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思想文丛:无政府主义派

民国思想文丛:无政府主义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帆,白天鹏,金成镐 编
图书标签:
  • 无政府主义
  • 思想史
  • 民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政治思想
  • 历史
  • 文化
  • 社会思潮
  • 学术著作
  • 二十世纪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ISBN:978754452657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9781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无政府主义(或安那其)是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无政府主义包含了众多哲学体系和社会运动实践。它的基本立场是反对包括政府在内的一切统治,提倡个体之间的自助关系,关注个体的自由和平等;它的政治诉求是消除政府以及社会上或经济上的任何独裁统治关系。对大多数无政府主义者而言,“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们自愿结合,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白天鹏、金成镐编著的《无政府主义派》主要收录了反映民国时期重要思想流派之——无政府主义派的基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文章和专著。

内容简介

  《无政府主义派》主要收录了反映民国时期重要思想流派之一——无政府主义派的基本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文章和专著,翻译文章及介绍性的文章没有收入,所收录的资料主要来自当时国内出版的各种报刊、专著和1949年后所编辑的文集,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无政府主义派思想提供了原始的资料。《无政府主义派》由白天鹏、金成镐编著。

目录

无政府主义派评介/1
刘师复/17
《晦鸣录》编辑绪言/17
无政府浅说/18
政治之战斗/23
政府与社会党/24
致吴稚晖书/26
再致吴稚晖书/27
无政府共产主义释名/29
孙逸仙、江亢虎之社会主义/32
答英白/36
论社会党/37
致无政府党万国大会书/41
无政府共产主义同志社宣言书/44
克鲁泡特金无政府共产主义之要领/46
无政府共产党之目的与手段/46
江亢虎之无政府主义/49
我辈向前进/52
五月一日/53
“反对家族主义”书后/53
上海漆业罢工风潮感言/54
不用仆役不乘轿及人力车与平等主义/56
废婚姻主义/57
废家族主义/60
无政府党与世界语/65
答道一书/66
答凡夫书/67
答悟尘书/68
答乐无/68
答江亢虎/70
答迦身/70
答悟尘/71
答李进雄/73
答规枭/77
答乐无/79
驳江亢虎/84
三答嵩任/94
答蔡雄飞/95
答恨苍/97
答乐无/100
答敖霜/101
答飘飘/102
安那其/103
黄凌霜/105
《自由录》弁言/105
答思明君/106
答思明君/107
非是非篇/108
《进化》月刊本志宣言/110
评《新潮》杂志所谓今日世界之新潮/112
马克思学说的批评/116
克鲁泡特金的道德观/118
黄凌霜与朱谦之讨论无政府共产主义文/125
实际的劳动运动/134
《近世科学和安那其主义》汉译本选中译者引言/135
同志凌霜的一封来信/136
区声白/144
平民革命/144
区声白致陈独秀的信/146
答陈独秀先生的疑问/157
中国目前的政治问题如何解决/168
朱谦之/171
近代哲学与奋斗主义/171
革命家的性格与精神/173
朱谦之与黄凌霜讨论无政府共产主义文/177
革命底目的与手段/187
破坏与感情冲动/191
革命与哲学/191
劳动节的祝词/205
革命的真意义/206
革命与进化/213
革命与创造冲动/219
革命底心理/226
革命的思想/232
革命与自由/236
革命与群众运动/240
革命与唯心史观/247
革命与新生活/260
革命的人生观/264
革命主义在进化中/267
虚无主义——革命底哲学/272
宇宙革命的预言/277
巴金/286
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286
I.W.W与中国劳动者/287
爱国主义与中国人到幸福的路/289
杂感/291
无政府主义的阶级性/292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296
无政府主义与恐怖主义——复同志的一封信/302
我们的宣言/307
中国无政府主义与组织问题/309
给急弦的信/311
寄《革命周报》编者的信/313
祖国——“穷人的话”之一/316
一封公开的信——给钟时同志/318
法律——“穷人的话”之二/321
答诬我者书/324
我们现在应该怎样做呢?——答CA同志的第一信/327
无的放矢/330
无政府主义原理——为克鲁泡特金八年祭而作/331
克鲁泡特金八年祭/333
《革命》的性质/334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序/335
蒲鲁东与《何谓财产》/337
梁冰弦/341
只有“我”是靠得住的/341
家族的处分/343
更生的我/345
世界最新之两大组织/348
军人问题还要军人自决/355
乡村革命/358
原来只是这么一回事/359
革命的工团/360
易家钺/363
奋斗主义/363
我们反对“布尔札维克”/369
破坏论(一)/373
答郑贤宗的信/376
为甚么反对布尔雪维克?/377
郑太朴/382
奋斗社通讯/382
郑贤宗致陈独秀的信/383
无政府主义与中国/386
太朴答存统的信/390
质陈独秀先生/391
论中国式的安那其主义答光亮/394
卢剑波/397
敬告四川同志/397
怎样去宣传主义/398
时代中无政府主义者的工作(其二)/400
时事摭评:国共交恶/402
时事摭论/404
“抗战”诸方面/406
工作的态度/410
吴克刚/415
君毅与震天的通信/415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418
关于《克鲁泡特金全集的两封信》/425
沈仲九/429
对于开大会的意见/429
无政府主义者可以加入国民党吗?——吴稚晖的荒谬绝伦的议论/432
卫惠林/445
从自治出发的“革命运动”/445
克鲁泡特金之宇宙观与其社会哲学/448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451
毕修勺/455
从纪念师复谈到无政府主义/455
震天与法国无政府主义者格拉佛的通信/458
震天与君毅的通信/460
我们是谁?/461
景梅九/464
《师复文存》弁言/464
自由真谛底研究/465
李少陵/472
革命辨/472
什么是无政府主义者/474
民团革命/476
赵太侔/481
答天放君/481
复了僧君/482
秦抱朴/485
新经济政策/485
庞人铨/490
我对于湖南工人们的警告和贡献的救济方法/49c
“五一”劳动节感言/491
参考文献/493

