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病虫害防治(第2次修订版)

花卉病虫害防治(第2次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绍光 等 著
图书标签:
  • 花卉
  • 病虫害
  • 防治
  • 园艺
  • 农业
  • 植物保护
  • 园林
  • 病虫害识别
  • 防治技术
  • 园艺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39668
版次:2
商品编码:1076032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7-03-01
页数:33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花卉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和防治原则,主要花卉常见病害,主要花卉常见虫害和防治花卉病虫害所常用的农药四部分。本次修订后,所防治的病害达180余种,新增补了防治蝴蝶兰、安祖花、鹤望兰、凤梨等花卉的病害20余种。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花卉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所防治的虫害达97种,新增加了美国白蛾、烟粉虱等害虫的防治技术。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花卉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危害状及防治方法。农药部分,增加了龙克菌、植病灵等杀菌剂及40%灭幼脲1号悬浮剂等杀虫剂的性状及使用等内容。适合广大花卉生产者及花卉爱好者阅读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一、花卉病虫害的基本概念和防治原则
(一)花卉病害
(二)花卉害虫
(三)花卉病虫害防治原则
(四)花卉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

二、主要花卉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一)一二年生花卉病害及其防治
瓜叶菊白粉病
瓜叶菊叶斑病
鸡冠花褐斑病
鸡冠花炭疽病
凤仙花白粉病
百日草白星病
百日草黑斑病
翠菊斑枯病
翠菊枯萎病
翠菊黄化病
观赏向日葵锈病
牵牛花白锈病
矮牵牛花叶病
一串红花叶病
一串红疫霉病
金鱼草叶枯病
金鱼草疫病
金盏菊白粉病
樱草灰霉病
矢车菊菌核病
幼苗猝倒病
五色椒脉斑驳病
百日草花叶病
草花菟丝子害
石竹锈病
石竹褐斑病
万寿菊茎腐病
三色堇炭疽病
三色堇疮痂病
福禄考线虫病
(二)宿根与球根花卉病害及其防治
菊花褐斑病
菊花斑点病
菊花锈病
菊花立枯病
菊花枯萎病
菊花叶枯线虫病
菊花病毒病
菊花矮化病
菊花绿萼病
芍药红斑病
兰花炭疽病
兰花叶枯病
兰花白绢病
蝴蝶兰软腐病
蝴蝶兰炭疽病
蝴蝶兰疫病
蝴蝶兰灰霉病
鹤望兰灰霉病
安祖花枯萎病
安祖花腐烂病
安祖花叶疫病
安祖花炭疽病
安祖花灰霉病
安祖花病毒病
安祖花根腐病
安祖花香蕉穿孔线虫病
大丽花白粉病
大丽花褐斑病
大丽花病毒病
香石竹叶斑病
香石竹枯萎病
香石竹灰霉病
香石竹基腐病
香石竹病毒病
萱草叶枯病
萱草锈病
美人蕉锈病
美人蕉花叶病
美人蕉梭斑病
美人蕉芽腐病
美人蕉黄化病
万年青炭疽病
非洲菊叶斑病
非洲菊花腐病
非洲菊根颈腐烂病
非洲菊斑驳病
四季秋海棠茎腐病
秋海棠细菌性叶斑病
福禄考白斑病
福禄考叶枯病
朱顶红红斑病
朱顶红病毒病
水仙大褐斑病
水仙鳞茎基腐病
水仙茎线虫病
水仙病毒病
唐菖蒲枯萎病
唐菖蒲叶斑病
唐菖蒲干腐病
唐菖蒲弯孢霉叶斑病
唐菖蒲疮痂病
唐菖蒲青霉病
唐菖蒲花叶病
鸢尾锈病
鸢尾褐斑病
鸢尾细菌性软腐病
鸢尾花叶病
郁金香基腐病
郁金香灰霉枯萎病
郁金香球茎腐烂病
郁金香碎色病
仙客来灰霉病
仙客来病毒病
仙客来根结线虫病
君子兰炭疽病
君子兰细菌性软腐病
荷花黑斑病
睡莲褐斑病
马蹄莲叶霉病
马蹄莲叶斑病
马蹄莲根腐病
马蹄莲软腐病
百合叶枯病
百合基腐病
百合疫病
百合炭疽病
玉簪叶斑病
风信子黄腐病
风信子灰霉病
风信子菌核病
文竹黄化病
大岩桐灰霉病
大岩桐病毒病
观赏凤梨根茎腐病
观赏凤梨炭疽病
(三)木本花卉病害及其防治
牡丹灰霉病
牡丹红斑病
牡丹褐斑病
牡丹根结线虫病
月季黑斑病
月季白粉病
月季霜霉病
月季花叶病
月季枝枯病
月季根癌病
玫瑰锈病
山茶炭疽病
山茶灰斑病
山茶藻斑病
杜鹃花褐斑病
杜鹃花叶肿病
樱花褐斑穿孔病
樱花根癌病
栀子花叶斑病
栀子花炭疽病
桂花叶枯病
米兰炭疽病
茉莉白绢病
茉莉炭疽病
丁香褐斑病
一品红灰霉病
一品红枝枯病
梅花炭疽病
梅花疮痂病
印度橡皮树炭疽病
龟背竹灰斑病
花木煤污病
苏铁叶斑病
