不要轻看孩子
管教的一致性
吃得香
玩得爽
睡得甜
喜读书
自我控制
诚恳信实
礼貌温柔
直面惧怕
如果你不从训练孩子,后半生将花许多时间,精力弥补错误
内容提要
有一本畅销书叫《是教出来的》,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今天的社会,许多父母或是老师,都已经不能、不肯或是不敢好好地教小孩子了。就是想教,也不知道如何做才正确,不知道什么对孩子是好的。“教”虽然很重要,但不可忽略的一个更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借着训练,把所教的东西落实在孩子的生活中,否则一切的“教”都是枉然。只有训练才能培养出好的习惯,进而建立好的品格!
目录
作者介绍
刘志雄,美国咨讯系统博士(Ph.D iInformariosystem),电脑软件研发高级主管,拥有数项美国电脑软件。
文摘
个人怎么做父母,其实就是讲一个人怎么让自己的观念、价值、行为和追求的目标都符合“正义”,也就是“真道”;而一个人怎样教养孩子,则是讲怎样让孩子“知道”。
我们常常以为很多事情孩子知道,其实他们不知道。一个人跟孩子相处的过程,包括三个方面:一要教他,二要训练他,三要管他或者纠正他。
管和教这两方面,我们中国的父母是不缺乏的,事实上中国的父母乐此不疲,很会说教。比方我常问年轻人:“你讨厌什么?”他会看看我说:“爸唠叨。”所以教不是问题。
管更不是问题。我们的父母在孩子实在不听话时,都会拿出后法宝:“我数到三,你再不听,棍子就打下去啦!”于是就天下太平,简单之极。
但是,对于训练,在我所接触的朋友里,在我带孩子的经验里,我们的很多父母真是好差劲儿呀!简直就不知道孩子是要训练的。
序言
对于管和教来说,中国的父母是不缺乏的,事实上甚至有点乐此不疲,很会说教。如果你问孩子:“你讨厌什么?”他肯定会看看你说:“爸唠叨。”
在管的问题上,我们的父母在孩子实在不听话时,就会拿出后法宝:“我数到三,你再不听.棍子就打下去啦!”
但是,对于训练,我们的很多父母简直就不知道,孩子是要训练的。
这两年我反思、回想自己带孩子的过程。以及通过看很多的书,与其他孩子的家长交流,慢慢地我明白:在带孩子的过程中,训练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不训练却怪罪孩子是不公平的。
做父母的责任,不只是让孩子长大,让孩子不要吵自己.也不仅仅是让孩子进好的学校、找好的工作、娶个好太太或嫁个好丈夫就完成任务,我们的责任是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训练他们建立起好的品格。
我相信,的孩子是通过的训练方法培养出来的。
——作者语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相当吸引人,那种淡淡的、略带复古的色调,搭配上简洁却有深意的标题,很容易让人在书架中一眼注意到。刚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它是一本有故事的书,迫不及待地翻开。序言的部分就为整本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作者似乎在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真诚的口吻与读者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更多的是一种分享和探讨。一开始,我以为它会是一本关于某种具体技能的教程,毕竟标题“是训练出来的”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探讨的远不止于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事物内在规律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性中那些不易察觉但却至关重要的特质的关注。那些看似平淡的开篇,实则蕴藏着作者多年的思考和沉淀,为后续的内容铺垫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写某些生活场景时所使用的那些细腻的笔触,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氛围,感受到人物的情绪。这种文字的力量,真的非常打动人。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得到了一个非常贴心的向导,带着我在人生的某个重要领域进行了一次深度探索。它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教,而是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观点之中。我发现,书中的很多论述都能够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产生共鸣,让我不禁思考,原来我一直以为的“天赋”或者“能力”,其实都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去“训练”和“培养”。作者的笔触非常自然流畅,没有任何斧凿的痕迹,读起来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一些复杂概念的解释,总是能够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一种对自身潜能的唤醒。每次读完,都感觉自己对某些事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未来也充满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评分老实说,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训练”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比较狭隘的层面,以为就是机械的重复或者刻意的模仿。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所说的“训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与心智、习惯、思维模式紧密相连的内在塑造过程。作者用了很多生动有趣的例子来阐述,让我明白,即使是看似最“自然”的反应,背后也可能有着长期的“训练”痕迹。读到某些章节的时候,我甚至会联想到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思考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是否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来改善它们。这本书带来的启示是关于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种相信通过努力和方法可以实现自我超越的可能性。它并不是一本让你读完立刻就能变成某个方面的“专家”的书,但它绝对会成为你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启迪者,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潜能和成长的方向。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一位博学而又不失幽默的朋友进行的深度交流。作者没有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发掘。我发现自己常常会在某个段落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观点,然后开始审视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和认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天赋”或者“能力”,其实背后都有着我们不曾留意到的积累和付出。它并没有否定天生的才能,但更强调了后天的打磨和坚持所能带来的改变。作者的论述逻辑非常清晰,尽管涉及的领域可能比较广泛,但总能将复杂的概念解释得浅显易懂。我特别欣赏他对细节的把握,那些微小的观察点,往往能够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每次合上书本,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打开了新的视角,看到了过去被忽略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在不经意间就有所成长。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看见”的能力。作者仿佛拥有一个神奇的放大镜,能够捕捉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然后用文字将它们放大,让我们得以清晰地审视。这些细节,可能是别人不经意间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也可能是某种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逻辑。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抽丝剥茧,作者展示了事物是如何一步步“训练”出来的,无论是人的品格,还是某种成就。这种“看见”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对外部世界的观察,更延伸到了对自身的反思。它鼓励我们去审视自己的思维惯性,自己的行为模式,然后思考是否需要进行一些“调整”和“训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更加敏锐,也更加愿意去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