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新儒家研究丛书总序
引言
第一章 人生与社会
一、家世及早年求学
二、人生问题的苦恼
三、文化哲学奠基
四、乡村建设运动
五、中国文化再探
六、新问题的出现
七、晚年思想归宿
八、梁漱溟与毛泽东
第二章 文化哲学观
一、文化哲学缘起
二、文化哲学的基本内容
三、文化理论的哲学基础
四、文化哲学的基本特征
五、梁漱溟与胡适
第三章 中国文化观
一、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
四、中国文化的出路
第四章 乡村建设理论
一、社会改造与文化运动
二、乡村建设的关键问题
三、对乡村建设的理论总结
第五章 儒学重建
一、儒学的基本思想
二、儒学的修养实践
三、作为终极关切的儒家生命哲学
第六章 人生哲学
一、“究元决疑”的人生
二、无目的的向上奋进
三、成就入之为人——道德的实践
四、人生哲学与教育思想
第七章 思想探源
一、生命哲学所代表的时代课题
二、梁漱溟与生命哲学
三、梁漱溟与泰州学派
第八章 比较研究
一、近道与王阳明的致良知
二、宇宙生命与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第九章 余论
一、时代的回应——文化哲学构架
二、生命的智慧——儒家哲学的精髓
梁漱溟年表
跋
索引
说实话,我带着一种近乎挑剔的眼光打开这本书的,毕竟市面上关于思想史的读物太多,大多是蜻蜓点水、堆砌概念的货色。但这本书的叙述结构,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年代线性推进,而是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地解剖某个核心的“情境”。那种写作的节奏感非常强悍,前一刻还在描摹乡村社会的小小变迁,下一秒骤然跳跃到对西方思潮的激烈批判,这种跳跃非但不显得突兀,反而建立起一种强大的内在逻辑张力。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知行合一”的重新诠释,他没有简单地引用口号,而是用一系列极具画面感的例子,展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如何在泥泞中实践自己的信念。这本书的语言是内敛而有力的,像一把钝刀,慢慢地磨你的心,直到你不得不去思考那些平时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根本问题。读完后,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马拉松式的精神洗礼,虽然身体疲惫,但思维的边界似乎被拓宽了许多,那些原本纠结不清的观念似乎找到了新的出口。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是一种内在的“张力美学”。作者似乎总是在两个看似对立的极端之间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比如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群体、理想与现实。他不是简单地站队,而是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立场背后的合理性与局限性。行文风格时而如山涧清泉般泠冽清晰,时而又如同厚重的大地般沉稳有力,这种风格上的变化,精准地映射了他思想内核的复杂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讨论“中道”思想时的那种游刃有余,他没有将“中庸”理解为平庸的折中,而是赋予了它一种动态的、不断调适的生命力。读完这本书,我的世界观并没有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但看待事物的方式却变得更加细致和立体了。它教会我,真正的深刻,不是在于提出多么惊世骇俗的口号,而在于能否持续地、清醒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棘手问题,并给出真诚的回应。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常读常新的佳作。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门槛并不低,它要求读者有相当的耐心和对中国历史文化有基本的背景认知。但这绝不是一本故弄玄虚的“高冷”之作。相反,在那些看似严谨的论证背后,我能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对民族命运强烈的关切和深沉的爱。他所有的思辨,似乎都源于一种对“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好、更有意义”的朴素关怀。我尤其被作者对中国传统“家国同构”这一概念的剖析所吸引,他没有将其浪漫化,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它的优势与局限。阅读过程中,我不得不频繁地查阅一些辅助资料来理解某些特定的历史语境,但这反而成了一种乐趣,因为每一次的查阅都加深了我对文本的理解,构成了一个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良性循环。这本书更像是一张地图,它指引我看到了思想的广袤原野,而不是仅仅给我指了一条被铺设好的高速公路。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简直像极了一位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船长,冷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沧桑。我最欣赏它处理复杂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很多学者在阐述宏大理论时,总喜欢用排山倒海的辞藻去碾压读者,但这位作者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似乎总是在给读者留出思考的空间,让概念在空气中慢慢发酵。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不是因为读不懂,而是因为被某种观点所触动,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反刍。特别是关于教育与社会改造那几章,简直像是一剂猛药,直击现代教育体系的弊病。它没有提供廉价的解决方案,反而逼迫我们承认问题的复杂性和根源的深远性。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告诉”你答案,而在于它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对话场域,让读者不得不参与到这场严肃的智力搏击中来。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的,仿佛与作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到手里就沉甸甸的,光是油墨的清香就让人心头一震,感觉像是捧着一个时代的重量。我原本以为会是一场晦涩难懂的学术论辩,毕竟“哲学思想”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距人千里的疏离感。然而,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近乎唠叨却又充满真诚的叙事风格吸引住了。他不是高高在上地布道,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坐在昏黄的灯下,拉着你的衣角,慢悠悠地讲述他那些年行走江湖、参透世事的感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活的”精神的挖掘,那些被现代性冲刷得快要看不清的典籍,在他的笔下重新焕发出了脉搏。读到关于“问题与解决”那几章时,我甚至停下了笔,盯着窗外发呆了很久。那种对现实困境的直面,以及对个体生命在宏大历史背景下如何安顿的追问,远比抽象的理论推演来得震撼人心。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是让你去记住一套公式,而是引导你去重新审视自己脚下的土地和呼吸的空气。合上书卷,那种久违的、对“人该如何做人”的思索的渴望,又重新涌上心头,真是难得的好书。
评分书不错,看了一部分,正在阅读中
评分好书值得买
评分这本十几年前完成的著作,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研究风格,没有现在这么浮躁,所以很多观点都值得细细品读。是本研究梁漱溟思想的好书。
评分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good
评分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好书好活动
评分书不错,看了一部分,正在阅读中
评分这本十几年前完成的著作,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研究风格,没有现在这么浮躁,所以很多观点都值得细细品读。是本研究梁漱溟思想的好书。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收藏,5星很好的书值得收藏,5星
评分梁漱溟先生一生矢志为学向用,是中国最后一个儒家,一个行动的儒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