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从入门到精通 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拉片实录(附光盘 套装共2册)

微电影从入门到精通 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拉片实录(附光盘 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宇宁 著
图书标签:
  • 微电影
  • 影视制作
  • 电影创作
  • 编剧
  • 导演
  • 拍摄
  • 剪辑
  • 后期制作
  • 影视教程
  • 光盘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119367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3674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微电影拉片实录与教程》
  学习微电影拍摄技巧,掌握微电影制作经验,学习微电影剧本创作,把微电影培训班的课程搬到自己的家里来,就是本书的目标。做更好、更专业的微电影教材和微电影教程是我们团队的共同目标。
  作者以37部经典微电影、短片为蓝图,通过手绘和分镜图把影片还原于纸面,教会读者学习、分析流行微电影的成功要素,从微电影的摄影、构图、节奏、大纲、叙事特色等角度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
  影片分析课是每一位编导专业学生必上的课程,是学习电影、微电影创作,提高鉴赏水平和拓展创作思路的重要手段。
  无论对于想实现一个小小电影梦的爱好者,还是有丰富经验的职业导演,本书都是一部全面而易于理解的进阶指南。
  《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教程》
  了解微电影,学习微电影拍摄技巧,掌握微电影制作经验,学习微电影剧本创作,把微电影培训班搬到自己的家中来,就是本书的目标。
  《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教程》作者从他执导微电影的工作流程讲起,分享十三年的行业经验,为大家揭开剧组工作的神秘面纱,讲述电影、微电影创作过程中那些前台幕后的故事。
  《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教程》中从最基本的摄影机运动讲起,介绍了拍摄微电影需要使用的器材,以及在拍摄现场困扰初学者的难题,并教大家如何画故事板,如何看场地、选演员,直至最后开机各环节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无论是爱情、动作、科幻或是悬疑的微电影,相信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后都能够轻松驾驭。掌握电影的叙述语言,天空任你翱翔!

作者简介

  《微电影拉片实录与教程》
  2016年
  完成38分钟短片《月光爱人》的剪辑,
  4月26日上线第1天腾讯30万次播放,
  上线第1周全网100万次播放
  2015年
  《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教程》被多所高等院校选为教材
  2014年
  《指尖上的梦想》参赛第67届戛纳电影节、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等16个国际电影节
  2013-2014年
  “你好微电影”全国高校微电影巡讲
  2013年
  “微影·我们”微电影大赛评委、嘉宾主持人
  2013年
  数字领海电影科技导演
  2010-2013年
  凤凰卫视·凤凰教育导演,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讲师
  《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教程》
  2014年《指尖上的梦想》参赛第67届戛纳电影节、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等16个国际电影节
  2013―2014年“你好微电影”全国高校微电影巡讲
  2013年“微影?我们”微电影大赛评委、嘉宾主持人
  2013年青年导演训练营、微电影培训班期至第八期讲师
  2013年数字领海电影科技导演,数字领海电影学院讲师
  2010―2013年凤凰卫视?凤凰教育导演,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讲师
  2010年受邀参加粤港澳数字影视按乐产业高峰论坛,与《阿凡达》视觉特效总监Chuck Comisky交流、学习、体验拍摄3D微电影

