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就记述了当时茶叶的审评方法和名茶。因此,有文字可考的名茶历史,至今已千年有余。据有的学者考证,唐代有名茶55个,宋代有名茶93个,元代有名茶50个,明代有名茶58个,清代有名茶42个。成书于2000年的《中国名茶志》,共收录名茶1017个,设专条介绍名茶309个。
作者简介
林应忠,男,1961年7月毕业福建福安农校茶叶专业,1961年至1996年曾先后在政和县茶叶科、茶业局等单位担任茶叶技术员、农艺师、高级农艺师等职。2008年被授予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中国茶叶学会会员、福建省茶叶学会会员。从事茶叶生产和加工制造技术推广及科技示范试验项目数十年,曾获得多项科技进步奖。在省级以上书报发表文章4l篇,参与7种茶叶书籍编辑。退休后,曾应聘有关企业,创制多种政和工夫茶新产品,并获得名茶奖项。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闽红政和工夫历史沿革 一 产品渊源 (一)闽红政和工夫渊源 (二)工夫红茶起源 (三)仙岩茶的起源 (四)政和仙岩茶传说 二 历史变迁 (一)政和县产茶叶历史 (二)茶叶品类变迁 第二章 产区环境 一 产地产茶状况 (二)产地分布 (二)茶类分布 (三)品种分布 (四)产茶状况 二 自然生态环境 (一)地理条件优越 (二)地质地貌构造 (三)山奇石怪景美 (四)气候条件优良 (五)生物植被多样 (六)河流水源充足 (七)水源大气质好 (八)锦屏生态环境 第三章 茶树品种及产品特征 一 茶树生物性状 (一)政和大白茶 (二)政和小茶(菜茶) (三)仙岩大叶茶(仙岩茶) (四)引进的良种 二 红茶品质特征 (一)品质成因 (二)产品特色 (三)品质风味 第四章 茶树栽培及采制工艺 一 茶树栽培技术 (一)政和大白茶无公害栽培技术 (二)一般茶园管理技术 (三)茶园灌溉和铺草覆盖 (四)茶树修剪 (五)低产茶园改造 (六)防治病虫害 (七)实施无公害茶叶有关规范 二 红茶初制工艺 (一)工夫红茶初制工艺技术 (二)新产品——金奖金毫红茶的创新工艺 (三)政和工夫金毫的采制工艺 (四)一般工夫红茶采制技术 (五)政和小种红茶采制技术 (六)红茶精制加工兴起 (七)初制机械化的发展 第五章 品质审检与红茶品饮 一 红茶品质审评 (一)评茶设备与方法 (二)红毛茶的品质要求 二 红茶品饮技艺 (一)政和工夫红茶的饮用 (二)政和工夫的冲泡技艺 (三)政和饮茶礼俗 第六章 化学成分与保健功能 一 红茶化学成分 (一)工夫红茶化学成分 (二)成品茶的化学含量 (三)鲜叶的化学含量 二 红茶保健功能 (一)茶的保健功用 (二)茶的药理作用 第七章 产销状况与对外贸易 一 红茶产销状况 二 红茶对外贸易 第八章 茶叶文化和红茶茶艺 一 政和工夫茶业文化 (一)茶的传说 (二)吟茶诗词 (三)政和茶歌 (四)苏地茶灯戏 (五)记茶艺文 二 政和工夫茶艺表演 (一)茗佳茶艺表演 (二)政和工夫冲泡茶艺 第九章 茶叶企业 一 政和制茶所 二 国营稻香茶场 三 产业化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政和工夫红茶,乃“闽红”上品,据称它乃由武夷山小种红茶工艺传人政和后,逐步演变为“工夫红茶”。它原产于政和县铁山乡的锦屏行政村(古称遂应场)的仙岩山,所产的茶叶曾称“仙岩茶”。1800年,政和县遂应场已盛产中外驰名的“遂应场仙岩工夫红茶”,远销英国。政和工夫红茶起源的年代,原来茶业界人士均认为是始于19世纪中叶,距今150多年,陈椽教授的《茶叶通史》中亦记为1874年。近年经笔者进一步考证,政和工夫红茶的源流应追溯到1826年之前。据原政和县遂应场“万寿生”茶行保存的1926年的一份英文WRNEUCHON茶厂的《政和工夫红茶在英国的打假声明》,今将李隆智先生供图、经许金萍的译文《政和工夫红茶在英国的打假声明》(1926年印刷)(见图1-3、图1-4)原文载于下。 该文道:我们WREUCHON茶厂已在遂应场建厂百余年,收购并加工从中外驰名的“锦屏仙岩山”采摘下来的茶叶。 这款品质一流的“HOPMO”的红茶是在特定的条件及我们的指导下,由经验丰富的工人师傅经过细致的采摘、分类、炒青及筛分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因此,其品质及风味极其纯正精良,深得顾客满意。 听闻有不诚实的商人向国外市场供应假冒的茶叶产品,我厂现特为我们的茶叶产品的注册了“茶树”商标,现告知顾客,凡我厂所生产的茶叶,其包装上必有此商标。
前言/序言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无数茶业工作者,利用各自茶区的生态环境和茶叶资源,经过独特的加工制作,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外形和各具特色品质的名茶。
成书于公元8世纪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就记述了当时茶叶的审评方法和名茶。因此,有文字可考的名茶历史,至今已千年有余。据有的学者考证,唐代有名茶55个,宋代有名茶93个,元代有名茶50个,明代有名茶58个,清代有名茶42个。成书于2000年的《中国名茶志》,共收录名茶1017个,设专条介绍名茶309个。
在改革开放以前,名茶只是少数人的饮品,大多数人只能在文学作品的记载中一识芳容。改革开放以后,名茶的生产和消费都有较大的发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政和工夫红茶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评分
☆☆☆☆☆
成书于E公元8世纪K的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Y,就记述I了当f时茶叶的审评方法和名q茶。因此,有文字可考
评分
☆☆☆☆☆
让人详细了解做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的政和红茶的情况
评分
☆☆☆☆☆
好书,浅显易懂,只是没有彩页。
评分
☆☆☆☆☆
政和茶香!