白兰花炭疽病
广玉兰褐斑病
海棠锈病
金橘炭疽病
鱼尾葵炭疽病
鱼尾葵黑斑病
鱼尾葵褐斑病
石榴褐斑病
紫薇白粉病
紫薇褐斑病
榆叶梅黑斑病
腊梅病害
紫荆角斑病
紫荆叶枯病
紫荆枯萎病
三角花叶斑病
连翘叶斑病

三、花卉常见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一)一二年生花卉害虫及其防治
……
四、仙人掌类病虫害的防治
五、观赏蕨与草坪病虫害及其防治
六、花卉常用农药

精彩书摘

郁金香碎色病
郁金香碎色病,是一种著名的世界性病害,世界各国都普遍发生。在我国以南京、福州和成都市受害严重:该病是造成郁金香种球逐年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症状特点】感病植株的叶片上形成花叶,为淡绿色或灰白色斑纹。在紫色或红色品种的花瓣上,会出现浅黄色或白色的条纹,或大小不等的斑点(彩图21)。在白色或浅色花的花瓣上,出现碎色症状则不太明显。重病的植株生长不良,叶缘成波纹状或扭曲。
【发病规律】郁金香碎色病,是由郁金香碎色病毒所致。这种病毒通过汁液、桃蚜或其他蚜虫传播。在自然栽培的条件下,重瓣郁金香通常比单瓣郁金香更易感病。郁金香碎色病毒,还能危害其他多种郁金香、百合、黄花贝母以及好望角万年青等花卉植物。
【防治方法】①对引进的郁金香种球,应该采用茎尖培养与热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脱毒,建立无病毒母本园,以获取无毒苗。②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销毁,以减少毒源。③喷洒杀虫剂,防治传毒蚜虫。④最好不要将郁金香与百合属植物毗邻种植,以免相互传播病毒。
仙客来灰霉病
仙客来灰霉病,是温室中仙客来的常见病害。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常引起叶枯、叶柄折断和花腐。
【症状特点】该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叶柄上,也侵染花梗和花瓣。叶片感病后,往往从边缘开始出现暗绿色至黄白色水渍状小斑。

前言/序言

  《花卉病虫害防治》一书,自1993年出版发行,经过1998年第一次修订,至今已印刷发行237000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欢迎。因此,我们深感荣幸。在此,我们对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现在,我们又对本书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以满足广大读者爱花养花、养好花和赏好花的需要。
  本次修订,对第一次修订版的内容作了修改和增补。使所防治的病害达到180余种,增补了蝴蝶兰、安祖花、鹤望兰和凤梨等花卉20余种病害的防治技术;所防治的花卉害虫达到97种,新增加了美国白蛾、烟粉虱等害虫的防治技术。同时,还增加了龙克菌等杀菌剂及40%灭幼脲1号悬浮液等杀虫剂性状与使用方法等内容。通过本次修订,使全书的内容更全面,技术更先进,方法更科学,实用性、可操作性更强。本书对广大养花爱好者,必将起到更大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本书的病虫害基本概念及防治原则、花卉病害及农药杀菌剂部分,由徐明慧编写并修订,徐进参加了本次修订版部分资料的收集工作;花卉害虫及农药杀虫剂部分,由林绍光和丁梦然编写并修订。书中的墨线图由徐明慧、官涛和丁梦然绘制。彩照由徐明慧、丁梦然、李英敏、林绍光和郑建秋等提供。
  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帮助我们在今后把本书修订得更美好,更完善,更实用。
繁花似锦,守护健康 在广袤的花卉世界中,每一株生命的绽放都凝聚着大自然无尽的智慧与温柔。然而,即便再娇美的花朵,也难免会遭遇病虫害的侵扰,它们如同隐秘的阴影,试图夺走生命的活力与色彩。本书,正是一本旨在为您的花园、您的阳台、您的每一个热爱着的角落,提供坚实守护的指南。我们并非仅仅罗列疾病与虫害的名称,而是深入探讨它们发生的根源,剖析其发展规律,并提供一套系统、科学、且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 本书的编写,源于对植物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园艺实践中无数次探索与经验的总结。我们深知,每一次病虫害的出现,都牵动着花卉爱好者的心。那些精心培育的幼苗,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甚至那些已经盛开的绝美之姿,都可能因为不期而遇的敌人而黯然失色。