目录

《微电影拉片实录与教程》
第1课 拉片与影片分析 001
1.1 学习电影化叙事方式 002
1.2 叙事意义的镜头语言 004
1.3 了解时空关系 006
1.4 影片的开场 008
1.5 开端与人物 010
1.6 故事的高潮 012
1.7 视觉化的细节元素 014
1.8 制造悬念 016
1.9 叙事模式与干扰事件 018
第2课 叙事空间与镜头情绪 021
2.1 全片预览 022
2.2 问答机制 025
2.3 情节线 027
2.4 打动人心的要素 029
2.5 推荐短片 033
2.5.1 《有价值的人生》 034
2.5.2 《母亲的勇气》 035
2.5.3 《You Can Shine》 038
2.5.4 《给予是最好的沟通》 041
第3课 视听语言的时空关系 051
3.1 全片预览 052
3.2 用相片形成主线 055
3.2.1 男女合照 055
3.2.2 一台相机 056
3.2.3 父亲的出场 056
3.2.4 站在树下 057
3.2.5 按到下一张照片 058
3.2.6 在河边得知妻子下落 059
3.2.7 爸爸按下一张 060
3.2.8 见到妻子 060
3.2.9 自己成为照片 061
3.3 推荐短片 061
3.3.1 《世界因爱而生》 061
3.3.2 《最后的农场》 063
3.3.3 《八岁》 065
第4课 迷宫式循环故事结构 073
4.1 全片预览 075
4.2 全片一个演员 077
4.2.1 男演员 077
4.2.2 变小的自己 077
4.2.3 更大的自己 077
4.3 常见的道具 078
4.3.1 电话 078
4.3.2 钟表 079
4.3.3 鞋子 079
4.3.4 内裤 080
4.4 表演风格 080
4.5 合成技术 081
4.6 推荐短片 082
4.6.1 《8号房间》 083
4.6.2 《下一层》 084
4.6.3 《米兰》 086
第5课 悬念建置与电脑特技 095
5.1 全片预览 097
5.2 故事线 098
5.3 情绪的张力 102
5.3.1 情绪低落 102
5.3.2 充满怀疑 103
5.3.3 得到肯定 103
5.3.4 游刃有余 103
5.3.5 兴奋 103
5.4 电脑特技保驾护航 103
5.5 推荐短片 105
5.5.1 《人性》 105
5.5.2 《最后三分钟》 107
5.5.3 《贫穷的吸血鬼》 109
第6课 人物关系、结构和主题 119
6.1 全片预览 121
6.2 错位的关系 123
6.2.1 吃药的爸爸 124
6.2.2 不懂事的女儿 125
6.2.3 妈妈和威姆叔叔 125
6.2.4 严重的后果 127
6.3 场景设计 128
6.3.1 驾驶室 128
6.3.2 别墅 129
6.3.3 浴室 130
6.3.4 卧室 131
6.3.5 游泳池 131
6.4 时空交叉 132
6.4.1 现实时空 132
6.4.2 过去时空 132
6.4.3 闪回场景之一 132
6.4.4 闪回场景之二 132
6.4.5 现实时空之一 133
6.4.6 现实时空之二 133
6.5 推荐短片 134
6.5.1 《惊喜》 134
6.5.2 《复印店》 136
6.5.3 《缩水情人》 138
第7课 重复细节推进高潮 147
7.1 全片预览 149
7.1.1 最美好的遇见 150
7.1.2 井字棋是一个好道具 151
7.1.3 两颗心交汇 152
7.2 片子的戏眼 153
7.2.1 办公室 154
7.2.2 第一次看姑娘 154
7.2.3 第二次看姑娘 155
7.2.4 第三次看姑娘 155
7.3 时间流逝 156
7.3.1 认识的第一天 157
7.3.2 认识的第二天 157
7.3.3 认识的第三天 158
7.3.4 认识的第N天 158
7.4 特别意义的起床镜头 158
7.4.1 第一次起床 159
7.4.2 第二次起床 159
7.4.3 第三次起床 159
7.5 情绪的递进 160
7.5.1 第一次关灯 160
7.5.2 第二次关灯 160
7.6 剧情的精妙设计 161
7.6.1 舒缓的节奏 161
7.6.2 约会 163
7.7 遇到过的姑娘们 165
7.7.1 电梯上的姑娘 165
7.7.2 吃冰淇淋的姑娘 165
7.7.3 接吻的姑娘 166
7.7.4 电话录音里的姑娘 166
7.7.5 地铁里的姑娘 166
7.7.6 对面楼上的姑娘 166
7.8 人物设定 167
7.8.1 生活状态 167
7.8.2 人际关系 168
7.9 爱情很美的若干片段 168
7.9.1 办公室玩井字棋 168
7.9.2 复印卡通表情 168
7.9.3 画着乳房的卡通画 169
7.10 推荐短片 169
7.10.1 《情窦初开》 170
7.10.2 《无头男人》 172
7.10.3 《A Day》 175
第8课 表演张力与戏中戏 187
8.1 全片预览 189
8.2 题外话 193
8.3 一个疯子 193
8.3.1 人物出场 193
8.3.2 叫我冯先生 194
8.3.3 别把头探出去 194
8.3.4 兰花指 196
8.3.5 调整帽子 196
8.3.6 对着空气比画 197
8.4 给钱的活都干 197
8.4.1 基本逻辑 197
8.4.2 跟疯子也要结账 198
8.4.3 出了车要给钱 199

