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基础知识、肥料的种类及施用方法、测土配方施肥、作物施肥技术共4篇21章,系统地介绍了肥料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概况、作物营养元素及土壤养分供应、作物营养诊断、各种肥料的基本知识和施用要点、肥料鉴定及标准、土壤和植物中养分的测定方法及相应丰缺指标、肥料配方技术要点及配方施肥技术、主要作物的营养特性和施肥技术要点。
《肥料使用技术手册》内容全面丰富,侧重介绍使用技术和操作方法,表达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是一本土壤肥料方面的工具书,可供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种植户、肥料生产与经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农科院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一章 肥料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概况
第一节 肥料的概念
第二节 肥料的应用状况
第三节 肥料在生产中的作用
第四节 我国目前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作物营养元素及土壤养分供应
第一节 作物生长必需营养元素的种类和功能
第二节 土壤中的养分及其供应
第三章 作物营养诊断
第一节 作物营养诊断方法
第二节 作物缺素症状和肥害症状
第二篇 肥料的种类及施用方法
第四章 有机肥料及施用方法
第一节 有机肥料的种类、成分
第二节 粪尿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三节 堆沤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四节 秸秆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五节 绿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方法
第六节 其他种类有机肥
第七节 商品有机肥
第八节 有机肥施用原则
第五章 化学肥料及施用方法
第一节 化学肥料的种类与作用
第二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三节 磷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四节 钾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五节 含钙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六节 含镁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七节 含硫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八节 硼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九节 锌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十节 铁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十一节 锰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十二节 铜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十三节 钼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十四节 硅肥的种类、性质及施用
第十五节 化肥施用方法
第十六节 真假化肥的简易识别方法
第十七节 常见肥料的简易鉴别方法
第六章 微生物肥料及施用方法
第一节 微生物肥料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和性质
第三节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
第四节 微生物肥料的有效施用
第七章 复合肥料及施用方法
第一节 复合(混)肥料的种类和成分
第二节 化学合成复合肥料
第三节 复混肥料
第四节 掺混肥料
第五节 有机-无机复混肥
第六节 复合肥料的施用方法
第七节 肥料的混合规则
第八章 新型肥料及施用方法
第一节 主要叶面肥分类及使用技术
第二节 缓释和控释肥料
第三节 二氧化碳肥料
第四节 土壤调理剂及农林保水剂的种类和施用方法
第九章 肥料中养分检测方法
第一节 复合(混)肥料中总氮、磷、钾的测定
第二节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有机质及总氮、磷、钾的检测方法
第三节 有机肥料中有机质及全氮、磷、钾的检测方法
第四节 水溶肥料中养分的检测方法
第十章 肥料标准
第一节 实施登记管理的常见肥种的标准
第二节 常见化学复合肥料标准
第三节 常见氮肥产品的标准
第四节 常见磷肥产品的标准
第五节 常见钾肥产品的标准
第三篇 测土配方施肥
第十一章 土壤取样及测试
第一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第二节 土壤养分的测定及丰缺指标
第十二章 植物取样及测试
第一节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第二节 植物样品的测试及丰缺指标
第十三章 配方施肥
第一节 肥料配方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配方施肥的技术环节
第四篇 作物施肥技术
第十四章 粮食作物的施肥技术
第一节 水稻施肥技术
第二节 小麦施肥技术
第三节 玉米施肥技术
第四节 红薯施肥技术
第五节 马铃薯施肥技术
第十五章 油料作物的施肥技术
第一节 油菜施肥技术
第二节 花生施肥技术
第三节 大豆施肥技术
第四节 芝麻施肥技术
第五节 向日葵施肥技术
第十六章 纤维作物的施肥技术
第一节 棉花施肥技术
第二节 苎麻施肥技术
第三节 红麻施肥技术
第四节 黄麻施肥技术
第十七章 糖料作物的施肥技术
第一节 甘蔗施肥技术
第二节 甜菜施肥技术
第十八章 烟草、茶树、桑树的施肥技术
第一节 烟草施肥技术
第二节 茶树施肥技术
第三节 桑树施肥技术
第十九章 蔬菜的施肥技术
第一节 叶菜类蔬菜施肥技术
第二节 茄果类蔬菜施肥技术
第三节 瓜类蔬菜施肥技术
第四节 水果类蔬菜施肥技术
第五节 水生蔬菜施肥技术
第二十章 果树的施肥技术
第一节 果树科学施肥技术概论
第二节 苹果施肥技术
第三节 梨树施肥技术
第四节 桃树施肥技术
第五节 葡萄施肥技术
第六节 杧果施肥技术
第七节 柑橘施肥技术
第八节 香蕉施肥技术
第九节 荔枝施肥技术
第十节 菠萝施肥技术
第二十一章 花卉、草坪、牧草的施肥技术
第一节 花卉施肥技术
第二节 草坪施肥技术
第三节 牧草施肥技术
精彩书摘
第二,铁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元素。缺铁不能形成叶绿素,出现缺绿病。
