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碑名帖完全大观52: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名碑名帖完全大观52: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玉来,王子文 著
图书标签:
  • 颜真卿
  • 麻姑仙坛记
  • 书法
  • 名碑名帖
  • 楷书
  • 唐朝
  • 书法作品
  • 艺术
  • 文化
  • 碑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80406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824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家书院系列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丛书在全国书法读物出版中倡导“以人为本”和“完全大观”的理念,借用现代电脑技术,对传统碑帖字进行适当放大,有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修复;对原碑帖中极度漫漶而难以辨识的字,则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和碑帖本身固有的法度,优选碑帖字中的相关笔画和部首,进行严谨的组拼,追求一笔一画的原汁原味,仅供读者参阅。

作者简介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开元年间举进士,登甲科,累迁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太子太师等。曾出任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禄山叛乱,他在平原首举义旗,合兵20万,抵抗安禄山叛军。安史之乱平息后,颜真卿入京,官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世又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劝降并叱责李希烈,遭叛军囚禁,最后被缢死在蔡州龙兴寺,享年76岁,谥号“文忠”。

内页插图

目录

颜真卿及其《麻姑仙坛记》
《麻姑仙坛记》原碑拓字放大
《麻姑仙坛记》笔法解析
《麻姑仙坛记》笔画特点
《麻姑仙坛记》偏旁部首解析
《麻姑仙坛记》结体解析
《麻姑仙坛记》结体特点
从临摹到创作
《麻姑仙坛记》原碑帖局部呈现
《麻姑仙坛记》阅读理解

