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节设计: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的金点子

故事情节设计: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的金点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Jen Grisanti 著,张敬华 译
图书标签:
  • 故事创作
  • 情节设计
  • 写作技巧
  • 创意写作
  • 文学创作
  • 小说写作
  • 剧本创作
  • 生活灵感
  • 金点子
  • 写作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39126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782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传媒典藏·写给未来的电影人·编剧系列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4-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故事情节设计——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的金点子》不亚于一份影视编剧说明书,它以独特的视角指导创作者们如何探访自己的生活经验,并学会如何以此为电视和电影脚本创作的素材。它鼓励那些想成为编剧的人们,方法比“表演”更重要。
  大多数作家在从事写作时都被要求从自己熟悉的经历写起。这是否意味着所有人都应该从写自传起笔呢?绝对不是。大家要学会在所经历过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金点子,将它加以虚构,以此来提升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故事情节设计——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的金点子》可以帮助创作者们识别哪些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瞬间,合理地将它们转化为电视、电影和小说的故事素材。
  编剧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能够真实揭示思想与灵魂的工作。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会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也可以尽可能多地学到多种写作技巧。《故事情节设计——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的金点子》结构清晰、语言简洁,它会使你在阅读后的当天下午,就华丽变身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故事情节设计——从生活中提炼创作的金点子》作者珍·格里桑迪(Jen Grisanti)不仅是一名编剧顾问、独立制片人,还担任着美国广播公司(NBC)编剧课程班的讲师工作。她最初在电视台工作,经过12年不断地努力,逐步升任亚伦·斯伯丁电视公司在播节目部负责人。正是在这家陪伴她成长的公司中,珍得到亚伦·斯伯丁持续不断的帮助与指导。如今格里桑迪已拥有属于自己的咨询公司,读者可以通过网站(www.jengrisanticonsultancy.com)与她交流。

作者简介

珍.格瑞桑提的职业生涯开始于亚伦.斯伯丁公司,在那里她由从一名助理做起,一直工作了15年。在斯伯丁公司的这些年间,她一直得到亚伦的指点与帮助,最终珍的职位不断攀升,成为斯伯丁电视公司在播节目副总裁。

内页插图

目录

目 录

第1章 关于情节概要——如何定义生活中的情节概要 023
第2章 将普通生活瞬间应用于故事情节中 029

第一部分 故事准备 035
第3章 情节概要的创作与故事情节的应用 036
第4章 辨认具有典型生活意义的普通生活瞬间 042
第5章 谈如何创作情节概要 050

第二部分 困境 059
第6章 何为困境——谈创作中的困境与目标 060
第7章 谈核心人物的困境——它们源于哪里,将导向什么样的目标? 068
第8章 谈谈生活中的故事如何影响目标与困境 076
第9章 谈谈主要人物的背景故事是如何影响其目标与困境的 083

第三部分 人物行动 091
第10章 如何展开困境——谈连续的事件及其对目标的影响 092
第11章 如何构造核心人物的困境与目标,使故事情节更令人信服? 098
第12章 哪些障碍不仅是在生活中曾经面对过的,也是追求的人生目标? 107
第13章 谈核心人物在追寻目标过程中所面临的障碍 113
第14章 生活中会发生哪些最糟糕的事情?——谈困境的解决与目标的实现 121
第15章 谈核心人物在危机中的情感 128
第16章 谈生活中循环出现的符号与主题 134
第17章 谈故事的主题与象征手法的应用 141
第18章 成功的源动力是什么? 146
第19章 谈核心人物成功的源动力 151
第20章 谈人生目标的实现——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157
第21章 谈人物目标对其生活的影响 163
第22章 谈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场景 168

