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趣妙饮

酒趣妙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铁军,姜书航 著
图书标签:
  • 酒文化
  • 品酒
  • 饮酒技巧
  • 美食搭配
  • 生活方式
  • 休闲娱乐
  • 酒单
  • 鸡尾酒
  • 葡萄酒
  • 白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0652626
版次:1
商品编码:1045513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中国文人中,李白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叫我不得开心颜”的典型代表。因此他才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表现出了一个文人的高风亮节。李白早期在政治上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这也许和许多当时的诗人都从政有关。当李白看到在官场上不适合自己发展时,他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做能发挥自己专长的事情,这种调整和转折是很难的。有一些人在不适合自己的地方、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干了很久,发挥不了自己的专长,原因是对自己已经得到的利益舍不得放弃,而不是像李白这样毅然地选择了放弃。结果越是瞻前顾后,越是左右摇摆,后来就越难调整和选择,失去了发挥自己专长的机会。及时掉转方向,选择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古代文人喜欢喝酒,这似乎成为了一个传统,但像苏东坡这样既喜欢喝酒又喜欢酿酒的文人不多。有这样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的就是要珍惜劳动成果。文人喝酒,知道酿酒辛苦的人一定不多,苏东坡自己酿酒,了解了酿酒的辛苦,喝酒的时候自然也就知道了珍惜。看看现实生活,酒宴中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铺张浪费令人痛心!苏东坡通过自己酿酒,懂得了珍惜,得到了乐趣。他还根据自己的酿酒经验写了《东坡酒经》,为中国酿酒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他创作的许多有关酒的诗词,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作者简介

姜铁军,某报社首席编辑。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戏剧家协会会员。1976年在通化县文工团任编剧,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后在长春话剧院任编剧。创作、演出有话剧、戏曲、小品《不同的回答》、《山道》、《直销》等16部,创作发表电影剧本《剪花》、《深洞》、《难逃惩罚》等6部。创作播出电视系列剧、电视剧《幸福生活》、《这里告诉我》、《买车记》等8部。发表长篇纪实文学《私渡台湾的女人们》、《黑白足球》,发表中、短篇小说、微型小说二百多篇。微型小说多次被《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青年博览》等选载,并入选《2002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2003年度中国最佳小小说》。剧本和文学作品三十多次获国家、省,市各类奖项。出版有《港台武侠精品博览》、《啊,彩虹》、《中国名吃故事》等著作。
姜书航,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学生。诗歌、散文、小说在《鸭绿江》、《小说林》、《大连日报》、《大连晚报》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曾获国外、国内各种奖项。2007年,住伊朗举办的“伊斯兰伟大先知穆罕默德是倡导和平、友谊与兄弟关系的先知”征文中获诗歌作品一等奖。2008年,散文《深深的父爱》获“中华自行车杯”全国征文优秀奖,诗歌《我歌唱抗震救灾中的共产党员》获全国青少年“震动人地感动心灵”征文二等奖,散文《哦,豆腐干》获中国(南溪)豆腐节征文三等奖,散文《换种方式过清明》获山东省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三等奖。2009年,诗歌《写给济南》获“诗韵泉城、和谐全”征文二等奖,诗歌《银杏赋》获中国(泰州)银杏节征文三等奖,论文《谈孟子的“义利观”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积极作用》获高等教育出版社“阅读经典”征文三等奖。

