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达尔文的黑匣子

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达尔文的黑匣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迈克尔·贝希 著,余瑾,邓辰,伍义生 译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进化论
  • 达尔文
  • 生物学
  • 科学普及
  • 认知科学
  • 哲学
  • 思想史
  • 科学理论
  • 非虚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0838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4008
包装:软精装
丛书名: 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科学可以这样看系列丛书,集结世界科普名著,为中国科学科普爱好者打开通入世界科学前沿之门。
  《达尔文的黑匣子》是科学可以这样看系列的第7本入选美国国家评论出的20世纪100本*重要的非虚构类图书。
  《达尔文的黑匣子》是世界智能设计运动领袖迈克尔.J.贝希(MichaelJ.Behe)的开创之作,以无可辩驳的生化论据,向达尔文进化论发起了强力挑战。
  《达尔文的黑匣子》已广为人知,成为智能设计运动的开创性经典著作,一本能够确定众所周知的达尔文进化论是否足以解释生命现象所必须阅读的书。

内容简介

  

  《达尔文的黑匣子》率先发起了智能设计运动,它认为大自然具有设计的迹象,远远超出了达尔文的随机性范畴。今天,随着智能设计运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劲,迈克尔·贝希更新了他的书,在全新的第二版里加进了一个全新的重要后记,以跟踪和讨论目前智能设计运动的辩论状态。这是他首次对这个主题所做的新的重大声明,将会受到成千上万希望继续这种激烈辩论的人欢迎。
  美国国家评论将《达尔文的黑匣子》一书列入了20世纪100本*重要的非小说类图书的名单,评委乔治·吉尔德写道:“就像量子理论在20世纪初推翻牛顿学说一样,这本书在20世纪末推翻了达尔文学说。”H.艾伦·奥尔在2005年的《纽约客》上讨论此书时说:“他是研究智能设计的科学家小圈子中*突出的一位,他的论点是迄今为止*有名的。”
  《达尔文的黑匣子》已广为人知,成为智能设计运动的开创性经典著作,一本能够确定众所周知的达尔文进化论是否足以解释生命现象所必须阅读的书。
  贝希认为,生命复杂的生物化学基础不可能通过渐进进化方式突变产生形成,因为有太多的相互依赖的变数不得不同时改变。通过对眼睛、血液凝结功能和免疫系统的解释,他发起了反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生命存在的解释的争论。他从不求助于宗教支持他的论点。相反,他探讨了一些不赞同生物进化的科学文献,包括在本书末尾他自己提出的支持生命由设计产生的论点。这个有争议的工作的重要性是,它提出了进化是否能作为生命的创造者的问题。纵观本书,应该推荐给所有与进化有关的图书馆和关注生命现象及生物进化的读者。

作者简介

  迈克尔.J.贝希(MichaelJ.Behe), 智能设计运动领袖,美国里海大学生物学教授,自1985年起就在此工作。1978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生物化学博士。1978—1982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博士后工作,研究DNA结构。1982—1985在纽约市皇后学院担任化学助理教授。目前的研究涉及蛋白质结构的设计界定和自然选择。他*有名的著作是《达尔文的黑匣子》。他和妻子、九个孩子住在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

  伍义生,中国院力学所研究员,中国翻译家协会资深翻译家。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如同量子理论在20世纪初推翻牛顿学说一样,这本书在20世纪末推翻了达尔文学说。”

——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


  

“一本有说服力的书。它适合外行的读者甚至专业的进化论者,如果他们能花点时间自己判断生物的起源,读一读最终的黑匣子是有益的。”

——《华盛顿时报》(The Washington Times)


  

“独具匠心,拥有优雅的论点和知识的力量……没有人能够为达尔文的理论提出辩护而不碰到这本出色的、引人注目的图书的挑战。”

——戴维·伯林斯基(David Berlinski),《微积分之旅》的作者


  

“他是研究智能设计的科学家小圈子中*突出的一位,他的论点是迄今为止*有名的。

——H.艾伦·奥尔(H. Allen Orr),《纽约客》(The New Yorker)