前言/序言


书籍简介:中华碑帖精品选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深度解析 导读: 本书聚焦中国书法史上另一座巍峨的丰碑——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的传世杰作《九成宫醴泉铭》。本书旨在为书法爱好者、学习者以及研究者提供一份详尽、深入且具有极高实践价值的研习指南。我们摒弃了对颜真卿作品的任何阐述,专注于欧楷的精妙结构与笔法细节。 --- 第一章:时代背景与书家生平——初探盛唐气象的序章 1.1 贞观之治下的书法图景: 本书首先将读者带回唐朝初年,贞观年间,一个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时代背景。详细剖析了在宫廷文化主导下,书法艺术所展现出的典雅、规范与追求法度的时代风尚。这一时期,书法不再仅仅是文人雅士的个人修养,更是国家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欧阳询的“欧体”之路: 深入介绍欧阳询(557年—641年)的生平和艺术历程。他早年学习的“台阁体”的局限性,以及他如何博采众长,尤其是在北碑和二王书风中汲取养分,最终形成其“险劲瘦硬、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欧体”。本书将重点论述他是如何摆脱当时流行的柔媚之风,确立了楷书的全新标准。 1.3 《九成宫》的缘起与时代意义: 详细考证《九成宫醴泉铭》的创作背景。此碑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在九成宫降下的醴泉而勒石的颂文。本书将详细解读碑文内容(由房玄龄撰文,欧阳询书写),解析其内容主题——君臣之义与贤德之风,并分析此碑在唐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如何确立了唐楷的最高范式之一。 --- 第二章:结构之美——欧体楷书的精微解析 本书将《九成宫醴泉铭》视为一个结构解析的完美样本,完全聚焦于其点画的组织与字的形态。 2.1 险劲与中和的辩证统一: 深入分析“欧体”的核心特征——“险绝”。探讨欧阳询如何通过倾斜的笔画、收紧的结体,营造出一种内在的紧张感和向右上倾斜的动势,同时又不失法度的平衡。书中会提供大量结构对比图例,展示如何处理字形的“左低右高”、“中宫紧凑”的布局。 2.2 笔画的“刀法”与“筋骨”: 详尽拆解欧楷中关键笔画的形态和处理技巧,完全不涉及颜体的浑厚圆润。 竖笔的“悬针”与“硬挺”: 讲解欧楷竖笔如何收锋,形成尖锐的悬针(或称尖笔锋),以及如何保证竖画在字中保持笔直的“骨力”。 横笔的“上紧下松”: 分析欧楷横笔收笔时,如何做到“蚕头燕尾”的微妙过渡,以及横笔之间如何保持间架结构的疏密关系。 点与撇的“锐利”: 重点解析欧楷的点画如何像钉子一样嵌入结构中,尤其强调撇画起笔时的“侧锋入纸”与收笔的干净利落。 2.3 间架结构的空间哲学: 本书将探讨欧阳询如何经营字内空间,达到“宁密勿疏”的效果。通过对“避让”与“呼应”原则的剖析,展示同一部件在不同字中如何根据上下文进行微调,保持整体的疏密有致。 --- 第三章:临摹实战——从原碑到笔下的转化 本章完全侧重于提供给学习者可以直接操作的临帖指导,所有技巧均围绕欧楷的特点展开,不涉及任何其他书体风格的比较或介绍。 3.1 笔法的工具选择与准备: 推荐最适合表现欧楷“瘦硬”特性的毛笔(如兼毫或硬毫笔),以及适中的墨汁浓度。强调对墨的控制是实现欧体劲道的关键。 3.2 慢速解构:单字精练法: 采用逐字拆解的方式,选取碑中典型字形进行精练:如“九”、“醴”、“泉”、“铭”等字。针对每一个范字,分别示范起笔、行笔、转折、收笔的慢速过程,强调笔锋的提按变化。 3.3 难点攻克:转折处的处理: 重点解决楷书学习中最常遇到的“方折”与“圆转”的矛盾。在欧体中,转折多为方折,本书将详细指导如何做到“以方寓圆”,在保持笔画棱角分明的状态下,依然保持流畅的提按节奏。 3.4 篇章的节奏控制: 从单个字过渡到整篇章法。指导学习者如何通过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微妙距离控制,来展现《九成宫》中那种森严而又富于韵律感的整体气势。 --- 结语:楷书规范的永恒典范 《九成宫醴泉铭》是楷书艺术由魏晋的灵动转向唐代的规范与法度的里程碑。本书期望能帮助读者真正领悟欧阳询在法度森严之下的艺术创造力,将这座楷书的“高峰”矗立于笔端。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的深入研习,学习者将能掌握一套坚实可靠的楷书基础,为日后的书法探索打下无可动摇的根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精妙,让人不得不佩服。它并非只是简单地复刻了碑帖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其中关键部分的细致剖析。无论是对某一特定笔画的起收势的讲解,还是对整体章法结构的拆解,都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标准。每当遇到一个难点,书中总能给出非常直观的图例和清晰的文字说明,几乎是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去“看”和“理解”这些作品。这种对学习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使得这本书的工具书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它不仅是供人欣赏的画册,更是实实在在的、能指导日常练习和思考的案头必备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这个书法爱好者感到震撼。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作品,更是在背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语境和艺术体系。作者的考据工作做得极其扎实,对于碑刻的时代背景、艺术演变脉络的梳理,条分缕析,逻辑清晰。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新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所启发,原来看似简单的笔画结构中,蕴含着如此丰富的时代信息和个人情感的表达。这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既能让初学者有所依循,也能让资深研究者找到新的切入点。全书的论述逻辑缜密,引用旁征博引,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养,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层次又提升了一个台阶,收获颇丰。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尽管主题严肃,但行文风格却出人意料地亲切自然。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耐心地引导你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作者善于使用生动的语言来解释晦涩的技法和复杂的历史背景,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些穿插的个人感悟和对书法精神的阐释,这些地方让冰冷的作品变得有温度,让我对这些古代的艺术瑰宝产生了更深的情感连接。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更多的爱好者能够享受书法艺术的魅力,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评分

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所展现出的克制与大气。在信息量如此庞大的情况下,它没有陷入过度拥挤和信息爆炸的陷阱。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每一页的视觉焦点清晰,阅读节奏得以舒缓。这种“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哲学,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舒适度。在对比不同摹本或拓本的细微差异时,版面的设计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对比区域的划分清晰有力,让读者能够迅速捕捉到变化所在。总而言之,这本书的整体呈现,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关怀,它在美学和实用性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没的说,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印刷的清晰度简直无可挑剔。那种老派的匠心在细节处彰显无疑,每一页的排版都透露出一种深思熟虑的美感,不是那种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快餐读物可以比拟的。尤其是那些精美的插图和放大细节,让人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笔墨气息。我特别欣赏它在内容呈现上的严谨态度,每一个字、每一处细节都经过了仔细的打磨,看得出来作者在学术上的严谨和对传统的敬畏。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书法艺术的人来说,这样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翻阅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历史的深度对话,那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电子设备无法替代的。这本书的实体品质,完全对得起它所承载的内容的重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