目录

1.饮酒被罚喝半壶
2.饮酒去帽缨
3.盲琴师琴撞晋平公
4.巧劝齐景公戒酒
5.子思受米不受酒
6.鸿门宴
7.吕后毒酒杀赵王
8.监酒斩吕党
9.饮酒骂丞相惹来杀身祸
10.东方朔妙饮“不死酒”
11.贿酒做官
12.千日酒醉刘玄石
13.曹植因酒失父宠
14.青梅煮酒论英雄
15.关公饮酒刮骨疗毒
16.周瑜酒宴会蒋干
17.以酒鼓士气
18.借酒拒求亲
19.刘伶醉酒
20.瓮间盗饮
21.王恺杀美人劝酒
22.醉写《兰亭集序》
23.雪夜清兴
24.陶渊明的酒故事
25.醉酒免罪
26.九分清醒一分醉
27.嗜酒亡国
28.饮酒得官
29.赠酒得福
30.当垆卖酒
31.酿酒避谏
32.恋酒荐焦革
33.金龟换酒
34.嗜酒误官
35.酒家画壁
36.李白醉酒戏权贵
37.贵妃醉酒
38.醉打金枝
39.复得的官印
40.杯酒释兵权
41.闭门宴宾
42.寇准罢宴
43.欧阳修和《醉翁亭记》
44.以书下酒
45.对面默饮
46.东坡好酒
47.不罪窃杯人
48.饮酒有制
49.书酒避暑
50.直捣黄龙方痛饮
51.铁槽劝戒酒
52.朱元璋逼臣饮酒
53.唐伯虎的酒故事
54.狂酒绘画
55.难得糊涂
56.醉画《松风图》
57.醉后狂书
58.乾隆举办“千叟宴”
59.曹雪芹的酒故事
60.以酒为粮因酒丧命
附录:中国历代酒诗酒词精选

精彩书摘

吕后在刘邦死了以后,虽然让自己的小儿子当上了皇帝,大权却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别人是敢怒不敢言。吕后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把吕氏家族的人都安排做了高官,权倾一时,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刘章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被册封为朱虚侯。他对吕后的做法十分不满,但又找不到机会发泄,就一直在心里憋着。当时,刘章只有二十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却只得一个虚名,根本不被重用。被重用的吕氏朋党个个飞扬跋扈,使朝廷里的大臣们恨之入骨,常常在背后找刘章倒苦水,发牢骚。刘章心想,只要有报复的机会,我一定让吕氏朋党知道知道我刘章的厉害。
这年春天,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吕后心情好,在宫里的后花园摆下了酒席,邀请一些大臣来赏花喝酒。有一个大臣提议说:“光喝酒多没意思啊,咱们应该行酒令,有奖有罚,那才有意思!”吕后一听很是赞成,就让大家选出一个酒令官来。大臣们一致推举刘章当这个酒令官。刘章推辞不掉,于是站起来,走到吕后面前说:“选我做酒令官可以,但我是有条件的,如果不答应,我就不能当这个酒令官!”吕后就问:“你有什么条件,说说看!”刘章说:“喝酒行令,如行军打仗,必须以军法从事才可。如不这样,罚酒不喝,酒令不唱,怎么进行下去,岂不是很扫兴吗?”在场的人都说刘章说得对。吕后便说:“就依你的主意,军法行酒令,违者任你处置!”刘章这才答应,开始行使自己的酒令官权力。