目录

001 □序言


001 □第一部分 黑匣子是打开的

003 □ 第1章 小人国的生物学

025 □ 第2章 螺母和螺栓


047 □第二部分 考查匣子里的内容

049 □ 第3章 划呀划,划你的船

071 □ 第4章 代代相传的鲁布?戈德堡动画

095 □ 第5章 由此及彼

113 □ 第6章 一个危险的世界

135 □ 第7章 公路毙命


157 □第三部分 黑匣子揭示了什么

159 □ 第8章 不发论文,自取灭亡

179 □ 第9章 智能设计论

197 □ 第10章 与设计有关的问题

219 □ 第11章 科学、哲学、宗教


237 □后记:十年之后

255 □附录:生命的化学

275 □注释

283 □致谢

精彩书摘


前言/序言


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时间简史 一窥宇宙的起源与终结,探索时空、引力的终极奥秘 作者:[此处填写一位著名物理学家的名字,例如:史蒂芬·霍金] 丛书总序: “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旨在以最平易近人、最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公众介绍那些构建我们现代世界的宏大科学理论。我们相信,即便是最深奥的物理学概念,也能在清晰的叙述和精妙的比喻下,被所有心怀好奇的读者所理解和欣赏。本系列力求打破学科壁垒,让科学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属,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伟大对话。继我们对生命起源的探讨之后,本册将带领读者深入到宇宙的结构本身——时间的本质与空间的极限。 本书简介: 本书是“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中的又一力作,它将带领我们进行一场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宏伟旅行。这不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教科书,而是一部充满哲思与洞察力的指南,旨在向我们揭示宇宙运行的最基本法则。 第一部分:钟表的终结——我们对时间的传统认知 在引出爱因斯坦的革命性见解之前,本书首先回顾了人类历史上关于时间的基本观念。从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是衡量运动的量度,到牛顿坚信存在一个独立于任何观察者的“绝对时间”,这些传统观点构成了我们日常经验的基石。作者详细阐述了牛顿的“时钟宇宙”模型——一个永恒匀速滴答作响的机械装置,以及这种观念如何深刻地影响了启蒙运动乃至工业革命的思维方式。我们探讨了这种直觉上的“时间是恒定的”认知是如何深入人心,以至于任何挑战它的观点都会在初期遭遇巨大的阻力。 然而,本书很快指出,这种直觉在极端速度和强引力场下彻底失效。通过对伽利略时代以来关于运动测量的回顾,我们开始为接受一个更具流动性的时间概念做铺垫。 第二部分:相对论的黎明——时空交织的织锦 本书的核心部分,将深入浅出地剖析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狭义相对论的冲击: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复杂的数学推导上,而是聚焦于其背后的核心思想:光速不变原理。我们通过著名的“双生子佯谬”等思想实验,直观地展示了高速运动如何导致时间膨胀(Time Dilation)——运动的时钟走得更慢。这意味着时间不再是宇宙的背景,而是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紧密相连。本书将时间与空间合并为一个四维的“时空”连续体,强调了“同时性”在不同参照系下的相对性,彻底粉碎了牛顿的绝对时间观。 广义相对论的革命: 随后,我们将进入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广义相对论。本书出色地解释了引力并非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而是时空本身的几何弯曲。想象一个置于蹦床上的保龄球,它使床面下陷,附近的弹珠会滚向它——这就是引力的本质。作者详细阐述了这一概念如何解释了水星轨道的异常进动,以及光线在经过大质量天体(如太阳)附近时会发生弯曲的现象,这在日食观测中得到了首次验证。 第三部分:宇宙的剧本——从奇点到黑洞 广义相对论的方程不仅描述了行星的运动,更描绘了宇宙的整体命运。本书随后将视角投向宇宙学的宏大尺度。 膨胀的宇宙: 我们回顾了哈勃的观测,证明了宇宙并非静止不动,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作者清晰地解释了红移现象,以及这如何指向一个遥远的开端——大爆炸。本书详细描绘了宇宙从一个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的奇点(Singularity)开始,如何冷却、膨胀,并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星系和恒星。 黑洞的深渊: 宇宙中最神秘、最令人着迷的结构——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直接推论。本书详细介绍了黑洞的形成过程,从恒星燃料耗尽后的引力坍缩。我们聚焦于“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即光线也无法逃脱的边界。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落入黑洞的物体会经历何种“意大利面化”(Spaghettification)的过程,以及信息悖论(Information Paradox)——即物质落入黑洞后,其信息是否真的永远消失了,这至今仍是理论物理学的核心难题。 第四部分:寻找终极理论——量子引力的召唤 本书的后半段,将读者带入了现代物理学最前沿、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如何调和宏观的广义相对论与微观的量子力学。 两者的不兼容性: 作者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量子场论应用于黑洞内部或大爆炸的最初瞬间。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引力的效应变得像量子效应一样重要,而我们现有的理论框架无法同时描述两者。 前沿探索: 本书简要介绍了目前最有希望统一这两大理论的尝试,包括弦理论(String Theory)的基本概念——认为基本粒子并非点状,而是微小的、振动的能量弦——以及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等其他路径。虽然尚未有最终定论,但作者激励读者认识到,对“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ng)的追求,是人类智力所能达到的最高目标之一。 尾声:时间的方向与终极命运 在总结部分,本书回归到“时间”这个最初的主题。我们探讨了时间之箭(Arrow of Time)——为什么时间总是向前流逝?这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紧密相关。宇宙的熵(无序度)总是在增加,这或许才是我们感知时间流逝的根本原因。最后,作者展望了宇宙的几种可能的最终命运:是永恒的膨胀导致的“大冻结”(Big Freeze),还是最终的引力回缩导致的“大挤压”(Big Crunch)? 结语: 本书超越了单纯的科学知识传授,它更像是一场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重新审视,我们得以从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我们自身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它邀请每一位读者,以科学的严谨和哲学的思辨,去凝视那悬挂在头顶的星空,并思考那些关于起源、结构和终结的最深刻问题。阅读本书,就是参与到人类理解自然界最基本规律的伟大历程中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之前读过一些科普读物,但大多都以失败告终,要么过于专业,要么过于浅显,总感觉隔靴搔痒。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巨大的。作者在处理达尔文的进化论时,展现出一种惊人的平衡感。他既能深入浅出地解释核心概念,又不会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科学的严谨性。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用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那些复杂的进化过程,比如对不同品种狗的观察,或者不同植物的适应性。这些例子非常贴切,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那些在自然界中耗时数百万年的演变。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读起来不像是在接受教育,更像是在听一个朋友分享他的见闻。他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让那些原本枯燥的科学概念变得活泼生动。这本书让我对“科学”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态度。我发现自己开始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观察和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对科学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之前总觉得科学是那些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里捣鼓出来的冰冷事实,充满了枯燥的公式和严谨的逻辑。但这本书,通过对达尔文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生活和思想的描绘,展现了科学背后更人性化、更富有趣味的一面。我能感受到达尔文在探险过程中的兴奋与挣扎,他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的敬畏,以及他从细微之处捕捉到宏大规律的智慧。作者并没有回避科学研究中的困难和争议,反而将这些挑战作为展现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让我意识到,科学的进步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书中对达尔文的个人经历的描述也非常生动,他的家庭、他的旅行,这些细节让我觉得达尔文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名字,而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这种亲切感,让我更容易去理解和接受他的科学理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家的 passion,也看到了科学研究的 passion,它点燃了我对探索的兴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并思考“为什么”。