前言/序言



民国思想文丛:无政府主义派——一段激荡时代的思想回响 民国,一个风云变幻、思潮涌动的时代,孕育了无数深刻的思想火花。在那个寻求国家新生、探索社会出路的激荡岁月中,无政府主义思想如同一股暗流,深刻影响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思考,也为中国社会的变革贡献了独特的视角与力量。本套“民国思想文丛”之“无政府主义派”,正是旨在系统梳理、深入挖掘并呈现这一思想流派在民国时期的发展脉络、核心论点、代表人物及其广泛而复杂的影响。我们希望通过这套文丛,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民国思想史的重要窗口,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彷徨与抉择,以及他们为中国未来所做的艰难探索。 一、 时代背景:为何无政府主义会在民国扎根? 民国初年的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帝制终结,却未能迎来真正的安定与富强。政治上,军阀割据,列强环伺,国家主权屡遭践踏;经济上,传统农业社会结构面临冲击,近代工业发展缓慢,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社会文化层面,旧有的伦理道德体系动摇,新思潮涌入,但如何构建新的社会秩序,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种激进的、革命性的思想应运而生。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对国家权力、强制性制度持根本性怀疑和批判的态度,主张通过消灭国家、消灭私有财产、实现自由联合的方式来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民国知识分子对现有社会弊病的深刻体认,以及对彻底变革的强烈渴望。它提供了一种与传统权威决裂、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不同的、更为彻底的社会改造蓝图。 二、 思想源流与在中国的发展: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探索 无政府主义并非中国本土固有的思想,其理论体系主要源自西方。克鲁泡特金、巴枯宁、蒲鲁东等西方无政府主义大师的思想,通过翻译和介绍,在中国知识界逐渐传播开来。早期,对无政府主义的介绍和接受,往往与推翻专制、追求民主自由的诉求紧密结合。 然而,在中国,无政府主义并没有简单地照搬西方的理论,而是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面貌。一方面,它与中国传统中的“大同”理想、“绝圣弃智”等朴素的社会平等观念产生共鸣,使得无政府主义的种子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更容易被接受。另一方面,在实践层面,中国无政府主义者们在探索革命道路、组织工人运动、普及教育、建立互助合作社等方面,也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虽然其规模和成效各有不同,但都体现了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 三、 核心论点与理论光谱:多元并存的无政府主义 “民国思想文丛:无政府主义派”将重点呈现民国时期无政府主义的多元面向,避免将这一复杂思想简单化。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核心论点: 1. 对国家权力的彻底批判:这是无政府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民国无政府主义者们普遍认为,国家本质上是一种压迫工具,无论是旧式的君主国家,还是新兴的共和或政党国家,都无法摆脱其强制性和剥削性。他们批判国家的法律、军队、警察等制度,认为这些都是维护少数人利益、压制人民自由的手段。 2. 关于自由与解放的追求:无政府主义将个体自由视为最高价值,并认为只有在没有国家、没有等级制度的社会中,真正的自由才能得以实现。这种自由不仅是政治上的,更包含了经济上的解放,即摆脱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剥削。 3. 对财产制度的批判与替代方案:在财产问题上,民国无政府主义者内部存在一定分歧。有的主张彻底的财产公有,有的则倾向于个人对劳动所得的占有,反对剥削性的私有制。但总体而言,他们都批判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并提出各种形式的互助合作、公社所有等替代方案,以实现经济上的平等。 4. 关于革命道路的争论:如何实现理想社会,是民国无政府主义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关于革命的性质、方式以及与政治斗争的关系,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一些人主张通过直接的暴力革命推翻旧制度,另一些人则更侧重于通过教育、宣传、组织工人运动、建立互助团体等温和的、渐进的方式来实现社会变革。 5. 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论与融合:在民国思想界,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既有激烈的论战,也存在一定的相互借鉴。两者都批判资本主义,都追求社会解放,但对国家、对革命道路、对未来社会形态的设想却截然不同。文丛将呈现这种思想碰撞,以及部分无政府主义者在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中,对自身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四、 代表人物与思想贡献:群星璀璨的探索者 “民国思想文丛:无政府主义派”将着重介绍和分析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家和实践者。他们虽然在某些观点上可能存在差异,但都为中国无政府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期介绍者与播火者:如刘师培、李石曾、吴稚晖等,他们是最早将西方无政府主义思想引入中国,并积极翻译、介绍其著作的人物。 激进的革命者与宣传家:如陈独秀(早期)、吴溉之、区声白、张慰慈等,他们不仅积极传播无政府主义思想,还积极投身于工人运动、学生运动,试图将理论付诸实践。 理论探索者与实践者:如史量才、黄凌霜、王謇等,他们试图在理论上进一步阐释和发展无政府主义,并在不同领域进行实践探索。 “南洋兄弟”与华侨社群中的无政府主义:在海外的华侨社群,也存在着一批积极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组织活动等方式,为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本套文丛将力求还原这些人物的思想原貌,展现他们各自的贡献与局限,以及他们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五、 实践与影响:理想的火炬与现实的挑战 无政府主义思想在民国时期的实践,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从早期的学生运动、工人罢工,到后期的教育改革、互助合作社的尝试,都留下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身影。