第三,铁还参与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它是一些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成分,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当植物缺铁时,所有这些酶的活性都会受到影响,因而导致体内一系列氧化还原作用减弱,电子不能传递,呼吸作用受阻,ATP合成减少,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铁也是磷酸蔗糖合成酶最好的活化剂,缺铁会影响植物体内蔗糖的合成。
8.焉硼不是植物体的结构成分,硼的一切生理功能是与其能和糖或糖醇络合形成硼酯化合物有关,这些硼的化合物参与各种代谢活动。
第一,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改善植物各器官有机物质的供应,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和坐果率。硼促进糖运输是由于含氮碱基尿嘧啶的合成需要硼,而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UD-PG)是蔗糖合成的前体,硼促进蔗糖的合成,从而有利于它的外运;硼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影响膜的完整性和活性,从而影响蔗糖的韧皮部装载。
第二,硼能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人们早就发现,花是含硼量最高的器官,尤其是柱头和子房。硼有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作用,硼是通过促进植物花粉对氮和葡萄糖的吸收而使花粉萌发并伸长的,因此硼有利于受精作用。
第三,硼使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分化正常。硼影响植物生长部分中核酸的含量,有利于组织内腺嘌呤转化成核酸,以及酪氨酸转化成蛋白质,这些都影响植物分生组织中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另外,硼影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活性,当缺硼时,酶活性增加,导致含酚化合物的积累,出现褐色坏死组织,如某些植物的顶芽褐腐、根心腐等症状。
前言/序言
养分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肥料是作物的粮食,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肥料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内外经验证明,作物增产的各项措施中施肥所起的作用占40%~60%。有机肥的积造和施用在我国历史悠久,祖先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国农业从20世纪70年代后,化肥使用量迅速增加,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加,在解决我国人民温饱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化肥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在当前种植业直接投入中,农民大约要花费一半甚至更多的直接成本用于购买肥料,因此用好肥料也是高效利用资源和节约种田成本的重要措施。近30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作物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农作物产出量的增加,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作物布局、种植制度、施肥结构、耕作等发生了较大改变,土壤养分和耕地质量亦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科学研究推广的滞后及农业科技知识普及不力,目前养分施用不平衡、比例失调及盲目施肥等现象时常发生,由此导致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施肥效益下降,耕地质量退化,农作物病虫害普遍发生,大量氮、磷流失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加剧,部分地区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提高。为此,党和国家对科学施肥工作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政策上对肥料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进行大力支持,要求加强对农民合理施肥的指导,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污染。这对推动我国科学施肥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沃土之钥:农田健康与作物增产的智慧指南》 在这片承载着人类生存根基的土地上,每一次耕耘都寄托着对丰收的期盼。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土壤健康挑战,以及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不断追求,传统的农作方式已显不足。我们需要的,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施肥操作,而是一套系统性的、科学的、面向未来的农田管理智慧。 《沃土之钥:农田健康与作物增产的智慧指南》正是一本应运而生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将引领读者深入探索土壤的奥秘,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前沿知识,从而 unlock 农田真正的潜能,实现可持续的丰收。本书的宗旨在于,为每一位热爱土地、耕耘梦想的农人,提供一套全面、实用、易于理解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管家”。 第一篇:土壤的语言——透视生命的基石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发人深省的土壤之旅。我们不再将土壤视为僵死的泥土,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 土壤的构成与形成: 详细阐述土壤的物理性状(如质地、结构)、化学性状(如pH值、阳离子交换量)以及生物性状(如微生物种群、有机质含量)如何相互作用,并深入剖析土壤的形成过程,揭示不同土壤类型的独特性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将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让读者直观地理解土壤的“性格”。 土壤健康的重要性: 深入探讨土壤健康对作物生长、养分循环、水文调节、固碳能力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决定性作用。