前言/序言

  《微电影拉片实录与教程》
  从2014年的时候开始做这本书的结构,时至今日几次推翻重来,在交给出版社之后,根据主编的反馈又在结构上做了一次大的调整,然后就有了现在的“形状”。原本无形的想法逐步落实在纸面上,呈现出一个个清晰可见的段落,最终成为可以被触摸的实体书,想想都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幸福是一种感觉,很难形容,形容幸福只能用举例子的方法:比如说发奖金了,数额超出心理预期,再比如说书卖得好,读者们写表扬信(作者留了邮箱,也别夸得太厉害,特别容易骄傲)。
  写作的过程中也经常会有不那么幸福的时候,比如说写不下去的时候,不幸的原因就很多了……诸如:心情不美丽;打字打得手腕疼;分析一部好的影片被情节所震撼,情感被完全地带入故事之中,然后就睡不着觉了,特别着急地想完成,结果适得其反,就更加着急;长时间用眼睛,视物模糊;朋友聚会喝得不省人事;还有时就是不想写了……
  每当写不下去的时候,就会在一个文档上记录下当时的心情。
  今天准备前言的内容,回顾了写作期间林林总总的感觉,那种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再被翻阅出来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就像曾经的自己通过时空隧道,走到自己的面前向自己喊话一样。现在看来写作中的那个人还是很“分裂”的,主要症状表现如下。
  有时候那个人是满腹的牢骚,有时候那个人是信心爆棚,对未来充满希望,有时候那个人像一位长者一样语重心长、谆谆教导,还能写出长篇原创的各种版本的“心灵鸡汤”,还有时那个人的作风像是原始人一样简单粗暴……
  回顾一本书的写作经历,感觉就像过完了整个人生:出生、成长、困难、坚持、挫折、走向胜利……然后再回到原点。
  看着文档中标记的日期,过去的岁月变得无比鲜活:几个月以前,一年之前的事件、心情、思绪……仿佛一切就像在昨天,清晰而又模糊。
  写作是辛苦的,分析影片更是不易。对一部九十分钟的电影拉片,进度快的话一个星期才能够完成;一部短片看似十分钟,也要花去一整天的时间。看着时间线那么长,几个小时才前进一点点,太让人着急了,值得欣慰的是,收获却是巨大的。
  那些一闪而过藏在画面中的丰富细节被逐一揭示,惊叹于那些优秀的创作者们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的作品中除了被故事所吸引之外,也看见了他们对待自己作品的那份真诚。
  那种对作品细节细致打磨的态度、处理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的技巧、丰富的人物性格的刻画等,让人感同身受,内心被深深地打动。有些片子已经看过很多遍,但某一天又把它“拾起”,依然能够让人泪流满面。
  也许,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吧,它有一种走入人内心的力量,无论你是坚强的、脆弱的、敏感的、自负的,想必都能从这些作品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从影片中我们获得感悟:自己不够完美、人生不够幸福、诸多的目标和意愿没有达成、伤感总是大于快乐……但,影片中的这些主人公最终都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逆转,他们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奋勇往前,最终改变了命运。
  如果这些情感都被统统地归结为一个梦,一个电影的梦,那作者想说的是:这是一个好梦。
  无论观众们是否被打动,也无论观众们是否在感悟之后依然回归到现实中应有的轨迹上,然后一如既往……作为一个造梦者、一个靠影像讲故事的人来说,我们的首要目标还是要会讲故事,造好这个梦……
  大家从书中会看到讲一个好故事的要素,这是作者提炼出来的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作者给出一个具体的学习方法,有些观点难免片面和主观,所以请大家了解学习方法的同时,也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要想拍出好的作品就要多看、多练、善于总结,看无数的片子、读大量的书、遇见最好的老师,但是自己不动手去拍摄、去剪辑,可能永远都无法悟到其中的奥妙。
  拍电影、微电影、广告片、宣传片等都是一样的,是一种身体力行的体悟。
  作者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希望这本书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要知道,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位勤奋的人,一丝一毫都不会。
  共勉……
  本书由李宇宁编著,另外张书吻、刘书滨、樊洪杰、欧雪冰、姜雪峰、刘书跃、陈迈、史宪罡、蔡晓旭、吴鸿志、韩迎宇、柳生、赵春明、蒋翠翠、马明、高明亮、孙范斌、郭勇、陈莉、何蝌、郭佳、谢波、卞雪林、周艳群、严乐等人也参与了部分编写工作。
  如果读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与作者联系。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作者可以更好地完善和改进书中的内容。
  编者

