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常菜是指普通家庭利用现有的简单食材和调味品就可以制作出来的日常菜肴。它是中国菜的源头,也是各地方风味菜系的组成基础。吃是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中国菜讲究的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菜不但要有营养,还要做得好吃,又要兼具花样特色。
《招牌家常菜一本就够》旨在将美味和营养完美结合,将日常生活中广受欢迎的家常菜分为4个类别:素菜、畜肉、禽蛋和水产。每个类别中分别精选了20道左右的精美家常菜,从选料到制作,都有详细的说明,并配有精美菜品图以及详细步骤图,一步一步教您变身大厨,轻松做出餐厅级的招牌菜。每个食谱都贴心配备了营养分析,让您清楚地知道自己从菜品中所获取的营养。制作指导则是简短、明晰地指出制作该菜肴的关键环节,让您可以准确地把握重点。小贴士则是提供了一些关于食材选择小窍门、食材营养功效、食材处理的信息。还有关于菜品的口味、功效以及适宜人群的标注,让您可以轻松找到适合自己和家人的美味佳肴。
甘智荣,中国烹饪的大师、中国雕刻大师、御厨金牌获得者、深圳娱乐频道《食客准备》特邀嘉宾、中粮集团食品开发推广者、劳动局考核就业培训导师,从事烹饪工作20多年,出版专业热菜、冷菜、围边、雕刻等书籍和教学光碟三十多套,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招牌菜烹调小窍门
如何妙用家常调味料  6
如何减少蔬菜营养的流失  7
正确烹饪水产品的方法  8
第一章
招牌素菜
蒜蓉炒小白菜  10
平菇油麦菜  12
红烧油豆腐  14
千张丝炒韭菜  16
韭黄炒胡萝卜丝  18
黄花菜炒木耳  20
黑椒口蘑西蓝花  22
滑子菇炒上海青  24
秘制白萝卜丝  26
酸辣土豆丝  28
蒜薹炒山药  30
剁椒蒸芋头  32
西红柿烧茄子  34
醋熘藕片  36
剁椒蒸茄子  38
洋葱炒黄豆芽  40
油焖春笋  42
冬笋烩豌豆  44
豆豉蒜末莴笋片  46
菠萝炒苦瓜  48
第二章
招牌畜肉菜
鱼香肉丝  50
板栗红烧肉  52
苦瓜炒腊肉  54
荷兰豆炒香肠  56
彩椒炒猪皮  58
菠萝炒排骨  60
芋头蒸排骨  62
红烧猪蹄  64
尖椒烧猪尾  66
胡萝卜炒猪肝  68
酸辣腰花  70
蒜苗炒猪血  72
泡椒炒肥肠  74
酱烧猪舌  76
陈皮牛肉  78
西红柿炒牛腩  80
香芹炒牛肚  82
蒜薹炒羊肉  84
辣子羊排  86
第三章
招牌禽蛋菜
辣子鸡丁  88
芽菜碎米鸡  90
胡萝卜炒鸡丝  92
可乐鸡翅  94
蒜薹炒鸡胗  96
青椒爆鸭  98
芹菜炒鸭肠  100
黄焖鸭肝  102
豆豉青椒鹅肠  104
鲍汁扣鹅掌  106
莴笋烧鹅  108
小炒乳鸽  110
豌豆炒乳鸽  112
西红柿炒蛋  114
双色蒸蛋  116
青尖椒拌皮蛋  118
苦瓜酿咸蛋  120
剁椒荷包蛋  122
风味鸭血  124
第四章
招牌水产菜
野山椒蒸草鱼  126
剁椒鱼头  128
蒜苗焖腊鱼  130
干烧鲫鱼  132
彩椒炒牛蛙  134
家常鳝鱼段  136
爆炒生鱼片  138
辣炒鱿鱼  140
彩椒墨鱼柳  142
白灼基围虾  144
虾仁炒玉米  146
青红椒炒虾仁  148
花蟹炒年糕  150
双椒爆螺肉  152
蒜蓉粉丝蒸扇贝  154
黄豆酱炒蛏子  156
辣炒花蛤  158
香煎带鱼  160
  蒜蓉炒小白菜
  小白菜富含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以及大量粗纤维,是一种非常好的健康蔬菜。小白菜有润肠、促进排毒的作用,还能增强皮肤的抗损伤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效果。
  口味
  清淡
  人群
  一般人群
  功效
  清热解毒
  材料
  小白菜350克
  蒜蓉15克
  盐2克
  鸡精2克
  白糖3克
  食用油适量
  做法演示
  1.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加少许食用油。
  2.放入洗净的小白菜拌匀。
  3.焯煮约1分钟后捞出。
  4.锅中放适量食用油,烧热后倒入蒜蓉爆香。
  5.倒入焯好的小白菜。
  6.拌炒均匀。
  7.加入盐、鸡精、白糖。
  8.快速炒匀使其入味。
  9.将炒好的小白菜出锅,盛入盘中即可。
  小贴士
  炒制小白菜的时间不可太长,否则会出太多水,影响成品口感和外观。
  制作指导
  新鲜的小白菜菜叶呈绿色、鲜艳而有光泽、无黄叶、无腐烂。若发现小白菜的菜叶颜色暗淡,无光泽,夹有枯黄叶、腐烂叶,则为劣质小白菜。
  平菇油麦菜
