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中,我们重点要体现的理论理想有:
1.将学科或领域教学全面整合于促进幼儿学科或领域知识技能、社会情感和学习品质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下。
2.将以上全面发展的教育贯穿渗透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
3.用“学以致用”的原则统领学科或领域之间的自然整合,并使学科或领域的知识技能自然应用于幼儿的真实生活。
4.将观察模仿学习、探究创造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反思批判学习和谐结合,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
5.将说理和案例自然结合,帮助在职学习者更好地学以致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数概念
第一节 一一对应
第二节 认识基数
第三节 认识序数
第二章 数字、数学符号和加减运算
第一节 数字
第二节 简单的数学符号
第三节 加减运算
第三章 量与测量
第一节 量与测量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测量长度
第三节 测量重量
第四节 测量容积
第五节 测量温度
第四章 形状与空间方位
第一节 物体的形状
第二节 常见的平面图形
第三节 常见的立体图形
第四节 空间方位
第五章 分类
第一节 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第三节 类别名称
第六章 排序与模式
第一节 排序
第二节 模式
第七章 部分与整体
第一节 有关部分与整体的基础知识
第二节 数的组成与分解
第三节 平面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第八章 时间
第一节 感知与测量时间
第二节 认识一天
第三节 认识钟表
第四节 认识日历
第九章 简单统计与图表记录
第一节 简单统计
第二节 图表记录
第十章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一节 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第二节 数学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一)分类标准的稳定性
20世纪3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开始了儿童分类能力的研究。在研究中,维果茨基运用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木块作为刺激材料,混在一起摆放在儿童面前,让儿童把这些木块分成若干堆。通过这种研究,维果茨基发现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主观印象阶段、临时规则阶段和确定规则阶段。在主观印象阶段,儿童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对木块进行分类,没有表现出任何分类规则;在临时规则阶段,儿童在某个时刻按颜色分类,而有的时候又按形状分类,分类标准时时变化;在固定标准阶段,儿童能够按照一个固定的标准对所有的刺激材料进行分堆。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英海尔德和皮亚杰采用儿童熟悉的自然事物如火车、饼干、动物等研究了儿童的分类问题。他们发现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象聚集阶段、非形象聚集阶段和具有真正分类能力阶段。(1)2岁到5岁半的幼儿处于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会把自己认为类似的或是有关系的物品放在一起,进行操作时没有全盘计划,分类标准不固定,经常变化,有时分到一类的物品未必都有某一共同特征,不同类别之间也没有相互排斥,同时知觉主导了分类的操作,分类时容易受刺激物摆放位置的影响;(2)5岁半到7岁的儿童处于第二阶段,这时儿童按照刺激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逐步具有按照一个固定标准分类的能力,一些儿童在进行分类时会根据不同的标准形成好几个小类,一些儿童还会在某一类别中再分成更多的小类别,形成次级分类或是上下层级的分类;(3)7岁到12岁的儿童处于第三阶段,这时他们不但能够作上下层级的分类,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而且能够坚持分类的标准,这时儿童才发展到真正理解分类的阶段。①
(二)分类标准出现的先后
研究发现,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经常倾向于按照事物的具体特性进行分类,把具有同样颜色或形状的物体放在一起,而不是把属于同一类别的物体分成一堆。例如,幼儿倾向于把苹果和皮球放在一起,而不是把它和香蕉放在一块,原因是苹果和皮球都是圆的。在知觉特征和概念特征出现竞争时,对于幼儿来说,知觉特征是占优势的。
……
前言/序言
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一本循证实践的指南 这是一本为广大一线幼儿教师精心打造的专业发展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您在幼儿园数学教育领域探索与创新的忠实伙伴。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数学教育在幼儿早期发展中的核心价值,并提供了大量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活动设计,旨在帮助您构建高效、有趣且富有成效的数学学习环境。 一、 洞察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脉络 本书开篇便引领您走进儿童数学思维的奇妙世界。我们深信,理解儿童是如何建构数学概念,是进行有效数学教学的前提。因此,本书详细梳理了从婴幼儿早期到学前阶段,儿童在数概念、量概念、空间概念、几何概念以及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关键期特征。我们借鉴了皮亚杰、维果茨基等认知发展理论大师的经典观点,并结合当代最新的儿童发展研究成果,为您呈现一幅清晰的儿童数学思维发展蓝图。 您将了解到,儿童的数学学习并非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主动探索、操作、交流和反思来建构的。本书将引导您关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数量、形状、大小、位置等关系的无意识运用,并教会您如何敏锐地捕捉这些“数学的种子”,从而为有意识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玩积木时,孩子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在运用空间推理和几何认知;在分享糖果时,他们已经开始接触到“多少”的概念。本书将帮助您识别并放大这些生活中的数学机会。 此外,本书还会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在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时可能遇到的典型困难,并提供相应的支持策略。我们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速度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因此,本书倡导的是一种“差异化教学”的理念,鼓励教师根据班级整体情况和个体儿童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和自信。 二、 搭建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理论框架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表述,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您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理论框架。我们深刻认识到,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教育理念。 