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林木病虫害防治(第2版)》按照林业养护上岗必备知识要求编写而成,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林业养护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教材。 《林木病虫害防治(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林木病虫害基础知识;林木病、虫、草种类和防治方法;林业病虫害药剂、药械等,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涉及上海主要造林树种的主要病、虫、草种类的分布、危害情况,病害的病症和病原,虫害的形态特征及发生习性,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同时配有彩色照片,形象直观易懂,适于林业养护工作者的需要。
内容简介
《林木病虫害防治(第2版)》按照林木养护工上岗必备知识要求编写而成。主要介绍林木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的无公害病虫害控制管理技术,林业药剂、药械种类及使用方法,常见病虫害的分布、鉴别特征、寄主或病原、防治方法等,某些重大病虫害的流行发生规律、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技术等。全书文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并配有病虫害彩色图片,便于林木养护从业人员能尽快掌握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方法。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途径和作用
二、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
三、上海市森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的重点
第二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病害基本知识
一、病害的症状和类型
二、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识别
三、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特征
四、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
五、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第二节 昆虫基本知识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昆虫的生活史和变态
三、昆虫的习性
第三章 上海林业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第一节 病害种类和防治方法
一、苗木猝倒病
二、苗木茎腐病
三、松材线虫病
四、冠瘿病
五、杨树褐斑病
六、杨树灰斑病
七、苗木根结线虫病
八、大叶黄杨白粉病
九、白毛杨锈病
十、杨树拟茎点茵溃该病
十一、杨树溃疡病
十二、广玉兰炭疽病
十三、樟树炭疽病
十四、樟树黄化病
十五、大叶黄杨叶斑病
十六、银杏叶斑病
十七、葡萄黑痘病
十八、桧柏一梨锈病
十九、香石竹枯萎病
第二节 虫害种类和防治方法
【食叶性害虫】
一、美国白蛾
二、银纹夜蛾
三、斜纹夜蛾
四、黄刺蛾
五、扁刺蛾
六、杨二尾舟蛾
七、杨扇舟蛾
八、分月扇舟蛾
九、咖啡透翅天蛾
十、黄杨绢野螟
十一、樟叶蜂
十二、杨白潜叶蛾
十三、樟树瘤丛螟
【钻蛀性害虫】
十四、星天牛
十五、桑天牛
十六、桃红颈天牛
十七、双条杉天牛
十八、梨小食心虫
十九、咖啡木蠹蛾
二十、桃蛀螟
【刺吸性害虫】
二十一、红蜡蚧
二十二、草履蚧
二十三、桑白盾蚧
二十四、绿盲蝽
【地下害虫】
二十七、蛴螬
三十五、樟木虱
二十六、月季长管蚜
第四章 林木杂草防除
第一节 林木杂草种类及发生特点
一、林木植物园圃常见杂草种类
二、林木杂草发生特点
第二节 除草剂分类、特性及使用
一、除草剂分类
二、除草剂除草保苗的选择性
三、除草剂使用方法
四、环境条件对除草效果的影响
五、林木植物园圃、观赏树木恫的杂草化学防除
六、林木植物对常见除草剂的药害反应
第五章 林业防病虫药剂、药械
第一节 林业药剂
一、林业常用药种类
二、农药的使用
三、林业用药面临的形势
四、我国林业微生物杀虫剂的现状
五、农药发展的方向
六、农药的稀释计算
七、几种推荐农药及助剂
第二节 常用微生物杀虫剂及防治方法
一、白僵菌
二、苏云金芽孢杆菌
三、松毛虫细胞质多角体病毒
第三节 林业药械和施药技术
一、林业常用药械种类
二、施药器械在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三、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四、树干打孔注药技术
第四节 加强药剂药械管理,开展工程治理工作
一、工程治理中的药剂、药械使用
二、加强林业药剂、药械管理
第六章 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七章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概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精彩书摘
第二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病害基本知识
一、病害的症状和类型
(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有害生物的侵害和不良环境的影响,使其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不正常的变化,影响生长发育以致死亡,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二)病理变化过程植物发病有一定的病理变化过程。无论是侵染性的还是非侵染性的病害,均表现为先在病害部位发生一些外部观察不到的生理活动的变化,随后细胞和组织也发生变化。在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各种不正常的特征,称为症状。
(三)常见症状类型 有斑点、腐烂、萎蔫、肿病、畸形、疮痂、黄化、花叶、白粉、黑粉、霉层、流脂或流胶、蕈体。
1.斑点:由于局部组织坏死而形成,常发生于叶片、果实和种子上,形状、颜色不一,如大叶黄杨叶斑病、兰花炭疽病。
2.腐烂:病原分泌物把植物细胞内的物质溶解,组织软化解体,流出汁液。根、茎、叶、花、果都可发生腐烂,幼苗或多肉质的组织则更容易发生腐烂,多为湿腐,如羽衣甘蓝软腐病。根据腐烂的部位,分为根腐、基腐、果腐、花腐等。
3.萎蔫:植物的萎蔫有各种原因,典型的萎蔫症状是指植物根茎的维管束组织受到破坏而发生的凋萎现象,而根茎的皮层组织还是完好的,这种凋萎是不能恢复的。
4.肿病:植物根和枝干局部细胞数目增多而使局部肿大或成瘤状突起,如月季根癌病、根瘤线虫病等。
……
前言/序言
《森林卫士: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实践》(第二版) 内容简介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森林健康是生态可持续性的基石,也是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加速丧失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的不断涌现,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日益严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造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在带来短期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环境污染、生物抗性增强、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探索和实践更为绿色、高效、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已成为当前林业科技发展的迫切需求和重要方向。 《森林卫士: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实践》(第二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致力于为广大林业工作者、科研人员、环保组织以及关心森林健康的社会公众,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前沿的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理论框架和实用技术指南。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的修订与拓展,力求呈现最贴合当前需求、最具指导意义的内容。 第一篇: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理论基础与发展趋势 本篇将深入剖析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核心理念,阐述其在生态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学科中的理论支撑。我们将系统介绍绿色防控的定义、原则、目标以及与其他防治模式(如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的区别与联系。