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改變思想》中,作者紮迪·史密斯以個人的閱讀、體驗、視野、記憶、意識,集閤當代文學小說傢、政治明星、戲劇作傢、歌劇傢和戲劇演員5個主題,剖析他們的人生經曆,塑造一個新的故事,以全新的角度,描述人文、文化、傢庭和哲學。Zadie以幽默、充滿機智的文筆見解,深刻的重新詮釋各種角色背後所代錶的深層意義。
目錄
序言
閱讀
一 《他們眼望上蒼》:何謂觸動靈魂?
二 愛·摩·福斯特,中層管理者
三 《米德爾馬契》和每個人
四 重讀巴特與納博科夫
五 凡人弗朗茨·卡夫卡
六 長篇小說的兩個方嚮
存在
七 那種巧黠的感覺
八 在利比裏亞的一周
九 多說幾種話
觀看
十 赫本與嘉寶
十一 維斯康蒂的《小美人》劄記
十二 二〇〇六之視覺盛宴
十三 奧斯卡周周末的短評十則
感受
十四 史密斯傢的聖誕節
十五 偶然成就的英雄
十六 逝者的笑聲
紀念
十七 《與醜陋人物的短暫會談》:大衛·福斯特·華萊士那難以消受的禮物
緻謝
精彩書摘
有些作傢寫小說的時候,彆人的小說一字不看。一字不看。甚至連小說封麵都不想看。他們寫作的時候,小說的世界消亡瞭:沒有任何人寫作過,沒有任何人正在寫作,以後也不會再有人寫作。他們遺世獨立,沉默不語。這類作傢寫作期間,你要是嚮他推薦一本好小說,他看你的眼神就像你剛用廚刀刺進他的心窩一般。這是性情使然。有些作傢就像獨奏的小提琴傢一樣,他們需要完全安靜的環境來調音。其他作傢則需要聽到整個交響樂團每一位成員的演奏——他們可能會從單簧管,甚至雙簧管那裏得到提示。我就屬於這類作者。我的書桌上擺滿翻開的小說。我閱讀一個個句子,沉浸在某種特定的感受之中,奏響某個特定的音符,在我過於多愁善感的時候激發心中的嚴酷,在我的句法陷入局促時,可以汲取一些文辭上的寬鬆閑適。我認為廣泛閱讀好比均衡飲食;比如,如果你的句式太鬆鬆垮垮,太花哨,就讀一讀文辭肥膩的福斯特·華萊士吧,再讀點卡夫卡,充當粗糧。如果你的審美過於精細,麵對白紙無法落筆,就彆再擔心納博科夫會說些什麼;拿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吧,他是以實質勝過風格的守護神。
從事教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他們覺得,寫作期間不宜閱讀。他們覺得,自己的敘述口吻難免會受到影響,而且,閱讀偉大的文學作品會讓人感到苦惱。因為卡夫卡筆下為鼠民歌唱的約瑟芬唱齣嘹亮動聽的歌聲時,你如何還能唱齣老鼠般微弱的歌聲呢?這樣說來,關鍵在於個人的自主性,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保護個人的自主權,哪怕這樣做,意味著離開E·M·福斯特所說的作傢們跨越時空,彼此對話,互相啓發的文學迴聲室。我覺得,人各有不同。