因此,我们怀揣着一颗守护者的初心,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您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不再感到束手无策,而是能够从容应对,重塑繁花的锦绣。 第一章:病虫害的“隐形地图”——认知与识别 要战胜敌人,首先需要了解敌人。本章将为您绘制一幅详尽的病虫害“隐形地图”,帮助您在茫茫的植物世界中,精准定位那些潜在的威胁。 病害篇: 我们将从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以及生理性病害四个主要方面,逐一揭示它们的面貌。 真菌性病害: 认识那些潜伏在土壤、空气、甚至植物组织内的微小真菌。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黑斑病、锈病、炭疽病、灰霉病、枯萎病等。对于每一种病害,您将了解到: 病原体特征: 它们是什么样的存在?如何在环境中传播和生存? 症状表现: 从最细微的斑点、霉层,到叶片卷曲、枯黄、茎秆腐烂,以及花朵畸形,我们将提供清晰的图文描述,让您能够“望闻问切”,准确识别。 发生规律: 哪些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通风条件,最容易诱发这些病害?它们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 易感植物: 哪些花卉种类对这些病害“情有独钟”?了解这些信息,有助于您在选择植物时规避风险。 细菌性病害: 它们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入植物体的?我们将介绍如软腐病、青枯病、叶枯病等常见细菌性病害。您将了解: 传播途径: 它们是如何通过雨水、昆虫、修剪工具传播的? 典型症状: 黏液、溃疡、组织坏死,这些是细菌性病害留下的痕迹。 防治要点: 细菌性病害往往难以根治,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尤为关键。 病毒性病害: 这些看不见的“杀手”是如何破坏植物基因,导致生长发育异常,甚至绝育的?我们将聚焦于花卉上常见的病毒性病害,如花叶病、环斑病等。您将认识到: 病毒的特性: 它们并非独立的生命体,而是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 主要传播媒介: 蚜虫、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是病毒传播的“罪魁祸首”。 症状的多样性: 畸形、褪绿、黄化、脉络清晰,病毒的“杰作”多种多样。 防治策略: 移除带毒植株、控制传播媒介是关键。 生理性病害: 有时,植物的“不适”并非来自病原体,而是环境的不利因素。本节将探讨缺乏或过量某种营养元素、光照不足或过强、水分管理不当、温度剧变等原因引起的生理性问题,如黄化、焦叶、落蕾、畸形等。 虫害篇: 那些在夜色中潜行,或在叶片上肆虐的“小麻烦”们。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对花卉危害最严重的害虫。 刺吸式口器害虫: 它们如同一群无情的“吸血鬼”,用其尖锐的口器刺破植物的汁液,吸取养分,并可能传播病毒。 蚜虫: 数量庞大,繁殖迅速,种类繁多,它们常常聚集在嫩芽、嫩叶、花蕾上,导致植物生长衰弱,叶片卷曲,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 粉虱: 它们如同空中飞舞的白色“尘埃”,同样吸食植物汁液,并分泌蜜露,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介壳虫: 它们披着“铠甲”,紧附在茎叶上,吸食汁液,导致植物衰弱,严重时甚至死亡。 蓟马: 它们体型微小,但危害巨大,会在植物组织内钻蛀,导致叶片、花朵出现银白色或褐色斑点,甚至变形。 咀嚼式口器害虫: 它们如同“推土机”,直接啃食植物的叶片、茎秆、花瓣,留下“千疮百孔”。 青虫(鳞翅目幼虫): 无论是菜青虫、斜纹夜蛾,还是卷叶蛾的幼虫,它们都以惊人的食量啃食植物。 甲虫(鞘翅目): 如瓢虫(的幼虫)、叶甲等,它们也以叶片为食。 蜗牛与蛞蝓: 夜间活动,啃食叶片和花瓣,留下黏液痕迹。 地下害虫: 它们潜伏在土壤中,啃食植物的根系,导致植物生长缓慢、萎蔫甚至死亡。 蛴螬: 金龟子的幼虫,它们成群结队地啃食植物的根系。 地老虎(夜蛾科): 幼虫在夜间活动,咬断幼苗的根颈部。 线虫: 微小的生物,寄生在植物根系,影响根系吸收养分。 第二章:预防是最好的“盾牌”——构建健康的生长环境 “上医治未病”,对于花卉病虫害的防治,预防永远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策略。本章将指导您如何为您的花卉构筑一道坚实的“健康盾牌”。 选择健康的植株与优良的品种: 选购原则: 从信誉良好的苗圃购买,仔细检查植株是否有病斑、虫卵或成虫。避免购买有明显症状的植株。 