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药施肥与气象

喷药施肥与气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岐连,吕湛 著
图书标签:
  • 农业气象
  • 植保
  • 施肥技术
  • 农药应用
  • 作物营养
  • 精准农业
  • 农业生产
  • 病虫害防治
  • 农业科技
  • 气象与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ISBN:97875029446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7799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系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喷药施肥与气象》以广大农民和气象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气象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能力为目的,行文通俗易懂,既是一套农民读得懂、买得起、用得上的“三农”好书,又是气象工作者查得着、用得上的实用服务手册。《喷药施肥与气象》介绍了喷药施肥与气象的有关知识。

目录

第一部分 喷药
一、农药使用知识
1.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科学合理地使用混用农药的优点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3.为什么说加强田问管理可防治病虫害?
4.生物、化学、物理三种防治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5.农药的类型及各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6.复合农药的情况、好处及应注意事项是什么?
7.如何利用农业技术防治措施防治果树病虫害?
8.为什么施药方式方法要加以选择?
9.为什么要关注天气,为什么不能在雨天、大风天和高温天施药?
10.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1.为什么防治病虫害要注意喷药时期和保护天敌?
12.夏季使用农药应注意什么问题?
13.鉴别农药是否失效的方法是什么?
14.无公害蔬菜生产禁止使用哪些农药品种?
15.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是什么?
16.目前使用、示范推广的农药品种主要有哪些?
二、杀虫杀螨剂
17.什么是BT乳剂?作用及使用方法是什么?
18.白僵菌为什么能防治害虫?白僵菌粉剂使用方法是什么?
19.杀螟杆菌粉剂的性质和除治害虫的方法是什么?
20.除虫菊药剂性质与使用方法是什么?
21.甲氨基阿维素与茚虫威性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22.吡虫啉和啶虫脒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23.50%虎蛙乳油性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24.苏脲1号胶悬剂有几种剂型,其作用和用法是什么?
25.尼索朗乳油的性质、特点及其用法是什么?
26.氯氰菊酯的性能和用法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27.什么是溴氰菊酯,怎样使用?
28.灭扫利的作用和剂型是什么?如何使用,有什么优点?
29.使用农用拟除虫菊酯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30.阿耳发特乳油的特点和使用技术是什么?
31.阿灭灵的特点、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32.安民乐40%乳油的作用、防治对象和使用技术?
33.安棉特20%WN乳油特点、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34.虫赛死2.5%乳油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35.BIOSOFT柔水通的性质、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三、杀菌剂
36.农用杀菌剂的作用和种类有哪些?
37.抗生素S一921浓缩液是什么药剂?其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38.抗生素S-683浓缩液性质和用法是什么?
39.843康复剂性质、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40.抗生素的性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41.大生M-45(80%)可湿性粉剂的性质、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42.百德富70%可湿性粉剂性质和用法是什么?
43.施佳乐40%悬浮剂作用和用法是什么?
44.仙生62(25%)可湿性粉剂作用和用法是什么?
45.多菌灵胶悬剂性质、作用和适用范围如何?
46.灭菌丹的作用和用法是什么?
47.硫黄胶悬剂性质和用法是什么?
48.瑞毒霉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49.抗萎灵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50.强力杀菌剂的性质、作用是什么?怎样使用?
51.抗枯宁性质、作用和用法是什么?
52.扑海因药剂的性质、作用、保鲜贮藏果品的方法是什么?
53.普德金的特点、适用作物、防治技术是什么?
54.大丰80%WP的作用特点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55.克菌宝的作用和防治方法是什么?
四、生长调节剂
56.增产菌的性质和应用方法是什么?
57.多效唑的作用及在落叶果树上的使用技术是什么?
58.影响多效唑使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59.应用多效唑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
60.缩节安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如何使用?
61.三十烷醇的作用与使用方法是什么?
62.叶面宝的特征、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63.农乐的性质、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五、除草剂
64.茅草枯的性质、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65.拉索的性质和使甩方法是什么?
66.扑草净的性质、作用和用法是什么?
67.莠吉津的性质、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68.绿麦隆是一种什么药剂?其作用和用法如何?
69.克芜踪的性质与作用是什么?
70.克芜踪的防除对象、使用方法是什么?
71.1敌稗的作用与使用方法是什么?
72.2,4-D丁酯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73.2,4-D的作用、特点、剂型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74.杀草丹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75.达利农41%水剂的性质、作用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第二部分 施肥
76.农作物为什么要施肥?缺氮、磷、钾有何症状?
77.提高氮肥肥效应采取哪些措施?
78.氮素化肥的性质和用法是什么?
79.何时叶面喷施尿素效果好,为什么不要偏施氮肥?
80.提高磷肥肥效的方法是什么?
81.怎样使用过磷酸钙?
82.提高钾肥肥效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83.什么是复合肥料,其有何优点?
84.复合肥料的性质和用法是什么?
85.微量元素的作用是什么?
86.微肥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87.怎样测量农作物缺少养料?
88.小麦缺少养料的特征是什么?
89.玉米缺少养料的特征是什么?
90.棉花缺少养料的特征是什么?
91.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缺少养料的特征是什么?
92.怎样防止作物的肥害和保护根毛?
93.多元复合液体肥料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是什么?
94.雨季为什么土壤中容易缺铁?果树缺铁有何症状?怎样防治?
95.天气条件与施肥有什么关系?
96.保护地栽培应注意哪些问题?
附录I 常用无公害部分农药制剂表
附录Ⅱ 农药加水稀释后的浓度ppm值查对表
附录Ⅲ 农药使用中常见的符号