我们将展示土壤退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例如养分流失、水土流失加剧、病虫害频发等,并强调土壤健康是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土壤养分与植物生理: 深入解析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类必需养分(常量、中量、微量元素),以及它们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运输和代谢过程。本书将详细讲解每种养分的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或过量时对作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具体影响,从萌芽、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每一个环节都将有细致的阐述。 第二篇:科学决策——精准诊断与智慧施用 在充分理解土壤的基础上,本书将进入更具操作性的层面——如何科学地诊断土壤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精准的施用决策。 土壤养分诊断方法: 详细介绍各种实用的土壤养分诊断方法,包括土壤采样技巧、实验室分析(如养分速测、元素含量测定)以及田间简易诊断技术。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解读检测报告,理解各项指标的含义,从而准确把握土壤的“营养状况”。 作物营养诊断技术: 介绍叶片诊断(如叶片养分测定、叶色诊断)、生长发育期诊断等先进的作物营养诊断方法。通过对作物的“体检”,我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作物是否处于营养胁迫状态,并及时调整施用策略。 养分需求预测与规划: 基于土壤诊断结果、作物种类、生长阶段、预期产量以及当地气候条件,本书将提供一套科学的养分需求预测模型和施用规划方法。我们将强调“按需施用”、“精准施用”的理念,避免盲目施用和过量施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 深入讲解水肥一体化的原理、优势以及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本书将详细介绍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与施肥技术的结合,如何实现养分的均匀、高效输送,节约水肥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新型肥料的认识与应用: 介绍缓释肥、控释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肥、微量元素螯合肥等新型肥料的特点、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本书将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和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肥料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增产增效作用。 第三篇:可持续的丰收——环境友好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帮助读者实现可持续的农田生产,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护环境,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有机质提升与土壤改良: 强调有机质在土壤健康中的核心作用,详细介绍增施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本书将阐述如何通过有机质的提升,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形成良性循环。 平衡施用与元素互作: 探讨不同养分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指导读者如何进行科学的平衡施用,避免某些元素过量导致其他元素吸收受阻,从而实现养分的最佳利用效率。 病虫害综合治理与养分管理: 阐述科学的养分管理如何能够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本书将介绍如何将养分管理纳入到病虫害综合治理(IPM)体系中,实现绿色、生态的病虫害防治。 环境影响评估与减排: 关注施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养分淋溶、温室气体排放等。本书将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帮助读者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环境影响,实现绿色生产。 经济效益分析与风险管理: 提供一套评估不同施用方案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帮助读者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出最符合自身经济利益的选择。同时,也将探讨市场风险、气候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沃土之钥》的特色与价值: 系统性与全面性: 本书涵盖了土壤学、植物生理学、农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农田管理知识体系。 科学性与前沿性: 引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农业技术,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大量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案例,让读者学得会、用得上。 图文并茂: 大量运用图表、插图和实景照片,增强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面向未来: 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读者走向绿色、高效、生态的农业生产模式。 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农场主,还是初涉农田的新手,亦或是关心农业发展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沃土之钥:农田健康与作物增产的智慧指南》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它将帮助您理解土壤的语言,掌握科学的施用艺术,最终 unlock 您的农田潜能,播种希望,收获丰饶,书写属于您的绿色农业新篇章。让我们一同开启这把“沃土之钥”,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勃勃生机,孕育出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