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概论(增补修订本)

周易概论(增补修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大钧 著
图书标签:
  • 周易
  • 易经
  • 中国哲学
  • 传统文化
  • 文化
  • 哲学
  • 预测学
  • 命理学
  • 八卦
  • 周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巴蜀书社
ISBN:97875531070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540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字数:4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装帧精美,本书是《周易概论》出版30周年的珍藏纪念版;

2. 本版是《周易概论》出版以来的佳版本,为其数十万的读者群及爱好者收藏之必备;

3. 海内外公认的易学经典教材,前后再版十余次;

4. 内容专业精深,叙述平易浅白,无论作为研究者,还是入门者,本书都是学习易学的方便法门,也是指导研究《周易》门径的不刊之作。

刘大钧教授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大学终身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经学的“易学”研究。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在给汤一介先生的信中称赞刘大钧先生:“其沉潜易学之深辟,诚当代巨儒。”

先生于1983年即撰著《周易概论》。是书出版,即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易学教学的经典教材和指导研究《周易》路径的良师益友。刘先生行文简明,论从史出,兼顾象数与义理,并将易学所涉各大问题皆清晰论述,如 “易传”“易象”“卦变”“占筮”“变占”等专业知识及核心问题,并对历代易学的发展情况和疑难卦爻辞进行了非常严谨考释和讲解,为读者和研究者学习《周易》扫除了学术障碍。

2008年版《周易概论》增补修订本又补入了刘大钧先生对马王堆帛书和上海博物馆竹书易传研究的新成果,增加了前人未见的珍贵的新材料,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见解,为广大易学爱好者打开更为宽广的学易空间。

《周易概论》出版以来,拥有数十万读者群,在海内外易学界产生了深远得影响。现在,应读者之需,同时为了纪念《周易概论》出版30周年,巴蜀书社di一次出版《周易概论》精装纪念版。本次出版,对原书版式、图谱、文字都再一次进行了优化处理,使本版本成为《周易概论》的佳版本,为其爱好者收藏版本之需提供了条件。


内容简介

  本书为20世纪易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对研究学习《周易》提出了许多卓有见解的观点,出版价值高。

作者简介

刘大钧,山东邹平人,1943年1月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周易学会会长,中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易研究》主编。多年从事易学研究,尤精于象数易学研究,对易学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提出了重要见解,并形成了象数与义理兼顾的易学研究路数。出版《周易概论》、《周易古经白话解》、《周易传文白话解》、《周易讲座》、《纳甲筮法》、《今、帛、竹书〈周易〉综考》》等等。

目录

《周易》泛说
关于《周易大传》
关于《易》象
关于卦变
关于占筮
《左传》《国语》筮例
变占探讨
历代易学研究概论(上)
历代易学研究概论(下)
疑难卦爻辞辨析(上经)
疑难卦爻辞辨析(下经)
帛《易》初探
帛《易》源流辨析
“卦气”溯源
今帛本卦序、先天方图及“卦气”说的再探索
今、古文易学流变述略——兼论《子夏易传》真伪
读帛书《缪和》篇
附录一
《周易》六十四卦原文全译
目录
《周易》上经
《周易》下经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齐鲁版后记
齐鲁版再版后记
巴蜀版前言
《易学要籍丛书》总序