前言/序言


琉璃瓦下的旧梦:清代江南园林生活与文化探析 著者: 王怀瑾 出版社: 翰墨轩 出版时间: 庚子年仲夏 ISBN: 978-7-5638-XXXX-X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聚焦于清代中晚期江南地区,特别是苏杭一带私家园林群落的社会史、文化史与建筑美学研究的专著。作者王怀瑾以深厚的古典文献功底和细致入微的田野考证,带领读者穿梭于那层叠的黛瓦粉墙、精巧的曲径通幽之中,探究这些被誉为“人间仙境”的园林背后,所蕴含的士人阶层的生活哲学、审美取向以及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全书共分六章,结构严谨,论证扎实。 第一章:园林形制与地域流变——江南园林的地理坐标与时代烙印 本章首先确立了研究的地理范围和时间段,重点考察了清代江南园林在明代文人园基础上所展现出的新发展与地域性差异。作者通过对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代表性园林图档、地方志以及私人尺牍的研究,梳理了园林空间布局的演变规律。特别指出,清代园林在追求“天然去雕饰”的表象下,对叠石、理水的手法进行了更为精妙和程式化的处理,以适应日益内敛的士大夫审美趣味。本章详细分析了“借景”技法在不同地块和朝向上的运用差异,并引入了当时造园师和业主往来的书信作为佐证,力求还原每一处景致背后的匠心与考量。 第二章:园林中的“雅集”:社交、艺术与身份的场域 清代园林,尤其是寄托园、倦勤斋这类私人园林,绝非单纯的休憩之所,而是构建士绅阶层社交网络的核心空间。本章着重探讨了园林中举办的各类雅集活动:诗社、书画创作、昆曲排练乃至文人间的政治磋商。通过分析《清稗类钞》及相关园林笔记中对宴饮、赋诗、品鉴古董场景的描绘,作者揭示了园林如何成为一种“文化资本”的展示平台。园主的财力、品味、学养,皆通过园林的设计细节和集会的主题得以彰显。作者对雅集中的“投名状”式互动,如互相题跋、互相唱和的文化潜规则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了这些看似风雅的活动背后,实则暗藏着激烈的同侪竞争与微妙的权力平衡。 第三章:花木与石头的哲学:自然意象的文化编码 本书的第三章深入到园林的微观元素——植物和假山石。作者认为,清代文人对自然元素的偏爱,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一种对“真性情”的哲学追寻。本章细致考察了园中特有的花卉选择(如寒梅、奇石菖蒲)与这些植物所承载的儒家或隐逸文化内涵。例如,对太湖石的审美,已超越了其形态的奇特,而上升到对“瘦、透、漏、皱”的意境的追求,象征着文人自我放逐后对精神纯净性的坚守。作者特别关注了园林中对季节更替的精妙布局,如何通过花期安排,让园主在一年四季都能体验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第四章:园林与日常生活:内帏的私密与外的喧嚣 不同于前述的公共性雅集,本章将目光转向园林深处的内眷生活空间。通过对特定园林中“内宅”、“花房”的布局研究,探讨了清代大家族中女性的生活图景。虽然园林主要服务于男性士大夫的社交需求,但内帏的设计同样体现了审美趣味和家族秩序。作者引用了部分闺阁诗词和家训,侧面反映了这些女性在有限的园林空间内,如何进行自我抒发和社交,以及她们对园林景观的独特感知。本章力图平衡地展现园林作为父权社会结构下的象征,以及其对个体情感的微妙容纳。 第五章:园林兴衰的社会经济学:财富、风险与传承 园林的建造与维护耗资巨大,其盛衰往往是家族命运的晴雨表。本章从经济史的角度切入,分析了清代中后期,特别是漕运和盐业带来巨额财富的商人阶层如何介入园林营造,以及他们与传统士大夫在审美上的碰撞与融合。作者探讨了园林易主、荒芜、乃至被官府收缴的案例,指出园林作为固定资产,其产权转移过程反映了地方政治气候的变动。这种“盛极而衰”的循环,为我们理解传统财富阶层的脆弱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六章:跨越媒介的审美投射:园林在文学、绘画中的再现与流变 本书的结论部分,聚焦于园林如何被记录、被神化,并反作用于现实的营造。本章分析了园林题材在清代山水画、尤其是“金陵十二景”图册中的形象固化过程,以及它们在小说、戏曲中的文学意象的形成。作者认为,许多后世文人对江南园林的想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这些“再现”的艺术品,而非完全基于现实的体验。这种艺术的夸张与美化,不仅巩固了江南园林的文化地位,也为后来的修复和重建设定了难以企及的审美标准。 本书特色: 本书大量运用了地方志、契约文书、园林图谱、尺牍信札等一手文献,辅以严谨的考据方法,避免了对园林进行空泛的浪漫化描述。作者的叙事风格沉稳而富有文采,将复杂的社会文化议题融入具体的空间场景之中,让读者在领略清代江南园林的极致美感的同时,也能洞察其背后的权力结构、经济活动与人文精神的深刻纠葛。对于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史、清代社会生活史及士人文化者,本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读者对象: 历史学、建筑学、艺术史、古典文学专业研究人员;对中国传统文化、江南园林艺术、清代社会生活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总觉得,酒,不仅仅是一种饮品,它更承载着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但平日里,我们接触到的酒,很多时候都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一个解压的工具。所以,当我在书架上看到《酒趣妙饮》这本书时,我内心是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去了解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触碰到酒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而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的内容并没有直接给我灌输很多关于酒的专业知识,比如什么酒精度、什么产区、什么葡萄品种,这些在我看来都有些过于学术化了。相反,它更侧重于讲述那些与酒相关的故事,那些发生在酒桌上的,或者与酒息息相关的人生片段。作者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那些看似寻常的瞬间,描绘得格外有味道。我读着这些文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着那种在酒中流淌的情绪,无论是喜悦、忧伤,还是怀念。这本书让我觉得,品酒,其实也是在品味人生,品味那些流动的时光,这是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评分