品种抗性: 了解不同花卉品种对常见病虫害的抗性差异,选择抗性强的品种,将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科学的水肥管理: 适度浇水: 过度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真菌,而长期干旱则会削弱植物的抵抗力。掌握不同花卉对水分的需求,做到“见干见湿”,避免盆土长期积水。 均衡施肥: 偏施氮肥会使植物徒长,容易招惹蚜虫;而缺乏磷钾肥则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健壮。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合理搭配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增强植物的抗病性。 优化通风与光照: 保持通风: 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菌滋生,并能驱赶部分害虫。合理安排花卉的摆放密度,避免过于拥挤。 充足光照: 大部分花卉都需要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健康的植物才能更好地抵抗病虫害。确保您的花卉能获得适宜的光照条件。 土壤的“净与透”: 土壤消毒: 对于新购买的盆土或使用过的盆土,进行适当的消毒,可以杀灭其中的病原体和虫卵。 透气透水: 使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避免土壤板结,为根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环境卫生与清洁: 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枯枝落叶是病原菌和虫卵的“温床”,及时清除并妥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传播。 保持盆器清洁: 定期清洗花盆,避免病菌在盆壁积累。 工具的消毒: 修剪工具: 使用剪刀、修枝刀等工具修剪时,务必在修剪前后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酒精浸泡或火焰灼烧(小心操作)。 第三章:主动出击,精确打击——绿色与化学防治并举 当病虫害悄然来袭,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本章将为您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兼顾绿色环保与高效便捷。 绿色防治——“治本”之道: 物理防治: 手捉与拍打: 对于数量较少的害虫,如蜗牛、青虫等,可以直接手动捕捉或拍死。 设置陷阱: 利用粘虫板、糖水诱捕等方法,捕捉趋光性或趋化性害虫。 覆盖物: 使用防虫网、地膜等,物理隔离害虫。 生物防治: 引入天敌: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引入瓢虫、草蛉等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 微生物制剂: 介绍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杀虫剂,它们对人畜安全,但对特定害虫高效。 自制天然农药: 辣椒水: 具有一定的驱虫效果,对蚜虫、红蜘蛛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大蒜水: 具有杀菌、驱虫的作用。 烟草液: 含有尼丁碱,是广谱性杀虫剂,但使用时需注意浓度和频率。 肥皂水: 可以破坏害虫的体壁,适用于防治蚜虫、介壳虫等。 植物浸液: 如苦楝油、艾草液等,具有驱虫、杀菌的功效。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详细说明各种自制农药的配比、使用方法,以及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化学防治——“治标”的智慧: 选择合适的药剂: 内吸性药剂: 被植物吸收后,药效持久,适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触杀性药剂: 药剂直接接触到害虫才能起作用。 胃毒性药剂: 害虫取食含有药剂的植物组织后中毒死亡。 广谱性与选择性: 了解不同药剂的作用谱,选择对目标害虫高效、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影响小的药剂。 正确的使用方法: 浓度掌握: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配药,过高会产生药害,过低则效果不佳。 