精彩书摘

  《周易概论(增补修订本)》:
  关于《易》象自春秋战国时代起,经汉、唐、宋诸儒,至清儒及民国人物止,他们在讲解《周易》经文时,都要依据卦象。即便是被人称作“扫象不谈”的王弼,在其《周易略例·明象篇》中,依然承认:“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表面看起来,王弼不取象数之学,但他在注释《周易》经文时,重阴阳,辨爻位,心中很有分寸。可知他是精通汉人象数的。如注《同人》卦九五爻:“同人,先号眺,而后笑,大师克,相遇。”王弼说:“居中处尊,战必克胜,故后笑也。”而且,他仍然取象。如注《象·大有》:“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王弼说:“大有,包容之象也,故‘遏恶扬善’。”那么,可不可以抛开卦象,像有的今人那样,纯以训诂解《易》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看一下《周易》的卦辞和爻辞,到底是据象而出,还是与象无关。通读《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我们发现:凡拟之以物时,初爻之辞皆取象于下。如《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坤》卦初六爻:“履霜坚冰至。”《履》卦初九爻:“素履往,无咎。”《泰》卦初九爻:“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噬嗑》卦初九爻:“履校灭趾,无咎。”《贲》卦初九爻:“贲其趾,舍车而徒。”《剥》卦初六爻:“剥床以足,蔑贞,凶。”《大过》卦初六爻:“藉用白茅,无咎。”《坎》卦初六爻:“习坎,入于坎窅,凶。”《离》卦初九爻:“履错然,敬之,无咎。”《咸》卦初六爻:“咸其拇。”《逐》卦初六爻:“逐尾厉,勿用有攸往。”《大壮》卦初九爻:“壮于趾,征凶,有孚。”《夹》卦初九爻:“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困》卦初六爻:“臀困于株木,人于幽谷,三岁不觌。”《井》卦初六爻:“井泥不食,旧井无禽。”《鼎》卦初六爻:“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艮》卦初六爻:“艮其趾,无咎。利永贞。”《既济》卦初九爻:“曳其轮,濡其尾,无咎。”《未济》卦初六爻:“濡其尾,吝。”我们看:“潜”“履”“茅”“趾”“足”“藉”“坎窅”“拇”“尾”“臀”“井泥”“轮”等,皆取象于物之下者。反之,凡拟之以物时,上爻之辞皆取象于上。如《乾》卦上九爻:“亢龙有悔。”《比》卦上六爻:“比之无首,凶。”《大有》卦上九爻:“白天佑之,吉无不利。”《噬嗑》卦上九爻:“何校灭耳,凶。”《大畜》卦上九爻:“何天之衢,亨。”《大过》卦上六爻:“过涉灭顶,凶,无咎。”《咸》卦上六爻:“咸其辅、颊、舌。”《晋》卦上九爻:“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解》卦上六爻:“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骺》卦上九爻:“姤其角,吝,无咎。”《鼎》卦上九爻:“鼎玉铉,大吉,无不利。”《旅》卦上九爻:“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眺,丧牛予易,凶。”《中孚》卦上九爻:“翰音登于天,贞凶。”《既济》卦上六爻:“濡其首,厉。”《未济》卦上六爻:“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等等,我们看:“亢”“首”“天”“耳”“顶”“辅”“角”“高墉”“铉”“巢”等,皆取象于物之上者。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在经文中出现,恐怕绝非偶然的巧合。再看取一物为象的卦,随着爻位的变化,取象的部位是如何变化的。先看“近取诸身”的《咸》卦。《咸》卦初六爻:“咸其拇。”六二爻:“咸其腓,凶,居吉。”九三爻:“咸其股,执其随,往吝。”九四爻:“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九五爻:“咸其脢,无悔。”上六爻:“咸其辅、颊、舌。”很清楚,在《咸》卦中,随着爻位的变化(由初六爻到上六爻)身体部位的取象,也由脚的大拇指上升到腿肚子、大腿、脊背之肉,最后到面部。再看“远取诸物”的《乾》卦。《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爻:“亢龙有悔。”随着爻位的由下而上,龙的位置也由“潜”“见”而“跃”“飞”,最后以至于“亢”。其他如《剥》《艮》等卦亦同,都是随着爻位的自下而上,其爻辞取象也由下而上地变化着。据此,《系辞》谓:“易者,象也。”“彖者,言乎象者也。”“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并特别指出:“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我们认为《系辞》的说法还是有根据的。同时,《系辞》作者在行文中两次提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因此,恐怕《周易》作者当初撰卦爻之辞时,正是于观象之后,或“拟诸其形容”而出辞,或“象其物宜’’而吐语,故使我们在读《周易》经文时,常常发现忽说吉,又说凶。一些卦爻之辞,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让人摸不着头脑。究其原因,正在于此。惟作《周易》者当初是如何“拟诸其形容”的,又是怎么“象其物宜”的,因其法已经亡佚,我们今天是很难知道了。虽然后人在《周易》的取象上有过很多探讨和研究,但往往都不免陷于穿凿与附会。因此,我们今天在讲解《周易》经文时,对古人“观象系辞”的说法既不可全弃,然而又不可全取。因为若全取《说卦》及汉人的《易》象以解卦爻之辞,凭古《易》的一点断文碎义,苦苦探索那些久已亡佚的取象之法,势必走上支离卦象以就经文,生拉硬扯以顺己意的旧路数,再一次陷入古人的困境,这是没有什么前途的;反之,认为《周易》的卦爻之辞与象毫无关联,“观象系辞”之说并无根据,在训释《周易》经文时,干脆全盘否定古人以象解经的传统路子,纯以训诂解经,因古时字少,遂借通假之便随意训释,使训诂学成为一支点木成金的魔术棒。我们以为,这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的态度是,承认《周易》卦爻之辞乃当初作《易》者“观象系辞”而来,只是这些取象之法后来已经亡佚,故今天讲解《周易》经文时,应当仍以训诂为主,又要参考一些通过经文自身可以看出的取象。同时,为了解前人对《易》象的一些探讨,我们对春秋、战国并两汉有关《易》象的研究,也应知道其梗概。为此,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前人有关《周易》之象的探讨。据黄宗羲《易学象数论》所谈,《周易》的取象计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共七种。
  ……