前言/序言


繁花似锦的秘密:土壤的呼吸与生命的颂歌 一、 序章:大地之语,生命的脉动 想象一下,当晨曦的露珠轻轻吻醒沉睡的土地,一股蓬勃的生命力便如同细密的血管,在泥土深处悄然涌动。这不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而是关于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壤,它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呼吸,又如何孕育出生命的奇迹。本书将带您深入探寻这片孕育万物的沉默大地,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运作规律,感受生命在其中跌宕起伏的壮丽画卷。 我们习惯了将大地视为坚实的存在,却往往忽略了它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体,拥有着复杂的生理机能。土壤不仅仅是沙土石的堆砌,更是无数微生物、植物根系、有机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交响乐。它在默默地进行着物质的循环,能量的转化,为万物的生长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滋养。而当我们谈论“繁花似锦”的景象,或是“硕果累累”的喜悦时,其背后都离不开土壤这位无声的巨人,默默地承担着一切。 本书的篇幅将聚焦于土壤内部那些精妙绝伦的化学与生物过程,描绘一幅幅细腻而生动的微观图景。我们将一同审视土壤的“消化系统”,它如何将落叶腐殖质转化为植物可以直接吸收的养分;我们将聆听土壤的“心跳”,感受微生物活跃度对生态平衡的至关重要性;我们将描绘土壤的“神经网络”,观察植物根系如何巧妙地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水分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这些都是生命得以延续和繁荣的基石,是大地最深沉的秘密。 二、 土壤的呼吸:微观世界的生命繁歌 大地并非死寂,其内部的“呼吸”是生命活动最直观的体现。这“呼吸”并非我们概念中的空气交换,而是指土壤中各类生物体,尤其是微生物,在进行新陈代谢时所产生的气体交换和能量流动。这些微小的生命,数量庞大得令人难以置信,它们是土壤生态系统的核心驱动力。 微生物的王国: 在一克土壤中,可能蕴含着数以亿计的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它们如同土壤的“清洁工”和“分解者”,将死亡的动植物残体分解,释放出其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这个过程是养分循环的关键,没有它们,土壤将很快被废弃物覆盖,生命也将戛然而止。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它们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维持土壤的健康与活力。例如,固氮菌如何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溶解菌如何帮助植物获取难溶性的磷元素,这些都是土壤“呼吸”的伟大贡献。 根系的缠绵: 植物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更是与土壤微生物进行着复杂互动的“交谈者”。它们分泌出各种有机酸和酶,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同时,微生物也会分泌出促生长因子,帮助根系生长。这种共生关系,是植物健康生长的内在保障。我们将探讨根系如何穿梭于土壤颗粒之间,如何构建起与土壤微生物的“命运共同体”,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影响着植物的整体健康和抗逆性。 有机质的变奏曲: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生命活动的“能量库”和“物质源泉”。落叶、枯枝、动物粪便等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形成腐殖质,而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它不仅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还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并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我们将剖析有机质的形成过程,它在土壤中的不同形态,以及它对土壤生态功能的影响,从最初的植物残体到最终的稳定腐殖质,这是一首充满生命力的变奏曲。 气的循环与土壤的“肺”: 土壤的透气性,就像是它的“肺”。空气中的氧气是需氧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必需品,而微生物的呼吸又会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土壤空气中,一部分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一部分则通过土壤缝隙释放到大气中。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保证充足的透气性,避免根系缺氧,同时也有助于养分的转化和元素的循环。我们将探讨土壤的孔隙结构是如何影响其透气性的,以及过度的板结或压实对土壤“呼吸”造成的阻碍。 三、 生命的歌谣:土壤孕育的奇迹 土壤,这位沉默的母亲,用她的怀抱孕育着世间万物的生命。从一粒渺小的种子到参天的大树,从地下的菌丝网络到地上鲜艳的花朵,无不依赖于土壤提供的生存条件。本书将描绘生命在土壤中的绽放,以及土壤如何通过其内在的机制,支撑起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 养分的供给与吸收: 土壤是植物获取必需养分的天然仓库。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都溶解在土壤溶液中,或以可交换态存在,等待植物根系将其吸收。土壤的化学性质,例如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直接影响着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吸收效率。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关键的化学指标,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决定着土壤的“营养菜单”。 水分的馈赠与储藏: 水是生命之源,土壤扮演着天然的水库角色。