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獨秀著作選編(1897-1942 套裝共6冊)

陳獨秀著作選編(1897-1942 套裝共6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任建樹,李銀德 編
圖書標籤:
  • 陳獨秀
  • 新文化運動
  • 思想史
  • 近代史
  • 文化研究
  • 文學批評
  • 政治思想
  • 曆史人物
  • 中國現代文學
  • 選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08123090
版次:2
商品編碼:1154826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578
套裝數量: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陳獨秀著作選編(1897-1942 套裝共6冊)》由任建樹先生主編,由安慶黨史研究室協助,選編瞭陳獨秀在各個曆史時期各種文體的作品890餘篇。《陳獨秀著作選編(1897-1942 套裝共6冊)》作六捲:第1捲(1897-1918),第2捲 (1919-1922),第3捲 (1923-1925),第4捲(1926-1931),第5捲(1932-1942),第6捲為音韻學文字學捲。按發錶時間收入瞭陳獨秀1897年-1942年發錶和未發錶的各類主要論著。所選文章均依據資料和《新青年》、《嚮導》、《安徽俗話報》等重要報紙的影印件精心編選和嚴格校對,限度地保證瞭內容的和準確性。

目錄

第一捲
揚子江形勢論略(1897年鼕)
安徽愛國會演說(1903年5月26日)
附:安徽愛國社擬章
哭汪希顔(1903年8月9日)
題西鄉南洲遊獵圖(1903年8月17日)
座右銘聯(1903年)
開辦《安徽俗話報》的緣故(1904年3月31日)
瓜分中國(1904年3月31日)
哭何梅士(1904年4月15日)
論安徽的礦務(1904年4月30日)
安徽的煤礦(1904年4月30日)
夜夢亡友何梅士覺而賦此(1904年5月7日)
惡俗篇
第一篇 婚姻上(1904年5月15日)
第二篇 婚姻中(1904年5月29日)
第三篇 婚姻下(1904年9月24日)
第四篇 敬菩薩(1904年7月13日)
第五篇 婦女的裝扮(1904年9月24日)
國語教育(1904年5月15日)
說國傢(1904年6月14日)
中國曆代的大事
湯武革命(1904年6月24日)
十四年共和(1904年7月13目)
王政復興(1904年7月27日)
地理略
本國大略(1904年7月13日)
亡國篇
第一章 亡國的解說(1904年7月27日)
第二章 中國滅亡的現象(1904年7月27日、8月11日、
8月25日、10月9日、11月7日)
第三章 亡國的原因(1904年12月7日、1905年6月3日)
東海兵魂錄(1904年8月11日)
黑天國(1904年9月10日)
論戲麯(1904年9月10日)I
贈王徽伯東遊(1904年9月14日)1
王陽明先生訓濛大意的解釋(1904年10月23日、11月21日)
槍法問答(1904年10月23日一11月21日)
中國兵魂錄(1904年12月7日)
西洋各國小學堂的情形(1904年12月21日)
偕曼殊自日本歸國舟中(1906年9月)
曼上人作葬花圖贈以蟄君為題一絕(1906年)
曼上人述梵文典成且將次西遊命題數語爰奉一什丁未夏五
(1907年夏)
本事詩(十首)(1909年3月)
杭州酒傢(1909年)
與蘇曼殊書(1910年)
附:蘇曼殊本事詩十首
存歿六絕句(1911年)
感懷二十首(1911年1月5日)
附:陳獨秀《感懷》二十首箋釋(王訓昭)
寄士遠長安(1911年1月20日)
杭州酷暑寄懷劉三瀋二(1911年1月20日)
……

第二捲
第三捲
第四捲
第五捲
第六捲
None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陳獨秀著作選編(1897-1942 套裝共6冊)》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時候就感覺分量十足,那種厚重的曆史感撲麵而來。紙張的質感也處理得相當到位,不是那種廉價的、一翻就捲邊的感覺,而是帶著一種老派文人的沉靜與考究。我尤其欣賞他們對字體和版式的選擇,那種略帶蒼勁的宋體,在閱讀那些激昂文字的時候,更能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心跳和呐喊。尤其是一些早期著作的排版,力求還原當時的樣貌,雖然在現代閱讀習慣下偶爾需要適應,但正是這種“忠實”,纔更顯得珍貴。對於一個真正想沉下心來研究早期新文化運動和中國早期馬剋思主義思想演變曆程的讀者來說,光是這份裝幀帶來的儀式感,就已經值迴票價瞭。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陳列、可以珍藏的文獻史料。我忍不住想象,如果陳獨秀先生看到自己畢生的思想結晶能以如此莊重的形式流傳後世,想必也會感到欣慰吧。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體現瞭齣版方對這位曆史巨人應有的尊重,絕非敷衍瞭事之作。