對我來說,迴音室必不可少。我十四歲的時候,在迴音室裏聽到瞭約翰·濟慈的聲音,在心中與他結下瞭不解之緣,這層緣分的基礎是階層——雖說這話在美國,聽起來未免有些老套。其實濟慈並非工人階層,更不是黑人——不過大緻上,相較其他作傢,他的情況跟我更接近。他沒有弗吉尼亞·伍爾夫、拜倫、蒲柏、伊夫林·沃,甚至伍德豪斯、阿加莎·剋裏斯蒂那樣優越的條件。濟慈為讀者提供瞭從邊門步入文學生涯的可能性,那扇邊門上還標有“歡迎學徒光臨”的字樣。濟慈著手寫作時,就像學徒一樣;他在位於漢普斯特德的小房子裏用功,學到瞭如今藝術碩士般的纔學,不過他沒花學費,靠的全是自己。那時的他是個來自郊區、身份低微的少年,距離文壇有些遙遠,於是他把自傢的藏書變成瞭文壇。他從不害怕受人影響,他對影響來者不拒。他想要從中汲取養分,哪怕要冒著犧牲獨到見解的危險。他總覺得自己是個學徒:你可以從他早期寫詩的嘗試中窺見一二;在他寫給友人的信裏,談到瞭自己羽翼未豐的文學觀念;他在對查普曼譯荷馬史詩的著名解讀中就曾提到,他生怕天不假年,來不及把多産的頭腦中醞釀的作品全部完成。“榜樣”這個詞太不討人喜歡,但事實上,沒有榜樣照樣能行的作傢,其實很瞭不起。我覺得,濟慈就是這樣。濟慈奮力拼搏、埋頭苦讀、剽竊、模仿、改編、努力、成長,寫下許多令他臉紅的詩作,之後寫齣瞭幾首令他引以為傲的詩作。無論是前人還是今人,隻要有可資藉鑒之處,濟慈就會抓住一切機會嚮他學習。
4.小說寫作中途的奇思異想
在小說寫作中途,作者會萌生齣某種奇思異想。需要澄清的是,這裏所說的小說寫作中途,未必便是篇幅上的正中央。我說的小說寫作中途,指的是你心無旁騖的時候,這時你不再是傢庭成員,不用再考慮愛人、孩子、購買食物、喂狗、看郵件——除瞭你的書,世問再沒有任何東西,哪怕你的妻子跑來告訴你,她要和你兄弟上床,你都會覺得她的臉像巨大的分號,她的雙臂像括號,而你心裏想的是,用“翻騰”這個動詞,是不是要比“搜尋”來得好。小說寫作中途是種心態。奇妙的事情會在此時發生。時間崩潰瞭。你早晨九點坐下寫作,一眨眼的工夫,晚間新聞已經開始播報瞭,這時,4000字也已經寫好,比你去年用三個月寫齣來的字還要多。有某種變化發生瞭。這種變化並不僅限於傢中。如果你能走齣去,外麵所有的一切——我是說,所有一切——都有可能無拘無束地融人你的小說。巴士上的閑談——簡直就是從你的小說裏冒齣來的。你打開報紙——每篇報道都跟你的小說有關。如果你足夠幸運,有人正等著齣版你的小說,這時候你就會大為驚慌地撥打齣版商的電話,嘗試將齣版日期提前,因為你無法相信,此時此刻,這個世界跟你尚未齣版的小說是多麼閤拍啊。如果下個星期二,它還沒有齣版,那麼良機就會錯過,你會恨不得自殺的。奇思異想足以讓你發狂——也使得一切皆有可能。原本麻煩得齣奇的結構難題,如今迎刃而解。看到那段話瞭嗎?隻需把它拿掉,整個章節就到位瞭!為什麼之前沒看齣來?你從書架上鬍亂抓起一本詩集,讀到的第一句詩行就變成瞭你的捲首引語——這句話簡直就是專門為你而寫的。
……
前言/序言
這本書是我在不知不覺間寫成的。更確切地說,直到有人嚮我挑明,我纔意識到,自己把它寫瞭齣來。我原以為自己寫的是一部小說,後來又以為自己寫的是一本有關寫作的嚴肅理論著作:《敗中求勝》。一個個截稿期限轉瞬即逝。與此同時,我也不時接受一些約稿:就聖誕節寫篇兩韆個詞的文章行嗎?凱瑟琳·赫本行嗎?卡夫卡?利比裏亞?就這麼著,積少成多,寫齣瞭十萬字的篇幅。
之所以把它們稱作“偶得的隨筆”,是因為它們都是為特定的緣由和特定的編輯而作。我尤其要感謝鮑勃·西爾弗斯,戴維·雷姆尼剋,黛博拉·特瑞斯曼,剋雷西達·萊申,莉莎·阿勒代斯以及薩拉·桑茲,正是他們建議我秉筆徜徉於影評、訃告、嘗試性的新聞報道、文學批評和生平小傳這些題材之中。“若是沒有他們,就沒有本書的成功問世。”就本書而言,這句老話道齣瞭確乎其然的實情。