我一直认为,所谓的“品酒”离我太遥远,感觉像是只有那些生活悠闲,见多识广的人才玩得转的游戏。每次去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酒瓶,我总是感到无从下手,最后还是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几样。所以,当我决定翻开《酒趣妙饮》的时候,内心其实是带着一点点“挑战”的心态的。我想看看,这本书到底能不能把我这个“小白”变成一个稍微懂点门道的人。让我意外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让我感到压力。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专业术语,也没有刻意营造的神秘感。作者就像在跟一个初学者耐心解释一样,一点点地剥开酒的世界的面纱。我惊喜地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复杂的酒类,背后都有着那么有趣的故事,那么值得玩味的风土人情。它不是枯燥的知识堆砌,而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分享。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茫然无措的顾客,而是能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为了一瓶酒而倾注那么多的热情。这本书让我明白,品酒,其实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美好瞬间的捕捉,它不是门槛,而是一扇通往更广阔生活体验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平时不算特别喜欢喝酒,偶尔喝一点,但也仅限于一些大众化的选择。所以,当封面上的“酒趣妙饮”几个字映入眼帘,我并没有立刻被吸引。我猜想,这大概又是那种泛泛而谈的酒类介绍,无非就是罗列几种酒,讲讲它们产自哪里,有什么历史渊源,再配上几张看起来不错的图片。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有品位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这让我对内容本身产生了一丝好奇。我开始翻阅,然后,我发现我之前的预设完全错误了。这本书并没有一开始就“硬塞”给我各种知识点,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带着我闲适地聊起天来。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科普感,反而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在分享自己那些关于酒的,不为人知却又充满趣味的经历。我看着那些文字,想象着作者在某个夜晚,坐在窗前,手中一杯酒,思绪万千的模样。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你应该喝什么”,而是通过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让我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我甚至觉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都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酒香,那种感觉,很奇妙。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酒趣妙饮”,听起来就很有意思,让人联想到那种小酌怡情的惬意时光。我平时也不是一个特别嗜酒的人,偶尔会和朋友小聚,点上一瓶红酒或者开一罐啤酒,但从未深入研究过。所以,我并没有指望这本书能让我成为一个专业的品酒师,只是希望能找到一些有趣的点,让我的饮酒体验变得更丰富一些。打开这本书,我发现作者的笔触相当细腻,他没有直接给我列出一堆酒的名单,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和场景,将我带入一个充满魅力的酒的世界。我仿佛能看到作者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坐在露台上,品尝着一杯清爽的白葡萄酒,那种悠闲自在的感觉扑面而来。他讲到的那些关于酒的历史、文化,都不是那种死板的学术研究,而是像一段段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让我听得津津有味。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在教我如何去“感受”酒,如何去体会它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而不是简单地教会我“如何去喝”。这让我觉得,即使我以后还是只能喝几种酒,也能从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评分

我一直觉得,酒,就像一个沉默的朋友,它能陪伴你度过许多个时刻,无论是欢愉还是沉寂。但平时,我们对它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的“好喝”或“不好喝”。所以,当看到《酒趣妙饮》这本书时,我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想着或许能借此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一下这个“朋友”。让我欣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走向我预想中的那种枯燥的百科全书式介绍。它没有用那些冷冰冰的数据和术语来轰炸我,而是用一种非常温暖、亲切的方式,和我分享着那些关于酒的,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我读到那些文字,感觉就像在听一位有故事的老人,娓娓道来他与酒的那些点点滴滴。他讲的不是什么高深的酿造工艺,也不是什么复杂的品鉴技巧,而是那些在酒中流淌的情感,那些因为酒而发生的,或喜或悲的瞬间。这让我觉得,品酒,与其说是一种技艺,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生活和谐共处的方式。这本书,让我对酒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饮品,而是承载着情感和记忆的载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