他们创办杂志、组织团体、进行演讲,试图唤醒民众,推广其理想。 然而,无政府主义的实践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强大的国家机器、以及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无政府主义者的很多理想化尝试,在现实面前显得力量单薄,甚至遭遇失败。同时,其内部理论上的分歧,以及与其他进步思潮的竞争,也制约了其发展。 尽管如此,无政府主义作为一种激进的思想,在民国时期仍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权威观念,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它对国家权力的深刻怀疑,为后来的政治反思提供了重要参照;它对平等、自由、互助的强调,也成为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 六、 本套文丛的价值与意义 “民国思想文丛:无政府主义派”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思想遗产的梳理与再认识。本套文丛力求做到: 全面性:尽可能涵盖民国时期主要的无政府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和重要文献,展现思想的广度与深度。 系统性:将分散的思想碎片整合起来,梳理其发展脉络、理论逻辑与实践演变,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 批判性:在呈现思想的同时,融入学界的研究成果,引导读者进行深入的理解与批判性思考,既肯定其积极意义,也指出其局限。 可读性:以清晰流畅的语言,将复杂的思想理论和历史事件呈现给广大读者,使其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阅读本套文丛,我们希望读者能够: 深刻理解民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的艰难与抉择。 认识到无政府主义在中国思想史上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反思国家、权力、自由、平等这些永恒的社会哲学命题。 从历史的镜子中,获得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民国思想文丛:无政府主义派”,是我们献给这段波澜壮阔思想史的一份真诚敬意,也是邀请您一同走进那个时代,感受那份思想激荡的邀约。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读完这套文集后,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某种强力的电流穿透了。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对既有世界的彻底不妥协的姿态,一种近乎殉道式的对至高真理的追寻。尽管他们的很多主张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显得过于超前,甚至有些不切实际,但正是这种“不切实际”,构成了那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敢于想象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书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强烈的使命感和改造社会的冲动,对于我们这些身处相对稳定环境下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强烈的警醒。它提醒我们,进步并非理所当然,思想的斗争从未停止。这本书与其说是在介绍“无政府主义派”的学说,不如说是在展示一种面对困境时,知识分子如何用思想武装自己的风骨。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阅读旅程,它留下的回响,远比书页合上的声音要长久得多。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角度极其独特,它没有将笔墨集中在那些耳熟能详的政治领袖身上,而是将聚光灯投向了那些在历史边缘徘徊、但对思想界冲击力极大的流派。这种“非主流”的视角,反而提供了一面更清晰的棱镜,折射出民国时期思想光谱的完整性与复杂性。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几篇关于个体自由与集体主义冲突的论述,它们的辩证关系处理得非常精妙,没有简单地站队,而是展现了理想主义者在面对“乌托邦”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时所经历的挣扎与幻灭。阅读这些文字,你会发现,我们今天讨论的许多关于个人权利、社会公平的议题,早在那个时代就已被反复锤炼。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文献汇编,更是一份关于人类永恒困境的哲学备忘录。它的力量不在于给出最终答案,而在于它能持续地激发你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把人拉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厚重的纸张,泛黄的边缘,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纹理。装帧上的那种朴拙感,与书名所揭示的主题——民国风云中的激进思潮——形成了奇妙的呼应。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吸引的是那股子沉静却又蕴含着巨大能量的气息。内页的排版考究,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子旧式文人的严谨与对思想本身的尊重,没有丝毫多余的浮华。这绝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读物,它要求读者慢下来,去品味那些被时间冲刷后留下的真知灼见。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获取信息,不如说是一场与前辈思想家的深度对话。那些关于社会结构、人性本质的探讨,即便是放在今天来看,依然能激起强烈的共鸣与反思,让人不禁琢磨,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们是如何坚守住自己那份近乎偏执的理想主义的。这本书的价值,首先就体现在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你仿佛置身于那个旧秩序摇摇欲坠的时代,亲耳聆听那些关于“新世界”的宏大构想。

