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家厚积薄发之作。占有大量史料经过长期积淀,纵探古今,以杂谈、随笔、小品等不拘一格的形式解析中国饮食的变迁,涉笔成趣,知识厚重。文化含量、历史的准确度远超时下在流行“吃货”小品,是真正的级吃货小品。
| 江南鱼馔史概述 / 168 中国河豚食用历史考述 / 172 蟹馔史话 / 178 中国古代火腿及火腿肴馔概述 / 182 《红楼梦》中肴馔考略(上) / 185 《红楼梦》中肴馔考略(下) / 189 中国面条发展历史概述 / 192 索饼 / 197 抻面小史 / 199 中国馒头源流考述(上) / 200 中国馒头源流考述(下) / 203 煎饼考 / 205 古往今来说馄饨 / 208 “”小考 / 210 “新考” / 212 略谈中国包子的历史和发展状况 ——在全国特色包子(汤包)产业发展研讨会上的即席发言 / 215 子考 / 219 “牢丸”新解 / 220 话“” / 222 说“” / 224 烧卖 / 226 中国米文化初探 / 227 中国名小吃 / 236 糕小史 / 239 “米线”漫谈 / 241 释“” / 242 元宵节话节食 / 245 春饼春茧春卷 / 247 一岁尝新话“辗转” / 250 |
邱庞同:著名饮食文化学者,饮食文化学界“八大金刚”之一。原扬州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饮食百科全书》编委、《中华饮食文库》编委,著有《中国面点史》《中国菜肴史》等。
“吃货小品”这个词,让我觉得这本书的风格可能不会过于严肃和学术,而是更偏向于轻松有趣的解读。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够将枯燥的历史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小品”形式呈现出来的内容。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贴近生活、贴近我们日常饮食体验的方式,来讲述中华饮食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关于地域特色美食的形成,书中或许会穿插一些生动的民间故事,或者讲述一些关于食材来源和传播的有趣细节。又或者,在谈到某一种烹饪技法时,能结合一些经典的菜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其背后的原理和演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唤醒我对家乡味道的记忆,也能让我对异域美食产生新的认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让我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一种代代相传的情感寄托。
评分“中华饮食文化饮食变迁历史”这几个关键词,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内容。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民族的饮食变迁,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民族的历史和发展。饮食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需,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甚至价值观念。“变迁”这个词,尤其吸引我,它意味着书中不会止步于对现状的描述,而是会深入探讨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我们的饮食是如何发生的改变。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地梳理出不同历史时期,饮食结构、食材种类、烹饪方式、饮食习惯的演变脉络。比如,从原始社会的粗粝,到农耕文明的精细;从宫廷御膳的奢华,到民间食俗的朴实;从少数民族饮食习俗的融合,到近代西餐文化的影响。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历史线索,让我能够更宏观地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动态发展,以及它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变迁。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我对美食的追求早已超越了满足口腹之欲的层面。我更想了解的是,我们之所以爱吃,爱吃这些特定的食物,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文化根基和历史逻辑。“中华饮食之源”这个副标题,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的饮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为何能自成体系,并对周边乃至世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本书,我期望它能为我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读到关于早期人类的食物采集与烹饪方式,如何在大自然的选择和人类的智慧下,逐步形成了最初的饮食雏形。然后,再跟随历史的脚步,去了解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饮食特色是如何形成、发展,又如何相互影响、融合的。那些古代的食材、调味品、烹饪技法,甚至餐具的演变,都可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我希望它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走近中华饮食那奔腾不息的源头,让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其“味”的由来。
评分我对历史一直有着朦胧的敬畏感,尤其是那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总能让我产生更深的共鸣。“知味难”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以及一种想要去深入探究的决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剖析中华饮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我期待书中不仅仅是罗列食材和菜品,而是能够挖掘出隐藏在味蕾之下的社会、经济、地理、甚至哲学意义。例如,为什么某些食材会在特定时期成为主流?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促使了某些烹饪技法的出现?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又反映了当地怎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跳出“吃”本身,去理解“吃”背后的复杂体系。我期待它能让我对中华饮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甚至能够激发我主动去探索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古朴的宣纸质感,搭配上“知味难”这三个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透露着一丝探寻的神秘。我一直对中华饮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品尝的层面,对它背后蕴含的文化、历史变迁知之甚少。“知味难”这个书名,仿佛在诉说着,要真正理解中国菜的味道,需要深入挖掘其源头和演变。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份流淌在中国人味蕾上的千年传承。从字里行间,我期待能看到那些我们日常餐桌上的家常菜,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今日的模样,它们又承载了怎样的时代印记。那些看似简单的食材,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一段段关于生存、关于迁徙、关于融合的传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穿越时空,去探访那些古老的厨房,去聆听那些古老的烹饪秘诀,去品味那些已经消逝或正在改变的味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