  油麦菜的茎叶中含有莴苣素,具有镇痛催眠、降低胆固醇含量、辅助治疗神经衰弱等功效。油麦菜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有消除多余脂肪的作用,很适合肥胖者食用。
  口味
  鲜
  人群
  高脂血症患者
  功效
  降血脂
  材料
  油麦菜250克
  平菇100克
  蒜末3克
  红椒丝10克
  盐3克
  鸡精2克
  料酒3毫升
  食用油适量
  淀粉适量
  做法演示
  1.洗净的平菇撕成瓣,装入盘中备用。
  2.洗净的油麦菜对半切开。
  3.锅置中注入适量食用油,烧热后倒入平菇略炒。
  4.倒入蒜末、红椒丝炒匀。
  5.放入油麦菜,翻炒片刻。
  6.加入盐、鸡精、料酒,炒匀调味。
  7.用少许淀粉加水勾芡。
  8.继续翻炒片刻至熟透。
  9.起锅,盛入盘中即成。
  小贴士
  油麦菜对乙烯极为敏感,储藏时应远离苹果、梨、香蕉,以免氧化。烹制油麦菜时,酱油不能放得太多。
  制作指导
  油麦菜入锅炒制的时间不能过长,断生即可,否则会影响成菜的口感。
  红烧油豆腐
  油豆腐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磷脂等营养成分,其铁、钙含量也非常高,常食对人体极为有益,可起到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的效果。老年人和儿童皆可食用。
  口味
  辣
  人群
  一般人群
  功效
  开胃消食
  材料
  油豆腐200克
  干辣椒段7克
  水发香菇30克
  葱段10克
  辣椒酱15克
  盐2克
  鸡精2克
  蚝油5毫升
  高汤适量
  食用油适量
  做法演示
  1.油豆腐洗净对半切开,装入盘中备用。
  2.油锅烧热,倒入适量葱段、干辣椒段、水发香菇。
  3.加入辣椒酱炒香。
  4.倒入切好的油豆腐块,拌炒片刻。
  5.注入少许高汤,翻炒至油豆腐变软。
  6.加盐、鸡精、蚝油调味,翻炒片刻至熟透。
  7.将锅中材料盛入砂煲中。
  8.加盖,置于小火上焖煮片刻。
  9.撒上少许葱段,关火即可。
  小贴士
  倒入高汤以没过食材为佳,若太少会导致粘锅,太多会影响成菜的口感。
  制作指导
  优质油豆腐色泽橙黄鲜亮,而掺了大米等杂物的油豆腐色泽暗黄。用手轻捏油豆腐,不能复原的多为掺杂货,口感会略显粗糙。
  家常菜是指普通家庭利用现有的简单食材和调味品就可以制作出来的日常菜肴。它是中国菜的源头,也是各地方风味菜系的组成基础。吃是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中国菜讲究的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菜不但要有营养,还要做得好吃,又要兼具花样特色。现在人们对饮食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不再满足于饭店中美味却并不营养的菜肴,于是开始选择材料自己动手做菜,这就是家常菜的回归。但是由于我们的一些不良烹饪习惯,让很多食物的营养在不知不觉中流失了,自己做菜也没能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因此要想吃得好、吃得营养,不仅要会选择好的食材进行搭配,还要会科学地储藏和烹饪食物,更好地留住食物中的营养。如何让家常菜变身餐厅的招牌菜,让您和家人吃得更美味、更营养、更健康,就是本书将要告诉大家的。蒙纳士大学亚洲研究所亚太健康和营养中心的名誉教授MarkWahlqvist认为,那些有家庭烹饪习惯的人,往往有更健康的饮食习惯。他指出,烹饪是一种行为,它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有家庭烹饪习惯的人与没有家庭烹饪习惯的人相比,营养知识掌握得更全面,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健康的食物和烹饪方法。因此,常吃家常菜使营养素不容易缺乏,进而还会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本书旨在将美味和营养完美结合,将日常生活中广受欢迎的家常菜分为4个类别:素菜、畜肉、禽蛋和水产。每个类别中分别精选了20道左右的精美家常菜,从选料到制作,都有详细的说明,并配有精美菜品图以及详细步骤图,一步一步教您变身大厨,轻松做出餐厅级的招牌菜。每个食谱都贴心配备了营养分析,让您清楚地知道自己从菜品中所获取的营养。制作指导则是简短、明晰地指出制作该菜肴的关键环节,让您可以准确地把握重点。小贴士则是提供了一些关于食材选择小窍门、食材营养功效、食材处理的信息。还有关于菜品的口味、功效以及适宜人群的标注,让您可以轻松找到适合自己和家人的美味佳肴。衷心希望本书能给您和家人带来美味和健康,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餐厅级别的美食。