喷洒时机: 选择在晴朗无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喷药,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喷洒范围: 确保药剂均匀喷洒到植物的各个部位,特别是嫩叶、嫩芽、花蕾以及叶背。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以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 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阅读标签: 仔细阅读农药包装上的说明,了解其毒性、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和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 佩戴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避免药剂接触皮肤和眼睛。 隔离: 喷药后,避免人畜进入施药区域,直至安全间隔期届满。 妥善存放: 将农药存放在儿童和宠物接触不到的安全地方。 废弃物处理: 按照规定处理剩余药剂和空瓶。 第四章:常见花卉的“个性化”病虫害防治 不同的花卉,其生长习性、对病虫害的敏感度都有所不同。本章将针对几种广受欢迎的花卉,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玫瑰: 重点关注黑斑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 月季: 与玫瑰类似,防治重点相似。 兰花: 关注叶斑病、炭疽病、介壳虫、蚧壳虫等。 君子兰: 重点防治叶斑病、根腐病、介壳虫等。 多肉植物: 关注黑腐病、炭疽病、介壳虫、蚜虫等。 草本花卉(如矮牵牛、天竺葵): 关注白粉病、灰霉病、蚜虫、蓟马等。 对于每一种花卉,我们将详细列出其最常发生的病虫害,并结合其生长特点,给出最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第五章:疑难杂症的“诊断室”——识别与处理 有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确定的病虫害,或者病虫害复合发生的情况。本章将为您提供一个“诊断室”,帮助您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从症状倒推病因: 通过仔细观察植物的症状,结合本章提供的图文对比,尝试推断可能的原因。 环境因素分析: 回顾近期的养护方式,如浇水、施肥、光照、通风等,分析是否存在不利因素。 病虫害的“混合打击”: 了解不同病虫害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时一种病害或害虫的发生,会为另一种病虫害的侵袭创造条件。 寻求专业帮助: 在自行诊断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咨询专业的园艺师或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结语 守护繁花,是一场充满爱与耐心的旅程。每一次病虫害的出现,都是对我们养护知识和细心观察的考验。本书的目标,是成为您在这场旅程中值得信赖的伙伴,为您提供清晰的指引,帮助您解决遇到的每一个难题。愿您的花园四季常青,繁花似锦,生机勃勃,远离病虫害的侵扰。让我们一起,用知识与关爱,守护每一个生命的美丽绽放。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绝对是同类书籍中的佼佼者。我收到书时,首先被它清晰的印刷和高质量的图谱所吸引。很多病虫害,尤其是初期症状,肉眼很难分辨,但书中的高清彩色照片,完美地捕捉了不同病变阶段的特征,对比度高,细节清晰。这对于我这个视力不是特别好,但又需要精确识别病害的人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而且,书中的专业术语解释得非常到位,每一个术语后面都有通俗易懂的注释,确保了即便是园艺新手也能无障碍地吸收知识。另外,我发现它非常注重“地域适应性”——书中提到了针对不同气候带(比如南方潮湿地区和北方干燥地区)的病害防治侧重点差异,这让我这个身处特定环境的园艺者感到自己的需求被认真对待了。这是一本真正用心制作、兼顾美观与实用的专业读物。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所涵盖的病虫害名称本身。它构建了一种全面的、前瞻性的植物健康管理思维框架。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抗性品种选择”的强调。在介绍了各种防治手段之后,它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教导读者如何根据自己所在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去挑选那些天生就对本地常见病害有较高抵抗力的植物品种。