评分

这本书让我对“科学”有了完全不同的体验。我一直以来都觉得科学是那种需要天赋和智商才能掌握的领域,普通人很难真正理解。但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把我带进了科学的世界。作者在解释达尔文的进化论时,非常注重细节的呈现,他会详细描述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的各种生物,比如不同的鸟类的喙的形状,以及它们如何适应不同的食物来源。这种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那些微小的差异如何累积,最终导致物种的演变。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反思”环节,作者会引导读者思考,如果达尔文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会如何看待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些设想非常有趣,也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进化论的意义。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科学并非高高在上,它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用一颗好奇心去发现。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科学的旁观者,而是可以参与其中的一个小小观察者了。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科学的奥秘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觉得那些复杂的理论遥不可及。直到我读了这套“科学可以这样看丛书”,特别是其中关于达尔文的那一本,才让我真正体会到科学的魅力。作者的叙述方式太棒了,他没有直接抛出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一步步地引导我走进科学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他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解读,他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深入剖析了达尔文思考的过程,他如何观察、如何推断,甚至是在面对质疑时如何坚持。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那些伟大的科学发现是如何诞生的。那种探索未知、挑战权威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很人性化,大量的插图和图表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我常常会被书中精美的插画吸引,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科学内容的一种生动注解。读完这本书,我对科学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变成了一种更具象、更富有生命力的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下一本,继续我的科学探索之旅。

评分

我一直对人类的起源和演变这个问题深感兴趣,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是关于达尔文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读完之后,我只能说,这本书的质量远超我的预期。作者在讲述达尔文的进化论时,不仅仅是复述他的理论,更是深入探讨了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如何挑战当时的主流思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达尔文的思想体系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他并没有将达尔文的贡献局限于生物学,而是将其与哲学、社会学甚至人类学联系起来,展现了进化论对人类认知世界的深远影响。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的科学理论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更是对人类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作者在书中穿插了许多关于达尔文和他同时代科学家的轶事,这些故事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也让我对科学史有了更立体的认识。我发现,科学家的成长也充满了人性的闪光点和挣扎,这让科学的进程更加真实可感。这本书的叙述逻辑非常清晰,我能够很容易地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地构建起对进化论的理解。

评分

公司活动追加书单

评分

方便快捷,不用跑去书店买了。

评分

神学科学玄学傻傻分不清楚~~~~~~~~

评分

看看科学是什么。。

评分

这些书看看还是不错的。

评分

好看不解释,不信自己买来看

评分

。。。。。。。。。。。。。。。。。。。。

评分

买了一套,纸质欠精,不算糟糕

评分

有好奇心的人才有心情慢慢看完这样的小众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