评分

装帧精美固然重要,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其注释的详尽与校勘的审慎。看得出,编辑团队在搜集、整理和考证这些散佚于不同刊物和手稿中的文字时,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许多晦涩的古籍用语或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术语,都有精准的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保证了阅读的流畅性,同时也体现了对原作者思想原貌的尊重。不同于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旧文重印,这套文集体现出一种近乎匠人精神的追求。我时常会因为一个精妙的脚注而停下来,去追溯一个被遗忘的人物或事件的来龙去脉,这使得阅读的体验层层递进,知识的积累是伴随着思想的探索同步发生的。这种扎实的基础工作,使得理论的探讨变得可靠且富有深度,让人可以安心地沉浸其中,无需担心被误导或信息缺失。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偏学术性的文集抱有一丝敬畏,担心晦涩的理论会成为阅读的门槛。然而,翻开这册文集,立刻发现自己多虑了。作者们的笔触虽然充满思辨性,但那种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使得文字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他们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家,而是直面疾苦的社会观察者。我特别欣赏其中几篇对于传统伦理束缚的批判,那种直抒胸臆、不留情面的剖析,让人在拍案叫绝的同时,也感到一丝寒意——因为我们至今仍未完全摆脱那些陈旧的枷锁。文章的逻辑链条紧密得令人称奇,即便是跨越了百年时光,其内在的推演和论证依然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它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事件,而是深挖事件背后驱动人们行动的思想内核。对于任何一个想深入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人来说,这套文集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极其珍贵的、未经稀释的“原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