它通过毛管作用将地下深层的水分传递给植物根系,并通过蒸发和蒸腾作用,参与着地球的水循环。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决定了其持水能力,粘土颗粒能够吸附更多的水分,而良好的团粒结构则有助于水分的渗透和储存。我们将探讨土壤的持水机制,以及水分是如何在土壤与植物之间进行着生命攸关的交换。 土壤结构的力量: 土壤的团粒结构,是其活力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团粒结构,由有机质、粘粒和微生物分泌物粘结而成,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孔隙。这些孔隙不仅提供了根系生长的空间,也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并保证了土壤的透气透水性。我们将展示土壤结构如何影响着养分和水分的传导,以及如何通过耕作和有机质的添加来改善和维护土壤结构。 生物多样性的温床: 土壤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而精密的土壤生态系统。除了微生物和植物根系,还有蚯蚓、线虫、螨虫等大型生物,它们在土壤的翻耕、通气、养分转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健康和抗逆性的重要保障。我们将揭示土壤中丰富的生物种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谱写着生命的壮丽篇章。 四、 结语:大地的心跳,生命的希冀 土壤的呼吸,生命的歌谣,这两者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我们星球上生命繁荣的宏伟叙事。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土壤的内在运作,洞悉了生命在其中孕育的奥秘,我们才能更加敬畏这片土地,更加珍惜每一寸土壤的馈赠。 本书并非一本技术手册,而是对生命本质的一次深情回望。它邀请您放下浮躁,用一颗平静的心去感受大地的脉动,去聆听生命在土壤深处的低语。当您下次漫步于田野,或是驻足于花园,不妨低下头,看看脚下的土地。那里,正上演着一场场关于生命、关于循环、关于繁荣的伟大壮举,而您,也是这场壮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理解土壤的呼吸,就是理解生命的呼吸;感受生命的歌谣,就是感受大地的脉动。愿本书能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更深邃生命理解的大门,让您与这片孕育万物的土地,建立起更加深刻而动人的连接。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定价不算低,我拿到手的时候还有点犹豫,觉得是不是有点“高价低质”的风险。但深入阅读了前几章后,我彻底打消了这个顾虑。这种价值感是很难用简单的价格来衡量的。它的价值体现在其内容的稀缺性和前瞻性上。我发现它引用了大量近十年内发表的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并且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本土化解读和分析,这使得书中的结论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更让我惊讶的是,书中对于操作规范的描述细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关于某种新型助剂的混合比例,它给出了一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建议范围,并且还附带解释了在不同湿度条件下调整该范围的经验法则。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读完一个章节,我感觉自己对整个领域的理解深度,至少提升了一个量级,这种知识复利是任何网络搜索或碎片化学习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在为我一个小小的家庭园艺项目寻找一些更科学的指导方法,但市面上大部分的园艺书籍都流于表面,要么是花花草草的图鉴,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的“绿色生活”。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我立刻被那种严谨的逻辑脉络吸引住了。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指南,而是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理论模型开始,逐步深入到实际操作中的变量控制。那种“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贯穿了整本书的脉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比如用某种物理模型来解释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即便是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学习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点,而不是被一堆陌生的专业术语绕晕。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耐心地坐在你身边,用最朴实却又极其精准的语言,告诉你每一项操作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才是真正的知识沉淀。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说实话,有点像在攀登一座知识的高峰,需要集中全部的精力和耐心。它绝不是那种可以躺在沙发上轻松翻阅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份需要你随时准备好笔和笔记本的“作战地图”。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或者对照图示来想象某个反应在实际场景中的动态过程。这种强迫性的深度思考,虽然过程略显“痛苦”,但带来的认知突破却是巨大的。作者在行文中保持了一种非常冷静客观的学术语调,没有过多的煽情或个人色彩,这反而让我更加信服其论述的权威性。它更像是一本教科书和参考手册的完美结合体,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直接应用于实践的指导手册的影子。对于我这种追求效率和结果的人来说,这种直接命中靶心的叙事方式,是最高效的学习途径。