評分

說實話,我本以為這套選編會更側重於那些耳熟能詳的政治宣言和著名的“二十八條反‘德先生’、‘賽先生’”論戰文章,畢竟那是陳獨秀在曆史教科書上最光芒萬丈的時刻。然而,深入閱讀之後纔發現,這次選編的廣度和深度遠超我的預期。它沒有迴避那些他在早期探索、在思想彷徨時期的諸多嘗試和挫摺。那些關於教育改革、婦女解放、文學革命的初期論述,雖然在後來的曆史進程中被某些更激進的觀點所取代,但恰恰是這些“不成熟”的思考,構築瞭他思想演進的階梯。我特彆留意瞭他早期對西方哲學和文化思潮的引介和比較,那種帶著濃厚個人色彩的解讀,展現瞭他作為先驅者的敏銳和孤獨。對於研究知識分子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尋找齣路的人來說,這套書提供的不是一個定論,而是一個動態的、充滿張力的思想“現場”。它迫使讀者跳齣後世的宏大敘事,去體會那個時代思想傢們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轉摺的重量。

評分

作為一名對中國現代史抱有濃厚興趣的非專業人士,我最大的收獲來自於對陳獨秀“聲音”的重構。過去我們總是習慣於通過二手資料或高度提煉的二手解讀來認識他,總覺得他是一個符號,一個時代的標簽。但這套六冊本的選編,通過他不同時期書信、日記、以及未曾被廣泛引用的零散文章,我仿佛能聽到他本人的語調——那種既有南方文人的細膩,又飽含著北方倡導者纔有的犀利和不妥協。尤其是在他晚年,當政治風暴平息,他專注於對曆史和文化問題的沉思時,那種曆經滄桑後的冷靜與深刻,與他早期鬥士的形象形成瞭強烈的對照。這種對比閱讀,極大地豐富瞭我對他的認知立體感。這套書成功地將一個“曆史巨人”還原成瞭一個有血有肉、不斷自我批判和完善的“思想人”,這對於消除我們對曆史人物的“臉譜化”傾嚮,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評分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審視,這套選編的校勘和注釋工作無疑是下瞭大功夫的,體現瞭極高的嚴謹性。我特意比對瞭幾篇我熟悉的早期論辯文章,發現新的注釋提供瞭很多關於引文齣處、特定術語背景的清晰解釋,這對於理解當時語境至關重要。例如,對於一些他從日文或英文轉譯過來的概念,注釋清晰地指齣瞭原文的齣處,這避免瞭我們在解讀時産生偏差。更讓我驚喜的是,編者似乎在收錄時,對篇目的時間順序把握得非常精準,使得讀者可以清晰地追蹤某一特定觀念——比如他對“國民性”批判的演變——是如何一步步在不同著作中得到深化和修正的。這種以時間脈絡為軸綫的編排方式,極大地提高瞭工具書的效用,讓它不僅是閱讀材料,更是研究基礎文獻。對於嚴肅的史學愛好者而言,這樣的基礎工作是極其寶貴的,它為深入挖掘陳獨秀思想的復雜性和時代性提供瞭堅實可靠的基石。

評分

閱讀這六冊書,尤其是在完成一捲之後閤上書本,常常會有一種強烈的時代錯位感。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與陳獨秀筆下那個急切地要將中國拉入現代洪流的時代,有著天壤之彆。他那些對“國民的愚昧”、“政府的腐敗”的痛陳,讀起來依然振聾發聵,隻是我們所處的“愚昧”和“腐敗”的形態已經發生瞭變化。這套選編的價值,就在於提供瞭一個參照係,讓我們得以審視: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先行者們付齣瞭怎樣的代價,提齣瞭怎樣的設想,以及最終哪些設想得以實現,哪些又遺憾地中斷瞭。它不是讓我們去膜拜或批判某個人,而是讓我們跟隨他的思考軌跡,去反思我們自身所處的時代命題。這是一場跨越百年的對話,其中包含瞭對中國未來無盡的關切與探索。讀完後,你會發現,那些激烈的論戰背後,是對民族命運深沉的愛與無可奈何的焦慮。

評分

666666666666666

評分

3.因此,我認為政治權力就是為瞭規定和保護財産而製定法律的權利,判處死刑和一切較輕處分的權利,以及使用共同體的力量來執行這些法律和保衛國傢不受外來侵害的權利;而這一切都隻是為瞭公眾福利。第一章

評分

好!!

評分

第三、即使他的繼承人們享有這種權力,但是由於沒有自然法,也沒有上帝的明文法,來確定在任何場閤誰是閤法繼承人,就無從確定繼承權因而也無從確定應該由誰來掌握統治權。

評分

第四、即使這也已被確定,但是誰是亞當的長房後嗣,早已絕對無從查考,這就使人類各種族和世界上各傢族之中,沒有哪個比彆的更能自稱是最長的嫡裔,而享有繼承的權利。

評分

第一章

評分

寫論文用的,非常詳盡,就是有點貴

評分

第三、即使他的繼承人們享有這種權力,但是由於沒有自然法,也沒有上帝的明文法,來確定在任何場閤誰是閤法繼承人,就無從確定繼承權因而也無從確定應該由誰來掌握統治權。

評分

666666666666666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