前言/序言


《周易概论(增补修订本)》是一部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周易》的著作。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易于理解的《周易》入门指南,并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作者多年研究的心得与最新的学术进展。全书结构严谨,内容翔实,力求在继承传统解读的基础上,展现《周易》的时代价值与现代意义。 一、 《周易》的起源与发展 本书首先将追溯《周易》的起源。从其萌芽于上古先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到逐渐形成卦象、爻辞,再到其后发展成为一部包含哲理、占筮、伦理、军事、政治等多方面内容的经典,《周易》漫长而复杂的形成过程将在本书中得到梳理。我们将探讨《周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特别是其被儒家确立为“五经”之一后,所经历的官方化、学术化过程。 二、 《周易》的核心构成:卦与爻 《周易》的核心是六十四卦及其三百八十四爻。本书将详细解析每一卦的卦象,包括其由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组合而成的方式,以及每一卦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例如,乾卦象征天的刚健、创造;坤卦象征地的柔顺、承载;震卦象征雷的动荡、生机;巽卦象征风的入微、顺行等等。 同时,本书也将深入阐释每一爻的含义。爻辞是《周易》最基本、最具操作性的部分,它们描述了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状态,以及在这些状态下应采取的行动。我们将逐一解读每一卦中的六爻,分析其阳爻(—)和阴爻(--)的组合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所预示的吉凶祸福。例如,初九爻的“潜龙,勿用”象征着事物初生阶段的隐忍蓄势,而上九爻的“亢龙,有悔”则警示了事物发展到极点可能带来的危险。 三、 《周易》的哲学思想 《周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本书将集中探讨以下几个核心方面: 阴阳学说: 《周易》是阴阳学说的集大成者。本书将分析阴阳如何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和运行规律。我们将看到,阴阳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事物辩证发展的根本动力。例如,白天(阳)与黑夜(阴)的交替,寒冷(阴)与温暖(阳)的循环,都体现了阴阳的互动。 天人合一: 《周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书将探讨《周易》如何通过观察自然规律来理解人生之道,如何倡导顺应天道,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们将在书中看到,《周易》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生的智慧在于体悟自然的规律,并将之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和行为中。 辩证思维: 《周易》的卦爻变化本身就是一种辩证法的体现。本书将分析《周易》如何揭示事物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矛盾运动的规律。我们将学习到,在《周易》看来,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转折点。例如,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等思想,都充分体现了其辩证色彩。 中庸之道: 《周易》提倡适度、平衡的处事原则。本书将深入解读“中”与“庸”的含义,阐述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行动的适度,避免走向极端。我们将理解到,中庸并非平庸,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是在变化中寻求稳定,在极端中寻找出路。 四、 《周易》的占筮功能及其现代解读 《周易》自古以来便具有占筮功能,用于预测未来、指导决策。本书将详细介绍《周易》的占筮方法,如蓍草法和钱币法,并解析占筮过程中卦象、爻辞的解读步骤。 然而,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占筮层面。在“增补修订本”中,作者将着重探讨《周易》占筮的深层含义,强调其作为一种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洞察事物本质的工具。我们将学习如何透过占筮结果,理解事物背后的逻辑,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本书会引导读者认识到,《周易》的占筮并非宿命论,而是基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为人们提供的一种思维框架和行为指导。 五、 《周易》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周易》的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本书将梳理其在以下领域的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 《周易》作为儒家“四书五经”之一,对儒家伦理道德、政治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本书将探讨《周易》如何为儒家思想提供了哲学基础,以及儒家学者如何解读和发展《周易》的思想。 道家思想: 《周易》的朴素辩证法和对自然规律的强调,与道家思想有着天然的契合。本书将分析《周易》如何影响了道家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道家如何运用《周易》的智慧来指导修行。 中国传统文化: 从文学艺术到医学养生,从军事策略到政治智慧,《周易》的智慧无处不在。本书将举例说明《周易》在这些领域的具体体现,展现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例如,许多古籍中的兵法、医理,都可见《周易》的影子。 六、 《周易》的现代价值与研究前沿 在“增补修订本”中,本书将特别关注《周易》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周易》所蕴含的系统性思维、辩证智慧、以及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洞察力,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将探讨《周易》在现代管理学、决策科学、系统工程、甚至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作者将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介绍学界对《周易》的新解读、新发现,以及对《周易》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这部分内容将展现《周易》并非一部古老的、束之高阁的经典,而是能够与时俱进,为当代人提供智慧启迪的活态文化遗产。 七、 学习《周易》的方法与指导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周易》的精髓,本书还将提供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指导。从如何理解卦象、爻辞,到如何进行自我修养和决策,都将有具体的建议。本书倡导读者将《周易》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通过实践来体悟其深刻的哲理,从而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智慧。 总结 《周易概论(增补修订本)》是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完整、视角独特的《周易》研究专著。它既适合初学者系统地入门,也为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视角和最新的学术动态。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拨开《周易》神秘的面纱,领略其作为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深邃内涵,并将其智慧运用到现代生活中,以更深刻的洞察力理解世界,更明智地应对挑战。全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严谨的学术态度,力求将《周易》这部古老经典的智慧,转化为当下读者可以理解、可以借鉴的宝贵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本增补修订版,我尤其关注它在学术前沿和当代应用方面的更新。令人惊喜的是,作者并未固步自封于传统注解,而是巧妙地引入了现代科学(比如信息论和系统论的一些基本概念)来类比和阐释易学的某些规律,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他对“数”在易学中的作用的探讨,不再停留在简单的数字象征,而是将其置于一个信息编码和结构组织的角度进行分析,让现代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此外,修订版中对一些长期存在争议的古代注疏进行了更加严谨的考证和辨析,清晰地指出了不同学派的观点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这对于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种与时俱进的修订,使得这本书既能作为入门的基石,又能作为进一步深造的阶梯,保持了其作为权威参考书的生命力。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来通读这本书的导论部分,作者的行文风格简直像是在和一位饱学之士进行深入的哲学对话。他没有直接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更宏大的宇宙观和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切入,娓娓道来阴阳、太极的概念是如何渗透到《周易》的构建之中的。这种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门槛,让我感觉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学问,其实是植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之中的。特别是他对“变易”思想的阐述,那种动态的、永不静止的辩证法,让我对事物的理解有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书中穿插了一些作者个人的体悟和对古代圣贤思想的现代解读,使得论述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又不失与时俱进的活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引用古籍时所采用的精准性和恰当性,没有那种生硬的堆砌,而是恰到好处地作为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读来让人心悦诚服,感觉作者对文本的理解已经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阅读愉悦感。它不像一些学术著作那样刻板、僵硬,而是充满了古典的韵味和一种内在的节奏感。作者的遣词造句考究,但又绝不晦涩难懂,偶尔出现的古词汇也总能恰到好处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仿佛能感受到先哲们在竹简旁沉思的氛围。在论述复杂概念时,作者的句式长短结合得非常巧妙,有时用一连串排比句来增强气势和逻辑的严密性,有时又用简短精悍的一句话来提纲挈领,收放自如,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度和韵律感。这种行文的美感,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学习,变成了一种享受。老实说,很多关于传统经典的著作,我都是为了获取信息而硬着头皮读完的,但这本书,我常常会因为其优美的文字表达而停下来,反复品味其中的措辞,这让我对学习的热情得以持续燃烧。