评分

我最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几位业内的前辈,他们的反应非常有趣。一位老工程师看完后,感叹现在的新人能够接触到如此系统和现代化的资料实属幸运,他提到书里有一部分关于设备维护的章节,提炼了他过去几十年实践中积累的“口头经验”,并用现代化的术语进行了归纳和标准化,这一点非常难得。另一位研究员则对书中关于数据模型的构建方法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认为作者在方法论上的创新,值得在学术界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这本书的受众定位非常精准,它既能满足像我这样需要系统学习基础的“新手”,也能为那些身处一线、需要更新知识体系的“老兵”提供宝贵的参考价值。它跨越了初级和高级学习者的鸿沟,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坚固桥梁,这在同类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成就。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张,配上那种深沉的墨绿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专业著作,但翻开扉页后,那种排版上的用心程度着实让我感到惊喜。字体选择上,他们似乎非常讲究可读性和视觉上的舒适度,大段的文字在阅读时并不会让人感到压迫。更别提那些精美的插图和图表了,虽然我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但光是看着那些清晰的剖面图和流程示意图,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收集和整理上的巨大投入。尤其是其中几张关于土壤结构和植物根系生长的彩色照片,色彩还原度极高,那种细节的丰富程度,简直像是直接把显微镜下的景象搬到了纸上。装订也十分扎实,书脊的处理很平整,即便是频繁翻阅也不会轻易松散,看得出来,出版社在成本控制上做了平衡,但绝对没有牺牲掉阅读体验。每次把它放在书桌上,都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让人爱不释手,光是触摸和翻阅的触感,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