电影叙事与视觉语言的深度探索:从理论到实践的阶梯 本书是一套全面剖析电影艺术核心要素的著作,致力于为电影学习者、独立制片人以及所有对光影叙事抱有热忱的人士,搭建一座从抽象理论直抵具体实践的坚实桥梁。全书不局限于任何单一的创作形式,而是以广阔的视野,系统梳理了电影制作的各个关键环节,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电影思维体系。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逻辑清晰、循序渐进,分为“叙事构建与剧本深度解构”、“视觉语言的构建与镜头设计”、“声音的哲学与情绪的调动”,以及“后期制作与发行策略基础”四大核心板块,辅以大量的经典案例分析,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 第一部分:叙事构建与剧本深度解构 本部分是理解电影的基石。我们深入探讨故事的本质、人物的塑造以及剧本的内在结构,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节堆砌。 1. 故事的哲学与原型: 我们首先追溯故事的起源,分析神话、民间传说中蕴含的叙事母题(如英雄之旅、俄狄浦斯情结等),探讨这些原型如何在现代电影中进行转译和重构。重点剖析了“冲突”在驱动叙事中的核心地位,区分不同层级的冲突(人物对人物、人物对社会、人物对自我、人物对环境),并阐述如何通过构建多层次的、不可调和的冲突来增强故事的张力。 2. 人物塑造的立体化工程: 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必然依赖于鲜活的人物。本章详细解析了如何超越扁平化的“好人”与“坏人”标签,构建具有内在矛盾和成长弧线的复杂角色。内容涵盖:人物小传的撰写技巧、通过“行动”而非“台词”来揭示人物性格的“潜台词”练习、人物动机的深层挖掘,以及如何设计角色的“需求”(Want)与“需要”(Need)之间的鸿沟,从而推动情节发展。 3. 剧本结构与节奏控制: 系统讲解主流的剧本结构模型(如三幕式、五段式),并深入剖析了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结构。我们将重点放在“场景论”的解析上,即如何确保每一个场景都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后果”,并有效地承接上下场景,避免叙事冗余。此外,关于节奏的控制被单独成章,探讨了如何通过场景长度、信息密度和高潮点的布局来精确调控观众的情绪曲线。 --- 第二部分:视觉语言的构建与镜头设计 本部分专注于电影作为“视觉艺术”的本质,探讨如何运用镜头、光影和运动来“说话”,而非仅仅“展示”。 1. 摄影机运动的语境意义: 本书不提供机械的“固定机位手册”,而是探讨每一种运动背后的情感意图。例如,推轨(Dolly)如何暗示角色的专注或压迫感;手持(Handheld)如何传递不稳定或临场感;摇摄(Pan)与移摄(Tilt)在空间引导和信息揭示中的差异。我们详尽分析了“主观镜头”(POV)的精确使用原则,以及“越轴”作为打破常规叙事平衡的工具。 2. 构图的心理学: 借鉴绘画和美学的原理,我们探讨了黄金分割、三分法在电影画面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景深(Depth of Field)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焦点。内容包括前景、中景、背景在构建空间层次感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负空间(Negative Space)来烘托角色的孤独感或无助感。 3. 光影的戏剧性: 光影被视为叙事的重要元素。本部分详细区分了自然光、硬光、柔光的特性,并聚焦于三点布光法的变体应用。着重分析了伦勃朗光、伦勃朗光、剪影等经典布光方式如何直接映射角色的道德状态或心理危机。色彩理论也被纳入考量,探讨如何通过色彩基调(如冷色调的疏离、暖色调的亲密)来预示情节走向。 --- 第三部分:声音的哲学与情绪的调动 电影并非无声的视觉艺术。本部分强调声音设计在构建电影世界观和操控观众情感中的决定性作用。 1. 对白、音乐与环境声的交响: 我们将声音划分为三个层次:对白(信息传递)、音乐(情感渲染)、环境声(世界真实性)。探讨了如何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让环境声(Ambiance)成为叙事的一部分,而非背景噪音。深入分析了“声音蒙太奇”的运用,即如何通过声音的叠加和对比来创造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 2. 音乐的潜意识引导: 本书分析了电影配乐如何利用和声、速度和配器来预设观众的情绪反应。我们不教授如何作曲,而是教授如何“使用”音乐——何时应该完全静默,何时使用“莱特莫蒂夫”(Leitmotif)来关联特定角色或主题,以及如何利用不和谐音来制造潜藏的危险感。 3. 声音的失真与心理投射: 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改变声音的质地(如失真、回音、频率过滤)来表现角色的主观体验,例如耳鸣、迷幻状态或极度恐惧下的感官扭曲。 --- 第四部分:剪辑的逻辑与电影流程概览 本部分关注如何将零散的素材转化为连贯的流动,并对整个制作流程提供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 1. 剪辑的思维模式: 超越技术层面的软件操作,我们探讨剪辑的本质在于“连接”和“选择”。详尽解析了连续性剪辑的规则与打破规则的艺术;跳切(Jump Cut)的心理学含义;以及平行剪辑(Parallel Editing)在同时展现两条线索和对比事件中的强大张力。重点分析了剪辑点(Cut Point)如何精确地捕捉表演的微妙之处。 2. 制作流程的宏观视野: 本章对前期策划、中期拍摄到后期精修的完整流程进行概述,强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逻辑。内容包括:预算概念的建立、美术指导与摄影指导的协同工作、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现场调度以确保拍摄计划的达成。 3. 走向观众:基础发行认知: 最后,本书提供了一个关于电影成品如何接触观众的初步概念,包括基础的市场定位、展映渠道的识别,以及如何从“创作者”思维转向“作品价值”的认知。 --- 总结: 本书的宗旨是培养“思考的制片人”和“实干的思考者”。它不是一本关于特定设备操作的指南,而是一套关于电影语言学的深度教材。通过对叙事结构、视觉语法、声音哲学和剪辑节奏的系统梳理,读者将获得在任何题材和预算下,都能有效驾驭电影表达的底层能力。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电影创作的严肃态度,并提供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分析与创作工具箱。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以前我总觉得微电影的“灵魂”在于剧本,但书中的“拉片实录”部分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作者对多部经典微电影的镜头语言、节奏把控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拆解,那种“庖丁解牛”式的分析,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功力。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镜头拍得好”,而是详细分析了为什么这个镜头运用了固定机位,它在叙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它如何服务于情绪的递进。这种深度的解析,让我明白了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画面背后,其实蕴含着巨大的创作思考。我甚至开始尝试模仿书中的某些段落进行练习,发现自己对电影语言的敏感度确实提高了好几个层次。对于想要从“会拍”到“会讲故事”的进阶者来说,这部分价值无可替代。