结论 173
第23章 故事真正要传递的内容 174

推荐书目 179
推荐网站 180
作者简介 182

前言/序言


剧作思维:解析经典叙事结构与人物塑造的底层逻辑 本书导语: 每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无论其载体是宏大的史诗、细腻的日常剧,还是转瞬即逝的广告片,其背后都隐藏着一套经过时间检验、被观众反复验证的底层结构。本书并非教授如何“编造”故事,而是深入剖析那些让故事拥有生命力的核心要素——冲突的生成、节奏的把控、人物弧光的必然性。我们不拘泥于固定的公式,而是致力于揭示叙事背后的“为什么”与“如何做”,帮助创作者建立起一套坚实的剧作思维体系,从而在面对空白文档时,不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清晰地看到故事的骨架与血肉将如何填充。 第一部分:叙事的基石——冲突的本质与功能 故事的引擎是冲突,但冲突绝非简单的争吵或打斗。本章将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定义“冲突”在叙事中的作用。 1.1 内部张力与外部驱动:双重冲突模型 我们将深入探讨角色内在的矛盾(欲望与恐惧、责任与自由)如何驱动外部行动。一个平庸的故事只关注外部冲突(例如主角必须击败反派),而一个深刻的故事则会展示外部冲突如何迫使角色面对自己的内心弱点。我们将通过分析莎士比亚悲剧和现代独立电影的案例,解析如何构建“不可回避的困境”——即无论主角做出何种选择,都将伴随某种程度的失落或牺牲。 1.2 渐进式升级:张力的爬坡艺术 故事的张力并非一成不变,它需要如同音阶般层层递进。本节详细阐述“中点危机”、“低谷时刻”以及“高潮前夜”这三个关键节点,如何通过引入不可逆转的后果(Stakes)和不断提高的赌注,确保观众的情绪始终被牢牢锁住。我们会特别分析“不作为的代价”:当角色选择逃避时,冲突将以何种更具破坏性的形式反扑。 1.3 结构中的冲突锚点:三幕、五点与七点结构的回溯 抛开死板的结构划分,本章着重分析不同结构模型中,冲突是如何被战略性地安置在特定位置以服务于叙事节奏。例如,传统三幕剧中的“情节转折点一”(Plot Point One)为何必须是推入新世界的不可逆转的事件,以及它如何标志着角色从被动反应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第二部分:人物的血肉——动机、弧光与可信度 观众记住的是人物,而非情节。本部分聚焦于如何雕塑出既复杂又统一的人物形象,使其行动逻辑在故事世界中具备绝对的说服力。 2.1 核心需求与表面欲望的悖论 一个引人入胜的角色,其行为往往由其未被满足的“核心需求”(Need)所驱动,而非其清晰表述的“表面欲望”(Want)。我们会深入解析,如何设计角色的童年创伤或早期经历,来奠定其核心需求的基调,并解释这种内在驱动力如何解释角色在关键时刻的“非理性”选择。 2.2 角色弧光的设计:改变的必然性与阻力 角色弧光并非一定要是正面的成长。我们将分类探讨四种主要的弧光类型——正面改变、负面堕落、扁平(Static)与修正(Transformative)弧光。重点在于如何设计强大的“阻力”(Resistance)机制,使得角色对改变的抗拒显得真实可信,从而使最终的转变(或失败)更具冲击力。 2.3 群像的构建:功能性配角与镜像关系 一个强大的主角往往需要功能完善的配角群。本章分析了导师、盟友、对立者等配角的“功能性”设计,以及如何利用“镜像角色”(Foil)来凸显主角的特质或揭示主角尚未意识到的盲点。我们强调,即使是次要角色,也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小小叙事动机。 第三部分:世界的编织——场景的构建与信息传递 故事并非凭空发生,而是存在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本部分关注如何将叙事意图融入到场景的物质环境和信息呈现方式中。 3.1 环境的叙事性:空间即角色 场景设定不应只是背景板。本节探讨如何利用场景的物理特征、光线、天气甚至声音景观,来反映角色的内心状态或预示即将发生的事件。我们将分析“封闭空间恐惧症”在不同类型片中是如何被环境设计所烘托的。 3.2 潜文本与展示而非告知:信息流的艺术 优秀的剧作极少直接解释,而是通过行动、对话的停顿和视觉符号来暗示深层含义。我们将系统梳理“展示而非告知”(Show, Don’t Tell)的实际操作方法,包括如何利用道具的重复出现(Motif)来传递潜文本,以及如何通过对话的“冰山理论”来构建角色之间的权力动态。 3.3 节奏的调控:场景切换与剪辑思维 即使是在剧本阶段,也需要具备后期的剪辑思维。本章分析不同场景长度、信息密度和情绪基调如何影响观众对时间流逝的感知。我们会对比“蒙太奇”和“连续场景”在处理时间跨度和情感累积上的不同效率。 结语:成为故事的建筑师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作者的“结构化直觉”。理解了底层逻辑,才能在面对灵感爆发时,知道如何搭建稳固的框架;在遭遇叙事瓶颈时,知道从冲突、人物或场景中寻找新的切入点。优秀的剧作设计,是对人类体验的精微观察和对叙事法则的深刻敬畏的结合。