我是一个美食爱好者,虽然自己会做一些菜,但总觉得自己的手艺停滞不前,缺少那种“地道”的韵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基础的教学,更深入地挖掘了“家常”背后的文化和精髓。比如,书中对一些地域性菜肴的起源和家庭做法的细微差别进行了探讨,让我了解到,同样的食材,不同的烹饪顺序和火候,能带来截然不同的风味体验。它教我的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食谱,而是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了平时做鱼香肉丝的豆瓣酱用量和醋的比例,结果那股酸甜辣平衡的“灵魂”一下子就出来了,层次感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这本书确实能帮助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的烹饪者,把菜品从“能吃”提升到“惊艳”的层次。
评分这本烹饪书简直是厨房新手的救星!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厨房小白,以前做饭基本靠外卖,偶尔尝试自己动手也是灾难现场。拿到这本《招牌家常菜一本就够》后,我简直不敢相信,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家常菜,竟然被拆解得如此细致入微。比如,做红烧肉,以前我总觉得火候掌握不好,不是太烂就是太硬,这本书里不仅详细说明了每一步的烹饪时间和温度,连焯水、煸炒的细节都一一列举。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配有大量的图文步骤,每一步的图片都清晰明了,让我这个“手残党”也能轻松上手。我试着做了里面的麻婆豆腐,连我那挑剔的家人都赞不绝口,说比外面餐馆的还好吃。这本书真的做到了“一本就够”,不再需要堆满书架的各种菜谱,简单的几道菜就能让你在亲友面前小露一手,瞬间提升自信心。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做菜,更是在教你如何享受烹饪的乐趣。
评分我是一个对饮食健康非常注重的中年人,很多市面上的菜谱为了追求“色香味俱全”,往往用油用盐都比较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恰到好处的平衡。它在介绍传统菜肴的同时,也提供了很多改良的健康版本,比如用更健康的油替代传统用油,或者减少酱油的使用量,转而用天然香料来提味。我注意到书中对于食材营养的搭配也有一些基础的介绍,虽然不是专业的营养学书籍,但足以让我对日常三餐的搭配有个更清晰的认识。我试着做了几道清淡的蒸菜,味道鲜美又不油腻,吃完身体感觉很舒服。这本书没有过度强调花哨的技巧,而是回归到了食物本真的味道,这一点非常难得,让我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评分对于那些追求效率和口味的上班族来说,这本书简直是“神来之笔”。我的工作节奏很快,下班后只想尽快吃到一顿热乎乎的饭菜,但又不想每天都吃速冻食品。这本书里有很多快手菜,比如十分钟就能搞定的番茄炒蛋升级版,或者半小时就能上桌的蒜蓉时蔬。它的食谱设计非常人性化,食材的准备和处理步骤都考虑到了时间成本。更棒的是,它提供了一些“一锅出”的懒人做法,洗碗都省了不少力气。我尤其喜欢它对调味料比例的讲解,不再是含糊其辞的“适量”,而是给出了精确到克的建议,这对于追求稳定出品的我来说太重要了。通过这本书,我发现做一顿营养均衡的家常便饭,完全不需要牺牲我的休息时间,简直是解放双手的神器。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感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老式菜谱的印象。它的封面设计现代简洁,内页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油墨印制清晰,即便是厨房里有些湿气,也不容易损坏。最让我称赞的是它的版式布局,图文对照非常合理,不会像有些书那样把图片和步骤文字分得很远,读者需要频繁翻页。而且,每一道菜的旁边都会有一个小小的“小贴士”区域,里面通常会提到如何根据季节更换食材,或者如何处理一些特殊食材的小窍门。这些看似不起眼但非常实用的信息,让我在操作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拿在手里阅读体验非常愉悦,甚至可以作为一本精美的餐桌摆设,让人很有翻阅的欲望。
评分还好
评分还好
评分还好
评分还好
评分还好
评分还好
评分还好
评分还好
评分还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