评分

说实话,我对“附光盘”这类配置的东西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可能只是随便塞点素材凑数。但《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拉片实录》附带的光盘内容质量高得惊人!它不光提供了书中所分析案例的原始素材,还有很多现场拍摄的花絮和导演的幕后心得。我直接把素材导进自己的剪辑软件里,跟着书中的步骤进行“复盘式”练习。这种“边看边做”的模式,效率比单纯看书高出太多。我特别喜欢它分享的一些现场突发情况的处理经验,比如突然下雨了怎么办,演员临时忘词了怎么办。这些真实世界的问题,才是学习中真正容易被教科书忽略的部分,而这本书恰恰覆盖到了,非常接地气,让人感觉特别真实可靠。

评分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实战”导向,它就像一个全景式的微电影制作训练营。我之前尝试过几部片子,感觉自己像是无头苍蝇,拍出来的东西总像是“视频片段的堆砌”,缺乏一气呵成的叙事感。直到我深入研究了书中的“拉片实录”章节,才明白节奏和转场才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作者对“情绪波峰”的把控分析得极其到位,它教你如何通过景别、运动和音乐的交织,精准地调动观众的情绪。这种系统性的、从宏观到微观的梳理,让我对“讲故事”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按键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思考、如何构建完整电影体验的指南,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套学习资料。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微电影爱好者的福音!我一直对用手机拍出有质感的短片充满好奇,但市面上的教程往往要么太学院派,要么过于肤浅。《微电影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从最基础的运镜、打光讲起,深入浅出,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很快上手。特别是它不像其他书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实实在在地给出了大量实操案例,很多技巧都是我之前在网上搜了很久都找不到的“干货”。比如它对声音处理的讲解,细致到连环境噪音的消除都有专门的章节,这让我的片子在听感上立刻提升了一个档次。而且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仿佛旁边就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手把手教你,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真的太棒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摸索,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可以一步步朝着专业水准迈进。

评分

我是一名大学影视制作专业大二的学生,一直在寻找一套能有效衔接课堂理论与实际创作的工具书。这套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首先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入门部分),然后通过大量的“实录”案例,引导读者进入高阶的创作思维(精通与拉片部分)。它没有故作高深,语言平实但内涵丰富,尤其在设备选择和后期调色方面,给出了非常中肯且与时俱进的建议,很多都是针对目前主流的手机和入门级相机用户的优化方案。最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它鼓励创新,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模仿。看完后,我立刻信心倍增,准备将书中学到的技术应用到我下一部毕业设计短片中去,期待能做出更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评分

非常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 ^_^ )不错嘛,值得拥有!

评分

《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教程》中从最基本的摄影机运动讲起,介绍了拍摄微电影需要使用的器材,以及在拍摄现场困扰初学者的难题,并教大家如何画故事板,如何看场地、选演员,直至最后开机各环节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评分

包装不错,内容前沿,大大提升我的认知。

评分

哈哈很好哈哈很好哈哈很好哈哈很好哈哈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无论是爱情、动作、科幻或是悬疑的微电影,相信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后都能够轻松驾驭。掌握电影的叙述语言,天空任你翱翔!

评分

( ^_^ )不错嘛,值得拥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