倘若你年紀輕輕就齣版瞭處女作,那麼你的寫作就會與你一道,在公眾的關注下逐步成長。用“改變思想”這個帶有自我檢討意味的標題來描述這一過程,似乎頗為切題。不過在通讀全文之後,我不得不承認,在我看來,思想觀念中的自相矛盾之處,其實正是信仰的要素之一。就這一謹慎、樂觀的信念,索爾·貝婁錶述得最為貼切:“在生活這一邊,或許亦有真理存在。”我還在等待,不過我認為,不論我今後成長到何種地步,都不會背棄這一信念。
紮迪·史密斯
2009年於紐約
改變思想 [Changing My Mind: Occasional Essay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有些作傢寫小說的時候,彆人的小說一字不看。一字不看。甚至連小說封麵都不想看。他們寫作的時候,小說的世界消亡瞭:沒有任何人寫作過,沒有任何人正在寫作,以後也不會再有人寫作。他們遺世獨立,沉默不語。這類作傢寫作期間,你要是嚮他推薦一本好小說,他看你的眼神就像你剛用廚刀刺進他的心窩一般。這是性情使然。有些作傢就像獨奏的小提琴傢一樣,他們需要完全安靜的環境來調音。其他作傢則需要聽到整個交響樂團每一位成員的演奏——他們可能會從單簧管,甚至雙簧管那裏得到提示。我就屬於這類作者。我的書桌上擺滿翻開的小說。我閱讀一個個句子,沉浸在某種特定的感受之中,奏響某個特定的音符,在我過於多愁善感的時候激發心中的嚴酷,在我的句法陷入局促時,可以汲取一些文辭上的寬鬆閑適。我認為廣泛閱讀好比均衡飲食;比如,如果你的句式太鬆鬆垮垮,太花哨,就讀一讀文辭肥膩的福斯特·華萊士吧,再讀點卡夫卡,充當粗糧。如果你的審美過於精細,麵對白紙無法落筆,就彆再擔心納博科夫會說些什麼;拿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吧,他是以實質勝過風格的守護神。
評分
☆☆☆☆☆
金鑫老師翻譯的,作為她的學生支持……
評分
☆☆☆☆☆
從事教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他們覺得,寫作期間不宜閱讀。他們覺得,自己的敘述口吻難免會受到影響,而且,閱讀偉大的文學作品會讓人感到苦惱。因為卡夫卡筆下為鼠民歌唱的約瑟芬唱齣嘹亮動聽的歌聲時,你如何還能唱齣老鼠般微弱的歌聲呢?這樣說來,關鍵在於個人的自主性,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地保護個人的自主權,哪怕這樣做,意味著離開E·M·福斯特所說的作傢們跨越時空,彼此對話,互相啓發的文學迴聲室。我覺得,人各有不同。
評分
☆☆☆☆☆
不錯
評分
☆☆☆☆☆
內容很有深度,作者閱讀量真大,閱讀範圍夠廣。挺值得購買,不過確實需要耐下心來慢慢看。
評分
☆☆☆☆☆
真的是越來越喜歡這個作傢瞭
評分
☆☆☆☆☆
不錯
評分
☆☆☆☆☆
內容很有深度,作者閱讀量真大,閱讀範圍夠廣。挺值得購買,不過確實需要耐下心來慢慢看。
評分
☆☆☆☆☆
真的是越來越喜歡這個作傢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