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学林出版社学林语言学文库“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之一种。《现代汉语动词的认知与研究》立足于汉语的词类范畴,集中探索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特征及语用属性,论述了与动词相关的韵律与功能的互动(即汉语动词的音节与句法、组配、语用的关联及其单双音节的功能差异),借鉴动词配价理论,考察了与汉语动词有关的配价分析及其方法思考,并集中探索汉语句法位置的语义因素,提出了句位义的重要概念。
本书为学林出版社学林语言学文库“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书以"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为题,旨在探求汉语句法的语义结构之所以形成的认知基础。该书重点选择汉语"把"字句、"连"字句、重动句、句法重叠和介词衍生这五个重要的句法现象,围绕句法的认知结构展开研究。该书在"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的理论指导下,努力探讨"意义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语言心理现实性问题。这对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和汉语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和语法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一论题也会引起广大汉语语法学者、汉语语法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对外汉语教师的阅读兴趣。
张旺熹,1962年11月生于安徽省芜湖市。1984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硕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语言大学工作至今。其间,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1997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3年起担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2009年起担任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2015年起担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博士生指导教师。现任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兼汉语国际教育学部主任、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基地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学、词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至今,已出版专著6部,主编、参编各种著作、教材近20种(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指导中外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约百人次。
出版前言
序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章 “把”字句的位移图式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典型“把”字句的空间位移图式
第三节 “把”字句位移图式的隐喻拓展
第四节 特殊“把”字句的两种可能解释
第二章 “连”字句的序位框架及其对条件成分的映现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连”字句形成的语义基础
第三节 有序名词的序位激活
第四节 无序名词的序位建构
第五节 序位框架对条件成分的映现
第六节 本章总结
第三章 重动结构的远距离因果关系动因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以结果的偏离性为基础的致使性重动结构
第三节 以动作行为的超常量为基础的描述性重动结构
第四节 以结果的偏离性为基础的描述性重动结构
第五节 重动结构的远距离因果关系动因
第四章 汉语句法重叠的无界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无界量的三种基本形态
第三节 动词重叠的“无界小量”特征
第四节 形容词重叠的“无界大量”特征
第五节 量词重叠的“无界逐量”特征
第六节 本章总结
第五章 汉语介词衍生的语义降级机制
第一节 基本问题与非终结动词
第二节 空间动词的非终结性特征
第三节 操作动词的非终结性特征
第四节 依凭动词的非终结性特征
第五节 关系动词的非终结性特征
第六节 遭受、使令动词的非终结性特征
第七节 语义降级机制对介词衍生的影响
附录:汉语非终结动词的类别及例词
第六章 汉语持续体“着”的语义形成机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着”的分布及其语法意义
第三节 视点平行移动的典型结构与独立的“V着”结构
第四节 视点平行移动的拓扑形式与非独立的“V着”结构
第五节 视点平行移动结构的泛时空投射与静止状态句
第六节 本章总结
第七章 人称代词“人家”的劝解场景与移情功能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人家”所在的劝解场景
第三节 “人家”所指对象的角色特征
第四节 “人家”的指称类别与移情功能
第五节 “人家”移情的内在机制
第六节 本章总结
结语
术语索引
参考文献
附录:从词汇研究到语法研究
后记
修订版后记
在整体的工艺感上,这本书的装订质量堪称上乘。采用的是线装结合胶装的方式,书脊在完全展开时,平整度保持得很好,没有出现明显的“拱起”现象,这意味着读者可以毫无压力地将书本完全摊平在桌面上阅读,即便是跨页的图表或复杂的公式也能一览无余,无需费力地去按压书脊。侧边裁切的工艺也十分精细,切口平整光滑,没有出现纸张边缘参差不齐的毛刺感。这种对物理细节的精益求精,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份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物品。它散发出的那种“精品制造”的气息,让人相信其内部的知识内容必然也是经过了极其严格的筛选和打磨,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版式设计,尤其是边距的处理,体现了一种克制的优雅。页边距的处理既没有采用那种极度压缩的现代设计,也没有陷入传统古籍那种过分宽裕的浪费感。上下左右留白的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划线或插入便签留出了充足的空间,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做深度思考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同时,页眉页脚的设计非常低调,只用最小的字号标示了页码和书名的一个缩写,既起到了定位作用,又完全不会喧宾夺主,打扰阅读的沉浸感。这种对阅读体验舒适度的细致关注,使得阅读过程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让人愿意一次性投入较长的时间去啃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种沉稳又不失内敛的气质。封面选用的纸张质感极佳,摸上去带着一种细腻的砂纸感,不是那种光滑油亮的廉价感,而是能让人联想到厚重学术著作的扎实。主色调采用了深邃的藏青色,配以烫金的标题字体,在灯光下微微闪烁,透露出一种低调的权威性。字体排版上,设计者显然花了不少心思,主标题与丛书名之间留白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清晰度,又不显得拥挤。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读其内容,但仅仅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感,这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建立了一种期待,仿佛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它的物理形态已经为它所承载的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调。书脊的设计也十分简洁有力,方便在书架上快速定位,整体视觉效果非常专业且令人愉悦。
评分初翻开内页,油墨的气息混合着纸张本身的木质香,这是一种老派阅读体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纸张的白度控制得非常到位,不是那种刺眼的亮白,而是略带米黄的暖白,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降低了不少,这对于一本需要细致推敲的学术著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细节。内文的字体选择和字号的调整也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素养。楷体或宋体混合使用的排版方式,使得正文部分流畅易读,而关键的术语和引文则使用了不同的加粗或斜体处理,界限分明,逻辑清晰。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图表的绘制与嵌入方式,它们与文字的衔接自然流畅,没有出现那种生硬的、仿佛是后贴上去的排版错误,这表明在制作过程中,编辑和设计师之间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
评分这本书的索引和目录部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通常来说,学术书籍的目录往往只是一个简单的章节列表,但这部作品的目录结构复杂而严谨,每一个主要章节下都分化出了次级和三级标题,层层递进,脉络清晰可见。这种结构本身就像一张详尽的认知地图,在读者尚未深入内容之前,就已经为大脑构建好了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更令人惊喜的是,书末的术语索引做得异常详尽,不仅罗列了核心概念,甚至对某些关键的引文出处也进行了简要标注。这种对工具性细节的关注,远超一般出版物的标准,它体现了编者深知学术工作者的需求——快速、准确地回溯信息的重要性。这种对“检索效率”的考量,显示了出版团队对目标读者群体的深度理解与尊重。
评分名家作品,值得一读
评分东西很不错东西很便宜
评分参考书。
评分买到了需要的书,而且是硬皮精装的
评分速度很快
评分印刷好,内容新颖,物有所值
评分印刷好,内容新颖,物有所值
评分专家齐集,终于7本买齐了,要好好读一下了。
评分速度很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