读者将了解到,绿色防控并非简单地摒弃化学药剂,而是强调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主导,以物理防治为补充,以科学用药为兜底的系统性策略。 同时,本篇还将聚焦于绿色防控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如下前沿课题: 生态系统健康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 深入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物种多样性与病虫害发生频率、强度之间的复杂关联,强调通过优化森林经营管理,提升森林自身抵抗力。 环境友好型生物防治技术: 详细介绍各类生物防治剂(如真菌、细菌、病毒、天敌昆虫、线虫等)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用机理、应用前景及在实际生产中的成功案例。 植物抗性诱导与增强: 探讨如何通过生物刺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基因工程等手段,激活或增强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精准施药与智能监测技术: 介绍无人机、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精准诊断及施药中的应用,实现“病虫害发生一点,防治一遍”的精准化管理。 绿色防控与应对气候变化: 分析气候变化对森林病虫害格局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绿色防控策略,以提高森林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能力。 绿色防控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 梳理国内外在推动绿色防控方面的政策导向、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为相关政策制定和推广提供参考。 第二篇:主要森林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策略与技术 本篇是本书的核心实践部分,将针对我国森林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各类病虫害,系统地介绍其绿色防控的具体策略与技术。我们将聚焦以下几类典型病虫害,并深入分析其发生规律、危害特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绿色防控方案: 一、 主要林木病害的绿色防控 真菌性病害: 如松材线虫病、白粉病、锈病、煤污病、溃疡病、枯梢病等。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抗病品种选育、检疫与隔离、土壤改良、生物杀菌剂(如木霉菌、芽孢杆菌制剂)、植物源杀菌剂(如苦参碱、鱼藤酮)、物理化学方法(如高温杀菌、抗生素处理)等进行防控。 细菌性病害: 如火疫病、溃疡病等。重点讲解如何通过早期诊断、修剪病枝、土壤消毒、抗生菌剂防治、提高植株抗性等方式进行管理。 病毒性病害: 如镶脉病、花叶病等。介绍如何通过健康种苗繁育、媒介昆虫控制、加强植株营养管理来预防和控制。 生理性病害: 如冻害、旱害、涝害、肥害、光照不足引起的黄化等。强调通过优化栽植密度、科学的水肥管理、改善土壤结构、加强通风透光等营林措施来预防。 二、 主要林木害虫的绿色防控 咀嚼式口器害虫: 如松毛虫、食叶性鳞翅目害虫(如杨扇舟蛾、落叶松鞘蛾)、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蚧虫、叶蝉)等。我们将重点介绍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捕食性瓢虫)、生物农药(如Bt、白僵菌、绿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植物源杀虫剂(如印楝素、除虫菊)、昆虫信息素诱杀、物理隔离、人工捕杀等技术。 蛀干害虫: 如天牛、吉丁虫、木蠹蛾等。针对这类害虫,我们将重点阐述如何通过加强森林抚育、清除枯死木、检疫检查、生物防治(如寄生性线虫、病原菌)、化学诱捕(如含药诱芯)以及物理(如钻孔注药、绑缚草把)等方式进行有效控制。 地下害虫: 如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介绍如何通过轮作、深翻土壤、释放捕食性昆虫、应用生物杀线虫剂、土壤熏蒸等方法进行防治。 媒介昆虫: 如蚜虫、叶蝉、粉虱等,它们不仅自身具有危害,还可能传播病毒病。因此,我们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生物农药以及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来控制媒介昆虫的种群数量。 三、 特殊类森林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外来入侵物种: 如加拿大一枝黄花、薇甘菊、松材线虫、红火蚁等。本书将重点关注这些入侵物种的早期监测、风险评估、检疫封锁、物理化学和生物综合防控策略,强调国际合作与区域联防的重要性。 森林火灾中的病虫害防治: 探讨火灾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如何利用火灾后的有利时机,结合生态修复,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早期治理。 第三篇: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的综合管理与技术推广 本篇将升华前两篇的内容,将绿色防控理念与实践上升到系统管理的层面,并探讨其推广应用的关键要素。 森林病虫害综合管理(IPM)的构建与实施: 详细介绍如何将上述绿色防控技术有机结合,构建适合不同森林类型、不同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综合管理体系。我们将从监测预警、诊断分析、技术选择、实施方案制定、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行详细阐述。 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 探讨绿色防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建立示范区、开展培训、加强技术交流、发挥社会力量等多途径,加速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 绿色防控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评估: 量化分析绿色防控在降低农药投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产品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为政策制定和项目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展望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监测预警、基因编辑技术在抗性育种中的应用、生态位工程在天敌保护中的作用、以及绿色防控与林业碳汇、森林康养等新兴领域的融合。 《森林卫士: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与实践》(第二版)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理念的传播之作。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人对森林健康的关注,推动绿色防控理念在林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共同守护我们宝贵的森林资源,建设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态家园。 目标读者: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林业调查设计院、森防检疫站等相关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林场、苗圃、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 高等院校林业、植物保护、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 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的科研人员。 农业、环保、园林绿化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 对森林保护和绿色发展感兴趣的社会公众。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具体的操作指南。 内容全面系统: 涵盖了森林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各个方面。 技术前沿新颖: 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配备大量图片、图表,直观生动。 紧密结合中国国情: 针对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实际情况,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突出绿色理念: 强调环境友好、生态可持续的防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