用户评价

评分

从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说,一本好的非虚构类书籍,其文字本身就应该具备叙事的力量。我希望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是流畅且富有节奏感的,而不是那种生硬的教学手册腔调。想象一下,作者在讲述如何从一次失眠的夜晚中发现“时间错位感”的叙事潜力时,他自己是否也经历过那种迷离恍惚的状态?这本书如果能将作者自身的创作心路历程,融入到对生活素材的解构过程中,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我不想只接收“做什么”,我更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作者当时的心境如何”。这种带着温度的分享,比冰冷的指令更有感染力,更能激发读者动手的欲望。我希望能跟随作者的笔触,像一个侦探一样,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忽略的一切细节。

评分

老实说,我对市面上那些充斥着晦涩理论和过度包装的“创作指南”已经感到疲劳了。它们要么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生畏,要么就是空泛地喊口号,读完后感觉像跑了个马松,体力透支了,收获却寥寥无几。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内心是抱着一种审慎的期待的。我更倾向于相信,真正好的创作方法论,一定深深植根于对人类真实经验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里没有太多虚无缥缈的术语,而是有大量鲜活的案例分析——比如,作者是如何从一次家庭聚会中捕捉到关于“代际隔阂”的微妙张力,或者如何从一个社会新闻的片段中,推导出整个故事世界的构建逻辑。我渴望的是那种“原来如此”的顿悟,而不是“我读完了”的敷衍。如果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次深入生活肌理的田野调查报告。

评分

我一直坚信,最好的创意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对现实的深度加工和折射。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这一点,这让我对它的实用性有了极高的信心。我关注的一个重点是如何处理“冲突的升级”——很多初稿的问题在于冲突点来得太快或者结束得太仓促,缺乏一种由生活逻辑自然推导出的必然性。我希望书中能详细拆解一些经典或新颖的生活场景,展示如何通过引入一个微小的、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细节”(比如一个被遗忘的地址,一句未完成的承诺),作为连锁反应的起点,最终引爆一个宏大的故事情节。如果这本书能有效地教会我如何构建这种“蝴蝶效应”式的叙事链条,那么它将成为我书架上最常被翻阅的案头书,因为它承诺的不仅仅是灵感,而是成熟的结构思维。

评分

最近我正在为一个中篇小说构思,主角是一个沉迷于老旧物件修复的匠人,但总觉得他的“执念”不够立体,缺乏一个真正能够推动他前进的外部或内部的驱动力。阅读市场上的很多“如何构建人物弧光”的书籍,我总是感觉它们提供的是一个通用的框架,缺乏针对“非典型”人物的解决思路。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会如何处理那些边缘群体或有着特殊癖好的人物设定?他们那些看似怪异的坚持和行为模式,到底隐藏着怎样普遍的人类情感诉求?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套非常细致的“观察清单”或“提炼公式”,教我们如何透过表象的“怪”,直达其内核的“常”,从而让那些非主流的角色也能散发出足以吸引主流读者的光芒。如果能找到构建这个匠人“执念”的源头,我的小说就成功了一半。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对我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它带着一种朴实却又充满探寻的意味。拿到手沉甸甸的质感,油墨的清香,仿佛预示着里面蕴藏着足以改变我写作习惯的宝藏。我一直苦于自己的故事缺乏“根”,总觉得灵感枯竭时,只能在那些老旧的模板里打转,故事的骨架搭起来了,却总少了一丝鲜活的生命力,像是缺乏了灵魂的木偶。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戳中了我的痛点。我期待着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那些潜藏在日常琐碎之下的巨大能量。我希望作者能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揭示如何从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场景、对话、甚至一次偶然的眼神交错中,提炼出足以支撑起一个引人入胜故事的核心冲突和人物动机。那种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故事,才最能打动人心,我渴望掌握这种“点石成金”的炼金术。

评分

挺不错的书,号称美剧编剧除了故事就要看这本。内容不错。

评分

包装完好,和描述一致,比较优惠,物流快,值得推荐

评分

很值得好好读一读的书,有很多干货在里面,我挺喜欢的,谢谢

评分

写的很好,对文章,小说,戏剧有兴趣的值得一读

评分

好书不用多说什么,对自己编剧是很有提升的,给这本书点赞!

评分

爱京东 质量很好

评分

还没读,包装过于简陋导致有两本书有磨损.

评分

一分钱一分货,口感就那样吧,没有什么令人很惊讶的!

评分

最近迷上了编剧书,果断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