评分
☆☆☆☆☆
为农民书屋购买的!知识性、通俗是第一选择!
评分
☆☆☆☆☆
让人详细了解做为福建三大工夫红茶之一的政和红茶的情况
评分
☆☆☆☆☆
政和茶香!
评分
☆☆☆☆☆
本能——突破瓶颈、改变命运 几百万年前,一只猴子无意中唤醒了本能,结果,它从此站了起来,成了人。 几百万年后,一个年轻人激发了自己60%的本能,他的名字叫斯蒂芬—乔布斯。 本能——开启人类成功最神奇、最伟大的秘钥。古往今来,全世界成功金字塔顶端的精英人物如凯撒大帝、华盛顿、拿破仑、牛顿、爱因斯坦、奥巴马、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马云……无不善于运用人体本能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一言以蔽之,人类取得的一切成就和文明,都是人的本能的驱使下,激发下,燃烧下,创造出来的,本能是一切生命有机体的驱动力,夺日月之精魄,吸天地之灵气,定成败、决生死,让生命之火熊熊燃烧不息。 本能,顾名思义,就是人本来就具有的能力,是人类在进化路上遗留下来的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能力。虽然我们早已脱离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但是我们的体内仍然留存着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拥有的能力——如求生、运动、饮食和性。生物学意义上讲,本能约等于生命活动过程本身,没有谁能够拒绝本能,除非老天命令TA停止呼吸。 本能威力无穷,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你一定有过类似的体验,在濒临绝境的紧要关头,本能瞬间被激发出来,你竟然可以做出平时一直都做不到的惊天壮举——徒手接住10楼坠下的婴儿;飞越宽达5米的壕沟;2小时内记住1000个英文单词……如果你愿意,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 本能无需修炼,只需激发,是突破瓶颈、改变命运的决定性力量。原微软中国总裁吴士宏,为进入微软工作,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在本能的激发下,5天时间内做到了每分钟输入80字。百思不得其解的牛顿,被一只下坠的苹果瞬间开启了本能,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伟大的阿基米德,在跃入浴池的那一刻,发现了浮力定律……从凡夫俗子、体娱明星到政坛精英、科学界思想界巨子,哪一个人不在使用它,运用它?有谁能拒绝我本身就有的能力?遗憾的是,99%的人对自身本能的开发绝不超过14%。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未能意识到它的存在,而任其被动运行,以至于一生碌碌无为,而那些开启了本能按钮,使用人体50%以上本能的人,成了笑傲众生的成功金字塔塔尖的人物: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孔子到耶稣,从拿破仑到希特勒,从奥普拉到柴静,从巴菲特到马云,从玛丽莲梦露到姚晨……无一例外,都在秘密使用它,拼命挖掘它,尽力开发它。爱因斯坦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不过只开发了自己本能的10%…… 本能不是吸引力法则,吸引力只是本能的一个分支;本能也不是气场,气场只是本能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本能也不是正能量,正能量只是本能的一个功能区域。人一个可以说自己有没有吸引力,有没有气场,有没有正能量,但没有人敢说自己没有本能。本能是你本来就有的东西和能力。如果你生命里没有那样东西,你不可能凭空创造一个东西出来。通过努力、建立自信、积累人脉,学会自控力,散发正能量,塑造生命的气场,你也许能达到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有时你就是无法突破瓶颈,无论如何,你就是打破不了人生的天花板。 你是否一直相信,并自认为找到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脉即财脉。关系就是生产力。 ■读心术,洗脑术,厚黑学…… ■自控力。淡定力。正能量。幸福力。细节力。财商。 是的,这些都一定的道理,可是我们都一一照做之后,为什么还是那么纠结迷惘—— ■我们每天兢兢业业,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任劳任怨,但是毕业了十年,为什么依然一无所有? ■我们削尖了脑袋广结善缘、经营人脉,可是到头来为什么依然功败垂成? ■我们读了别人的心,又洗了别人的脑,可是为什么成功依然遥遥无期?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人精? ■我们每天规律生活,严格按计划行事,从不拖延,雷厉风行,我们控制了自己,成了全公司最有条理、最会规划的人,不迟到,不早退,可是为什么升迁一直与我无缘? 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成功?如果生命里本来就没有那样东西,如果你不去选择合乎自己本能的梦想,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你越努力,成功离你越远!本能——能决定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多远和多深!
评分
☆☆☆☆☆
纸张太差,放角落不愿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