本书将为您解析当前主流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我们会深入剖析这些理论的核心要义,并探讨它们如何指导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例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这意味着我们的数学活动设计应该鼓励儿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情境教学则强调数学知识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引导您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进行数学教育。我们强调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并非是让孩子成为数学家,而是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精神。这些能力对于儿童未来学习和适应社会都至关重要。 本书还会探讨数学概念的“可教性”与“可学性”,帮助您理解哪些数学概念适合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启蒙,以及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基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的教学策略,帮助您克服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障碍,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自然和有趣。 三、 海量精选的数学活动设计:从理论到实践的无缝对接 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海量且高质量的数学活动设计。这些活动设计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以下原则精心研发和筛选: 科学性与适宜性: 所有活动都严格遵循幼儿数学思维发展规律,符合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避免拔苗助长。活动难度循序渐进,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需求。 趣味性与游戏化: 我们深知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本书中的活动设计充分融入了游戏、故事、儿歌、手工等多种形式,让数学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和吸引力,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乐。 生活化与情境化: 数学并非脱离生活的存在。本书的活动设计紧密联系儿童的日常生活经验,将数学融入游戏、户外活动、手工制作、科学探索等各个环节,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应用。 操作性与探究性: 鼓励儿童动手操作是建构数学概念的关键。本书的活动设计注重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探究机会,让儿童通过触摸、摆弄、比较、分类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互动性与交流性: 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本书的活动设计鼓励儿童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他们在分享、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评价性与反思性: 本书的活动设计还包含了如何观察和评价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如何引导儿童进行反思,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具体活动内容涵盖但不限于: 数与量: 从点数、唱数到初步认识数字,从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的比较到简单的加减概念,本书提供了大量引导儿童理解数与量的关系的活动。例如,“水果店里的数数游戏”、“我的玩具有多少”、“大小朋友比一比”等。 图形与空间: 引导儿童认识基本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和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圆柱体),理解其特征。同时,通过“找找生活中的图形”、“我来当小建筑师”、“我的房间在哪里”等活动,发展儿童的空间方位感和方位词语的运用。 测量与比较: 引入非标准单位测量,让儿童理解测量的意义,如用积木测量桌子的高度,用手掌测量桌布的长度。 规律与序列: 通过“颜色棒棒糖序列”、“图形排排队”等活动,培养儿童观察事物变化规律、预测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逻辑与推理: 在“分类小能手”、“谁是谁的朋友”、“猜猜看”等活动中,引导儿童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归纳概括。 数学故事与数学游戏: 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游戏中,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本书的活动设计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材料清单、预设目标,还包含“教师指导语”、“预设问题”、“延伸活动建议”等,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您将活动真正落地,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四、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艺术与智慧 除了具体的活动设计,本书更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我们坚信,优秀的数学教育不仅仅依赖于一套好的活动,更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对儿童的爱与理解。 本书将引导您思考: 如何创设支持性的数学学习环境: 如何在教室环境中巧妙地融入数学元素,利用区角活动、主题墙、户外空间等,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数学探索机会。 如何有效的提问与引导: 学习提问的技巧,用开放性问题激发儿童的思考,引导他们发现数学规律,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如何观察与记录儿童的数学发展: 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记录儿童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优势与挑战,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儿童的数学发展。 如何将数学教育融入一日生活: 避免将数学教育“碎片化”,而是将其融入到用餐、如厕、午睡、户外活动等各个环节,让数学无处不在。 本书还将分享一线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反思,以及专家对典型教学案例的深入剖析,为您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我们倡导的是一种“研究性教学”的理念,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和创新,成为儿童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五、 赋能您的专业成长 《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 是一本集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和专业指导于一体的宝贵资源。它将帮助您: 系统提升数学教育的理论素养。 掌握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设计技巧。 有效促进儿童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成为一名更自信、更有智慧的幼儿数学教师。 我们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助力,与您一同点亮孩子们心中对数学的好奇与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