评分

这本书在讲解具体卦象的解析时,采取了一种非常系统和模块化的方法,这对我这种需要清晰框架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爻辞的解释,而是将每个卦拆解成天地之象、物类之象以及爻位之象,然后层层递进地展开。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对“贞”与“悔”的辨析,他深入探讨了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同一爻辞可能蕴含的复杂性和多重含义,避免了将易学简化为机械的吉凶预测。书中还附带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哲学案例来佐证对某一卦象的解读,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智慧的闪光点。我发现,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学习,我开始能够触类旁通,尝试自己去推演和理解那些未曾深入研究过的卦象,这标志着我不再是单纯地接收知识,而是开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易学认知体系。这种引导式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授人以渔”的高明之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得相当有格调,深色的封面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古朴而又典雅的气息,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发现纸张的质量也属上乘,印刷清晰,排版考究,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内页的布局也经过了精心设计,很多关键的符号和爻辞都用了不同的字体或者加粗来突出,便于读者快速捕捉重点。尤其是那些复杂的卦象图解,绘制得非常直观,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领悟其结构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程度,从封面到内页,都体现出对这部经典应有的敬意。这本书的实体书体验感极佳,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仪式感,这对于深入研习传统经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加分项。我甚至会经常把它放在书架显眼的位置,纯粹欣赏它的外观,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整体而言,从书籍的物理属性来看,它完全称得上是一本高品质的出版物,让人爱不释手,也更愿意花时间去深入研读其中的奥秘。

评分

66666666值

评分

刘老师的书,必须赞一个,哈哈哈

评分

正版书,质量好。

评分

很适合易经入门,结合南怀瑾老先生的易经杂说一起看,理解会跟深刻。

评分

可以,书页清晰,书香四溢!

评分

對京東的服務非常滿意,書的質量很好,物流速度快,好評!

评分

质量非常好。相信京东。十分,非常满意。

评分

刘大钧先生 学界泰斗 值得品读

评分

巴蜀书社刘大均《周易概论》增补修订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