这是一种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的智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历史案例和研究发现,比如某个传统农耕智慧是如何被现代科学验证的,这种知识的融合让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例如,它对根部病害的诊断部分,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挖掘和观察能力,并提供了如何安全地取出植物根系进行检查的步骤,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如何“治病”,更教会了我如何“养出不生病的健康植株”,是那种读完后会让人信心倍增、立刻想去实践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百科全书式罗列,而是将防治策略融入到具体植物的养护流程中。我是一个对细节比较较真的人,尤其在处理像兰花这类娇贵植物的病虫害时,需要极其精确的指导。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用流程图和对比表格清晰地展示了不同虫害(比如介壳虫和蚜虫)的生命周期和最佳用药时间窗口。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自制一些天然的植物保护剂,像是利用大蒜或辣椒水来驱虫,这个部分对我这种倾向于有机种植的人来说,简直是宝典。它不仅告诉你“怎么做”,更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有效”,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和知识的留存率。我把这本书放在工作台边,每次遇到不确定的情况,翻开就能迅速定位到对应的解决方案,效率比上网搜索要高得多,而且信息源的权威性也让人信服。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园艺爱好者的福音!我之前种的玫瑰总是莫名其妙地生病,叶子上长黑斑,花苞也打不开,试了各种偏方都没用。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是缺乏系统性的病害识别和防治知识。这本书的讲解非常细致,从病原体的分类到不同季节的易发病害,都有详尽的图文解析。我尤其喜欢它介绍的“预防为主”的理念,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改善土壤、合理施肥和通风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而不是一味依赖化学农药。比如,它提到月季的黑斑病,不仅提供了化学防治方案,还深入讲解了如何通过修剪和清理落叶来物理性地控制病源。读完后,我尝试按照书中的建议对我的花园进行了调整,效果立竿见影,新长出的枝叶健康强壮,黑斑也明显减少了。这本书的实用性极高,对于初学者来说,它就像一本手把手的操作指南,让我对“养花”这件事有了更科学、更自信的认识。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病虫害防治”这个主题抱持着一种比较消极的看法,总觉得一旦植物生病,就意味着失败和浪费。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它用一种非常积极和专业的态度来引导读者,把病虫害管理看作是园艺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灾难。书中对一些常见病害的描述,简直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教你如何通过观察叶片边缘的微小变化、根部的颜色深浅来提前预警。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土壤微生物平衡的那一节,它深入探讨了健康土壤对抵抗病害的关键作用,这远超出了传统园艺书只关注“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层面。通过理解植物和病原体之间的生态博弈,我开始更耐心地对待我的植物,不再急于求成地使用强效药剂,而是倾向于建立一个更具弹性的生态系统。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它超越了一本普通的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植物健康管理的哲学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